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作文

2021-08-30 清明节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习俗作文1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由于各地方经济条件的差别,祭扫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

  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也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可以培养人的勇敢精神,儿童也特别喜爱。

  放风筝: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习俗作文2

  清明节是祭祀已故亲朋好友的节日,你曾关注过这个节日吗?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清明节的这些习俗吧!

  听老人们说我们的先人扫墓时将其与踏青结合,一家人通过踏青扫墓再次聚在一起,不辜负春天的大好时光。找一片平坦宽阔的草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荡秋千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我和小伙伴都喜欢玩。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人们也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时人们清明时节喜爱的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是节气和节日的结合,它把春天生机勃勃地表现出来。我们和家人一起去祭奠,一起去缅怀,可以种一棵树,可以放一只风筝、汤秋千、植树、拔河、踢球。让我们在大自然中运动起来。让我们在春天里欢快地度过清明节。

清明习俗作文3

  今天是4月5日,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到来了。清明节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如祭祖、扫墓、踏青、植树等。清明节这天呢,要纪念逝去的先人,还要去给他们扫墓。

  一大早上,奶奶买来“三生”——鸡、鱼、肉,奶奶把这些菜蒸好,准备了一些酒杯、酒、纸钱、香,还有剪好的清纸,就带着我们就出发了。

  一路上,我看见了小河里面,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来游去;看见了那盛开着的桃花,在春风中摇曳着、微笑着;还看见了那路边的小花,在阳光的沐浴下还传来一股清香。我便摘了几朵小花儿,编成一个花环,准备放在老外公的坟前,来表达我对老外公的思念。这时我想起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今年的清明节却意外地没有下雨,反而艳阳高照。真奇怪呀!

  当我们来到了老外公的坟前,奶奶便拿出菜和酒,舅公公扫掉墓碑上的灰尘,然后用刀砍了一根树干,插进坟旁的土堆里面,把清纸挂上去,然后倒了三杯酒,用打火机把香点好,烧了一些纸钱,双手合十的同时嘴里还说了一些想念和保佑的话,最后我们都鞠了三个躬表示哀思。

  扫完墓,我们收拾好东西,等纸钱烧成灰烬,才离开了老外公的墓地,清明节是我们可以拜祭和怀念祖先的节日,同时也可以欣赏和拥抱大自然。

清明习俗作文4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去为已在天堂的爷爷去扫墓。走在路上,我第一眼就发现路上的行人与往年的不同,大家都手捧鲜花,提着水果,再也没有以前挑着各种各样的祭品,拿着一大捆的鞭炮去上山祭拜。带着纳闷和疑问,我步随爸爸和妈妈走进了一座庄严新陵园里,两旁青翠的松柏上挂着小白花应着台阶。我轻声地问爸爸:“爸爸,这是哪里呢?我们不是说要去山上祭拜爷爷的吗?怎么走到这里了呢?”爸爸小声地说:“今年家乡村里征集了一块新地,把墓地都集中统一建成公墓,大家以后祭拜先人都要到这里来。”

  我们顺着台阶,找到了爷爷的公墓。妈妈把鲜花放在爷爷的墓碑前,爸爸为爷爷摆上了平时他最爱吃的水果和酒,我们一家人为爷爷深深地鞠了躬。望着爷爷慈祥的照片,我仿佛看到了爷爷也为这样文明的祭扫方式点赞,爷爷生前是村里的村长,每年的清明节是他最忙最劳累的一天,因为大家要祭拜,烧纸钱,放鞭炮,就会发生森林火灾,爷爷都要挨家挨户地去为乡亲们宣传文明祭扫的方式。如今,新一届村长积极响应党的好政策,征集新地,让村里的先人及我的爷爷躺在环境这么好的地方长眠、安息。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听着身边的村民们都纷纷赞叹,这样的文明祭扫既环保又安全。此刻,我也为家乡这不失传统而又有城市化的创意感到自豪起来,家乡的清明习俗变了。

清明习俗作文5

  清明节快到了,爸爸叫我星期天同他一起去上山,给祖坟添土。

  清明节这天,家里会煮许多鸡蛋,还要在房檐下插柳,最重要的是给祖坟添土。

  星期天,我和几位叔伯一起,我带着妈妈准备好的纸钱,爸爸和叔伯们拿着铁锨和抬土用的布兜上山了。路上,许多人都和我们一样,他们都相互说:“上山哪?”“回来了?”“该添土了。”

  山上,人们都在忙碌着,相互间说着话,不时还传来笑声。我们上山时,经过一座新坟,大伯说是邻居李爷爷的,得了脑血病,到医院没让抢救就过去了。大人都叹气,说李爷爷是个好人啊。

  到了我们的祖陵地,大人开始挖土,给每个坟添上点,还挖几个圆疙瘩,做坟头。我在旁边替他们运坟头。干完后,就把纸钱拿出来,每个坟前烧一些。做完这些就带着工具回家。

  回家时,经过李爷爷的坟地,李家也来人开始添土了,他们每个人都很悲伤。我记的我爷爷刚去世的那几年,爸爸没次从山上回来,也是很悲伤的,现在就好多了。现在上山,我感觉就像去了趟亲戚家一样。

  我想,清明节给祖坟添土,就是对故人的怀念,是对亲人的怀念,过几年后,李爷爷的家人也会不在悲伤难过,也会像爸爸一样。清明节的作文600字清明节的作文500字关于清明节的作文550字

清明习俗作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吟起这两句诗时,然后我总会想起刚刚过去的清明时节的情形。

  4月4日,我和爸爸、妈妈及亲戚们从三亚回老家,坐在车上,一想到要拜见已去世的爱我的老太公,我的情绪忽有些激动、悲哀。经过一个多钟头的奔波,最后回到了爷爷家。爷爷家里人很多,有大人、小孩,热闹极了。

  吃完午饭,大人们开始拿起锄头、铲子云坟地给坟墓“大扫除”,然后妈妈和婶婶们忙着煮拜祭祖先的饭菜。下午二点多,我和表弟跟着大家去坟地。

  来到坟地,爸爸、大伯、叔叔等人忙着给坟墓打扫、贴红纸;我和表弟绕着老太公、老太婆的坟墓追赶打闹。这时,表哥陈泽鼎戴着草帽扛着锄头忽然大喊一声:“我就是关羽,谁敢欺负我!”惹得我和表弟哈哈大笑,但一想到老祖宗,我就停止了笑声。大人们干完活后,便在老太公等人的坟地上摆上丰富的菜肴、点心、牛奶、水果等等,然后待烧香后,我们子孙便在草席上跪拜祖先。我悄悄地观察大人们,只见他们的表情很悲伤,我心里也很悲伤。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在心里自创了一首诗:“清明时节阳光烈,此人回乡过清明。摸了坟墓看墓碑,此时想起老祖宗。”

  当拜祭完老祖宗后,我心里想:明年我还要来拜老祖宗。

清明习俗作文7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民族、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我们陕南清明节的习俗也很特别。

  每年清明节前后,人们都要携香表、火纸、菜肴供品和清明吊去培土挂清,焚纸祷告,祭奠逝去的亲人。在挂清的时候,将纸条压在坟头上就行,压得越多越好。

  清明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要祭祖,我家也不例外。外婆买了火纸回家,然后用现行的大额人民币来划分、拍印。我十分好奇,想亲手来试一试,可外婆却百般阻拦。我十分不满,问:“为什么弟弟能做,我就不能做!”禁不住我刨根问底,外婆终于郑重地告诉我:“这是我们老祖宗立下的规矩,叫‘男尊女卑’,如果你来印钱,这纸钱就不能寄到阴间去了。”令我不解的还不止这个呢。划分、拍印完纸钱后,我就回房去准备了一番。我以为烧火纸一定要上山去,就往包里装了水、面包、果冻……当我拿着这些东西出门时,外婆看看我,问:“你拿这些东西干什么呀?”“上坟啊!”外婆大笑:“不用带这些东西的,我们就在院子里烧火纸。”接着她又说:“祖坟太远了,去不了,所以就在院子里烧些纸钱,招呼祖人到我们这里来领钱。”外婆用木棍在院子里画了一个圆圈,招呼我们围着圆圈跪下烧火纸。大家一边烧着火纸,外婆的嘴里一边念叨着“保佑平安”之类的话。她还对我们说:“一定要多说这些祈福的话……”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你是否觉得我们这里的清明风俗很具特色呢?

清明习俗作文8

  “清明节”,像我这样只知道吃的孩童到底盼望什么来祭祀我们的小肚肚呢?有两个“盼望”,“一盼望”是,清明粑——顾名思义,清明粑,就是在清明时节做的粑粑。其实,这样的解释也不太准确,只有加了清明菜做成的粑粑,才能名符其实。

  那些年,在我们这穷乡僻里的人户都穷得叮当响,人们一年四季只要能吃上一顿干白米饭就算了不起的享受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清明节便是大人们忙农活的时候了。顿顿喝那清得可见碗底的稀饭或包谷面糊糊是难抵挡那繁重的体力活的。于是人们不知从何年开始,一到这时节,便纷纷发动自家孩子到野外掐摘清明菜。清明菜掐回去后,主妇们先将它除杂洗净砌碎,然后烧上一小堆稻草灰,再将刚烧出灰装入筲箕过上适当的清水,将过出的灰水和砌细的清明菜拌上适量的盐巴煮上几分钟后,再将其和入预先准备好包谷面里搅拌均匀:白里泛绿,绿中见黄,看到眼里都香。搓揉成粑粑,再沿着锅边贴上几圈儿,粑粑搓完后再盖上锅盖密封好蒸上一阵,这时便有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待蒸熟起锅后咬上一口更是满嘴的香,惹得旁人也馋得流口水。那时,只要奶奶将锅盖一揭,早就守在灶边我就会伸手从锅缘上抓起一个清明菜粑粑,顾不得热气烫手迅速地往嘴里塞。总惹得奶奶好气又好笑地骂。等到开吃的时候呢,孩子吃相简直让人忍俊不禁,只见他吃得舌头直打转圈,直到把他那小肚肚吃成圆球形才肯罢手,才肯罢嘴!我自己的吃相呢,只能由别人评判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清明习俗作文9

  今天是清明节,午餐一端上食物,一股难闻的气味钻进了我的鼻子,哦!是什么那么!怎么这么难闻!肯定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得小心行事。

  我定睛一看,我晕!这是什么啊!两个带着淡淡的黄色的鸡蛋浸泡在棕色的水里面,就是这个东西散发出来的臭味啊!好难闻!我想吐!这个东西叫做什么啊!想想就觉得一定非常难吃!结果妈妈说这是清明节的'习俗,每人都要吃一个。倒霉!

  好吧!毕竟这是爸爸妈妈说的,我想要不干也不行,真是倒霉极了!我的舌头舔了舔鸡蛋,天哪!味道一点儿都不好吃!哦!有办法了!我只要憋住气,这样我就不用怕这种难吃的东西了!我真是太聪明了!哈哈!我憋住气,一口把鸡蛋给吃进去了,哈哈!终于不会吃到难吃的怪味道了!可是!倒霉的事又来了,那个鸡蛋烫死了!把我的嘴巴都给烫了一下,真是不好受!我使劲儿的哈着气,终于凉快一点了。

  结果,又是一个倒霉的事情来了,妈妈端上了一碗香椿,我最最最讨厌这种东西了!还叫香椿!一点都不香!臭得要命!我更加想呕吐了!依我看啊!这叫臭椿还差不多!更加倒霉的是:妈妈夹起一把香椿,要我把它吃下去,天哪!这比死还要难受!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难闻的气味,没办法,我想要抗议都不行,倒霉啊!妈妈把筷子伸到我的嘴巴边,哦!这个味道实在是太难闻了!我只好憋住气,好不容易才吃下去了。

  清明节的习俗真是害死我了!今天真是倒霉透顶啊!

清明习俗作文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千古名句让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学校举行的那次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

  4月2日的上午,天灰蒙蒙的,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大家心灵的天空似乎也是阴沉沉的。全校师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前。雄壮的国歌声如期响起,我思绪飞扬,仿佛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可少先队员的队歌将我拉回了现实,我和同学们一起纵情高歌,阵阵歌声响彻校园。师生们低头一分钟默哀时,又让激情飞扬的校园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无比场面。这时,插满了黄菊花和白菊花的花篮,在校长和老师、学生代表簇拥下按时出场,向烈士表达着全体师生的无限哀思。随后学生代表慷慨激昂的发言,为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最后校领导的谆谆教诲,让我深感重任在肩。

  祭扫活动结束了,可我的心却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烈士们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让大家拥有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值得大家学习;他们的品格,激励着大家永远前进。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奋勇拼搏,早日学好本领,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清明习俗作文1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每当读起这首诗,我就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的“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原来是纪念晋文公的大臣介子推的,后来演变成了纪念先人和革命烈士的节日了。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准备好纸钱、水果、馒头、酒等供品,又拿着鞭炮、铁锹、松柏树等工具先向我太祖父的墓地出发了。我们来到山上,看到了一座接着一座的坟墓,坟墓旁边长满了杂草、荆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来到了我太祖父的墓碑旁,就开始“扫墓”了。我和弟弟、大姐、二姐摆放供品,爸爸和妈妈用铁锹修缮坟墓,爷爷和奶奶种树,折叠纸钱,烧纸钱。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四个小孩子就摆好供品了,只见供品有高有低,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悬崖陡壁,有的像一座山。爸爸妈妈也修缮好了坟墓,爷爷奶奶也种好了松柏树,折叠好了纸钱,开始点燃了,只见那纸钱的灰烬慢悠悠的飞上了天,我们带着悲伤而沉重的心情行磕头、叩拜礼。

  接着,我们来到了竹沟烈士陵园,来到石碑前,看到了石碑上清晰地刻着一位位烈士的名字,我们看到这些烈士的名字后,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来他们的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就忍不住向他们深深地鞠躬,然后又献上了一束鲜花。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大自然一派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节也是放风筝的时候,俗话说放风筝是祛晦气的,我们学校也举办了郊游和放风筝的活动,让同学们放松心情。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习俗作文12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

  清明节到了,我们要时时刻刻记的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捍卫祖国的尊严,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没有烈士们的英勇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时光?有句诗这样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们不能忘记先烈,忘记历史!在和平年代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振兴中华!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作文。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殊死拼搏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吧!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去了烈士陵园扫墓。当我们站在烈士碑前,心中感慨万千。并不是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叹,是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因为他们不愧为炎黄的后代。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好好读书,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清明习俗作文13

  清明节快到了,让人想起了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行人为何会给诗人断魂的感受呢?原来在细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前往吊念逝去的亲人,怎能不悲戚伤心啊。

  清明扫墓之风,始于北宋末年。《东京梦华录》有云:“寒食节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墓皆在此日拜扫。”可见清明时节初始不拜老墓,只祭新坟。后来发展为既拜新坟,亦扫旧墓,形成了汉民族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许多民系扫墓祭祖的时日,而在梅州客家地区,却是“只闻清明粄飘香,鲜见行人扫墓忙”。清明节当天,客家人喜用苎叶、艾叶、白头翁、鱼腥草、鸡屎藤和使君子一类,制成颜色翠绿的青粄,俗称清明粄。清明粄含应节之意,还有健脾、怯湿、排毒等功能,嚼起来甜软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客家人不在清明祭祖扫墓,而是把扫墓安排在春秋两季,即在年初六后的正月或中秋节前后,以免影响农耕。客家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回乡扫墓。有些身居海外的客家人,一到扫墓时节,便相约回梓拜祭祖先,正所谓“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扫墓要摆放三牲果品一类供品,点上香烛祭拜,礼毕焚烧衣纸,鸣放鞭炮;还须在墓头压上几片黄纸,名曰“挂纸”,客家话谐音“挂祖”。以往举族打祭墓,主祭人要行三跪九叩首大礼,朗读祭文。祭祀结束按年岁长幼安排部分男丁登席,余众发丁子钱。

清明习俗作文14

  清明节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腊八并称为我国八大传统节日。人们在清明期间缅怀先烈、寄托哀思,追寻春天的希望。清明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之时,人们赏花、植树、踏青,尽情地亲近自然,所以清明又有“植树节”、“踏青节”等称谓。

  北京的清明节民俗事象丰富。老北京清明节时的一个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城隍庙在每年的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

  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个习俗就是赏花踏青。老北京时人们纷纷前往颐和园、潭柘寺、大觉寺去观赏难得一见的几棵明清时栽种的玉兰古树,早开的玉兰花洁白如玉、清香四溢地挂满枝头,花香扑鼻,给游人莫大的享乐。

  放风筝也是北京的清明节习俗,这项活动深受广大百姓喜爱。常看见在天安门广场、鸟巢周边空场和城内外广阔地区有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中翱翔。

  近年来,北京清明诗会越办越好,各大公园也推出了以清明为主题的游园活动,使人们在传统节日里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移风易俗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清明习俗作文15

  每年的阳历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风俗也是丰富多彩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感恩的心去扫墓,一路上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春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让大自然变得更美。看,金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都张开了笑脸,柳树姑娘将它碧绿的小辫探进了清清的小河里。春姑娘轻轻地吹,小草慢慢地醒。百花齐放万物复苏,好一幅美丽的景象。

  景象虽美 ,可我们却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给太爷爷太奶奶扫墓,此时的天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挺拔的大树仿佛失去了翠绿色,这一段时间,时光仿佛停住了,大地万物都沉默着,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墓前,摆好供品,点上蜡烛,默哀三分钟,烧上好多的纸钱,借此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的生活着。接着我和妈妈清除了墓边的杂草,摆上了美丽的鲜花,墓地顿时焕然一新。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明年的今天,我们还会来看太爷爷太奶奶的。

【清明习俗作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1.作文:清明习俗

2.清明习俗作文

3.清明节习俗精选作文

4.清明习俗作文(精选11篇)

5.清明习俗作文(精选15篇)

6.清明习俗

7.清明习俗祭祖作文(精选10篇)

8.古人清明习俗作文(精选5篇)

上一篇:清明习俗作文 下一篇:清明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