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俗作文

2021-09-14 民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民俗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读到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诗句《元日》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过春节时的情景。

  春节前,家家忙着准备年货,像牛肉干、香肠、汤皮等,大都是自家制作。其中,我了解了汤皮的制作过程:做汤皮必需把米浸泡在水里一晚上,第二天,将它和一些盐和香料等打磨成浆,舀一勺放在簸箕四边倾摇均匀后,放在锅里蒸上2、3分钟,起锅倒放就成了一片圆形的软软可口的汤皮,这时的汤皮可以现吃,又可以凉拌,酸的、辣的、香的、咸的,随心所欲地点着佐料。可以卷成一卷,也可以用手撕开几份。如果将将它分成一小片一小片在烈日下曝晒,它会哂成非常薄的一片硬硬的方块形,有空的晚上,妈妈将它油炸或用黑砂粒翻炒,那时的汤皮真叫香啊!远嫁他乡的姑姑最喜欢家乡的汤皮,因为定南才有这样的特产。她说,只要想家了,就想吃奶奶做的汤皮。

  春节前,每家每户除了准备年货,还要大扫除。为什么要大扫除呢?传说,掌管人间的灶王要在过年时,将人间的情况上报给天庭。哪些人做过了哪些坏事,哪些人做过好事,一一报给玉帝。但人间有那么多的人,灶王爷哪记得住呢?于是,他灶王就将这家人所做过的坏事全写在他们房子里,用蜘蛛网和灰尘挡着,待时间一到,灶王便会到各家各户去看看他们做的坏事,上报给天庭,让玉帝惩罚他们。有些人为了不受到惩罚,会在过年前大扫除,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种习俗中来。因此,这个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过年时,人们早早地起床,在自家门前放鞭炮,贴对联。上街补买一些遗忘的'物品,并开始早早地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孩子们吃过午饭后,早早地洗完澡,换上新衣裳,穿上新鞋子,到小伙伴们面前炫耀。大家一齐欢笑,一块追逐打闹。

  最开心的时候到了。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看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什么都想吃,可是又觉得肚子不饿,于是东挑西拣的,父母亲也不说什么,因为是过年,这些小节似乎都是可以原谅的。饭后,说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压岁钱就到手了。春节晚会吸引全家人观看,边吃边看边笑,窗外已是鞭炮声不断,烟花璀璨一片。

  年初二,大家开始走亲访友,当然外婆家是必须去的。我也喜欢,因为外公外婆给的红包更大,还有舅舅、姑姑、大伯的,多多益善!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节日之一。在春节,每个人都会真心地给你祝福,真心地希望你年年岁岁健康平安,虽然天气寒风刺骨,但是人人心里都温暖如春。

  春节,一个美好的节日!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2

  一大清早,一声声吆喝声便传遍了整个大街小巷,小街上人很多,多得好像容不下这么多人,虽然有些嘈杂,但也十分的热闹。每个人从身边路

  过,伴随着一阵阵香气,伴随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什么东西令他们如此幸福?早点。

  孝感早点并没有上海那样食物美味,又不如重庆那边辣得有特色,也没有国外那边满街的芝士味。我们孝感的早点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是最淳朴的。

  孝感米酒,应当属于最出名了,由于它选才考究,制法独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沾,稀而不流,又闻着有种隐隐的酒香,却怎么也喝不醉,食用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品种也很多:枸杞米酒,槐花米酒,桂花米酒,樱桃米酒,银耳米酒......,种类繁多,但样样都十分美味。

  老人带着小孩去吃热干面,老人呢,在旁边点壶龙井品茶,小孩就在旁边吃着,吃完抬起头来,满嘴都是芝麻酱,用小手一擦,却越擦越脏,热干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后,再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葱等配料,更具特色.吃起来面条纤细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色泽黄而油润,有种很爽口的辣味。

  中午,吃早点的人们都散了,但卖早点的人们又忙了起来,准备着第二天要卖的早点。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3

  “五月五,龙船下水打烂鼓。”这是道州龙船的特色之一。我听爷爷说:我们家乡很

  久以前就有了划龙船的风俗。

  每年的端午节,民间赛事参赛龙船在100艘以上,龙船的造型多,地方色彩浓郁,龙、凤、虎、麒麟等,根据形态各不相同,龙头颜色也各有讲究,根据各村特征颜色各异,传统礼仪来讲究。来自乡村的运动员超过了3000人,围观者更是高达20多万人,成了道州

  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比赛那天,波光粼粼的河面上荡漾着百来只龙船,选手们身着整齐、鲜艳的服装,分两排端坐在龙舟上,船头架一面大鼓,鼓手手拿鼓槌威风凛凛地站在船头。只听一声炮响,鼓手鼓槌落下,选手们就像发了疯似的伴着鼓点节奏使劲划,拼命划,快速划。顿时,场面热闹起来,河面上鼓声震天,河岸上围观的群众纷纷鼓起了掌,有的欢呼雀跃,有的拼命喊加油,个个兴奋不已。随着鼓声的强劲,选手们更是专心致志地划,有节奏地划,大起大落地划。口号声更是如洪钟:“一、二、三!嘿呦。”声音、时间、和速度震撼了你我、大家。

  河面上,一只只龙舟犹如一条条发怒的蛟龙直往前腾飞,水面上掀起一片白浪,晶莹的水珠和着汗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和脸颊,浸湿了他们的衣裳。但是选手们并没有停下,反而更有利地划着,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每一个动作都如同蛟龙飞跃,每一个动作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化,使人沉浸在浓厚的艺术享受中,令人叹为观止。

  比赛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凝视着渐渐趋于平静的河面,心潮起伏,对家乡发出由衷的赞叹:啊!道县,我美丽而可爱的家乡,感谢您赐予了我们这些民俗风情,更感谢您哺育了我。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4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就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唯一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就是在端午那一天每个小孩子手上都要系个丝线——五色缕。

  五色缕,说白了就是五种颜色明艳、鲜亮的丝线放在一起编成的五彩的首饰绳,然后系在手腕上,有辟灾免难的意思。这都是老一辈儿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晓到底是从那一辈儿来的,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自然而然就有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解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而且不能随意的丢弃,一定要扔在活水河里。记得,有一次,我把端午时系的五色缕提前解了下来,原因不过是把丝线质量太差,一出汗就红一道、绿一道的印在了手腕上,花花绿绿的,活像个调色盘。我等到没人时,就趁机将其解了下来,随手扔在了垃圾桶里。

  不幸的是,正当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的时候,我的外婆发现了,将我带到客厅里狠狠的斥责。那神态仿佛是我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令天地都无法原谅似的。最后,她又仔仔细细的挑选了五种颜色明亮的丝线,编在一起系在了我的手上并且一遍又一遍的叮嘱我,千万不要解开,一定要等到下雨时才可以。

  后来,我才知道,据说在下雨天将五色缕解开扔到活水河里,有将在并从身上驱走,让灾难病痛随波而逝,这一年就会过得平安顺利。

  现在,我的外婆和我已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节时妈妈也会仔细的挑五条丝线编成五色缕系在我的手腕上,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那种繁复的编发了,就撮一撮应付一下,在过节的时候应应景,讨一个好兆头罢了

家乡的民俗作文 篇5

  说到我家乡过年的民俗,那数最隆重的可谓是过年了,过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时候了,也是最快乐时光了,因为可以玩那些只有过年才有的炮啊什么的,还可以拿红包,自己看着那说厚不厚,说薄不薄的红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也有一种奇怪的‘伤感’。

  要数最忙的就是过年了。过年的前一两个星期都要准备好过年的必备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征过年的东西,都要一一准备好,准备好了以后等到过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么东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为了“祭神”吧?对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里的一个姓,几乎都有,不过村里有什么姓氏才会建那所属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这件事。

  过年是从除夕开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来准备好今天要拜的东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时间了,你会发现打开水龙头是没有水的,为什么呢,拜托,这是全村,全镇甚至全区全市大家所‘统一的洗澡时间’,好像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了。接下来,去玩永思堂以后就跟其他地方(国内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贴春联,千篇一律的感觉。

  我家乡是这样过年的,你的家乡呢?

【家乡的民俗作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1.家乡的民俗作文(合集15篇)

2.家乡的民俗作文合集六篇

3.家乡的民俗作文

4.家乡的民俗

5.家乡民俗作文合集12篇

6.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7.家乡新年民俗的作文

8.作文范文:家乡的民俗

9.介绍家乡的民俗作文

上一篇:我和民俗的故事作文 下一篇:我和民俗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