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作文

2021-05-03 清明节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祭祀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祭祀作文 篇1

  今天,我还带着朦朦睡意,便起了床。因为今天我们家去上坟。

  我们在家等到了爷爷便开始了上坟活动 。我们先到爷爷的叔伯兄弟坟前,我是第二次来上坟。上一次是六岁那年,所以已经不太熟悉了。父亲到前边点好香,烧了点纸钱。然后一起跪下磕头。之后由我这个长孙子点响了第一条炮。之后来到了爷爷叔叔的坟前,和上一回一样,但却多了一项垫白纸。之后到了我的曾祖父的坟前,我们十分生气。因为墓地主人把葱种到了碑前,我大爷气愤之下将葱拔出,我也将葱扔的远远的。

  这次上坟真气愤。

祭祀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描写清明的一首诗。

  清明节里,人们祭祀死去的亲人,心里充满悲伤。所以谓之“欲断魂”嘛!清明节里,人们还会干什么呢?还会祷告上帝(俗称老天爷),祭祀烈士!

  在扫墓之前,我们听了老爷爷对往事的回忆。他说:“日本侵略中国时,把中国践踏的不成样子,中国人奋起反抗,组成了红**伍。我们农村人也得反抗,抗战队伍叫做土八路。这红军历尽苦头,两万五千里长征啊!他们翻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多么艰苦啊。他们因为俄,丧失了生命!你们生活在这个无战争的年代,有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一定要好好珍惜。将来把祖国健身的更强大!”

  听完老爷爷的讲述,我们迈着沉痛的步子走向了烈士墓,一路上,我再也没有言语,心想着过去的抗战日子。那是多么的艰苦,使人声泪俱下。那时,日本人侵入中国,对我国实行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我国人民奋起反抗,组成了红**伍,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我国队伍翻雪山,过草地,吃尽了苦头;一路上,又有多上中国人失去生命?!毛**指挥红军取的了胜利,苦日子才到了头!现在,我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奔上了小康社会,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这样,我们就放松警惕,挥霍金钱么?回答是否定的!先烈们为了这一天,甚至付出了生命,我们能把先烈们的劳动毁于一旦么?我们能辜负先烈们的希望么?能让先烈们白白牺牲么?当然不能!我们应居安思危,时刻警惕,不能再让中国被侵占,被伤害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在这个美好,舒适的坏境中,我们应该去努力,去奋斗,去报效祖国,共同建设美好的明天!

祭祀作文 篇3

  今天是清明节,为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

  古代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拜祭祖先日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爷爷奶奶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田地里。背面是高高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鸟忽一下飞走又忽一下飞来,给寂静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名字、出生及其逝世时间,我算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钱都供给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却不幸得重病去世……看到眼前景象,我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泪水还是不争气流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爸爸点上纸钱,红红火焰映红爸爸脸,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祭祀作文 篇4

  清明上坟扫墓,祭奠祖先,悼忘故人,“气清景明、祭之以礼”,这是中华民族尊崇祖先,敦亲睦族文明的具体表现。

  在清明的时候,人们都要上坟扫墓。那怕是在离故乡千万里的他乡异国,在清明前后,人们都要跨山越水,到祖先的坟前烧香祭拜,对祖先“思时之敬”。表示自己对祖辈的孝心,对故亡人的亲情。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回乡,人们也要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清明上坟扫墓是一堂中华文明的教育课程。人们在上坟扫墓的时候传承着中华文明

  清明上坟扫墓,它演绎的是“慎终追远”,敬畏祖先,孝亲仁义,修德明性的中华文明。

  人们在上坟扫墓的时候,都要带着香烛,冥纸,酒食。

  人们遵守传统的上坟扫墓的仪式。人们上坟扫墓,先是“拜扫圹茔”,要打扫坟茔,给坟蟇培土,“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有的人在坟墓旁植树,清除坟头上的杂草。在正式祭奠时,都先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祈福,之后还要压坟头纸,等等。

  这种来自传统的仪式是那样的严肃认真,神圣庄严。正式祭奠的仪式,严肃、隆重、恭敬而且诚挚,使参加祭扫的人在心灵上产生震撼和净化。

  上坟扫墓是家庭的礼仪活动,是中国古代礼仪的基本而且重要的表现形式。正是祭扫仪式的严肃认真,传承人们发自内心的对祖宗的敬畏,对亲人的友爱的自觉和追求。

  孔子喜爱祭祀崇拜的仪式,说"我爱其礼"。孔子以为上坟扫墓不只一种仪式,他认为这种正式的礼仪会使人心中产生虔敬之意。人们在祭祀的时候,遵守的仪式的秩序,正是一种礼仪的训练。

  上坟扫墓的仪式,是传承人们培养孝顺仁爱的德行的形式,它培养人们适应井井有条、安宁治安的社会秩序,让人们在祭扫活动中进行一种个人的约束个人行为,修身养性的训练。

  人们在上坟扫墓,祭祀祖先和亡灵的时候,感受“慎终追远”的传统文明,亲亲亲人,感恩先人,不忘故土,爱家爱国。

  一家人一块上坟,显示了家人的和睦亲情。自己参加上坟扫墓的活动,表现了自己的孝行品德,悼念情人,表现自己的敦亲睦族的情怀。

  人们都相信,上坟扫墓,能够得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的关心和保佑。有了对于家庭的孝德,就是提高了个人的修德,从而一定会有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做一个好公民。

  上坟扫墓是一种文明的训练。虽然其中有“敬神如神在”的迷信色彩,但是,这种对于“亡灵”的恭敬,潜移默化地传承着中华民族尊崇孝亲的文明的精髓。

祭祀作文 篇5

  20xx年3月26日,在九江市烟水亭,有十二所小学,每所小学有5个学生代表举行了“文明祭祀,从我做起”的宣传活动。还有九位来自各个单位的领导也参加了。

  老师发给咱们每个同学一些传单,叫咱们去发给每一个路过的人,让他们都知道“文明祭祀,从我做起”里面宣传的内容就是:清明祭祀期间咱们不使用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及塑料花、塑料发财树等不易降解的祭祀品!要杜绝白色污染!倡导鲜花祭祀,居家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的清明祭扫方式。也同时希望他们再宣传给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发的过程中,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很积极地去发给每一个过路过的人。那些过路的人也很配合咱们,承诺自己不会去做这些事,还答应宣传给自己身边的人。

  发完了以后,咱们又集合了。有几位领导和学生代表在台上讲了话,然后咱们全部都在横幅条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许下自己的承诺。

  这一次活动结束了,但是咱们的行动还在进行当中……希望社会上每一个人都会遵守。

祭祀作文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雨天的清明,谁能不断魂呢?

  当我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刺鼻的泥腥味不断冲进我的鼻孔,远处的一大片油菜花闯进我的视野,那油菜叶郁郁葱葱,鲜黄的`花瓣经雨水打湿后,越发显得娇艳。爷爷的墓快到了,也许是因为想快点和爷爷谈一下话吧,脚步便快了许多。泥巴就更恋我的鞋了,一踩一滑,仿佛在练滑冰。

  到了爷爷的墓前,六姑妈已经开始在那里向爷爷哭诉了,我的心底竟也泛起了一丝线形像六姑妈那样的涟漪,但是眼泪还是忍住了。

  烧纸了,燃烧的纸屑好像我和爷爷打电话,传达我们的心情,望着那离我越来越远的纸屑,就打开了我对爷爷的记忆。

  记得小的时候,爷爷的身体特别好,冬天了,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还在冰冷的湖里冬泳。并且说好他教我放风筝的,也一直没学,现在心里一直很惭愧,懂了什么叫过去了就不能再有,也懂了什么叫珍惜,懂了什么叫惭愧。

  在这雨天的清明,让我懂得了一份真挚的情感——珍惜。

祭祀作文 篇7

  清明节是中国二千多年来民间祭祀的传统节日。清明祭祀是一种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与敬重。

  清明怀故扫墓,在祭祀逝者时,感恩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自己对亲人的诚敬之心等,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灵魂深处的道德理性被唤醒。

  风轻轻烟雨疏稀,情切切清泪几许。每年清明时分,我都要携妻回到故乡,在父母的坟前祭奠。跪在父母双亲的墓前,摆放几样小菜,点燃一对蜡烛,敬上三炷佛香,献上一束白花,焚一叠纸钱,洒几盅美酒,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寄托父母的无限哀思;缅怀父母的音容笑貌。

  纸钱悠悠化烟去,清香袅袅寄哀情。望着忽聚忽散的烟火,看着飘忽不定的烛光,父母双亲的身影,如同胡杨树上飘落的花絮在眼前纷扬。红烛泪,纸钱飞,一声一句化香灰,坟前跪述思念情,寸草墓旁风雨吹。

  每到清明时节,都是我思念泛滥的季节。想起那些尘封的往昔,点点滴滴,都像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我的灵魂。

  岁月如梭,弹指间父母双亲相继去世已有二十多年了,思念如渴,牵挂流长。往事历历再现,一切又好似昨天。双亲的面容、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我闭上双眼除了泪水,还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苍苍白发的父母,寂寂之中站在十字路口。还是当年常穿的布衣被风吹起,身影在风中瑟瑟发抖。也许他们正仰望苍穹,渴望知道人世间的儿孙们是否在今天想起了他们,儿孙们是否一切安好。

  佛说:感恩方知足,关爱则付出,舍得方无悔,珍惜则幸福。此时的幸福不等同于享受,也许前者更偏向于心灵的陶冶,与实用的功利无关。

  清明,踏青祭扫,仿佛人世间的哀与乐都交织在这一天。缅怀追思的心绪,清新明快的心境汇聚在一起。这一天悲伤的成份并不很多,相反,节日的气氛倒显比较浓厚,因为扫墓是与天堂里父母的一次聚会。

  先让久违的父母品尝几样家乡可口的小菜,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向他们告知家族里的悲欢信息,唠叨几句自己的心思,祈祷父母保佑子孙幸福安康。如此一来,清明祭祀对亲人的思念就变得更加真实了许多。

  清明,除了祭奠赋予我们生养之恩的父母外,还应追忆些什么?在一片萦绕着惆怅与哀思中,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叶,寂寞轮回的自然规律,我的心情自然也就淡然了许多。

  清明,故乡墓园下着泪雨的天空,不再是晴空万里,无数的亡灵等待着亲人的到来,那些再长的鞭炮,再多的纸钱,或许只是心灵深处赎过的表现。人死了,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活着时的尽孝,哪怕只是喂一口饭,梳梳头,与他们说说心里话,都可能像暖流一样流过彼此的心田。

  与其死后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尽了孝,心中无遗憾。善待吧,善待一切应该善待的人。我不想看见或听到阴阳相隔的悔恨,我讨厌那种虚情假意的作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该重视当下,珍惜亲情,关爱家人,不要在将来面对他们的死亡离去时,再感到悲切和懊悔。

  有位老者说过:“老小孩,老小孩,父母老了就是小孩,孝敬父母不如把父母当成子女。”我赞成这种观点。想想不是吗?中华民族的一代代传承到了今天,父母给予子女的何其多,而子女回报父母的却是何其少啊!有几个父母不是时刻惦记着孩子的,又有多少孩子在时刻惦记着父母呢?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声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却是有声的、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牵肠挂肚;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父母就已很知足了。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当今社会,人情世道都在变,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现时社会飞速发展,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还是要少点交际,少点应酬,找点空闲,挤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这种行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我虽不信天堂之说,但心之深处,却难免不自觉地往那些虚无飘渺的事上联想,暗自祝福,愿天上也有一个人间,愿已故的父母都能安康快乐。

  风飘飘纸灰飞扬,雨沥沥泪如泉涌。忽然间我发现自己老了许多,不知不觉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惫。蓦然回首,坟前那棵胡杨树已萌发出了无限生机,泛绿的枝条随风摇曳着,仿佛在向我频频招手,替天堂里的父母收下了我的深深眷恋。

祭祀作文 篇8

  今天是清明节,是踏青扫墓的日子。我们全家人带了水果和鲜花去给奶奶扫墓。我们还没见过奶奶呢?因为奶奶在爸爸13岁的时候就死了。

  我们边走边聊,爸爸跟我说了许多奶奶的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我忽然想到了杜牧写的《清明》就大声的念了出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爸爸说:“彩虹,你背的这首诗让我想起了奶奶的名字。”“奶奶叫什么?”“你猜?”我左思右想就是想不出来,就央求爸爸:“我猜不出来,你告诉我嘛。”妈妈接过去说:“杏花。”“妈妈是爸爸告诉你的吗?”“不是,猜的。”我又问:“爸爸对吗?”“对的就叫杏花”我问妈妈:“你是怎么想到的?”“因为他们那个年代女的都叫什么花啊草的,这首诗中只有杏花比较接近。”我恍然大悟,妈妈又让我学到了知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我们将鲜花和水果放在奶奶的墓前,祝愿奶奶在天堂开心快乐。

【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10篇

2.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7篇

3.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五篇

4.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9篇

5.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5篇

6.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6篇

7.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8篇

8.实用的祭祀作文汇编九篇

上一篇:缅怀先烈作文300字 下一篇:祭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