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三年级的作文

2022-08-31 三年级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三年级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节三年级的作文 篇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朝诗人王维这句诗我从小就朗朗上口,但直到今年春节我才好像有了一种真切的体会。

  刚放寒假,我的心就好像揣进了一只兴奋的小白兔,整天跳个不停——马上要去日本旅游喽!接下去旅途中的每一天都是那么新奇那么有趣:我登上高耸的东京塔,俯瞰城市繁华;我徜徉在童话似的富士山角下,尽情滑雪;我步入奈良公园,与可爱的`驯鹿们亲密接触,还惊喜地邂逅了“三鹿开泰”的奇妙景象……

  但是当时间走到20xx年2月15日,也就是农历大年三十的那一天,我的心里仿佛突然丢了什么。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来。夜幕降临,我嚼着以往最爱吃的神户牛肉,却还是闷闷不乐。妈妈见状,轻轻搂住我,问道:“你是不是想家了?”我恍然大悟,哦,是的!

  我真的想家了。我想念外公外婆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我想念那一大桌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我想念指针一过八点我钻进外婆怀里,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看春晚,谈笑风生;我还想念那个最喜欢站上板凳,踮起脚尖帮爸爸贴福字的我……

  妈妈告诉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是日本的除夕夜没望到月亮啊?这时,爸爸把手机递给我,按下了“微信视频聊天”,笑眯眯地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可以马上给长辈们拜个年呀!”

春节三年级的作文 篇2

  今年春节,我又长大一岁了,我终于可以玩小鞭炮了。大年三十回老家南通,母亲上街为我和弟弟买了很多小鞭炮。

  大年初一一早,我和弟弟拉着母亲吵着要出门放小鞭炮,母亲只好跟着我们到小区池塘边放鞭炮了。母亲拿着打火机“啪嗒”一声给弟弟点着了火,弟弟吓得把鞭炮很快扔了出去。母亲又"啪嗒"一声给我点了火,我也紧张得把鞭炮扔了出去,就这样“啪嗒”“啪嗒”……终于,把最后一根点燃扔了出去。母亲看着自己熏黑的大拇指,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然后让我和弟弟也闻了闻,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像是烤肉的味道。”三个人顿时开怀大笑起来,太好玩了。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春节下雪天,也是在这里。弟弟在挖雪坑。突然,挖到一块黑色的.东西,他以为挖到了什么好宝贝,就兴奋地叫起来:“快来看我挖到什么了!”我和母亲赶紧跑过去,三个人蹲在那研究了半天,母亲拿根木棒戳一戳,定睛一看,失声喊道:“这是狗屎!”母亲吓得一下蹲坐在草坪上。

  呵呵,过年真有趣呀!

春节三年级的作文 篇3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氛的习俗了。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