信仰的事实论据

2022-11-05 时事论据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论据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信仰的事实论据汇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许衡心有主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恰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间缘由,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人们笑其迂腐,道:“世道如此乱,管他谁的梨呢?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2、马援的两面人生

  东汉马援家中非常富有,但他认为,一味追求享乐生活的人,其人生是庸俗的。于是他常常接济他人,自己却过着清苦的生活,坚守孔子“与其不逊宁固”的信念。可马援在战场上却是另一种人生追求,他以“大丈夫为志,当以马革裹尸还”的气概征战沙场,为国杀敌。晚年逢贵州兵乱,62岁的马援请缨出战,后因染疫而战死沙场,终于实现了马革裹尸的夙愿。

  3、范仲淹的志向

  宋代文人范仲淹两岁便丧父,随母改嫁。他在学舍不分昼夜地苦读,五年中竟然没有解开衣服好好地睡过觉。他在文章中慷慨激昂地表达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成为宋代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4、奇人徐霞客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他不愿意做官,从小就立下登名山、记胜迹、考察山川的宏愿。因此,他常常躲在他家附近的竹林里,逃避做官。人们送给他一个称号,叫“奇人”。

  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旅行家之梦,他从小就注意锻炼身体,为日后旅行在体质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2岁开始,他迈开双脚,为自己的信仰开始了艰难的旅程。在几乎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他不避风雨,不畏狼虎,徒步跋涉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的同伴一个因病而死,一个因苦而逃,只有他坚持前进。从22岁到56岁,徐霞客一生野外考察34年,曾三次遇险、四次断粮,但最终他战胜了自己,写下了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 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四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耗费了毕生精力,但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物、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6、12岁周恩来的回答

  暑假,年轻的周恩来到一个同学家做客。这位同学的祖父是一个很爱国的农村私塾先生,他带周恩来到附近的日俄战场遗址去参观。中国人民受列强欺侮的奇耻大辱,在周恩来幼小的心灵上种下救国救民的火种。

  一次,学校里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说:“读书是为了寻求出路!”话音刚落,另一个同学说:“为了荣宗耀祖!”周恩来霍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昂首挺胸,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之林”。

  7、李大钊少年立大志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李大钊从少年时代起就立下了大志,一定要改变中国的面貌。他在《狱中自述》中说:“当我开始上学的时候,就早已立下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努力的志向了。”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李大钊不屈不挠地与敌人作顽强的斗争,不幸被捕入狱。敌人用尽各种办法企图使他投降,但是,李大钊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动摇。

  敌人决定对他施以绞刑。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将得到光明的胜利。

  8、宋庆龄实现夙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于1958年正式提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党考虑到革命事业的需要,将她暂时留在党外。1981年5月上旬,她在重病中又提出入党要求。当看望她的彭真同志说到“党一直把你当作党的一位领导同志看待”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后来,邓颖超同志来看望她,叫她“宋副委员长”时,她深情地说:“别叫我‘副委员长’,叫我‘宋庆龄同志’!”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一致同意接收她入党,她终于实现了夙愿。

  9、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离骚》

  战国·屈原《离骚》。九死:泛指死亡多次。本句大意是:即使多改面临死亡也决不后悔。原诗中,诗人用这句誓言表示自己追求光明理想和坚持高尚品德的决心永不动摇。可供引用表明自己坚持某种信仰,至死不悔的决心,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意志坚决,生死不移。

  10、苏格拉底坚持真理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并以毒害青年、反对民主的罪名,判他死刑。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是:“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人敬仰。

  马丁·路德金,这位黑人的英雄,全人类的领袖,引导我们来到和平平等的世界,引导我们去采摘和平的花朵去送给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却拥有共同信仰的同胞们信仰成为黑人战胜种族歧视,战胜一切不公的力量,不可遭到抑制,更不可被毁灭。正是凭着对信仰的执着,他们感染了更多人,号召了更多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有一个梦想》阐释了他们的信仰,更强壮了他们的信仰,相信平等会来临,相信信仰不会只驻留在精神中。

  铁蹄踏遍欧洲的拿破仑,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更让人敬畏的确实他麾下那一名名骁勇的士兵。一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道出了他们的信仰,信仰着在某一天,元帅的权杖会出现在自己的背包里,在沙场之上点兵拨将,奋勇抗敌。这是他们的信仰,使他们英勇无畏的源泉,是他们势不可挡的法宝。恐惧丝毫不敢侵袭他们,胜利女神自然也不肯离开这些英勇的将士们。沙场之上,他们所向披靡,傲视全球。

  信仰其实无罪,也不存在着什么对错。正如中国当年经历了八年抗战之后爆发内战一样。

  其实无论是我们亲爱的毛主席还是不是特别亲爱的蒋先生,他们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他们脑子里充满的是一种信念,因为他们是领导,所以他们必须将自己的信念传递给大家,让所有人都贯彻他的思想,可他们俩的思想却恰恰相反。所以,他们各自独立成了两个派别,不惜一切代价来贯彻自己的思想,维护自己的信仰,使他们神圣而不可侵犯。

  11、只要主义真

  由于叛徒告密,夏明翰于1928年2月8日被捕。敌人先利诱他,要他放弃自己的信仰,他坚定地回答:“我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但决不放弃我的信仰。”敌人又用各种各样残酷的刑罚折磨他,他始终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夏明翰高呼口号,高唱《国际歌》。反动派问他还有什么说的,他要过纸笔,写下了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2、在烈火中永生

  战功卓著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被俘。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反动派的威胁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写下了百世流芳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3、为变法而流血第一人

  “戊戌政变”爆发后,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罢免、通缉、捕杀维新派人士,谭嗣同首当其冲。政变是1898年八月初六发生的,谭嗣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三天之间与大刀王五一起谋救光绪皇帝,未获成功。直至此时,他仍有从容逃避的机会。日本志士数人苦劝他东渡日本,他却坚定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曾留诗一首《狱中题壁》,中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句,激情豪迈。临刑时他昂然卓立,口念短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从A见光绪皇帝到就义,仅十七天,惜哉!壮哉!

  • 相关推荐

【信仰的事实论据】相关文章:

事实论据大全08-28

关于机遇的事实论据08-25

不轻易放弃的事实论据素材01-08

2022年关于理想的事实论据10-09

关于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作文素材12-02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02-09

信仰词语解析07-20

生命的信仰作文03-30

生活需要信仰02-20

有关于勇气的论据素材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