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8-19 民俗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作文 篇1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大家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大家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大家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大家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大家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民俗作文 篇2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大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糍饭、汤圆、粽子等;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等都为日常喜爱食物,其他如山东煎饼、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西北、华北抻面、四川担担面、江苏过桥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风味食品。

  菜肴

  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

  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八大菜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气候、物产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饮食原料、烹饪方法、口味爱好也不同,因而形成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地方菜系是在地方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每个菜系都融合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菜肴特色。如北京菜,就是融合满、蒙、回、汉等民族菜肴发展起来的菜系。一个主要的菜系,往往又派生出几个分支,如粤菜就有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中国的大菜系究竟有多少?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大菜系说、八大菜系说,也有十大、十二大菜系说。其中公认的有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苏菜,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京菜、沪菜、闽菜、湘菜、浙菜、徽菜等。

  “川菜”是四川菜系的简称,以成都风味为正宗,还包括重庆、乐山、江津、合川等地方菜。川菜选料讲究,操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鸡、鸭、肉类多,鱼类较少。素以豆瓣酱、糟辣椒、花椒、红油、蒜泥、陈皮、香醋为主要调味品。口味的基本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具有浓厚的四川乡土气息。主要调味方法有干烧、干煸、鱼香、酸辣、椒麻、怪味、红油等。传统名菜有樟茶鸭子、香酥鸡、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怪味鸡、干烧鱼翅、干煸鳝鱼、鱼香肉丝、回锅肉等。

  “鲁”是山东菜系的简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其特点是选料考究,刀工精细,调味适中,工于火候。烹调技法以爆、炒、烧、炸、熘、焖、扒等见长。调味中多咸、鲜、酸、辣、五香、酱香、葱香、蒜香等味。色泽上讲究明汁亮芡,擅长用糖色调色,故菜肴色彩鲜艳,多呈金黄色或枣红色。传统名菜有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德州扒鸡、奶汤鱼肚等。

  “粤菜”是广东菜系的简称,由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发展而成。其基本特点是选料精细,原料和调味品种类繁多。动物性原料除鸡鸭鱼虾外,还擅长使用蛇、狸、狗、猴等野生动物。烹调技法上吸取了西方菜肴之特长,擅长煎、炸、炒、焗、炖等。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著称。传统名菜:烤乳猪、盐焗鸡、脆皮鸡、蚝油牛肉、生炆狗肉、豹烩三蛇等。

  “苏菜”是江苏菜系的简称,是由扬州、南京、苏州等地的地方菜发展形成的。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配色协调,造型美观逼真。以烹制河鲜、湖蟹、菜蔬见长。烹调方法擅长炖、焖、蒸、烧、炒等,着重用汤,讲究原汁原味。风味特点是清鲜、滑嫩、爽脆,肥而不腻,淡而不薄。传统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松鼠桂鱼、荷包鲫鱼、拆烩鲢鱼头、脆鳝、凤鸡、煮干丝等。

民俗作文 篇3

  “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随着歌声,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xx龙年(是我的本命年哟)。今天有事大年初一,我们一家打算去拜年,这不,马上出发了!

  我们来到了小外婆家。一进门,外公和外婆就热情地款待我们,又是倒茶有事招呼我们坐下,我们呢,又是喝茶,又是说谢谢!可真是其乐融融啊!我们和外公外婆聊了会儿天,就拿出我们买来的礼物——敬酒和牛奶。我把礼物亲手送到外公外婆的手中,一串串祝福的话语就从我口中蹦了出来:“外公外婆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寿比南山,年年有余!”他们听了可是乐开了怀,两只眼睛都眯成了缝说:“哎呀,你们送我们这么多好礼,又有着一个嘴巴这么甜的‘开心果’陪我们过年,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样吧,晚饭在我们家吃吧。”我们也不客气地答应了。(毕竟又不是外人)

  我们在晚饭上举杯欢庆,这过大年的,我决定了,我一定要和所有人干杯!我一次的和所有人干了杯。这一夜多么难忘啊!我耳边又响起了动听的歌曲——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愿你们也像我一样,讲礼仪!

民俗作文 篇4

  木制的隋圆型的窗户,高高胖胖的门槛,长方条的琴桌,八仙方桌两边摆着太师椅,琴桌上的木质灯架,灯架上圆圆的灯窝,点亮了漫长的乡村岁月,灯下母亲纳鞋底发出的“嗤啦”声依然在脑海里闪过。熟悉的场景勾起对儿时乡村生活的追忆。这是我最初走进河西民俗村最初的体验,仿佛时空倒转,我又走进那温馨的乡村岁月里。穿过长长的丹霞大道,走进红山口,感悟临泽乡村千百年来浓浓的民间民俗文化氛围,就从河西民俗村起始。

  催人的锣鼓点子从云雾里落下来,从旷野随山风穿越树林飘了过来,密集的锣鼓声催得我们还在丹霞大道上就脚步匆忙起来。车轮飞转,眼前飞檐翘角挂着大红灯笼的民俗村彩门映入眼帘,彩门口不是很大的小广场,满溢的人潮已经漫到周围的渠旁和裸露的土地上。

  欢腾的锣鼓打着激越的节奏,从外地赶来的摄影爱好者已经让航拍器腾空升起,退休的民俗学者党校老校长正在人群里宣布惊牛表演的次序。

  我刚找到一个高处作为拍摄的视角,惊牛的前奏表演就拉开了序幕。三支舞狮的社火队从红山口丹霞大道开始先来的接后来的,直到三支社火队到齐汇合在一起,迎接惊牛。惊牛在前,社火队在后,在惊牛的带领下一路敲锣打鼓来到民俗村前的小广场,掀开民间民俗活动惊牛的高潮,迎蒸牛娃子,两个穿着汉唐服饰一红一黑的宫廷卫士,高举高杆灯笼编制的福结杆在前引路,九个穿着牛头服饰的青年,拉起三辆河西乡村常见的大轱辘牛车装扮的花车前往路口迎接临泽乡村十二户家庭妇女蒸好的牛娃子。车把式检查了车毂,拿起膏油瓶往车毂上镐了些油,拿起钉锤敲打了敲打,圆车的议程也已完结。车队在前,惊牛其次,社火队敲锣打鼓紧随其后,紧接着民间献牛娃子仪式把活动推向新的浪潮。戏剧惊牛的演出燃爆了观众的'激情,台上表演,台下欢声雷动,演出广场记着无处下脚,直好把飞行航拍器放飞在空中。丹霞大道红山口段人山人海,交通一度中断。台上紧锣密鼓的节奏像是惊醒了七彩丹霞,也惊动了祁连群山,惊醒了沉睡的梨园河,惊醒了河西的云天,整个表演场上开始沸腾。那是一个能让时间静止的晴朗的天气,惊牛表演着把自身放置于欢声雷动的海洋里,让曾经农家的生活细节演绎成民俗艺术的气场,撼动千万庄稼人喜悦的心灵。 民俗村四合院,院落瓦房飞檐翘角,全是明清的古宅,没有掺杂一丝现代建筑。灯笼和春联红得耀眼,映红了街门也映红了宅院翘翘的屋檐。念宝卷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念者声情并茂,听者鸦雀无声。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把人引入无我两忘的境界。四合院门外的大院里石碾石磨古香古色,白玉珠一般的元宵在十几口大铁锅翻滚,热气腾腾的元宵沽熬得蜜一样香甜,六千多人围到大铁锅前竟然井然有序,啖元宵,看惊牛、听宝卷、观秦腔,整个红山口,不,应该是整个梨园堡、七彩镇一带沸腾起来。夜晚,华灯绽放,几千条谜语引来了无数猜谜爱好者,猜灯谜成了临泽民间文化人一年一度欢度元宵佳节的盛大聚会……从一踏进民俗村开始,随便你抬脚走进哪座古老的宅院,你都会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过年气氛。

  在红山口,在梨园堡,在七彩镇元宵节是过年的收尾,元宵节是一种乡村的希望,是一种乡村的信仰,是一种乡村的习俗,是一种乡村的情感,更是一面乡村生活照古照今的镜子。对着这面乡村民俗生活的镜子,你可以在临泽人的脸上真切地读到今天这个有梦的日子。

民俗作文 篇5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赏月、立夏拼蛋……我最喜欢的就是立夏拼蛋了。

  立夏那天,我邀请我的小伙伴来我家拼蛋。开始拼蛋了,妈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个蛋,说:“谁的蛋活到最后,谁就是蛋王!”首先,我与姚沛宇拼,我们俩蛋头对蛋头,谁也不让谁,相互拼了起来。我们刚拼了不久,就听见了“咔嚓”的声音,有一个蛋碎了!我一惊,连忙察看自己的蛋,谢天谢地,我的蛋没碎。原来是姚沛宇一不小心把空的那头与我的尖的那头碰撞了!我们见了,一直笑个不停。他咬咬牙说:“再来!”这次,我们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可他的力气没我大,所以他被我战胜了!剩下肖瑜萱了,别看她是女孩子,可是不好对付的。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天衣无缝的好计划。我先用空的那头与她拼,不一会儿就碎了,我暗自想:这下你完了,你的尖头已经受到了损伤,呆会儿我用完好无损好的尖头与你斗,蛋王非我莫属了!于是,我用力一擦蛋头,又猛地一吹,给我的蛋增加力量。开始拼了,她的蛋受到了损伤,加上她力气没我大,所以被我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妈妈大声地宣布:“比赛结束,孙亦泽是蛋王!现在大家开始吃蛋。”我们吃着蛋,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拼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用智慧才能取胜!

民俗作文 篇6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大柘镇塘根村,那里的婚礼风俗习惯非常传统,近似于影视中的古代婚礼。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呜里哇啦”吹响唢呐,热闹极了。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用语占真是无法形容;你看,从花轿里走下来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来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司仪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盆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献I二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浓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一声。顿时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自己的快乐天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头焕然一新,希望这对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家的婚礼习俗可真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民俗作文 篇7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而且,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动人传说。从各种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中,我们不难看出,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邪恶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而其中最热闹、隆重的怕要数春节和元宵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苏轼的《守岁》中的诗句。谈起这首诗,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必定是春节那喜气洋洋的幸福场景。春节,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拿压岁钱,还有吃饺子、吃年糕等,这些时刻都很有趣。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有时还会进行各种游戏,然后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烟花爆竹便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声声炮鸣久久荡漾于空中,不绝于耳,无数烟花竞相绽放于空中。

  在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置办年货,准备一大堆好吃的。在摆放节日的供品中,必须准备一大盘苹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吃枣子表示春来的早,吃柿饼表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生,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而又富有意义。这些习俗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我特喜爱我们中国的春节。

  而元宵节,是我国另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把从除夕开始的庆祝活动延续一个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要吃元宵,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因此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买元宵,有的人家则是自己做的。今年的元宵,我就过了一把做元宵的瘾。元宵看起来蛮好做的,似乎只要把陷放进去,然后搓圆即可,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先要将元宵皮搓圆并“挖洞”那“小洞”是放馅用的,然后放馅,最后搓圆,虽是简简单单三步骤,但要往那小小的“洞”里放馅,还得搓圆可真不是易事。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外,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会、猜灯谜,好不热闹!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悠久历史、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他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一个节日就像一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像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彩。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当中,愿我们更多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有关民俗作文锦集7篇】相关文章:

1.有关民俗作文锦集8篇

2.有关民俗作文锦集5篇

3.有关民俗作文锦集九篇

4.有关民俗作文锦集6篇

5.民俗作文锦集八篇

6.民俗作文锦集六篇

7.民俗作文锦集7篇

8.民俗作文锦集五篇

上一篇:民俗风情作文 下一篇:民俗风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