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之父”-曲焕章的故事

2024-06-12 名人故事

  在普通士兵和百姓眼里,白药是命,曲焕章是神;但在官僚买办们眼里,白药是钱,曲焕章是摇钱树,是特殊“战略资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故事1:

  云南白药,创始于上世纪之初,辉煌于抗战岁月,曾为千百万抗战将士和百姓解除伤痛之苦,然又饱受磨难,至新中国诞生后方重获新生,得到长足发展,于今闻名遐迩,名震四方。

  云南白药,是中华医药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民族实业伴随着时代风云颠簸,从艰难挣扎中蹒跚走出的一株不灭的火种。

  白药创始人曲焕章的一生,充满了无数传奇、跌宕以及无法回避的苦难,他在重重的磨难中艰难选择,凭着超强的毅力和才智迎来辉煌事业的经历,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乡村郎中的创药之路

  曲焕章,原名曲占恩,字星阶,光绪四年(1880年)生于云南江川县赵官村。

  曲焕章七岁丧父,九岁丧母,全靠祖母与姐姐抚养成人。12岁时,他被送到姐夫(袁恩龄)家学中医伤科。开始他坐不住,后来才发现这些丸散膏丹、花花草草里的趣味,于是小小年纪一边随姐夫行医,一边学习加工配制伤科用药的医药学知识。

  15岁时,曲焕章在袁家药房当帮工,继续自习医药。17岁娶妻李惠英,20岁开始独立行医,并自己动手配置伤科药方。1902年,他配制出一种治伤药,叫“万应百宝丹”(云南白药的前称),验用于临床实践中,效果不错,曲焕章渐渐在江川一带小有名气。

  至今,关于曲焕章创制云南白药有多种版本传说。其中他老家流传的是这样的:

  村边的水塘稻田里有一种体形较大的蛙类,当地人叫“石蚌”。人们捉来石蚌后,怕它们逃跑,就将其腿折断扔进篓子里带回家。曲焕章一次捉了石蚌后顺手拔了一把草塞住篓子回家,第二天却发现篓子里石蚌的腿竟然好了。曲焕章如获至宝,便自采药材,加工后配置成“撑骨散”以及其他伤科药,经反复试制和实践,终于创制了云南白药。

  而在1930年前后,曲焕章本人则在报纸上宣称,说他的百宝丹(云南白药原名)是受“异人”传授。1956年的《云南日报》上登载了曲焕章妻子缪兰英的讲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肯定这个“异人”就是武当派道医姚洪钧。据缪兰英讲述,1906年,曲焕章因被迫给土匪医伤,被人误告通匪,受到官府缉捕。曲焕章仓促逃走,多年不敢回家。并将原名曲占恩改为曲焕章,在红河一带做游医为生。

  一天,他正在个旧街市摆摊行医,毒疮发作,几乎丧命。刚巧被一位道医见到,救了他的性命。

  救他的竟是被人称作“滇南神医”的姚洪钧。曲焕章闻名已久,既得见,便拜为师傅。从此,跟随师傅在云南北部、四川、贵州一带,鹤迹仙踪,行走民间,治病救人;遍游山川,采草配药。这样,一直到师傅去世,他又一次失去亲人,哀痛之后,继续行医制药,心无旁骛。

  1916年,他在原来“万应百宝丹”的基础上,又加师傅所授和后来不断改进完善的独门特效治伤药,改名“曲焕章白药”。

  相比而言,曲焕章本人及妻子缪兰英的说法更“靠谱”,也经得起推敲。因为任何伟大的发明创造,不经身体力行的反复实践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断难成功。当年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万里踏访深山老林,学神农遍尝百草,反复验证,才能写出传世巨著《本草纲目》,曲焕章与他师傅同样也走的是这一条路。

  1913年,出逃多年的曲焕章回到老家时,妻子李惠英因得到消息说他早已客死他乡而改嫁。他再次远走,娶通海县女子缪兰英后,开了一家小药房,坐诊售药。而由他研制的百宝丹经多年苦心临床验证,反复改进配方,也终于大功告成。这种白色的药末具有很强的消炎止血、活血化瘀功能,尤以治刀枪伤及跌打为最。经呈交云南省政府警察厅卫生所检验,检验合格,并列为最优等级,发给证书,允许公开出售,改纸包装为瓷瓶装,曲焕章和他的白药再次名声鹊起。

  白药神话

  曲焕章的白药尽管在老百姓中间有极好的口碑,名闻天下,曲焕章的“个体经营”始终迈不出滇南一隅。

  天有不测风云,这期间,他再次被迫为滇南一带土匪头子吴学显疗伤。吴当时胸部中枪伤,逃回老家通海县藏身治伤。曲焕章被吴身边人挟持带到其藏身处时,吴学显已经命悬一线。

  吴经曲焕章治疗伤愈后,只说大恩不言谢,便离开了通海。曲焕章也只求不要再次被人发现他“通匪”而告至官府,招来厄运。谁知,这次疗伤给云南白药带来的却是福不是祸,也正应了祸福相依的古话。

  时值唐继尧主滇期间,唐继尧采取怀柔政策“招安”了吴学显部,并任命其为军长。吴学显当军长后,没忘记曲焕章当年救命之恩,特地致函曲焕章,约请曲焕章来昆明开业,在昆明市南强街帮他开设了一间伤科诊所。自此,曲焕章及他的云南白药事业起点一举进入省会昆明。

  事有凑巧,1923年吴学显率部在广西打仗时又负重伤,右腿骨被枪打断,当时昆明最有名的法国医院、惠滇医院、陆军医院都认为只能截肢,否则将有生命危险。吴学显再次想到了曲焕章,让人请他来给自己治腿,而曲焕章果然用万应百宝丹接好了吴腿断骨,使其行走自如。此事遂成为昆明街头巷尾议论的新闻,曲焕章也因此成了昆明有名的伤科医生,前来求医买药的人陡然增多,生意兴隆。

  吴学显还将曲焕章举荐给唐继尧,唐继尧礼聘曲焕章为东陆医院滇医部主任兼教导团一等军医,唐继尧亲自他题写了“药冠滇南”的匾额。

  1927年,曲焕章总结临床经验,对万应百宝丹反复验证,使万应百宝丹一药化三丹一子,即普通百宝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保险子。伤重者先服保险子,能增强疗效。并经省府化验百宝丹、虎力散、撑骨散,发给证书,且转国府化验立案。1928年曲焕章使其万应百宝丹批量瓶装(长方形)上市,在长江以南诸省出售,还以七折至三折在上海、武汉、香港、澳门、雅加达、仰光、新加坡、曼谷、横滨等地建立代销点。

  1930年,曲焕章请人代笔写作《草木篇》,书中记述其所知药物的功能等。1932年曲焕章又开始写作《求生录》,内容是介绍万应百宝丹等一共21种药品的疗效。

  为了扩大销售,曲焕章1931年在金碧路开始建盖三层楼的曲焕章大药房,至1933年完工投入使用,开业销售百宝丹。药房大厅悬挂有许多要人的题词,有唐继尧的“药冠南滇”、龙云的“针膏起废”、胡汉民的“白药如神”、金汉鼎的“撑骨散为专药将军”、杨杰的“百宝丹系白药之王”。同年,曲焕章被昆明医药界选举大会推选为中医工会主席。

  1935年5月,蒋介石在云南省政府接见了曲焕章,曲焕章送五百瓶三升百宝丹给蒋介石,蒋介石书“功效十全”,并加一张半身像片,送给曲焕章。

  1937年9月,滇军60军、68军将士先后开赴抗日前线,曲焕章为全体将士捐赠了3万瓶百宝丹,大大鼓舞了将士们的杀敌之心。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60军将士负伤不下火线,外敷内服白药后继续拼杀。日本报纸惊呼:“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在伤多于病的年代,云南伤骨神医曲焕章和他的白药被人们越传越神奇。将士出征,百姓行脚,都以能够随身携带一小瓶白药为最大安慰,比干粮还珍贵。

  抗战前后,白药神话登峰造极,国内年销量达到40万瓶,并远销海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一代药王之死

  在普通士兵和百姓眼里,白药是命,曲焕章是神;但在官僚买办们眼里,白药是钱,曲焕章是摇钱树,是特殊“战略资源”,想独霸者有之,欲垄断者有之,想要操控曲焕章和得到白药配方的更是大有人在。

  为了让曲焕章交出白药秘方,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各出各的招,上演了一幕幕令曲焕章悲愤莫名的人间闹剧。

  1938年,国民党昆明市政府以“支持抗战”为名,找到曲焕章,宣称国难当头,曲焕章要么交出药方,由“政府”组织生产;要么认捐飞机一架。药方是他的命根子,他当然不能交出,可被强行摊派捐献飞机一架,这也大大超出了曲焕章当时的经济实力。曲焕章可以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终竭尽所能,认捐滇币3万。然而到同年四月交款时,官方却说曲焕章认捐的是3万国币,折合滇币计30万,曲焕章交不出这么多钱,就被当局关押在昆明市警察局中。曲焕章没有办法,只好托人说情向云南富滇银行借钱,终把30万滇币交清,才被放出来。其前后被关押了40多天。

  曲焕章被放出来不久,昆明市政府又以30万滇币不够买一架飞机为理由,逼迫曲焕章再次捐款。曲焕章非常苦闷,处境艰难。

  还是这一年,在种种逼迫中走投无路时,重庆政府派人来接他,说国民政府将委任他为中央国医馆馆长,并且是由国民政府委员兼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亲自出面,邀他“共商大业”。

  曲焕章以为是千载难逢的大好良机,即借口去救治因抗战受伤的高级将领,乘机摆脱昆明市政府的纠缠,乘坐焦易堂派来的小车独自前往重庆。

  天知道此次邀请其实是一个更为阴毒的陷阱。曲焕章到达重庆后就被安排到机房街中华制药厂内,焦易堂热情地为其设宴洗尘。蒋介石也再一次接见了曲焕章。焦易堂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即抗日救国,要曲焕章参与合办中华制药厂(事实上为焦的私人工厂),办法是叫他把万应百宝丹的秘方交给中华制药厂,让该厂生产万应百宝丹。曲焕章此时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心中叫苦不迭。

  见曲焕章拒绝交出秘方,焦易堂岂肯善罢甘休,遂把曲焕章软禁起来,逼其交出秘方。曲焕章又一次失去了自由。

  曲焕章虽然怀着报效国家的激越心情而来,但也并非全无防备。临行前,他已将全部配方交给妻子缪兰英保管,并要妻子在佛像前立下重誓,决不外传。

  暑天的重庆,酷热难熬,对于生长在四季如春的江川的曲焕章来说,实在够呛,又加上心情郁闷,苦无出路。于是曲焕章忧愤成疾,先是出虚汗,后又患暑痢,身体逐渐衰弱。

  1938年8月,一代药王、名医曲焕章不幸辞世,享年56周岁。

  新生与辉煌

  曲焕章舍命相保的秘方,如今已成中华文化遗产中的奇宝。

  曲焕章含冤死后,他的妻子缪兰英继续经营大药房,但因多方干扰与迫害,加之没有曲焕章坐镇,管理多有困难,生意大不如前,市场上冒牌百宝丹泛滥,金碧路上的曲焕章大药房日渐寥落。

  云南解放以后,药房又现生机。1951年百宝丹在西南工业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至1955年,百宝丹月产已达1万瓶。

  1955年的一天,缪兰英主动找到昆明市政府,提出要见昆明市的主要领导。当着市主要领导的面,缪兰英庄重宣布:向人民政府献出百宝丹的全部配方。消息一经传开,社会各界纷纷对缪兰英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

  为了表彰缪兰英的巨大贡献,1956年,昆明市人民政府特别为她召开了表彰大会。1956年公私合营,百宝丹秘方被列为国家保密级配方,政府将曲焕章大药房合并其他几家私营药房,改名为昆明联合制药厂,任命缪兰英为制药厂技师,所出产品称云南白药。

  1971年,联合制药厂扩建,并改名为云南白药厂。1978年,白药产量已达到1956年公私合营前的156.8倍。

  1995年,云南白药被授予“中华老字号”。“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胶囊”被列为国家重要一级保护产品。

  目前,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家二级企业,云南省首家A股股票上市公司。

  故事2:

  曲焕章7岁丧父,9岁丧母,与12岁的三姐相依为命,后随姐到姐夫家学伤科。结婚后与妻加工配制白药和其它伤科用药,后拜姚洪钧为师学习武当派治伤秘方。

  1902年曲焕章遍游滇南名山,学神农尝百草,不耻下问,求教当地民族医生和草药医生,获得伤科名药甚多,遂苦心钻研试验,研制伤科药物百宝丹(即云南白药),经十载苦心临床验证,反复改进配方,百宝丹乃告成功。百宝丹功效以治刀枪伤及跌打为最,凡外伤,只要身软不死,虽人事不省,先入百宝丹,再服虎力散,气绝者渐苏,血流者渐止,再用消毒散、洗创止血药,敷药涂其伤口,伤轻者半月,重者月余即愈。凡疮、疡、痈、疽以及妇科、儿科疾病兼能治疗,以此丹为主。妇科以干血劳药酒、保身药酒、红崩白带散为辅;儿科以洗肠散为辅,皆有明显效验。匪首吴学显被枪伤胸部,伤情严重,强请焕章治愈。曲氏白药渐渐闻名遐迩,声誉大振。虎力散的名称源于彝族的虎图腾崇拜。

  1914年,曲焕章返回故乡,通过多年的苦学苦钻,反复研制,终于发明了曲氏白药,1916年经云南省警察厅卫生所检验合格,列为优等,公开出售。

  1916年,曲焕章将白药、虎力散、撑骨散药方,呈送云南省政府警察厅卫生所检验合格,发给证书,允许公开出售。当时云南督军唐继尧,委任他为东陆医院滇医部主任兼教导团一等军医正。

  1917年曲焕章到通海挂牌行医。白药由纸包改为瓷瓶包装,销量聚增,销往全国。次年,吴学显受唐督招安,委以军长之职。吴感谢焕章治伤之情,函请曲焕章赴昆明开业,在南强街开设伤科诊所。翌年,滇军参与北伐,开赴广西,讨伐军阀,后败北回昆,吴学显右腿骨被枪打断,经当时昆明的法国医院,惠滇、陆军等医院诊治,皆认为截肢才能保命。转请曲医治,终治好伤腿骨折,行走如故,使西医不得不对中国的传统医学深为佩服。一时曲焕章的医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妙手”、“神医”,前往求医者,门庭若市。唐督赐给“药冠南滇”,吴赠以“效验如神”等匾额。

  1922年,曲焕章迁居昆明南祥街开设伤科诊所。次年,唐继尧赠“药冠南滇”匾额。1927年,成功研制了“一药三丹一子”(普通白药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和保险子)的精制白药。1928年,瓶装白药上市,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地。

  1923年以后,云南政局混乱,“倒唐”及龙、胡、张、李争权等混战之际,曲焕章抓紧时机,苦钻药理、药化,合理配方,集中精力总结验证临床,终于使白药达到了最理想的疗效,成为“一药化三丹一子”。即:普通百宝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保险子。于是云南白药的声誉,由国内走向港、澳、新加坡、雅加达、仰光、曼谷、日本等地。

  1931年曲焕章在昆明金碧路建盖“曲焕章大药房”,又请人代笔编著《曲焕章草木篇》、《曲焕章求生录》二书行世。为了增加白药的传奇色彩,曲焕章给白药另取名字“百宝丹”。白药生产达到顶峰时,销往省内外,年销量达40万瓶之多,并在香港、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地开设了代销店。但因百宝丹的信誉高,销路好,不少人为牟取不义之财,便制作假白药出售。为维护白药的声誉,对顾客负责,曲焕章钻研出一种独特的方法:用1-2粒特制的药片附加在瓶口的药粉中,既是曲氏的特殊标志,又是药力很强的药,专门用于危重病人,还可以保护药品经久不变,有“保险、防护”之意,因此,被人称为“保险子”,誉为“白药中的白药”、“丹中之丹”。

  1933年曲当选云南医师公主席,他团结广大中草药工作者,积极组织医学研究,为全省中医药事业作出了贡献。

  1933年至1935年,随着白药声誉的不断扩大,继唐继尧题赠匾额之后,龙云题“针膏起废”,胡汉民题“白药如神”,杨杰题“百宝丹系百药之王”,蒋介石题“功效十全”等匾额。

  1937年“七七事变”后,云南60、58军北上抗日。焕章出于爱国之心,愿为抗战尽一份力量。捐献三万瓶百宝丹给两军全体官兵,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了贡献。

  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接往重庆,国民政府将委任他为中央国医馆馆长,并且是由国民政府委员兼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亲自出面,邀他“共商大业”。焦易堂以抗日救国为由,要曲焕章参与合办中华制药厂(事实上为焦的私人工厂),办法是叫他把万应百宝丹的秘方交给中华制药厂,让该厂生产万应百宝丹。曲焕章拒绝交出秘方,焦易堂遂将曲焕章软禁起来,逼其交出秘方。后曲焕章忧愤成疾,先是出虚汗,后又患暑痢,身体逐渐衰弱。1938年8月,一代药王、名医曲焕章不幸辞世,终年58岁。[2]

  193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派专人将曲接往重庆,住在中华制药厂内,该厂系“四大家族”创办,令厂主焦易堂出面,以抗日为借口,百般要挟曲交出白药秘方,曲严词拒绝,被软禁在渝,因而抑郁成疾而死,终年58岁。焕章死后,其妻缪兰瑛继续主持大药房,生产百宝丹,直到解放,缪兰瑛将云南白药献给人民政府。从此“云南白药”为人民的健康发挥出更大作用。1951年,“百宝丹”在西南工业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71年,云南白药厂正式建成,1978年,白药产量已达到1956年的156.8倍。云南白药每年为国家换回数百万美元的外汇。曲焕章的名字与云南白药联系在一起,他的传奇式事迹永远在人民中传颂。

  1956年2月,全国解放后,曲焕章遗孀缪兰英把白药秘方献给了新中国,由昆明制药厂生产,并且将曲氏白药更名为“云南白药”。

  • 相关推荐

【“云南白药之父”-曲焕章的故事】相关文章: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10-25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从医故事06-17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爱国故事10-30

重复也是成功之父作文01-06

牛庄“牛人”-罗官章扶贫的故事08-21

高考作文素材:中国“氢弹之父”于敏07-13

成长的烦恼之父母的唠叨作文(通用59篇)06-19

生命的断章03-21

失败的终结曲09-07

和谐曲作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