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诗歌

发布时间:2017-02-06

  古诗中的年味,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与发酵,是那样的绚丽多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北宋王安石的 《元日》,把新年写成了千古绝唱,乡村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更换桃符,辞旧迎新的热闹气氛跃然纸端,欢天喜地的年味脍炙人口,无论老幼都能琅琅上口。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

  唐人杜审言的《除夜有怀》诗,描写了大年三十晚上红烛高照,整夜围炉欢饮、歌舞投壶迎新年的欢乐场景。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

  诗中描写了正月初一庆贺的场面和礼仪,一派喜气的情景让人动情。

  清代孔尚任在《甲午元旦》中写的:“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生动细致地描述了新年来临的场景,待第一声鸡啼响起,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欢度新年。

  苏东坡《守岁》中有诗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显现的是多彩年味彻夜不眠,欢腾景象让人留恋其中。陈献章《元旦试笔》有诗曰:“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这首诗如一幅“喜春图”,描写出邻居家庆贺新年,年味浓烈,老人饮酒作诗,少儿齐声歌唱的场景。

  辞旧迎新之际,有诸多的希冀和期望。祝愿新年胜旧年。

  唐代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有诗句:“故岁今霄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归。”

  既是惜时,又是对新一年的憧憬。

  杨无咎的《双雁儿除夕》写道:“劝君今夕不须眠,满泛觥船。大家沉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

  也是盼望新年胜过旧年,祝愿一年比一年更好。

  除夕一过是新春,新春带来新气象,宋代范成大在《元夕立春》中写道:

  “雪林一夜收寒了,东风恰向灯前到。今夕是何年,新春新月圆。”

  正月为春季,万物生机萌动之时,在正月第一个月圆之夜,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表达着美好的祝福和意愿。

  中国的年味儿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诗中的年味,让我们感受和品味着传统的节日文化,这浓浓的年味和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流露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火树银花中,在笙箫鼓乐中,年味便是国人最美的记忆。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