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新柳如烟、丛丛新绿簇拥的开封滨河路环城公园,你会感动于古城开封那勃发的生命力与厚重的文化底蕴:一袭白衣白裤的鹤发童颜的老者,那精准到位的一招一式,颇有太极张三丰的风骨;几位虽已两鬓飞霜但却风韵绰约依旧不减当年的阿姨,认真地练习猫步,正组建老年模特队;酷爱书法的残疾人掂着活好的泥浆桶,正在澄净如洗的瓦蓝地砖上泼墨……而这其中最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那响彻古城上空、惊心动魄的“啪”、“啪”抽陀螺的甩鞭声。
有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原,中原的传统文化在两都——河洛文化和汴宋文化。”而东都汴梁一直都是一个“八方争凑、万国咸通”的旅游休闲城市。在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开封文化宝库中,具有浓郁的开封本土特色的民俗文化又是她最炫丽的一个篇章;在古风古韵、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中,流传久远的一种古老的民俗体育运动“打陀螺”又是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源远流长的陀螺史话
陀螺起源于宋而定名于明。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苏汉臣(开封人,曾在北宋徽宗宣和画院当过招待,以刘宗古为师,工於释道人物之画,尤其婴戏画更有独创之功力)《婴戏图》中,画面的前方有两个孩童,正打着陀螺玩耍,也证实当时确有倒钟体的陀螺出现,由画面考察,当时的陀螺应是木制的,像个圆锥体,用绳子缠好了,往地上前抛后扯,陀螺便在地上旋转起来。一直到现在,大陆北方的儿童在冬季及早春时节还流行这样的玩法,尤其在结得厚实的冰面上抛打,更别有乐趣。另外一幅苏汉臣的作品《秋庭戏婴》中,有个推枣磨的道具,利用两个枣子,加上一个剖了一半的枣子作成支架而成枣磨玩具,那是一种旋转、平衡的游戏,游戏时,谁能让枣磨保持平衡、转得久,谁就获胜;这幅画也能证明当时已有多元的陀螺玩具型态出现。发展到明代晚期的陀螺已跟今日的鞭打陀螺无异;刘侗的诗歌《杨柳活》撰述:杨柳儿活,鞭陀螺。这时期“陀螺”一词已正式出现。
二、老少皆宜的陀螺运动
如今,随着开封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及市政规划的休闲广场越来越多,这项流传久远的古老的民俗体育活动——打陀螺,逐渐成为开封人茶余饭后健身项目的首选。放眼滨河路的环城公园、西郊的金明广场、龙亭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打陀螺者,有挥舞长鞭把一个硕大的陀螺抽得滴溜溜直转的老者,待陀螺达到一定的转速,却又不停地甩动长鞭,享受那“噼噼啪啪”炸响的清脆,直甩到大汗淋漓,索性光着膀子,率真、惬意而又酣畅;也有不太老道的玩家,虽说抽不出鞭鞭脆响,陀螺也往往转不了个把分钟,但手中挥舞的长鞭偶尔也能爆响一次,陀螺也颇有默契地转上三五分钟,那种成功的初体验便毫不掩饰地写在脸上,咧着大嘴宽厚地呵呵笑上几声;还有学生模样的少年,正眼馋地盯着老爷爷手中上下翻飞的鞭绳,终于耐不寂寞,捂着自己并不太鼓饱的口袋,同路边卖陀螺的小商贩激烈地讨价还价;更有蹒跚学步的幼子在父母宽大的臂弯里左冲右突,不停地追逐地上旋转翻腾的陀螺,那清水般的眸子里分明写满了无尽的好奇与欣喜。小旋风般的陀螺、爆响的长鞭,该有着怎样的魔力,让这些小小的人儿心里装下多少新鲜事?
三、花样翻新的陀螺玩法
陀螺按制法及玩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纸陀螺、竹陀螺、铜钱陀螺、线轴陀螺、木制陀螺以及时下小学生最喜爱的塑胶类陀螺等。不同的陀螺,玩法当然不同:纸陀螺只须用大拇指与食指捏住陀柄的上端,急速捻转放在桌子上,纸陀螺就会单脚独立旋转起来;线轴陀螺与之类似;竹陀螺则先将一根粗棉线穿过竹片,然后缠卷在竹柄上,缠绕方向应由上至下,等到缠好后,一手执线端,向后用力抽,一手执陀螺及竹片,向前推,两只手同时用力,陀螺就会向前冲过去,并且发出嗡嗡声。木陀螺的玩法最常见,但中小型及大型陀螺的玩法与小陀螺是不一样的,前者须先缠绳,右手将绳圈过陀钉,用左手按住,再用右手沿钉向外缠绳,再双手搬起陀螺,斜空里往地上掷去,同时迅速用力抽回鞭子,使陀螺在地上旋转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制作精良的塑胶发光陀螺受到广大小学生的普遍青睐,随便走进开封市的哪一所小学,都能在课间十分钟看到孩子们玩陀螺的情形,那花花绿绿旋转如飞的塑胶陀螺,少则十几元,多则上百元,一只小小的陀螺,转出了孩子们多少的童年快乐,又传承了老开封人多少的民俗情怀?
每天天刚蒙蒙亮,在金明广场的西南角,开封市政法系统的退休老干部李孝堂师傅就和其他几位老人开始了一天的晨练——打陀螺,那陀螺大的粗如酒桶,小的细如酒杯,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李师傅打的一只直径达30厘米,重达15公斤的巨型陀螺,只见精神矍烁的李师傅挥舞着手中长达5米的长鞭,用尽全身力气,朝陀螺“啪”的一声抽去,在围观市民的喝彩声中,陀螺乖顺地旋转如飞。在南城墙环城公园锻炼的唐振民老先生,从2004年打陀螺至今,由刚开始打的2斤重的陀螺一直到今天打的20公斤重的“巨无霸”,老人今年快80岁了,每天在此打陀螺一个半小时,锻炼下来,大汗淋漓,以前的肩周炎、高血糖、高血脂全好了。老人言谈的眉宇间透出自豪与英气。
四、小小陀螺转出大乾坤
随着陀螺运动在开封的风靡,部分精明的市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每逢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开封市各大广场周围都会有许多陀螺租售车,商贩们推着三轮车,车上放满了林林总总、大小不一的各式陀螺。晚上8时的龙亭广场热闹非凡,一个在此经营陀螺生意的摊主王国庆向游客介绍,他做陀螺生意已经多年了,做陀螺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从他记事起父亲就教他做陀螺。在他旁边的两轮货架车上,整齐地摆放着大小不等的四十余个陀螺。每天晚上,王国庆都会在这里摆摊。据王师傅介绍,他每天仅靠小三轮租售陀螺,每年的收入能达到万元。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为适应现代人的需要,流传久远的小陀螺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为适应现代人白天工作、晚上休闲的现状,各种发光陀螺应运而生,这些现代因素的注入,不仅满足了市民健身的需求,更受到了来汴参观的游客的喜爱,成为能反映开封民俗文化的特色纪念品。靳林春在开封陀螺界可谓小有名气,自2002年发现陀螺商机开办小型加工厂以来,随着开封陀螺市场的逐渐升温,他的工厂年销售量已达到五六千只,并且产品远销至上海、广东、新疆、东北等十多个省市。据开封民间工艺协会会长刘金良介绍:目前开封制作陀螺的工厂及小作坊有十余家,年产量达8万只,产值近百万,其中本地销售占8%,89%销往全国各地,另有3%出售给外国游客。
小小陀螺旋出了快乐,带动了经济,转出了乾坤,开封陀螺要用鞭声震响全中国,震响全世界,要用弓步低腰、抛陀甩绳、展身回步的优美姿态亮相中国、亮相世界。百年静默的石狮、沧桑古老的城墙、雄壮古朴的黄河风、威武庄严的龙亭大殿、能辨忠奸的潘杨湖日日年年岁岁地见证着这种古老而又久远的民俗活动,是怎样地代代相传。究竟是开封的历史孕育了陀螺文化,还是陀螺文化成就了开封的厚重?古老又淳朴的开封人一直享受着民俗传统的滋养,创造着生活,他们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艺术,他们以执着而大气的心态演绎着千年帝都的文明,他们固守着自己的快乐,游刃有余地驾驭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他们以自己从容淡定、疾缓自如的方式上演着一曲曲最炫的民俗风。
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七代帝都的古城开封,像极了一位已不显赫、没落的贵族,而这些散落于民间的民俗的文化则使这位老态龙钟的旧国都眉眼间仍然器宇非凡,令人振奋。
- 相关推荐
【民俗作文:开封陀螺】相关文章:
古城民俗风-开封陀螺09-04
古城民俗风-开封陀螺07-31
古城民俗风-开封陀螺作文08-30
开封陀螺作文3000字08-16
开封的民风民俗作文07-14
写开封民风民俗的作文07-13
关于开封的作文:魅力开封02-01
陀螺生活作文05-02
陀螺小学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