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母亲的作文

2022-03-02 母爱

  母亲是最爱我们的人之一,在大家眼中,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作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农民母亲的作文 篇1

  我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一个陕北黄土高原的庄稼人,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民。

  20XX年大学毕业后,我从西北陕西来到遥远的东南福建工作。这些年,越长大,离家的日子越久,对家人、对故土的思念与眷恋越深。我知道,无论我走在哪里,也永远走不出那片黄土地,走不出故乡的窑洞,走不出母亲的心。

  母亲是一位农民

  母亲这大半辈子没有走出大山,年复一年的在这片黄土地上耕耘劳作种庄稼,那个小山村就是母亲的整个世界。我笑母亲见识浅薄,视野狭窄。

  现如今,生活好了,吃穿不愁,年龄也越来越大了。多少次反复相劝,劝母亲不要再那么辛苦劳动,不要拼命打工,多休息静养为好。可母亲不听。

  “娃,咱是农民、庄稼人,农民就得劳动,不劳动不种庄稼,吃什么?”。

  “农民!农民!农民怎么了?难道农民就没有安享清福的权利吗!农民就不可以理直气壮的抬起自己的头吗!农民生来就是受苦的命吗!”我激动而气愤的说。

  母亲不语,悄悄地的落泪了,好一阵子不跟我说话。

  母亲有自己的道理。农村人忙活惯了,闲是闲不住的。母亲说,开春了,不找点营生做焦躁的心慌,我还年轻,胳膊腿利索,开辟几畦荒地,种上玉米、土豆、南瓜和蔬菜,等到秋天收回来就可以好好吃了,或者去工地上当小工,搬砖头、和(huo)水泥都行。庄稼人,只有双脚踩在土地上,手上沾点土,脚上带些泥,脊梁骨才能稳稳地撑起来,心里才会踏实、自然、洒脱。咱又没缺胳膊没少腿,既然能劳动,干嘛偏要窝在窝里等着发霉。

  娃呀,咱就是个农民,这一点,你永远不要忘记。你看那城里人,吃喝好了就宅在家里一动不动的,什么高血糖高血脂的,得病了吧,遭报应了吧。老天爷看着呢……

  再说,你们姊妹都还没有自己的家,我和你爹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哟。

  说到这里,母亲的嘴角重重的噘了一下。我猜,母亲一定又在心里暗暗的告诉自己:儿女不成全,劳动不能歇。

  劳动,为什么母亲的生活里只有劳动,劳动,无休止的劳动。

  我知道,这是一位农民骨子里的农民意识,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农民意识,你甭指望改变她。母亲的世界里只有黄土、大山与庄稼,以及猪娃、鸡仔和那头只知道低头耕地和拉车的老黄牛。母亲的身上永远书写着繁忙与劳动的字眼,她把改变家庭面貌和改变生活状况的全部希望,寄存在自己的力气里。

  苍天知道她的付出。在母亲心里,农民、庄稼人,就得像牛一样的劳动,像土地一样的奉献。只要活着,只要还能站起来,生命就应该属于土地,属于庄稼,属于儿女,属于这个家。如果有一天,生活的狂风暴雨把她淹没,那么,也愿意淹没在这片黄土地里。踏实,安然。

  也许,一味的好言相劝、设法“逼迫”、单纯的靠自己的判断企图改变她的世界和生活轨迹,结果并不一定就会如你所愿。过去,大家都过得恓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如今,生活好了,可不知为什么,日子还是如此艰辛负重。我甚至不知道我这样是爱她还是会害她,我也不知道这是爱的伟大还是另一层面的悲哀。

  农民母亲的作文 篇2

  母亲没读过书,不识字,是个文盲。

  文盲不等于没文化。有时候,恰恰是文盲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的文化课。我认为文盲二字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就比如,我们会不自觉的给予不认字的伯伯婶子力所能及的帮助、善意的理解甚至萌生心底的同情,但我们把反感、排斥和厌恶的目光投向没文化的人。诚然,不能想当然的把文盲与“没文化”联系在一起。

  春节回家,亲戚朋友聊起我那遥远的工作地,然后不禁感叹:路途遥远,探一次家实属不易。我想,心头最无奈的是我的母亲,她既有对亲情的不舍,还有对距离的迷茫。

  我告诉母亲,从福州到西安路程是2000公里左右,坐飞机只要两个半小时,快得很。

  母亲茫然的抬起头,似懂非懂道:“噢,从老家到县城差不多也是这个点”,然后又摇摇头,有些疑惑,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

  我知道,母亲不能理解2000公里到底有多远,这个直观的数字在母亲眼里其实并不直观,她只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一段很远的距离。到底有多大、有多远,她说不上来。

  “那你爹去县城打个来回的功夫,你是不是就可以飞到外国去了”,母亲疑惑的问我。

  “这得看从哪里起飞,飞往哪里。如果是从丹东飞平壤的话,那可能都不足一个小时”,我说。

  “平壤是外国吗,怎么是中国名字,我说的是外国”,母亲反问。

  “这——”。

  我知道,这样下去,母亲还会有一连串的疑问。比如,飞机为什么会钻到云里去,云的上头是什么,以至于天有多高,宇宙有多大……

  很多时候我在想,母亲心中的距离到底是什么样的。就比如,西北荒漠到东南沿海的距离是个什么概念。我试着通过换位思考来走进母亲的世界,希望用形象的比喻让母亲直观理解。结果是没有结果。也许母亲有自己更为形象的判断,也许母亲对于距离的考量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就像外国有多远,天空有多高一样。或者,她早已把这个具象的距离演变成了我两天一夜的归途,以及被她在想象中无限放大了的艰难旅程。

  我不说母亲的疑问有多么无知和幼稚。如果站在你跟前对你发问的是一个小学生,面对那充满疑惑的眼神,你这个大学生该如何解释清楚。而眼前,母亲是个不识字的农民,从未踏进过校门,知识层面还不及一个小学生。她不需要多么专业的书面理论,只要一个能感觉到的直观轮廓。但是,在生活层面以及精神层面,你这个大学生还真是嫩了点。其实,谁无知谁幼稚已经很明朗了。也许母亲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天再高也高不过一个农民的脊梁,宇宙再大也大不过庄稼人的心。

  农民母亲的作文 篇3

  母亲又来了,为了省下那两元的车费,她竟顶着烈日、忍着酷暑,徒步走了四十几里的山路……把沉甸甸的一袋米放在我的书桌上,折身就走。因为,他还要回家忙着割牛草……

  那瘦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刺目的`阳光里,不由牵出了我的泪泉,伴随而来的绵绵牵挂,使我又回到了那生我养我的大山里。我是大山里的男孩,山里就是我的老家,贫穷、落迫。改革的大潮,把村里能走的人都卷走了,剩下的,不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就是孱弱的老人,包括我那年过半百的母亲,她依旧固守着那方水土。

  寒来暑往,春秋代序,一年365天,难得几个休闲日。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年过半百的母亲,更是挣死巴命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冒了,发烧了,为了省下那一元元的钱,硬是咬着牙,给挺过来了,一垄一垄,一亩一亩地刨着那薄薄的土地。

  烈日炎炎的荷锄时节,母亲更不得闲。为了能够换来微薄的10元人亲,一大早,翻山越岭,摸黑走过几十里山路,带着自家那永不变更的"土特"产品——大米,赶到集市上。她像许多农民一样,不会喊叫,不会做广告,更不会将稻草说成是金条,只是默默地蹲在那里。那焦灼忧虑的表情,那期盼无奈的目光,常常把心慈面善人的脚步拉了过来。买东西的人不在乎那几毛钱,而母亲因此却欣喜万分。她那感激和温暖的目光,会一直把人家送出老远老远……

  生活是坡,岁月是河,洪起浪落,依然是沉稳的老沙石滩。打工的,回来了,又走了。这里,是留不住他们的脚步。母亲,摇着头,叹息着,依旧一往情深地躬耕在故乡的土地上。

  我是山里的孩子,我跟许多人一样,同情母亲这样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农民们,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他们是最可尊敬的人!

  农民母亲啊,但愿老天有眼,送来一个风调雨顺,让你们那淌成小河的汗水,每年都换来喜人的丰收。

  农民母亲的作文 篇4

  母亲年轻时并不漂亮,脸大,身子壮实,绣花缝针不在话下,砍柴挑担也不输给男人。她只有几身衣裳,但嗓子很好,会唱很多当时流行的黄梅戏曲,这为她在连家村赢得了很多赞扬。

  据说,她结婚那天是父亲用凤凰牌自行车驮回来的,父亲扯了几丈红色的确良布,她自己缝制的衣裳,就成了她的嫁衣。或许那是个秋天,云淡风轻,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父亲骑车的速度并不快,母亲坐在后座,揽着父亲的腰,黝黑的辫子落在胸前,满脸幸福与羞涩。清脆的铃声滴落在青石小巷,他们就像自行车的前轮后轮,紧紧相随,一辈子。

  我的母亲,跟许多农民母亲一样,善良、朴实、坚韧而又充满爱。母亲也懂得美,不管农事再忙,早上收工回来,总要把头发梳理一番,一张写字桌,一面红色塑料边框的圆镜,一把梳子,一盒雪花膏,这些便是母亲全部的化妆品。对于雪花膏,农忙是舍不得用的,只在赶集的时候,母亲才会往脸上抹上一点,在乎的是那种香气,也在乎那种被雪花膏修饰过的心情。

  赶集这天母亲穿得很整洁,蓝布衣服、蓝布裤子,肥大臃肿,却不影响她焕发的精神。母亲上街,手里提一只竹篮,细篾织就,散发出竹子的气味。出门的时候,竹篮里装的是攒下来的鸡蛋,回家时,竹篮里会有好几样东西,花布、漂亮的纸包糖或者裂了口的石榴。吃的东西用花布掩盖着,一个是不让其他的人看见秘密,另一个是回到家,给我们惊喜。

  父亲性子刚烈,不苟言笑,秉承“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常常成了被打压的对象。年少时我是叛逆的,隔三差五就挨父亲一顿揍,母亲通常不会阻拦,而是在我受了教训之后,在我流泪的时候,母亲红肿着双眼,让我站在她面前,抚摸着我头上或手上的伤痕,心疼地嘘长叹短,然后千遍一律地安慰我:这次记得疼,下回莫要再犯了。直到我长大后离家,母亲拉着我的手,一边送我一边叮嘱:在外面吃不饱,就回来。那时我才明白,母亲是个特别容易流泪的人,话一说,眼泪就流了出来,眼睛也红肿起来。她一直站在路边,望着车上的我,最后站成一个黑点。

  毕业后,我一直在外漂泊打工,母亲在家务农。以前教育我们的时候,母亲说那时候吃不饱,读了几年书就辍学在家劳动,带弟弟妹妹。母亲说这些的时候,很轻松。我们在听她说的时候,也很轻松。我们经历过一些苦难,但没有感受到整天吃不饱的滋味。工作之余我就想这些,想母亲当年安慰我的话,想着想着,我就喉头发梗。思乡,其实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母亲。

  村里有人路过长沙时,母亲总会让他们捎带些东西,有她亲手做的菜,或者家里的水果,她总担心我在外头吃不饱。当我抱着这些包裹的时候,心里下定一个决心,一定要让她幸福。其实母亲的幸福很简单,孩子不受欺负就是她的幸福,我们不挨饿,她就很满足。可人生在外,没有几个日子过得舒适,我们就像水面的树叶,飘着,荡着,将来命运怎样,是那么遥不可及。但我心里知道,只要我的未来还在,我就能给她幸福,于是未来,成了我的灵魂与期盼。母亲给予我鼓励,我却只能给她一些安慰,遥遥远远的,让她去想象。她没有叫苦,也没有埋怨,更不嫌弃我们是否贫穷。她只是默默等待,等待新的种子发芽,等待抚养孩子的孩子,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她也在等待,等待生活,等待老去。

  2010年夏天,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终于有机会坐了一回火车,远在四川的大哥邀请她去照料刚出生的孩子。到了那边后,母亲像对待襁褓里的我们一样,悉心照料着小生命。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稚嫩的声音,她都欣喜万分,直到现在,她还陶醉在那段幸福的时光中。

  母亲对于老去,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几年前,她指着村口路旁的那块地说:等我老了,就把我埋在这里。说这话时,她很从容,仿佛看透生死一般,或许她只是想,这片长于斯,老于斯,留下一辈子印记的土地,是她最好的归宿,躺着这里,还能听见我们回家的脚步。

  母亲的身体还算健康,只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每天仍屋里屋外的忙碌。母亲的健康,是苍天赐给我最大的幸福。身在遥远的他乡,我也在祈祷,祈祷母亲健康快乐。同时也鞭策自己,一定要给予她晚年更多的幸福,或者接到城市来,或者回到家乡,以补偿不在她身边的这段空白时光。

  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竭尽所能,我们为社会付出青春。城市变得繁华,却与我无关,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未来,我终究还是会回去,回到母亲身边,回到庄稼中间,过我们剩下的生活。母亲也许怕我们操心,每次总在电话里说:你要注意身体,家里很好,不用你们挂念。母亲似乎觉得我已经长大,觉得我的身份已经改变,觉得我应该有自己的未来,她不愿束缚我的追求,也不想给我压力。母亲待在村里,看着远在四川的孙子的照片,如同看着遥远的未来。她的心里充满各种假设,她快乐着,也感悟着,唯独不提辛酸苦辣,但我却知道,所有的艰辛与苦难都被她深深掩藏,直到将来带进土里。

  这就是我的母亲。这就是我的农民母亲,她善良、朴素,坚韧而又充满爱。那爱,如水,浸润了我的生命。

  农民母亲的作文 篇5

  我的妈妈是一名农民,他在耐火厂工作,他热爱工作,呕心沥血的工作。

  妈妈还不到40岁,但也许是因为操劳过度的原因吧!两鬓已出现了白发,头发也脱落了许多。那双手虽粗糙了但还那样有力。

  一个夏天的上午,放学了,我回到家,妈妈还没回来,我就去耐火场找妈,妈妈在搬砖,这样大的砖,妈妈还坚持搬着,我在一旁看着,心里想妈妈多么辛苦啊!豆大的汗珠从妈妈的额上的滴下来,但是妈妈还是不肯休息,过了一会儿,妈妈下班了,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妈妈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吧!回到了家,妈妈就进厨房做饭了,一会儿,饭做了,妈妈还没有把一碗饭吃完,上班的时间又到了,妈妈说:“你吃完饭,把碗洗了。”说完,妈妈就走了,妈妈为了我家,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我仿佛看见,妈妈的两鬓又添了几根白发,前额又多了几条皱纹……我想着,想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她受到我的尊敬和爱戴。

【农民母亲的作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关于农民的谚语09-08

献给母亲的歌作文精选04-07

我的农民爷爷作文(7篇)01-01

我的农民爷爷作文7篇01-01

农民的辛苦_650字02-11

精选母亲的母爱作文四篇02-19

母亲的“唠叨”作文精选15篇02-25

母亲的味道作文精选15篇02-18

母亲的爱作文(精选50篇)02-24

母亲的味道作文(精选89篇)02-23

我的母亲800字作文 母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