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诗歌鉴赏综合训练题来强化学生的。
2. 通过学生答题情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答题规范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答题情况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答题规范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对诗歌阅读,独立理解并赏析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我们可以不够富有,但精神不能贫穷;我们可以不够渊博,但思想不能浅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读诗。孔子教导弟子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而且他还批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孔子对《诗》的重视。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
1、让学生回顾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让学生回顾解答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步骤。
(1)确认诗歌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最后整合答案回答问题。
(2) 写什么--对应形象的考点。
怎么写--对应语言和技巧。
为何写--对应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初中语文引号基础知识点讲解
【—引号点讲解】下面是对语文中引号的知识讲解学习,相信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学习哦。
引号
标点符号是新增加的考点,也是难点。其中尤以引号的考查为最难,下面给出一则规律的总结,以飨读者。
规律: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情况1.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①“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情况2.间接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注: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②“留住济南”图片展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③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④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⑤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的标语。
情况3.表示着重指出或突出强调的词语,可以加上引号。
⑥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情况4.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如:
⑦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⑧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⑨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
⑩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通过上面对语文中引号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出优异成绩。
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分析
【—初三语文试卷之爱莲说分析】,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二、阅读题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平众矣。
1.解释加粗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不蔓不枝( )
2.翻译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段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格。
4.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介绍一种与“莲”有关的食物。(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蒹葭写作手法
【—之蒹葭写作手法】,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
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总结: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初中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诀窍——背诵
很多人感觉到不好把握。不像,可以背记公式,可以实地试验。只有课文、习题,有点叫人无从下手。
从教学大纲上来看,语文学习主要是对新的字、词、句篇章的掌握。培养大家对文章的分析和总结。从来看,很容易看出这一点来。
如果一个要系统的去掌握字词句的话,看起来量的确不少,而且单个的词语,句子都很零散,记起来也枯燥乏味,但是如果通过整篇的来的话,就容易多了。
毋庸置疑,所有的文章都有字词句组成,如果能背记,起码熟悉数十篇文章的话,肯定对语文的学习有所增益。从可行性上看,文章的背记是比单个的词语,句子的背记容易些,因为文章总都会有一个中心思想,所有文字都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因此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潜在联系,背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那么如果要背记课文,到底背记那些比较有用呢?
经过笔者的实践,觉得背记以下课文比较有实用价值。
1.古文诗词中的名篇
优秀的古文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精华。从结构上来看,由于文字风格的迥然不同,文言文的结构更加紧密,意思的跨度更大。从文字上来看,更加凝练,因此背诵古文诗词名篇,可以以极少的文字,了解更多的文章意思。
另外 初中历史,优秀的古文诗词其字词的运用比较讲究,其文学内涵也比较丰富,文意隽永,可以提高背记者的语文修养。
2.现代经典诗歌,经典文章段落
诗歌是浓缩的文学,是美的激烈表现形式,短短的诗句可以表达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如果能背几篇现代经典是个的话,对自己写,对做阅读理解题都是很有好处。
对经典文章段落的背诵,不但可以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还可以了解优秀作品在写作上的独特风格。如果进而背诵下来,那么这种语言的风格,会逐渐的影响自己的写作。
背诵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捷径。背诵不但可以掌握丰富的字词句,而且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锻炼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掌握特殊的句式,语言风格,对大家的作文写作有好处,因此,学习语文要从背诵抓起!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联合短语
【—之联合短语】,一般说来,联合短语的各组合项的语法性质应该是相同的,即相同词性的词方可组合在一起,但名词和代词可以构成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与其他短语不同的突出特点,是短语不只包含两部分,可以更多。另外不像其他短语那样有主次之分,是平等的语法关系 中考。事物可以联合行为动作也可以联合,性质也可以联合,联合短语往往可以加“和、并、并且、而”等连词。
例子:哥哥、弟弟、妹妹 长江、黄河
工人、农民、解放军和知识分子
工作、学习、研究、讨论 贯彻并执行
伟大、光荣、正确 清楚、明白
1)哥哥和弟弟,研究讨论,健康长寿
2)哥哥或弟弟,今天还是明天,伟大还是渺小
3)爸爸、妈妈、哥哥甚至小弟弟 研究而且决定
以上例子,从意义间的联系看,可分三种:1)并列关系;2)选择关系;3)递进关系。“或”不包含疑问语气,“还是”包含疑问语气。即,疑问语气用“还是”不“或”。“去不去”、“好不好”、 “有没有”是肯定与否定连用,也是一种选择、表示疑问,中间可加入“还是”,如“去还是不”,选择关系。3)是递进关系。
总结:语法学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不分主次、平等并列地组合在一起的短语。根据组合的情况及其所具有的语法功能的不同,联合短语又可以分别呈现名词性、动词性或者形容词性。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解题技巧之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总结: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初中诗歌鉴赏复习要点汇总]相关文章:
1.古代诗歌鉴赏
2.春雪诗歌鉴赏
3.梦想之路诗歌鉴赏
4.有关诗歌的鉴赏
6.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7.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8.现代诗歌鉴赏
9.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10.诗歌鉴赏:六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