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以咏德勤劳一生的蒋泽福

2022-01-20 名人故事

  导语:说起二郎沟的蒋泽福,但凡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城关镇以前称为石磨乡的时候,蒋泽福就可算是石磨乡的“名人”了。他的名声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唱歌;二是能干。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唱歌不是现在的“依葫芦画瓢”跟着老师学一句唱一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根据上河调和下河调的韵律平仄随鼓点自编歌词,无论是五句子歌、数板,还是从汉阳、藕阳花鼓演变而来的晚阳花鼓,他都能一一唱来。能干是指他勤劳肯干而又懂巧干,蒋泽福今年七十有三,早在20年前,他就给房前屋后栽满了枣皮和茶树。

  寻到蒋老的时候,他正和老伴陈启凤在茶园采茶。他腰里系着框,一手摘茶,一手拄着拐杖。他的腿因早年摔伤而落下残疾,行走有些不便。蒋老介绍,早在十几年前,自己非常好客,喜欢农闲时候和乡里乡亲的坐下喝口茶解乏,但那时候家庭经济拮据,常常为买不起茶而发愁。后来在外地打临工的时候,看见别人种茶,便萌生了自己种茶的愿望。当即卖了家里的一头大肥猪,拿去买了茶树苗子。后来又陆续补栽了一些,如今茶园加起来有两亩。

  我们问到枣皮,蒋老指着头顶的树给我们看。他说,枣皮树种的比茶树更早一些。现在,蒋老房前屋后包括茶园行距间的枣皮树都有碗口粗细,少说也有二十年的树龄了,株株郁郁葱葱,枝叶上瓜子大小的青枣皮结得很繁茂。枣皮又称山茱萸,是制作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原料,在陕南地区种的人不多。

  二十年前,中药行收购价就在八九元左右,每年八月麦黄时枣皮就红了,如果采摘不及时,就会落地糟蹋。现在,鲜枣皮仍然保持在12元左右一斤的高价。蒋老自豪地说,自己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儿子一个在本村,两个在外地务工,但自己自食其力,从来不指望儿女,也不愿意给政府添麻烦。就靠着卖自炒的茶和枣皮,每年的生活生产开销就基本够了。

  除了茶和枣皮,蒋老还自己种的有五彩花生和天麻,天麻是今年响应村委会号召,种了100平方米。蒋老坦言,村里脱贫政策好,鼓励党员、产业大户、能人和贫困户一起规模化发展产业,提供籽种和销路,农民只需抓好自己的生产就行了。因为今年身体不太好,在产业的量上没有往年多了。村里有些三四十岁的壮劳力好逸恶劳,整天游手好闲、扯一些是是非非,穷了等、靠、要,依赖政府扶持,这样的人蒋老看不惯。

  村主任文志勇说,每次只要遇上那样的人,蒋老总是会苦口婆心的说上几句。“有人路走歪了,能往正路上拉一把就拉一把。说不说是尽我乡里乡亲的义务,听不听在他。农民种庄稼,是自古以来的本分。以前传统耕种全部靠力气,现在有能力可以发展经济作物,做得好了还有政府奖补,多好的事情!但是有些人不惜福啊!所以扶贫要转变思想,思想上懒了,就谈不上行动。我只可惜自己年龄大了,要不是我的收入会更高!”蒋老认真地说。即便是言语间充满了岁月不饶人的惋惜,但他仍然坚持力所能及做一些事,让自己生活充实、富裕的同时,也教育和带动身边的人。

  今年春上,城关镇在村里开展“讲国学树新风”“讲老话传家风”等新民风建设活动,蒋老参加活动时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年代,他便是以歌声歌词调侃的形式,利用逢年过节唱花鼓子把这些唱出来,教育后辈人和后进分子要遵纪守法、要尊师重道、要孝老爱亲不辱家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