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间的主人

2024-02-18 时间

  面对时间,人是渺小的存在。人的一生极为短暂,如白驹过隙,忽忽而已。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有了对时间的认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空交织着变化,物非人亦非。孔子有着对时间的千古一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也有一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时间的长河里,人是过客。

  时间是一个动态概念,空间是一个静态概念,时空在一起,便有了风景,有了五彩斑斓的人生。人在特定的时空中,有了心物感应,“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在感叹生命,生命则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运动在时空中的情境概念。“与时间赛跑”就是与自己的生命赛跑;“时间都去哪儿了?”更是与生命攸关的拷问;“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听起来很实,实际上很虚,你既决定不了孩子的起跑线,更决定不了孩子的终点线,生命需要自己去掌控。于是,庄子透过时间与生命,道出了醒世恒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愚蠢的做法不如聪明的想法,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许多事情,想好了再说,看清了再做,选择了再义无反顾。

  时间只有契入生命才有张力,就屈原和陶渊明而言,有人说屈原愚忠,不偷生,宁为死。而陶渊明则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大自然里,一条命,一颗心,一杯酒,一辈子。李白在南陵写了一首诗,其中最著名的两句话,年轻人听起来热血澎湃,“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才被压抑,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时代里,“大道青如天,我独不得出。”愈压愈出,愈挫愈奋。天才做天才的事情,在世俗的世界里,他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处处碰壁。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决定不了人生长度的时候,他选择了拓展人生的宽度,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敬畏时间,其实就是敬畏生命。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古人们,他们毫无例外地活在时间之中,但是他们有效地掌控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延长了生命的精神时间,拓展了生命的意义空间。周国平说“我没有事业,生命就是我的事业。”王国维在自己精神世界里,实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五十刚出头的年龄里,实现了做学问、做事业的三重境界。清人左宗棠有一副名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表明了他为人处事对待生命的态度和理念,在时间构筑的生命空间里,活得自在潇洒。

  时间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但生命不一样,每个生命都有起点,都有终点。这样就形成了人与宇宙的普遍性矛盾,历代帝王都曾探究生命不死的奥秘,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事实上,人都是要死的!向死而生才活得更明白。于是,让我们回到哲学经典的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第一问考量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即“认识你自己”,第二问偏向于对过往的回顾,第三问则是对未来的规划与思考。第一、二问是已然发生的,第三问还没有发生,于是很多人很迷茫,因为未来充满变数,谁也不知道将来要面临什么。

  做时间的仆人,还是做时间的主人,这是一个问题。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