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7-08-25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是的,中秋来临了,思绪也随着飘来。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感悟中秋节]

  小时候我最盼望过中秋节,那时只为吃月饼;长大后,依然盼望中秋节,但更多的是为品味那种怀着喜悦的心情分享着辛勤劳动收获的累累硕果,那种一家人团圆和谐的令人陶醉的家庭气氛。

  我生在农村,那是一个有山有水,家家果蔬满园,鸡羊成群,令人神清气爽的美丽乡村。家乡的习俗是中秋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着节日的吃食。时值果子成熟季节,于是果园里便热闹起来,人们从树上摘取许多的苹果、梨、葡萄等新鲜水果摆上几大盘,然后再买许多各种图案、各种口味的月饼。到了十四那天,每家院里都杀猪宰羊,开始散发出浓浓的节庆味。

  中秋节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忙,大人们一整天忙着做好吃的,小孩也围着大人,包饺子、炸油糕,孩子们做得不像模样,但大人们今天是最宽容的。我和哥哥也帮着包饺子,我包的饺子总是鼓鼓的,妈妈说象绵羊,哥哥包的饺子却扁扁的像饿狼,放在面案上站都站不住,笑得人眼泪花花……

  晚上,待万籁俱寂、月明如镜之时,大人把洗得发亮的各种水果和制作精巧的月饼整齐地摆放在盘子里,放在院子里的方桌上,然后点上一炷香,虔诚地磕几个头,妈妈说是祭月神。一柱香烧完之后,我们姐妹几个才迫不急待的围着桌子坐下,眼巴巴地等着妈妈给我们分月饼。妈妈总是把圆圆的月饼切成一样大小的四块,每人一块,然后我们有说有笑,一边欣赏着圆圆的月亮,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甜甜的月饼,快乐的笑声撒满小院……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时光啊!

  长大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远离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想跟父母一起过个中秋节竟然是那么的难。好长时间吃不到妈妈亲手做的饭菜,好久没有享受过与爸爸妈妈在一起那种温馨的感觉。

  两年前,恰好中秋节与国庆节同庆,我才有机会和父母在月圆之时团圆。月亮依然圆圆,月饼更加香甜,但父母却苍老了许多:头发白了,背也驼了,行动也不如以往灵便。我心里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有点心酸,有点难过,更多的是对父母深深的愧疚和歉意。一时间,我再也找不到儿时过中秋的那种喜悦和兴奋的感觉。父母亲一辈子为我们做儿女的操碎了心,但老了却享受不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儿女们都忙于工作,看望父母的时间很少,甚至连个电话都懒得打,父母的日渐苍老告诉我们,他们与我们团聚的时光越来越短暂,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次,有空常回家看看。为了父母,也为了求得自己心灵上的安宁。

  时光总是匆匆,今年的中秋节转眼又到了。父母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皱纹,多少白发。我不能回去看望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祝福。祝愿我的父母亲,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能够健康长寿,笑口常开,永远做儿女们避风的港湾,幸福的依靠。

  [中秋散韵]

  中秋,是喜庆热闹的日子。

  一家人,老老小小,欢天喜地,望明月,品月饼;

  热闹的街头树起了灯彩,舞起了火龙,清静的河边也有小孩漂起河灯;

  福建有抛帕招亲,台湾有偷菜求郎,湖南、贵州、安徽还有窃瓜祈子。

  中秋,是思念拔节的日子。

  人世间的思念,像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疯长着,堆积着,涌动着,蔓延到天际:

  或是远方的儿子,激动地用家乡话,附着话筒,深情为父亲唱生日歌;

  或是慈爱的母亲,戴着老花镜,走针串线,正为海外的女儿织着毛衣;

  或是相爱的情人,彼此用最亲近,最甜蜜的短信诉说最遥远的相思情。

  中秋,是诗香飘飞的日子。

  唐李白的《月下独酌》是诗人、身影、明月寂寞地合成,逸出的是酒的醉人的香味和诗人的浪漫的芬芳;

  宋苏轼的《中秋月》是暮尽、寒溢、月转的慨叹,传达的是时光易逝的苦味与生命无常的孤独;

  宋辛弃疾的《太常引》是诗人望月、伤己、叹国的共熔,抒发的是美人迟暮的凄凉和激荡不已的壮志。

  中秋,是神话改写的日子。

  蟐蛾姑娘与后弈俊男,你们该是攀上天地间的彩虹桥,不再有离居之苦了吧;

  修行千年的兔仙,你送到月宫里的最小的女儿,该是回来同家人团聚了吧;

  吴刚,你该是记住了他人真诚的教导,勤心学习,不再醉心于求仙之道了吧。

  中秋,有浓浓的快乐;

  中秋,有刻骨的思念;

  中秋,有无尽的诗意;

  中秋,有满满的祝愿。

  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我要说,心有快乐,心有思念,心有希望,心便不会老;

  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会老!

  [中秋]

  依窗伫立,冷清的我对一轮冷清的满月,想起一些旧事故人来。

  中秋,受天上圈一圈银边的圆月启发,人们意念中尽是“圆”字。在“圆”字支配下,努力做一些和圆沾边的事情:吃圆圆的月饼;案中摆些圆圆的水果;邀请亲朋好友吃团圆饭……那份忙碌与喜气,正是“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儿提时的我,不眼馋别人家孩子手中的月饼有多圆,但羡慕别人家三姑四姨五叔六舅把餐桌围得有多满。相比之下,我家门庭冷落亲戚少得可怜。因此,对年年中秋节前来签到画圆的伯公、舅舅、阿姨心怀感激,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

  我的伯公,是外公奶妈的儿子,由于脸上有稀疏的麻点,我们姐妹叫他“肉皮伯公”。“肉皮伯公”憨厚仁慈,腰板硬朗坐如钟,笑眯眯接受我们对他虽有些不恭却灌满亲情的昵称,岸烟抽得“啪哒啪哒”响。外公陪在旁边,聊些他们的童年趣事,“肉皮伯公”心领神会听着,频频地点头。外公说,中秋节,奶妈会自己磨米粉用蒸笼制作月华饼。月华饼出锅,他先吃个够,哥总是让着他。外公说到他七岁那年,他父亲想用一叠银元诱他回城读私塾,他躲在哥身后赖着不肯走时,兄弟俩发出很童真的笑。“肉皮伯公”齆声齆气说我们太公待他好,逢年过节给我外公做新衣裳,总少不了他的,俩人穿戴一模一样,象孪生兄弟。可我们怎么看,也找不出两位老人相貌上的相似处。“肉皮伯公”是有福之人,妻贤儿女孝。大儿子参军复原后,在粮食局当干部,家庭条件优越,为“肉皮伯公”备有房间。可“肉皮伯公”中秋节上城,宁愿和我外公挤一张硬板床,也不去儿子家享受舒适的环境和美食。我们知道,两位老人要在难得的团圆之夜促膝谈心,重温儿时旧梦。

  我们的舅舅,是母亲奶妈的儿子,母亲称他寿哥哥。我父亲和我们的舅舅交情很深,每逢从乡下回城,总会忙里偷闲对我母亲请假,他想去寿哥哥家坐坐。当然,舅舅和我们家走动也很频繁。舅舅在糕饼厂工作,随便抓一把饼干也比我们家的月饼强,可我们家每年中秋的团圆餐,都有他捧场。舅舅秉性耿直肯讲真话,他用长辈的眼光对我们姐妹一番评头论足后,替我父亲打抱不平,说我们五姐妹不应该都跟了母亲的姓,批评我母亲要心强。外婆接口说户口是我爸去报的,不怪我母亲。我的母亲也极力辩解,不是她要心强,是我父亲要心太不强,一群孩子初始姓名经过他的手,都没想着扣留一个。父亲则说是有意成全我母亲,五个同姓儿女圆圆满满一巴掌。

  我们的阿姨,是母亲情同手足的同学,谈吐文雅很有风度。她记着我外公和比她早工作的我母亲当年对她的资助,每年必定给我们家送月饼。她和我母亲一样喊我外婆“婶”,说婶不容易,带大一群孩子,天伦之乐是享了,却也付出很多。她庆幸我们这一代多姐妹,不至于象我母亲那样孤单无助。

  我们的卢叔叔,是我们家早年的房客……

  还有姐姐奶妈的三个女儿益玉、益君、益圆……

  正是这些亲友,曾经在当年的中秋佳节,把我家的大桌面圈成一个圆。正是这些亲友,曾经在当年的中秋佳节,用他们蘸满友情的笔,描成了我们家一幅幅天伦图,使我们后来回想起儿提事时,有美满的记忆。

  时过境迁,离家乡一恍二十年有余,当年的亲朋,还有几人健在?他们的下一代,是否还和我们家保持不变的友情?

  此时此刻,冷清的我对一轮冷清的满月,寄托满怀的思念并默默祈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彩抢先看Ne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