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民情日记

发布时间:2017-06-28 编辑:美玲 手机版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yuwenmi小编整理了民情日记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扶贫民情日记【篇一】

  5月10日上午9时,冒着炎炎烈日,我与大关县供电公司驻青林村工作队员王明伟、悦乐镇挂钩青林村干部石修春一行三人乘车从青林村委会出发,前往青林村冒水孔村民小组开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冒水孔距离村委会13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6公里,有61户355人,其中选民261人。该小组属青林村的高山,气候温凉,平常多雨多雾,难得今天太阳高挂。中午11点,选举正式开始。看到一个个的选民到来,我们清点选票,发放选票,收回选票,密封选票,严格按照选举程序进行。选民们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对于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高山村民小组,来之前我心里很有些担忧,怕不能选出群众满意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但通过今天的所见所闻、亲身体会,改变了我的认识,也增强了对下步帮扶的信心,感觉收获很大,也有一定体会。

  一是选好村“两委”班子是关键。在农村,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一支战斗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谈脱贫是空话,谈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好的思路是否脱贫的关键。我们工作队要帮助村干部理清思路,因地制宜谋发展、转思想、上项目、兴产业,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三是要及时举办技能培训。农民思想解放程度和观念更新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产业的发展。但是群众思想观念和技术都很落后,也还没有真正的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四是扶贫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亲身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这是我们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与全国一道同步奔赴小康要做的具体事情,也是驻村干部的任务与使命。

  扶贫民情日记【篇二】

  春寒料峭,阴雨霏霏。但想着去联系村开始新一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暖意。

  与驻村队友一行驱车由城区出发,行驶在曲折的乡村公路上。2016年来来回回走了五十多次,对这条路早已熟记于心。可每次走的心情却总不一样,第一次拿到包保任务时,忐忑不安;第一次送温暖进村时,热情澎湃;第一次进村查看洪灾时,心急如焚;第一次得知包保户脱贫时,欢欣鼓舞……约四十分钟后,车子到达了村部,一路上竟丝毫感觉不到颠簸,而我的心情也像这条路一样平实而富有力量。

  红山镇石桥村共有82户贫困户,2015年脱贫了13户,2016年脱贫了17户,政府兜底负责22户,2017年尚有30户。公安驻村工作队负责的有15户。这15户都是人均年收入未达到3420元的,这便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没有村集体的帮助,他们连日常生活都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到达村部时,村支书陈敬云同志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一起座谈,回顾总结了去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并就今年如何开展推进做好规划,形成了共识。随后,我们分头去包保对象家里走访慰问。

  我们来到一组陈守义的家中,这是个因病返贫户,七十岁的老人,自身罹患癌症,手术后一直在化疗,老伴因患严重的类风湿,手关节已经抽搐变形丧失了劳动力。四十多岁的儿子为多年前妻子难产、大人小孩都未保住,因伤心过度,也一直未成家。如今一家生活来源仅靠儿子长年在外打工的微薄工资。

  2016年,我们多次前往老陈家走访慰问,也曾或多或少的给予经济扶助,并于年底与红山镇政府、民政局多方联系,帮其解决了3000元的医疗救助款。如今,老陈家虽然已经顺利脱贫,但是夫妻二人的医疗费依然压力很大。2017年,对于二人的医疗救助,我想我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接下来去看望五十多岁的帮扶对象冯帮恒,老冯和妻子都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日常生活仅靠农业生产自给,25岁的儿子在外务工,还未成家,其工资是全家开支唯一的来源。他家的土砖房子已被列入危房,特别是2016年洪灾期间,由于大雨冲洗,家里的后沟被堵塞,险些将房子挤垮,我们驻队十几个人齐心协力帮助其清理。为了缓解其日常经济困难,我们还和村里为其量身打造了脱贫项目——养殖山羊。老冯春节前卖掉了十几头山羊,除去春节的各项开支,还有节余。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老冯家虽然还未脱贫,但目前养殖的山羊还有存栏,短期的生活费用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当前的住房岌岌可危,急待解决。年前,我们把老冯家新房改造确定为扶贫的重点项目上报,今天商讨着等到开春天气晴好,便着手动工新建。我与老冯聊着,安慰鼓励他把羊养好,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不久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老冯从一年前初见我们时的愁眉苦脸,到如今看到我们已是满脸笑容。

  在村里走了几个小组,看到路边的绿化,看到农户门前干净整洁,村支书说,这些都要感谢公安局的支持,为村里送来垃圾清理车,现在村容村貌好了,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前景。这一切,不能不说,“精准扶贫”是扶到了实处,解决了实际问题。

  扶贫民情日记【篇三】

  李建国今年41岁,是富县审计局的高级审计师。翻看他的工作日志,每天的工作点滴都记录得很详细,除了工作内容,本上还有他自己写的小诗、手绘的社区精准扶贫户分布图、社区移民新村的引水工程草图以及一些工作想法。

  密密麻麻的字迹间,饱含热情。而这样的日记,李建国已写了3大本。

  “这家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您了解吗?”记者在他手绘的精准扶贫分布图上随手指了一户贫困户问道。“张亚琴家啊,去年我走访的时候了解到,她家经历了一场大火和一次交通事故,家里很困难。去年县上出台了产业扶贫政策,优先从贫困户子女中择优招聘,到能化公司上班,我第一个推荐了她儿子报考,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李建国建议我们和他一起到张亚琴家中回访一次。

  5月9日下午,我们和李建国来到了张亚琴家中,刚进门,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他就打开了日志本,和张亚琴攀谈起来。

  “你娃现在工作怎么样了?”“娃现在正在西安培训学习,估计月底就能回来分配上岗了。”“包的十亩果园今年挂果如何,前几天争取到的肥料够用吗?”“够用了,还剩了几袋没用完,送给其他贫困户了。”李建国边询问边在本上认真地记录着。

  张亚琴告诉我们:“李书记特别有热情,对村民的事从不怠慢。精准扶贫开始后,他常说‘只有精准了,才没有怨言,只有公正了,才会有公平’,他做事向来公正,村民们都信他服他,遇事总会请他处理,主持公道。村里现在人心凝聚,对未来发展也很有信心。”

  结束对张亚琴家的走访已是下午5点多,李建国却并没有下班的意思,“社区小泉坡村移民新村的水源刚选好,还得去和村干部商量下引水的事。”说完,他又赶往小泉坡村……

本文已影响

精彩抢先看New  Top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