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9-29 民俗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沿海地区——美丽的湛江。每当正月初十的晚上,小广场上都会聚集很多人,他们正在举行的习俗是——请神求平安。

  今年寒假,我有幸跟着母亲回到湛江的农村,准备一览这精彩的习俗。

  当天晚上七点多,刚吃过晚饭后,小镇上的广播里便传来了一阵鞭炮声。于是,我们急忙奔到广场上,眼前的一幕让我和小伙伴们惊呆了。只见场外站着许多围观的观众;在广场的正前方,站着一大群穿着统一黄色衣服的人,他们手上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有的在打鼓,有的在吹唢呐,还有的在敲锣,叮叮当当,演奏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再把视线转到广场中央,天啊!广场中间竟然堆放着一根根树刺!每根都有4厘米长,一根根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直径大约有8米长的圆形。我想,如果人躺上去,岂不是会血肉无存?那这个摆设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正当我纳闷之时,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主持人拿着麦克风走到广场的正前方,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但我却听不懂,因为他是用湛江那独具特色的语言——雷州话来为我们演讲的这时,他把手一扬,指向广场的另一端。原来是家家户户都派一个代表,抬着鞭炮向广场中央缓缓走去。虽然在城市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在农村,它们可是重头戏。

  “噼里啪啦!”在鞭炮声迎接下,人们开始唤神了。他们拿起鞭炮,把它拆散,围在了那一堆刺旁,开始燃放。场外的人立刻躲在一旁,一阵阵络绎不绝的鞭炮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整个广场立刻被一阵浓浓的烟雾包围着,到处朦朦胧胧,白茫茫一片。但是,人们还在不停地放鞭炮,一阵连着一阵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响彻云霄的鞭炮声终于停了下来,开始请神了。只见五六个年轻的小伙子抬着神像用力地摇来晃去,尾随后面的,是一些赤着膀子的大汉在手舞足蹈,嘴里还在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而场外的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有的老大爷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有的年轻人想用手机把精彩的一刻拍下来,有的奶奶手里拿着一小撮香在拜神,还有一些胆大一点的叔叔,点燃了一些小鞭炮,掷到圆刺里去。

  过了一会儿,只听母亲喊:“来了!”我的视线立刻转移到广场中央,只见一位大汉赤着膀子,手舞足蹈地挥舞着。他的眼睛大如铜铃,鼻翼张开,嘴巴呼出的仿佛不是气,而是法力。他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好像要把天撼动了;脚用力地踏舞着,仿佛要把地震动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躺在了那个堆满刺圆堆里,滚了一大圈。我倒吸一口凉气,害怕地问母亲,为什么那个大汉被刺扎到却没有感到疼痛呢?可母亲却说,他已被神附体了,根本不知道在就在干什么。当那位大汉滚过刺堆后人们便纷纷涌上去,争先恐后地想把那些刺。听说,把刺放在家里,家人就会平平安安,放在牲口舍里,牲口就会长得肥肥壮壮。

  家乡习俗真是有趣又神奇!

民俗作文 篇2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图书馆举行了猜灯谜活动。中午12点,在同学的电话声中,我出发了。

  来到图书馆,只见一排排的灯笼纸高高挂,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灯谜,有化学、物理、体育、明星、地名……唉,这些我都不懂,只好向成语与猜字方向努力。在我走马观花之后,答案源源不断地写在了我的作业本上,有蒙的,有推理的,还有确定后肯定拿稳的。

  我来到兑答案处,那里真是人山人海,挤得是水泄不通,我以老鼠的家传秘方——钻,顺利地到达了正点位置。我虽过来了,但心里却担心,对方能否看清我那龙飞凤舞的狂草写法。但并没如我所料,火眼金睛的对号员竟对出了两个正确,此时的我已经乐得手舞足蹈,奖品比较实用——厨房用的调料盒,嘴巴用的佳洁士。

  这边刚刚要继续,那里却催得急,只因母亲要领我上外婆家,如不这样,我还要大战三百回合。但母命难违,最终只能以知足常乐来安慰自己。好有趣的猜灯谜啊!

民俗作文 篇3

  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

  喝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喝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停止转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包括地方特产令、农谚令等)、“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多是别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

民俗作文 篇4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响彻着蒙古族男儿的声音。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b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民俗作文 篇5

  二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绕过几个坐在胡同里咿呀学语的小孩,我怀着一种紧张却又愉悦的心情,不由加快了脚步。

  这是一栋小平房,不过两层高,屋顶上灰黑的瓦片整整齐齐的斜放着典型的江南人家。推开门,陌生而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在厨房帮外婆打下手的妈妈迎声为我介绍七大姑八大婆,嘱咐我要好好陪他们聊天谈心。

  这时,正在后院玩的表妹唤我一起去扫地,美曰是什么除旧布新,其实就是一群小屁孩拿着扫帚漫天飞舞。我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群魔乱舞。

  看

  他们一舞起来就忘情了,疯狂了,没命了!五六个小萝卜头使劲挥动着比自己高两个头的扫帚。不协调的抖动,是疯狂的舞姿;口中的念念有词,是降魔用的咒语;红彤彤的小脸蛋儿,则是新年新气象的象征。

  疯够了,闹够了,小萝卜头们在我带领下服服帖帖的进了屋,当初放在角落的圆形大桌子被挪到了中间,几盘放在红色高脚碗的冷菜静静的望着我们。妈妈!我要吃鸭舌!小表弟一下子窜上了座位,要外公先坐你才能上去哦。温柔的姨妈对表弟眨眨眼,表弟的脸瞬间烧了起来:对对,外公要先坐的,我才不当长胡子外公呢!一屋子其乐融融的笑声仿佛能掀动屋顶,这,就是家吧,我悄悄对自己说。

  年糕是年夜饭的打头阵,由外婆亲自下厨,长长扁扁的年糕被切成细细一条,与包菜,肥肉同炒,末了再洒一把胡椒粉。那味道真不是盖的:自家年糕的米香混着胡椒粉的泼辣,让人食欲大增。

  忽然窗外一声爆竹划破天际,小表弟边啃鸭舌边含糊的背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胡子外公疼爱的捏捏小表弟的脸,又夹了一筷子鸭舌放入他的碗中。电视中春节联欢的节目与爆竹的燃放声以及亲人们四处洋溢融为一体,热闹中确实有那么几分嘈杂,但那声音似乎让人讨厌不起来,似乎更有一种沉淀千年后心静如水的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翻页,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也会做一些群魔乱舞,而我们也会老到坐在房间与年轻一辈谈天论地,但过年给我们,给中国人带来的心悸与感动,是永远藏在心底,永远也忘记不掉的。

  仿佛我的耳边又传来那几个孩子的学语声:四月四,做做四,五月五,过重五

民俗作文 篇6

  雪愈下愈大,望海楼里的气氛越来越高涨,人们迫切地期待着第一届“老行当,新玩法”的演出,我们小记者也是如此。

  趁演出还没开始,我四下看了看,表演台的周围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泰州民间文化特色。你看那做糖人的中年人,双手灵活的翻转,不一会儿一条游龙就做好了,那栩栩如生的样子仿佛真的要腾飞而去,所谓的画龙点睛的效果也不过如此吧。再看那边卖的是什么呀?各种的动物,各式的囊包,小巧又可爱,我拿起最前面的蝴蝶问道:“老板这个多少钱哪?”“四块。这里面是加香料的,你买的话我给你加上去。”老板爽声回答。我这才明白这就是香囊,古人常用的香囊。我久闻这香囊的大名,便拿起一个心形的,说:“老板我要这个。”老板把香料装好递给了我。顿时,一股清新的味道窜入我的鼻腔,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

  咚—咚—咚,锣鼓声响了起来。民俗演出开始了,我急忙跑过去看节目,不料,人太多了,早已把整个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好不容易谋得了一席之地,可那时已过了好几个节目,真遗憾!不过,接下来的海派秧歌舞还是让我忘却了暂时的不快。姑娘们长袖舞起了花,水蓝色的绢扇异常华美。天上的雪花似与这舞蹈融为了一体,雪舞纷扬,和谐曼妙。

  民俗表演结束了,人们纷纷散去。手中的香囊依然散发着幽幽的清香,好像在诉说不忍离去的心情。我又一次徘徊在望海楼前,思绪万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一定会在全世界的大舞台上散发璀璨的光芒。

民俗作文 篇7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没有时间写博客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今日是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家乡集会的高峰期。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都是我们村里集会的开始。从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会!从初二开始唱戏,一共有三天唱戏的时间。当然不光光是唱戏那么简单,还有集会,马路两边都是摆地摊的。有卖衣服的,鞋子的。还有一些是专门赚小孩子钱的,像一些油炸的东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门的东西全出来了。为了这几天的集会,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贪黑的去站个好地方。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脑袋都是为了这几天的集会。

  今年的集会我感觉和往年很不一样,往年的时候,听到说家里面有集会就高兴的不得了了,最近几年似乎没有了那种激情。对像这样的集会也不怎么感兴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觉还是蛮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感觉到了往年没有过的兴奋,也许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来参加集会的朋友都回来了。以前我们都在外地上学,没时间回家玩。但是今年我们大部分都毕业了,工作了。向老板请个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还是像这种家里的集会最好了,逢年过节嘛?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像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聚集这么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后大家可能都要忙于自己的事业了,那么像这样的机会就更少了。

  这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幸福!

民俗作文 篇8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民俗特点,比如:新疆民俗之新疆的传统婚礼,揭开新娘的盖头也是一个郑重其事的仪式,由婆家的女性长辈来揭开新娘的盖头。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云南的贝叶古乐,系西双版纳傣族古老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古今传唱的民歌乐、歌舞乐、赞哈乐三个大类。民歌乐,包括傣语称为甘哈嘿尚、浪笙、甘哈赛叮、哈蒿多、甘哈鲁玩等诸种。

  而我们这儿也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让我来讲一讲我的老家的除夕吧!我们老家是在临安,在这儿过年吧!就很有浓郁的地方的特色!我们这儿到了除夕,就非常的热闹,到处都是鞭炮声,‘碰,碰,碰……。’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带这满嘴的笑容。我当然也是笑不容嘴了,(哈哈)。到了晚上,我就更开心了。因为要吃年夜饭了,晚饭我要吃两次,因为第一次是吃奶奶家的年夜饭,第二次是吃外婆家的年夜饭,所以二次我都要省着点吃,不然的话吃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吃不下了。(哈哈),二次年夜饭都非常的丰富,我看得都眼花缭乱了,(哈哈),饭吃好了,接下来,就是收压岁钱了,我这次收的比较多,(哈哈)。到了晚上8点,联欢晚会开始了,这次联欢晚会我看的很快乐,到了12点我已经想睡觉的不得了了。匆匆得吃了一下夜宵,然后,匆匆的洗漱了一下,就上楼去睡了。这次除夕,我过的很开心。我们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民俗,希望它们能够传承下去!

民俗作文 篇9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随着歌声,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xx龙年(是我的本命年哟)。今天有事大年初一,我们一家打算去拜年,这不,马上出发了!

  我们来到了小外婆家。一进门,外公和外婆就热情地款待我们,又是倒茶有事招呼我们坐下,我们呢,又是喝茶,又是说谢谢!可真是其乐融融啊!我们和外公外婆聊了会儿天,就拿出我们买来的礼物——敬酒和牛奶。我把礼物亲手送到外公外婆的手中,一串串祝福的话语就从我口中蹦了出来:“外公外婆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寿比南山,年年有余!”他们听了可是乐开了怀,两只眼睛都眯成了缝说:“哎呀,你们送我们这么多好礼,又有着一个嘴巴这么甜的‘开心果’陪我们过年,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样吧,晚饭在我们家吃吧。”我们也不客气地答应了。(毕竟又不是外人)

  我们在晚饭上举杯欢庆,这过大年的,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和所有人干杯!我一次的和所有人干了杯。这一夜多么难忘啊!我耳边又响起了动听的歌曲——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愿你们也像我一样,讲礼仪!

民俗作文 篇10

  寒假回到了故乡——千岛湖。在奶奶家我发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有辣豆腐、米羹,米果,长寿面……

  一样又一样的新鲜东西令我百吃不厌。尤其是辣豆腐,听奶奶说豆腐也是自己做的,我的好奇心立马涌上心头,追着奶奶问这问那。奶奶乐呵呵地说:“我正在做豆腐,快过来看吧!”话音刚落,我就放下手中的东西,飞奔厨房。以前我听说过做豆腐,也吃过豆腐,但就是从未见过做豆腐,今天终于可以亲眼见到了。

  爷爷提着满满一桶乳白色的磨好的豆浆,将它倒入锅中,奶奶往土灶里添加柴火。我的眼睛瞪地跟铜铃一样大,丝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过了一会,锅中开始冒热气,接着开始沸腾了。我着急地问奶奶:“豆腐做好了吗?”奶奶不紧不慢地说:“别急,慢慢看。”这时,奶奶飞快地把豆浆舀到水桶里,又将它舀到铺了一层纱布的竹篮里,这个竹篮可是架在锅子上的。豆浆从缝隙里流了下去,但有一些东西依然留在了纱布上。我问奶奶:“留在纱布上的是什么?”奶奶边舀边说:“那是豆渣子,是不要的。”

  等豆浆全部流进锅子,奶奶飞快地拿掉篮子之后,转身拿起一个大勺子,轻轻地在锅子里搅拌。奶奶边搅拌边从杯子里倒了一些像油一样的东西。我好奇地问:“那杯子里的是什么东西?”奶奶解释说:“那叫碱,加了这个东西,豆浆就能变成豆腐了!”我高兴地又蹦又跳!仔细一看,咦!锅中有着一块一块的豆腐花。我急切地问:“是不是做好了?”奶奶无奈地说:“还没好,别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灶边,爷爷早就准备好模具,奶奶把豆腐花全部舀进模具里……

  今天的观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知道了:做豆腐是民间的一大习俗。

【【精选】民俗作文锦集10篇】相关文章:

1.【精选】民俗作文锦集五篇

2.【精选】民俗作文锦集6篇

3.【精选】民俗作文锦集六篇

4.【精选】民俗作文锦集九篇

5.【精选】民俗作文锦集5篇

6.民俗作文锦集五篇

7.民俗作文锦集5篇

8.民俗作文锦集9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300字 下一篇: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