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8-21 民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作文 篇1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民俗作文 篇2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放烟花、猜灯谜......还有啊,就是要吃汤圆。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雪,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到广场看放烟花,赏灯,猜灯谜。

  烟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好看,今年是在淄博体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刚黑下来,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边的道路都封闭了。七点半,焰火晚会正式开始了,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鸣响,夜空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画布,各色礼花腾空而起,竞相绽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腾的骏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胜景。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美了!

  回来的路上,妈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那时候的节目可多呢,一般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听到锣鼓声一响,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马路两旁,等着扮玩的队伍,那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最传统的打铁花......是他们儿时最爱看的节目。

  妈妈说她小时候最怕的是扮玩队伍里骑小毛驴的,那些人化妆的像小老太太一样,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袋,嘴角还点着一颗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后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欢一样往人群里乱窜,一不小心就来到你面前,吓得大人孩子们直往后退,大呼小叫的,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哈哈!

民俗作文 篇3

  今天是春节,早上,我早早地就被从暖和的被窝里拉出来,我揉揉眼睛,拍拍屁股从床上走人。

  快到中午时,妈妈叫我去洗澡,换上新衣服,我不得不从迷人的电视上,将视线一点点地移开来。我用最快的速度洗完了澡,换上了过年的新衣服,开开心心地出去玩了。

  下午,妈妈要出门,我就想:“自己待在家里多闷啊!”于是,我请求妈妈让我出去玩,妈妈说:“早上出去,下午又出去,你玩疯啦!”我委屈地说:“春节的时候你不让我玩,那你什么时候让我玩嘛。”

  嘿嘿,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妈妈终于答应我让我自己出去玩了,我可高兴了,连声再见也不说,就出去玩咯!

民俗作文 篇4

  春节到了,举国上下都在忙着办年货,准备过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过我知道每个地方的过年方式都不一样,大家想知道我们家是怎么过年的吗?跟我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在安徽阜阳,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妈妈说它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却多了几分悠闲的滋味。这里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我认为最有趣的还数春节。

  春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节日。才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忙碌开了。首先是打扫卫生。妈妈说:“这叫‘除尘’,和‘除陈’谐音,是除旧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好迎接新年的到来。”然后要蒸馒头、包饺子;除夕那天要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年初一要给亲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蒸馒头。

  大约到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面,做成大大的面团。慢慢地面团就会膨胀,变得弹性十足。这时,姥姥就会把面团分成拳头大小的面块,让我和妈妈揉这些面块,直到把它们揉得柔软光滑,再交给姥姥做出半圆形的馒头。在揉面的时候,我最喜欢听姥姥和妈妈聊天,天南地北,真温馨啊!

  等馒头做好以后,姥姥就把大锅拿出来,开始准备蒸馒头。等大锅里的水响了以后,姥姥就把馒头一个个整齐地放在大锅里。等过了大约二十分钟,馒头蒸好了,打开锅盖,一阵诱人的馍香扑鼻而来,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就要出锅了。姥姥突然说:“别急,在它们出锅前,咱们给它们打扮打扮吧!”说着,姥姥拿出了一瓶红墨水,用筷子蘸了一点点,给每个馒头都点了一个漂亮的红点点,这样馒头才算大功告成。你看,点上红点点的馒头多喜庆啊!

  我喜欢家乡的节日,不仅因为有许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节日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家庭的幸福!

  这就是我们这边过年的习俗了,真是有趣。

民俗作文 篇5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是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与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与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与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民俗作文 篇6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装都不同,我为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 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 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 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 、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我再为大家介绍傣族女子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 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 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 通常用金银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 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 上他了。

  傣族的这种服饰,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特有的风俗。

民俗作文 篇7

  早上起床后,我匆匆的吃完早饭,就和我的妈妈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对联。家中有两副对联,一副贴屋门上,则另一幅帖街门上。

  我们说干就干,我和我的妈妈拿着椅子和胶带,放好位置用胶带固定好对联,将对联贴好以后。我们就要打扫屋子了。我的妈妈负责屋顶和墙壁的干净,而我负责擦桌和扫地。为什么没有我的爸爸呢?因为我的爸爸在忙着挂灯笼。我认真的把桌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妈妈更是夸张,她把我们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张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里的水可真凉呀,把我的手冻的直发抖,可是我并没有退缩,继续着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才把家里收拾完。

  到了晚上,我们都会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觉。直到过新年的早上,噼里啪啦的炮声响了起来,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之中。我出门一看,真是满是“红花”红满地呀。也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民俗作文 篇8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要彻底清扫室内、外环境,即使平时很少光顾的犄角旮旯,这一天也要特别认真地打扫干净。俗话说“柴有柴样,炭有炭样,清水洒街,黄土垫厕。院里院外,喜气洋洋”。

  吕梁地区的一些乡村,大人小孩都担着水桶,到河沟里打冰块。担回后放在阴凉处,待到夜深人静时,把冰块砸碎如拳头状大小,满院洒开。另在院落的四角,放四块大冰,意喻银子满院,人丁兴旺。

  山西一些山庄小村,老人们要到泉里打水,称为“ 净水” 。传统礼俗,一般用酒祭祀神灵。山区贫困,只好以水代酒。如今生活富裕了,山区也开始用酒祭祀,但老人们依然习惯水酒兼用。

  尤为隆重。天地神的宫寝设在院里,靠近正面上方,摆一张长桌,四周围以特别的幔帐。上面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位”,俗称天地爷。天地和合,万物生焉。民间也往往以他代表一切神灵。如果是特别讲究的人家,还要在条桌外面搭成彩棚,饰以松枝柏叶。香筒蜡台较讲究,香炉习惯用木斗盛黍米来充当。木斗的前后左右及上方,皆用黄色纸裱出,意喻土地,正面贴“满斗焚香”斗方。这种习俗,应该属于一种五谷丰收以后的感激之举。天地神位前面,还要铺设毡毯,因为大年初一,村人互相拜年,均在天地神位前进行,天地神位的一切陈设,反映着一家的兴与衰,当然布置起来也就特别认真了。灶君的神像,由于位置紧挨锅台,进门就能看到,成了室内的一种重要陈设。还因为灶君神像一贴就是一年,不断受到烟熏气蒸,保护显得特别重要。细心者,要用秸秆及五色彩纸,扎成一座宫殿形外罩,配以能够活动的门。平时关闭双门,敬香、奠酒时才打开双门。对于其他诸神,民间都要擦洗香炉,换上新的砂子,形式与内容都比较简单。

  接下来便是邀请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亲人的灵魂,回家与生者共度佳节。一般是在一个不住人的空居室里安排。存有家谱的人家,要将家谱恭恭敬敬地悬挂起来。没有家谱的人家,要设置亡人灵牌。灵牌分两种,一种用木材加工而成,外面配有金匣。平时灵牌装在金匣内,这一天要从套匣内取出陈列;另一种是用白麻纸做成,用尺许长八寸宽麻纸,折叠成方筒状,每面二寸宽,正面贴红纸三寸许,祖先名讳书于其上的如“故显考某(姓)公讳某(名)暨妣某(姓)氏之神主”,称为“亡疏”,也有的折成灵牌式样,写法同上(古礼丧父曰考,丧母曰妣)。背面粘在秸杆上,插在斗方内供奉。有的地方讲究有灵位者不再写“亡疏”,也有的地方是灵牌与亡疏同时祭供。有些大户人家传统是除夕晚上“安神”以后,才写“亡疏”,讲究“先神后祖”。多数老百姓要请人写疏,往往在白日里便将这些工作准备完毕。

  这一天,要垒旺火,扎草把,糊灯笼。灯笼分大灯、小灯两种。大灯悬挂于大门外,做工精细。有玻璃宫灯、纱灯,也有用五色纸做成的各类彩灯。一般讲究成双配对,齐呈吉祥。一些讲究的人家也习惯在天地神位前点大灯,甚至还配有十分精美的灯架。小灯摆在院内各神位前,一般用圆木板做底,巴掌大小;红绿纸糊筒,高三寸上下,灯烛置放其中,俗称“灯碗碗”。大年下的灯,见地方就摆。土地、井台、畜圈、鸡窝、厕所、窗台,到处是灯火通明。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物叫作年(亦说九头雉鸡),经常糟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怪物非常害怕红颜色和火光,望见就慌忙逃走。于是人类在过年时就点旺火、捆草把、糊灯笼。今天,旺火、草把、灯笼都已经转化成了热烈欢乐的象征。

  这一天,要贴对联,贴字楼,贴门神。贴对联时,民间特别讲究倒贴“福”字,照壁上的福字斗方,一定要头朝下。因为“倒”与“到”同音,照壁又位于一进门的方位。春节这一天拜年时,一进院要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取意吉利。字楼,亦称挂签,属于春节大门上的喜庆装饰,用五色彩纸染成,方形,下配马饰型穗子,共五张,中间一块为太阳图案,其余四张写“喜迎春节”等吉祥语,一字并排,贴在门楣。门神,多为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也有神荼与郁垒,还有的人家是在门上贴钟馗像。春联、字楼、门神,皆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原意是驱邪,今天同样转化为吉祥的象征物了。旧俗贴上春联、字楼、门神以后,就象征已经过年了。人与人见了面,只能祝福,忌讳反目。债主要停止向欠债者索要。风俗所至,民间习惯早些将这些吉祥物贴出去。

  这一天,门上要悬挂松枝柏叶,凡是忌讳在腊月二十四贴年画的地方,这一天就将年画贴出来,室内室外一派崭新的气象。

  这一天,每顿饭都要敬神敬祖。饭前,要鸣炮示知,傍晚,要集中放一阵炮,并焚香、敬纸,习惯称为“安神”,犹如人间宴会以前发散请柬,邀请天地诸神。俗语有“安神不响炮,爷爷不知道”。山西多数地方“安神”包括了天地诸神,列祖列宗。也有些地方习惯单独迎请0。雁北乡村在初更时分,要在门外焚烧五色彩纸,称为“楮帛”,然后作出恭迎贵客的姿势,称为“请0”。

  安神炮响过,一般不再上街行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天说地。包饺子时,要包一些“钱”。如果家里娶有新媳妇,还要包莲子、红枣、花生、柿子等等。莲为连生贵子、枣意早获麟儿,花生喻有男有女,柿子为“是子”。今天,已经成了一种鼓励大家多吃饺子的娱乐行为了。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除夕,人们很少睡觉。老年人珍惜时间,不愿意在睡梦中度过最后时刻。青年人情绪活跃,更不睡觉了。家庭主妇则要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拿出来,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交给各人保管,第二天换穿。一家人围坐,或玩耍,或闲谈。目前绝大部分人家有了电视机,都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娱节目。这种不睡觉活动,民间习惯称为“熬年”。

  除夕,民间习惯吃糕,取意步步高升。也吃面条,取意长命百岁。午夜吃几个饺子,称为“交子”。钟声敲响十二点,便迎来了最隆重的新春佳节,春节的一切庆贺活动便开始了。

民俗作文 篇9

  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

  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山西风俗作文山西风俗作文。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

  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

  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丧葬: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二等。20xx年,“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柳林县孟门镇隆重举行,与百名民俗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山西,我祖祖辈辈的故乡,山西有好多的名胜古迹和民俗习惯可谓魅力山西。

  山西,山美,水美,人更美!

【关于民俗作文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1.关于民俗作文合集五篇

2.关于民俗作文合集六篇

3.关于民俗作文合集10篇

4.关于民俗作文合集7篇

5.关于民俗作文合集5篇

6.关于民风民俗作文合集9篇

7.关于民俗作文合集十篇

8.关于民俗作文合集七篇

上一篇:春节民俗作文 下一篇:节日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