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
每个国家都有自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而很多风俗习惯又是由节日而来,就比如说我们中国,风俗节日有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春节,元宵,中秋节等。所以,我们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春节走亲访友,团聚一堂,元宵节赏灯,中秋节赏月等种种的民间习俗。
对于国家来说,有特定的节日和风俗,对于民族来说,又有独特的习惯。现在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云南,有些什么样的民风民俗吧。
首先,最有名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也是这个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那天,人们会穿上节日专用的盛装来参加这个节日。这个节日一般需要先去佛塔浴佛,表示对佛祖的敬重。再拿着采集好的花瓣和叶子,把它们放人水里。然后你泼我我泼你,这,象征着幸福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撒在半空中的花瓣,更是代表着美丽的青春。
其次,火把节。这种节日的步骤分为:火把用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制作而成。中午的时候,大家会带上小火把、纸钱、供品,到祖坟前扫墓。通常火把节那天,人们会在太阳落山之前吃完饭,然后骑上一匹马,去溜达几圈。到了晚上,人们会开始点小火把,然后用小火把来点燃大火把。场面最壮观的,是最后的耍火把,大家拿着火把在一起唱歌跳舞。
我所说的这两种少数民族风俗,差不多都人尽皆知,但一般少数民族更加重视这两种节日,像我们云南,并不是所有人都都有机会过泼水节,只有少数民族热衷。即便如此,我还是要感叹祖国民族风俗的多种多样,少数民族的多姿多彩。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3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十分趣味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明白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并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应当问:“你家酸鱼淹多久”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她理也不理你。原先,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必须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立刻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啦!要细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趣味吗?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4
除夕夜那天,妈妈早早地把包饺子的原料准备好了,只等新年的钟声敲响包饺子吃。
到了九点三十分左右,我们全家人凑在一起包饺子。包着,包着,只见妈妈把两枚洗过的钱币分别递给我和爸爸,自我留了一枚,让我和爸爸包在饺子里。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妈妈笑呵呵地说:“谁吃到带有钱币的饺子,谁就会福气多多……”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一家人一会儿工夫就把饺子包完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已经准备好的佳肴美味端上了餐桌,紧随其后,热气腾腾的“福气水饺”也摆上了餐桌。我忙着让妈妈给我倒些调料蘸饺子吃,可妈妈给我倒的调料里竟没有消毒杀菌的“蒜泥”,我又问妈妈:“平时吃饺子调料里总少不了蒜,今日怎样没放蒜泥呢?”妈妈有些不耐烦了,生气地说:“大过年的,算什么算?小孩子家怎样这么多事呢?我见妈妈有些不高兴了便没再追问,只好闷头去吃饺子了。
我夹了一个饺子放在碗里,细心翼翼地咬开饺子,没想到,第一个带硬币的饺子就被我给“击中”,我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吃到钱币了,我是最有福气的人了……”爸爸、妈妈看我那高兴劲儿,相继也吃到了带有钱币的饺子。
我自言自语地说:“这都是托我的福啊!”我也真心期望我们一家新年欢乐幸福,学习、工作新年新气象!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那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异常是在农村里,杀猪之后就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仅喻义“步步高升”,并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的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可是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6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一年四季,四时八节,都有约定俗成的风气。别的不多说,先来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吧。
除夕之夜,燃放鞭炮、吃团圆饭,同各地一样,但又有讲究。一是给家中的猪、牛、羊圈和鸡笼鸭埘贴张红纸,点根蜡烛;给房前屋后的桃、李、梅、桔等果树和松、竹等也贴张红纸,祈求来年六畜兴旺、果实丰收、林木茂盛。二是要先祭拜祖宗。在祖宗的牌位前点燃香烛,摆上贡饭贡酒和三鲜。从家中最年长的开始,依次按辈分给祖宗跪拜。接着才是全家上桌吃团圆饭。饭后,一家老小围炉烤火守岁。小孩向长辈辞年,长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小孩发压岁钱。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7
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
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
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平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
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8
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习惯,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我国某些少数民族还有忌食的习俗,如游牧民族忌食狗肉;藏族忌食鱼类;穆斯林忌食猪肉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俗。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大多数,他们虽然都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但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北方的朝鲜族、回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居住在高原、山区以及北方平原地区的民族主食品种繁多,五谷杂粮俱食。在食品做法上,各民族之间也不完全相同。佤族、黎族喜欢用竹筒做饭,做出的饭带有新竹的清香;流动性较大的游牧民族常以青稞、燕麦等做成炒面;广西山区的瑶、侗等族爱吃用油炒后泡开的茶叶加盐煮成浓汤,然后冲泡炒大米花和炒黄豆的“大油茶”;新疆少数民族将面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馕(波斯语“面包”之意)作为日常主食;他们还特别喜欢吃“帕罗”,这是一种用羊油、羊肉、葱头、胡萝卜、葡萄干等做的甜米饭,用于捏团抓食,通常被人们称为“抓饭”,此外,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朝鲜族的冷面和回族的炸馓子,也都各具特色。这些少数民族现在在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了,所以,我们在大街上很少看见过少数民族的风味小吃。
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9
当迎接新年的钟声响起,我们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坐在窗前,透过玻璃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春联, 大街上热闹非凡,大年三十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屋外便响起了冲天炮的声响,新年,我们一起共度快乐!
春节的民风民俗很多:放烟花、拜年、吃分岁酒……可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次和爷爷一起放百岁灯。
大家三十的晚上,我一蹦一跳地来到奶奶家,跟着爷爷一起去放百岁灯,只见爷爷走进了厨房,从冰箱里拿出了一袋胡萝卜,我好奇地问爷爷:“这是做什么?”爷爷笑着回答:“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在大年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家家户户都要点上百岁灯”我呀,现在在制作呢!我一丝不苟地盯着爷爷,熟练的手法,爷爷切萝卜的样子,丝毫不亚于那些顶级厨师,切完了萝卜,爷爷又从大厅里拿来了一袋小蜡烛,一根蜡烛 一块胡萝卜,一一搭配。爷爷告诉我,插胡萝卜的时候可要注意了,蜡烛要插在胡萝卜的中央,要插得高,插得直。听完爷爷的叮嘱,我们开始去放灯了,爷爷拿着打火机,我呢,则负责在旁边递东西,放放灯,聊聊天,听听故事,还是蛮有趣的。新年,我期待你下一次的到来。
腊月三十的守夜,春节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奏响在我的心里。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0
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会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荣华。在寒食节时,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据说,吃掉“蛇头”便能“减毒头,免灾祸”。
农历七月十五,霍县境内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子、针线、坐饽饽、狮、虎、狐狸等等造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婴儿满月,姥姥家制作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属相的面塑。宾客来祝贺,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绛州面塑 降州即今日新绛县。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度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五寨面鱼 晋西北五寨县的老百姓,有一种捏面鱼的习俗。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捏制的面鱼经过着色加彩,然后用文火烘干,便可当工艺品收藏了。面鱼可用来赠送亲友或外出时作干粮。除了捏面鱼外,还捏制瓜果类,花草类、动物类、禽兽类、人物类等多种类型的制品,也习惯称之为面鱼儿。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1
中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每一个地区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提到风俗,我想起了我们的首都—北京。逛庙会、熬腊八粥已经是他们的“家常便饭”。还想知道吗?那就让我来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风俗。
在每年的农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旧时北京的三大节日,尤其是春节最为隆重热闹。在众多大小节日中,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如农历腊月三十晚,全家人欢聚一堂,吃“更岁饺子”,“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新年伊始燃放鞭炮“辞旧迎新”“百年祝福”“祈求吉祥”。初二接财神。初一至初四,不用刀,剪,不准扫地,不新做食物,以示“年年有余”。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观花灯,逛庙会。正月十九,为白云道教祖师邱处机逝世纪念日的“燕九节”接着是清明节的扫墓、踏青。
四月初八“浴佛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以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这天要祭神、上坟、放荷花灯、船灯以起渡鬼神。八月十五中秋节,人们喜爱当晚赏月、吃月饼、又有团圆节之称。
这一些民风民俗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即添加了节日浓郁的欢乐气氛,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风民俗是多么好玩呀!~让我们继续去探索、去发现这一个有趣的民俗世界。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2
山东民俗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山东腹地济南、青州、泰安、兖州一带是传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其中,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孔孟家族习俗不仅影响当地,还远及国内外;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泰山既是历代皇帝封禅之地,也是百姓朝山拜神之所。山东腹地的家族习俗与民间信仰对周边地区的民俗传承有典型意义,可以作为山东民俗的代表。
东部沿海地区以渔业习俗和外出经商的民俗最为突出,渔业习俗又以日照、荣成、蓬莱、长岛等地最具典型性。鲁东南地区具有山地特征的古代文化发祥较早,保留着较多的传统民俗事象。并且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良风佳俗,新中国建立后,这些良风佳俗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沂蒙精神。鲁西南、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独具特色。其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等,都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孕育出了不同的地域方言。山东方言统属“北方方言”,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个大类。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地同属冀鲁官话,在山东省内属于比较易懂的方言。鲁南、鲁西南包括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地同属中原官话,方言比较难懂。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同属胶辽官话,又称胶东方言,最为难懂。各地方言又因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等原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3
按照河北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早早起来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买菜,割肉,准备各种各样的年货。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大人们要给孩子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凑在一起,下象棋,聊天等,热闹极了。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打扫成堆的鞭炮纸。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学生们也要开学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4
在繁荣昌盛的中华大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热闹节日、不一样的穿着打扮、不一样的美味食物、不一样的新颖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土家族的民居——吊脚楼。
吊脚楼是土家族人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多数吊脚楼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就是在平地上,用高大的木头撑起,用木板将房子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一般人家中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附近有小溪,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十分朴素。有点类似于诗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家。”
大家可别小瞧了吊角楼,它可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呢!除了土家族的民居建筑注重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而建;而且土家族民居的建筑艺术,毫无疑惑是中国建筑中的一块文化瑰宝。建筑师和环境艺术设计家们都在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将传统居民建筑与现代民居住宅科学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自己去欣赏一下土家族吊脚楼,亲身去体验一下那浓厚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吧!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其中,蒙古族的民风民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古族在饮食起居方面都与其它族有些不同,蒙古族也有自己的特别习惯。例如:你到蒙古去做客,需盘腿坐在席子上,几个人围着一个火炉,主人不能端正地坐在那里。而主人向客人们递奶茶的时候,客人应端正的接过去,如果不接,就表示对主人的不尊敬。如果实在不方便,也要喝几口,否则主人会伤心。
我们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蒙古族的服饰吧。蒙古族的服饰很鲜艳,头上戴着别具一格的帽子。蒙古人不像我们,我们一年四季都穿不同的服饰,而蒙古族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长袍,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
蒙古族的饮食也别具特色,日食三餐,每一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那当然就很著名。说起肉,蒙古族最著名的食物当然是属烤全羊啦!烤制后的羊肉色泽饱满,色香味俱全,让人看着都想咬一口。还有蒙古的手抓羊肉,是蒙古族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相传手抓羊肉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手抓食用而得名。酒类的当然也要数马奶酒,马奶酒是牧民们亲自研制的传统名贵饮料,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每天都离不开马奶酒,每天到处都洋溢着马奶酒的清香。
怎么样?蒙古的民风民俗是不是很有特色,你想不想来尝试一下。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6
象脚鼓敲起来了,嘎光舞跳起来了,葫芦丝吹起来了……祥和的气氛笼罩着景谷县第二小学,师生们欢声笑语充满校园。“承傣族文化,秀七彩童年”的傣族文化周开始了!
我是一名汉族孩子,从没有真正体验过这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傣族活动。傣族服饰设计、傣文学习、傣家泥塑、傣族传统竹编工艺、傣味小吃……各种活动琳琅满目,让我大开眼界。我参加了傣族服饰设计兴趣班,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制作过程吧:一、选布料,根据你的.喜好选一块布料;二、剪裁,在布料上面画出衣服各部分的形状,沿着画迹将衣服各部分形状剪下来。注意剪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若一不小心剪歪了就全功尽弃了;三、缝衣服,选与衣服布料一致或相似的线按结构把各块布料缝起来;四、镶花边、绣花纹。用不同的丝线缝上花边,绣上精美的图案。大功告成,一件如星星般闪亮,像月亮般淡雅的傣族服饰“出世”了,我命名它为“繁星雅月”。
“傣味小吃”更是景谷一绝。“手抓饭”――在簸箕上铺好洗净的芭蕉叶,在叶片上摆上各种各样的丰富美食,大家在围在一起,用手抓着吃。看似粗鲁,实则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傣味烧烤”――又麻又辣又香,未见其形,先闻其香。一想到它我就忍俊不禁,口水欲流。“撒撇米线”更是独特,它的主要调料是牛胃,吃了准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闭幕式上,一排排傣味小吃整齐地摆在操场两侧,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陈列在展览馆里。活动接近尾声,傣韵传扬永远!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7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傣家的竹楼、苗族的银饰。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民族的服饰吧!
先来说说苗族的银饰吧!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然后来说说白族的服饰吧!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体和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条线分明、线条突出的感受,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
最后再来说说壮族的服饰吧!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而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彩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介绍的民族特色,怎么样啊?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8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居民和其他少数人民的居民大有不同。傣族民居的建筑主要以竹子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房顶覆以茅草,瓦片。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堆放农具,和其它物品。
傣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装在不同的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都以束发,筒裙,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到脚面,短衫仅及腰际,长衫紧儿短。袖子却又长有窄。
傣族的小吃在当地也是很有特色的。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饭。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的烧烤,像山芋草烤肉就是一道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在味道鲜美的山芋草上,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挂齿。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嘻戏,相互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9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装都不同,我为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 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 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 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 、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我再为大家介绍傣族女子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 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 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 通常用金银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 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 上他了。
傣族的这种服饰,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特有的风俗。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0
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后传入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和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泼水节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的一个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农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水,经过一天一夜不停地泼洒,大火被扑灭了,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的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用绿树搭起长500米的青棚,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的时候,众人穿行于青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泼水节。
泼水又分为文泼与武泼。文泼是对长者,泼时舀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让水顺脊梁淌下,被泼者高兴地接受祝福。武泼无固定形式青年男女互相泼水对戏。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到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全身上下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
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每逢泼水节日的到来,傣族村村寨就变成了欢乐的世界,飞洒着水的柔情和友谊。
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1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传说”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布达拉宫,哦!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虽小,却与真的一模一样:一样的房顶,一样的颜色,伴着香气甜甜的花儿,是那样美丽!那样宏伟!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萨是神奇的,那布达拉宫呢?是伟大的!
北京的长城是独立一地无二的,举世地双的。可现在却有了一个特小版!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一直伴随着我的步伐与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见长城的尽头,分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我的心头怦然一震:我的天啊!这可是特小版啊,连这么小的长城都无边无际,那真正的长城到底是它的几倍呢?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规模宏大。一个个将士们右手持刀,左手持弓,侧卧马背,大喊着:“为国家做殊死拼搏,冲啊!”沙地上尘土飞扬,喊叫声如五雷轰顶。这个缩小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昂首挺胸,雄兵百万的气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军十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也不惧怕,反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一会儿去了“西藏”,一会儿去了“北京”,一会儿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民风民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6-13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民风民俗作文08-05
民风民俗的作文03-26
民风民俗作文11-12
作文:民风民俗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