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颜真卿,刀光剑影度一生

2023-11-28 名人故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熟悉的《劝学》诗,出自唐代的颜真卿之手,然而真正让他名动天下的并不是诗,而是书法。他的书法丰腴雄浑、骨力遒劲,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不过比他的书法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是他一辈子刀光剑影的人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人故事:颜真卿,刀光剑影度一生,欢迎大家分享。

  名人故事:颜真卿,刀光剑影度一生:

  为拜名师两次辞官

  颜真卿是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为山东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他出生于诗书世家,五世祖颜之推曾写下著名的《颜氏家训》。不幸的是,在颜真卿3岁那年,父亲就病故了,家里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贫困。

  颜真卿继承了良好的家族文化基因,他非常喜欢读书,文章写得很漂亮,但他对书法情有独钟。这让母亲很为难,吃饭还是问题,哪儿有钱去买那么多笔和纸供他练字呢?

  颜真卿看出了母亲的心事,有一天,他手里拿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母亲疑惑地看着他。他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黄泥浆可以当墨!”他在碗里装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写满后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说:“这就是纸啊!”

  母亲笑了,颜真卿也因此练就了一手好字。

  26岁时,颜真卿考中了进士,在朝廷里当了校书郎,后来又外放到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县)任县尉,负责管理地方治安。这件工作相当繁杂,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但颜真卿总要挤出时间练字。人们看到他写的字,都赞不绝口,可他内心里却十分苦恼,因为字写到这个程度,没有名师的指点,就再难有长进了。他想到去拜一个人为师,可想起此人的脾气,又有点犯怵。

  这个人就是张旭,擅长草书。他性格怪僻,最喜欢饮酒,为杜甫所列的“饮中八仙”之一(其他7位分别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焦遂)。喝得大醉后,张旭常常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有时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因此被时人送予了“张颠”的雅称。

  为了表示自己拜师的诚意,颜真卿毅然辞去了官职,赶到洛阳,投到张旭门下。张旭仔细地看了他写的字后说:“你的字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哪能在写字上花那么多功夫呢?”

  话说得很婉转,可颜真卿听得出其中的拒绝之意。他也不敢强求,只好告辞回到了长安。没过多久,他再次在朝廷中得到了任职的机会,可他一直对未能拜张旭为师耿耿于怀,于是又一次辞官。张旭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点头收下了这个弟子。

  然而让颜真卿失望的是,入门几个月,张旭要么就是将自己书写的字和前代名家的字帖给他,要他“倍加工学”,要么就是带着他游山玩水、赶集看戏,“领悟自然”,丝毫没有把诀窍传授给他的意思。有一天,颜真卿实在忍不住,对张旭抱怨说:“我来拜门求师,是想得到您笔法的精微秘诀,为什么只让我临帖、参悟呢?”

  张旭不高兴地说:“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氏舞剑而得落墨神韵,除了勤学苦练和师法自然,哪有什么诀窍啊!”

  颜真卿从张旭的话中,明白了为学之道,于是他再也不去寻找捷径,而是埋头苦学,揣摩前辈笔法,把从自然万象中领悟到的神韵凝于笔端,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粉碎安禄山“闪电战”

  颜真卿学好书法后,再次出仕,曾在朝中任监察御史,可是他也像许多艺术家一样,不通世事,一味耿直,结果在天宝十二年(753年)被贬到平原郡(今山东省德州)任太守。诗人岑参为他送行,不无担心地写道:“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然而,这个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气候的恶劣,而是憋着劲准备造反的安禄山。

  到任后,颜真卿“废苛政、黜奸小、除奸诡、进忠良”,深得百姓爱戴。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称赞他“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当然,颜真卿对安禄山的野心也心知肚明,悄悄地做起了防范。

  颜真卿以防汛为名,修筑城墙、赶制兵器、收揽壮丁,积储粮草。为了避开安禄山的耳目,他每天都是一副文人做派,吟风弄月,甚至还亲自主编了一部研究音韵的著作《韵海镜源》。安禄山派人来检查工作,他在好吃好喝好招待之余,还即兴写了一幅字,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著名碑帖《东方朔画像赞碑》。安禄山笑了,把颜真卿真的当成了一个只知道舞文弄墨的书呆子。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对唐王朝发动了出其不意的“闪电战”。叛军所到之处,守令要么开门出迎,要么弃城匿窜,没有敢勇猛地打一场的。没多长时间,叛军就直逼首都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唐玄宗李隆基束手无策,狼狈不堪,一边仓皇出逃四川,一边哀叹:“河北24郡,难道就没有一位忠臣吗?”

  这时候,颜真卿挺身而出,不等皇帝的诏令,誓言讨贼。他辖下3000兵马很快就扩充到万人,并与时任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太守的族兄颜杲(音稿)卿约定互为犄角,共同抗击叛军。

  平原郡久攻不下,安禄山寝食难安,又气又急。攻陷洛阳后,他派段子光带着洛阳留守李?的首级,前来招降颜真卿:“看到了吧,如果不投降,就是这个下场!”

  颜真卿不为所动,冷笑说:“我认识李?,这并不是他的首级。来人!把这个叛贼给我砍了!”

  此举一下子稳定了军心,河北17郡又相继归顺朝廷,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绝燕赵,军威大震。天宝十五年(756年),他指挥联军在堂邑(今山东省聊城市)大破叛军,歼敌2万余人。

  当时,颜真卿手中并没有精锐的部队,凭借的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武装力量。但他却打赢了安史之乱以来的第一场胜仗,“颜真卿”三个字于是成了一面旗帜,连守在安禄山老巢的嫡系将领刘客奴都派人跟他联络,准备归顺。颜真卿当即派人从水路给他送去了10多万军资,为了坚定刘客奴的信心,他还把自己不到10岁的独子送去当人质。

  河北诸郡的归顺和堂邑之战,截断了叛军和老窝之间的联系,安禄山只好终止进攻潼关,回师河北。颜真卿的这一番举动,为大将郭子仪、哥舒翰等正规军重整军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唐玄宗听到这些消息,激动地对身边的人说:“我不了解真卿的为人,他做事竟这样出色!”

  在这场关乎唐王朝存亡的战斗中,颜氏一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先后有30多人为国捐躯。在常山战役中,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寡不敌众,被敌军俘获。安禄山命人将他押解到洛阳,亲自审问。颜杲卿拒绝投降,安禄山当着颜杲卿的面,砍下了他的儿子颜季明的脑袋。颜杲卿大义凛然,痛骂叛军,结果被用铁钩钩断了舌头,依然骂不绝口,最后被残忍地处死。

  数年之后,颜真卿满怀悲愤地记述此事,写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这篇用行书写成的祭文一气呵成,国仇家恨全部凝聚在了指尖,其中有好几处因为笔写干又顾不上蘸墨而形成的枯笔,让人感受到他当时苍凉悲壮的心情。这幅作品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是唯一可以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比高下的书法珍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朝为官得罪五相

  因为在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颜真卿被调回中央,深受重用。不过他的文人气质加上嫉恶如仇的性格,让他在充满尔虞我诈的官场显得特别另类。他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肃宗时任过尚书,代宗时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德宗时被奉为太师,虽然官一朝比一朝大,但往往都是新帝登基时把他召回中央,提拔不久就因为得罪掌权者而被贬到地方。他得罪过五位宰相,特别不招领导待见,贬职成了家常便饭。

  杨国忠当宰相时,前朝名相宋?的儿子宋浑得罪了他,遭到贬职处分,满朝大臣噤若寒蝉,没人敢吭气,只有颜真卿站了出来,对杨国忠说:“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后乎?”何必因为一时的气愤,而使宋?的后代受到伤害呢?在唐玄宗朝,身为皇帝小舅子的杨国忠脾气非常不好,颜真卿的话虽然只是劝解之言,却让他如鲠在喉,结果就是让颜真卿落得个与宋浑一样的下场。

  唐代宗时,元载为相,在朝中结交了许多私党,他怕群臣议论然后报告皇帝,就给代宗打了个报告说:“群臣向您上书报告事情,多数都是谗言诽谤,请求每次议论朝政时,先让他们报告给各自的长官,长官报告给宰相,由宰相判断是对还是错,然后再向您报告。”这就相当于从制度上保证每件上报给皇帝的事,都要经宰相过一遍筛子。代宗正为每天乱七八糟的事心烦,就被说得有点心动。颜真卿当即上书批评此事:“古人说,‘苍蝇飞舞声嘤嘤,飞上荆棘停住身,进谗说话没定准,搅乱各国不太平。’所以古代贤君都是广开四方视听,陛下却想自己堵住耳朵、蒙住眼睛,听不清、看不明,那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只准宰相报告事情,这样的事旷古未有,即使是李林甫、杨国忠也不敢公开这样做!”

  在颜真卿的强烈反对下,元载堵塞言路之举没有得逞,但没多久,颜真卿就莫名其妙地被贬到硖州(今湖北省宜昌市)。

  颜真卿得罪的最后一位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卢杞。卢杞曾到郭子仪府上拜访,吓得郭大元帅赶紧让家里的女眷回避。后来家人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卢杞长得神头鬼脸,女人们看了肯定忍不住要笑,他一定会记恨在心,一旦得志,你们和我的儿孙,一个都活不成!”颜真卿显然没有郭子仪这份智慧,他依然不改爱点炮的习惯,弄得卢杞脸黑得更加难看,准备把颜真卿排挤出京城,落个耳根清静。颜真卿听说了,找到他说:“您先父卢中丞的头颅被安禄山送到平原郡时,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就凭这点,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听了惊惶地下拜,内心则对颜真卿更加恨之入骨。

  其实颜真卿得罪宰相,谁官大跟谁对着干,并不是想出风头,趁机炒作自己,而是他为人的一贯理念使然。只要是看谁做得不对,哪怕是皇帝老子,他也敢说敢管,更不用说皇帝身边的那些红人了。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有一幅《争座位帖》,它的来历,最能体现颜真卿的这种性格。

  有一年,唐代宗设宴款待从外地前来参拜的郭子仪。按照礼法规定,宴会上文武官员的座位顺序,应该按照官职的大小排列。但负责安排座次的官员郭英义,为了讨好代宗宠信的太监鱼朝恩,竟把官职地位更高的尚书们都排到了鱼朝恩的后面。宴会上鱼朝恩十分得意,时任刑部尚书的颜真卿气愤地对身边的人说:“鱼朝恩不过是个善于拍马屁的小人,没有什么功劳,他的座位凭什么排在前边!”同僚们赶紧劝道:“他是皇上的红人,谁惹得起?还是算了吧!”颜真卿回答说:“不行!这有关国家的尊严,不是件小事。这个座次我一定要争!”

  回到家,怒气难平的颜真卿奋笔疾书,不一会儿,《与郭仆射书》(又称《争座位帖》)就诞生了。这篇作品历数了鱼朝恩的种种罪恶,痛斥了郭英义溜须拍马的无耻行为,笔力雄健,气势夺人,充分展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成为他的书法代表作之一。

  明知火坑也要跳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朝中议论着准备派兵讨伐,这时卢杞悄悄给唐德宗出了个主意,他说李希烈这个人“年少骁将,恃功骄慢”,一般人都不看在眼里,如果能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劝说他,一定能“不劳军旅而服”,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将叛乱平息了。

  唐德宗自然很高兴,说:“那派谁去合适呢?”

  卢杞说:“颜真卿是朝中元老,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没有谁比颜真卿更合适的了!

  满朝文武听说此事都吃了一惊,因为谁都看得出来,卢杞是在借刀杀人。于是不少人都劝颜真卿说,你不如以年老体弱为理由推辞不去。颜真卿慨然回应说:“君命也,将焉避之!”这是皇帝的命令,怎么能因为怕死而回避呢!说完,他带上诏书,连家都没回就奔向前线了。

  事情果然如卢杞所料,颜真卿一到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就被1000多个杀气腾腾的武士包围了,明晃晃的刀剑在他眼前直晃。颜真卿镇定自若,脸上的颜色一点也没改变。李希烈见状,假意喝退了武士,笑着对颜真卿说:“手下人不懂事,您别见怪。这次起兵,我是被逼无奈,还请替我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

  颜真卿说:“你只要归顺朝廷,自然不会获罪。”

  李希烈根本听不进劝告,把颜真卿扣押起来。不久,朱滔、田悦等4个同样反叛的藩镇派遣使者到李希烈处,上表称臣,劝他称帝。李希烈很高兴,命人把颜真卿叫来,看一看自己的众望所归。四镇使者借机拍马屁说:“早就听说颜太师有威望,现在李元帅就要称帝号,而颜太师恰好到来,这是上天把宰相赐给元帅啊。”颜真卿厉声喝斥他们说:“说什么宰相!你们知道有个痛骂安禄山而死的颜杲卿吗?他便是我的哥哥。我年岁这么大的人了,只知道恪守臣节而死,难道还会受你们的引诱胁迫吗!”4个家伙不敢吱声了。

  文的不行,李希烈决定给颜真卿点颜色看看。有一天,他命人在馆舍庭院中挖了一个大坑,然后把颜真卿架过来威胁说:“你如果不归顺我,就活埋了你!”颜真卿神色安然,对李希烈说:“既然我的生死已经决定,何必玩弄花样!赶快一剑砍死我,你心中岂不更痛快些?”弄得李希烈没了脾气。还有一次,李希烈叫人在院子里架起一堆干柴,点起熊熊烈火,然后把颜真卿带到火堆前。一个叛将对他说:“再不归顺李元帅,就活活烧死你!”颜真卿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一句话没说,纵身就向火堆扑去,吓得那个叛将赶忙把他拉了回来。

  颜真卿情知难逃此劫,早就从容地做好了准备。他给朝廷写了遗表,给自己写了墓志铭和祭文。在祭文之中,他写道“天之昭明,岂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贞元元年(785年)八月二十三,李希烈派人将颜真卿勒死于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龙兴寺中,终年77岁。

  欧阳修评价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意思是,颜真卿是位君子,他的品德和性格,人们初见也许会心生敬畏,然而愈久会觉得愈可爱。

  颜真卿的人生如书,把刚直忠烈的品格融入了书法之中;他的书如人生,把字的端庄与遒劲化成了处世的性格。这样的书法,让我们钦佩;这样的人生,让我们高山仰止。

  颜真卿的故事

  1、黄泥习字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

  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呢?颜真卿很懂事,见母亲为没钱买纸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开了。

  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

  “傻孩子,纸笔哪有不花钱的呢?”

  “您瞧,这不是吗?”颜真卿手里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欢快地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

  “那……纸在哪儿呢?”母亲又问。

  颜真卿用手指了指墙壁,认真地说:“这就是纸。不信,我写给您看!”

  说完,他拿起刷子,在碗里蘸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等到墙上写满了字,他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

  看到儿子有了不花钱练字的好法子,母亲高兴地笑了。

  由于颜真卿刻苦好学,长大以后,他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人。

  2、写字的秘诀

  颜真卿拜张旭为师后,书法大有长进,张旭对收了这么一个好学生十分的满意。

  一天,张旭和颜真卿一起谈论书法,张旭问:“三国时候的钟繇,把写字的方法归结了十二个字,你知道是哪十二个字吗?”

  “是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还有损、巧、称。先生您看我说得对吗?”

  颜真卿回答说。“对!不过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我说不大好,还请先生指教!”

  “好!这十二个字是书法的精髓。现在,我把我多年的体会传给你。这‘平’字是说,横的笔画要写得平,但是,不能太平,要有气势,不呆板;‘直’是说,竖划要从不直中求直,下笔要放纵开来,不能歪斜变曲;‘均’指的是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要均匀自然,不能过远过近;‘密’是说,笔画相连处要不露痕迹;‘锋’是每一笔的收处都要写好笔锋,使它挺健有力;‘力’字很容易懂,是说字要写得有骨力;‘轻’是说笔画在转折的地方,要轻轻带过;‘决’的意思是说,下笔的时候,一定要果敢坚决,不能胆怯犹豫;‘补’是头几笔没有安排好,就要设法用下面的笔画来补救;‘损’字很重要,是说在一点一画的书写上,要让人感到还有余意没有表达出来,能引起人的想象;最后是‘巧’和‘称’,‘巧’是要把字的形体结构布置得富于变化;‘称’不但是说字的笔划结构要匀称,在一篇字的布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当。这样字看起来才能匀称。写字的时候,只要注意按这十二个字的要求去写,字是一定能够写好的。”

  “先生,您讲得太好了,我明白了写字的门径和精要。”颜真卿高兴地说。

  原来,对这十二字的解释,张旭从来没有向别人讲过,今天他传给了颜真卿,从此,颜真卿的字写得更好了。后来,他融汇了前代书法家的特长,自己创制了一种新字体。这种字体精神饱满,厚重朴实,刚健雄壮,很受大家的喜爱,人们叫它“颜体”。由于学写颜体字,可以使人少犯缺乏骨力的毛病,所以初学书法的人都爱习写颜体字。

  3、御史雨

  颜真卿的书法学成以后,告别了张旭,回到了长安。过了没多久,朝廷就让他做了监察御史(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官)。

  一次,颜真卿来到陇右(现在的甘肃、宁夏、青海一带)去巡查,发现五原(现在宁夏盐池县)有一件案子牵连了许多人,是一件冤案。虽然当事人和他们的亲属一再向官府申诉冤情,可办案的官员一直不认真察访审理,结果,案子拖了很久不能平反。

  说来也怪,自打五原出了这桩冤案以后,天就一直大旱,没落一点雨星儿。水井干涸了,小溪断流了,田里的庄稼枯萎了。人祸加上天灾,五原的百姓日子过得苦极了。

  颜真卿决心为这起冤案平反,他经过一番明查暗访,终于弄清案情真象,重新审理了这个案子,最后解救了蒙冤受屈的人,惩治了失职的官员。五原的百姓人心大快,都说:“颜御史真是为百姓作主的好官啊!”

  据说,就在颜真卿为蒙冤的人平反那天,好几个月不下雨的五原,一下子就下了场透雨,枯黄的庄稼没几天就变得一片青绿了。五原的百姓又把这场雨和颜真卿平反冤狱的事连起来,四处传扬说:“准是冤情惹怒了上天,给五原带来这场旱灾,如今颜御史为受难的人伸了冤,感动了老天爷,才有这场大雨呀!这场雨就叫‘御史雨’吧!”

  4、书法珍品的背后故事

  颜真卿最具代表性的行书作品是他的“三稿”,史称“颜氏三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祭伯父文稿》,是后世学习颜体行书的最佳范本。

  壹《争坐位帖》

  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争座位帖》有篆籀气息,为颜真卿的书法第一。

  《争座位帖》是一封书信草稿。事情的起因是唐朝的中兴名将郭子仪凯旋还朝,代宗命文武百官于长安城举行欢迎仪式。负责安排百官排列次序的郭英乂为取悦于大宦官鱼朝恩,不顾朝廷规制,在欢迎仪式上刻意将鱼朝恩的座位排在品阶比他高的几位尚书之前。对于这样露骨的献媚之举,一向以正色立朝的颜真卿愤然致此书与郭英乂,对其所作所为进行严词斥责。

  贰《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仅次于《兰亭集序》。这是颜真卿为侄子颜季明写的悼文。全文23行269字,其中脱漏1处,涂改14处,改后定稿234字。

  安史之乱初,颜杲卿(颜真卿的堂兄)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真卿任平原(今山东西部)太守。安禄山叛军围攻常山,俘虏了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的颜季明。颜季明是颜杲卿的第三子,颜真卿的堂侄。安禄山叛军借此逼迫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肯屈服,颜季明被杀。不久常山城为史思明所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也被凌迟处死,“比至气绝”,仍然“大骂不息”。颜杲卿一家子侄8人也同时被害。

  颜季明横遭杀戮后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看到如此情景,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所书之处错桀较多,渴笔不少,也时有涂抹。现在看来或许不具美感,但其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

  叁《祭伯父文稿》

  《祭伯父文稿》又称《告伯父文稿》,全称《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书于乾元元年(758年)。这年之前,颜真卿悲愤交加,血泪并进,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当下祭侄哀绪尚存,其伯父又遭残害,抚今追昔,痛心疾首,又捉笔写下了《祭伯父文稿》。顿挫纵横,一泻千里,也终为千古绝唱。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出身琅琊颜氏,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被后世誉为“人艺和谐统一的典范”(王进玉评)。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人称“颜体”。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他的书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政治生平

  开元(713—741)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五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书法特点

  颜真卿书法境界,从其陶铸化育的阔大气象来考察,可见兼收并蓄,以成其高,博采众长,以成其广。这有几大渊源:

  1、是从颜氏系统而来

  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工书,且精于书学。自南朝以后,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也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颜真卿所受的书学影响深厚。颜家书学传统对他很有激励作用。他甚至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有其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对颜氏一族书学传统的光大。

  2、是从殷氏系统而来

  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颜氏与殷氏两世家数世联姻,两家书学得以汇流合壁。颜真卿的父亲、伯父少孤,养育于当时“以能书为天下宗”的舅父殷仲容家,蒙教笔法。颜真卿从小也由母亲殷夫人亲加训导,摄取了殷家书法的营养。

  3、是从一代草圣张旭处得真传

  颜真卿十分推崇张旭,诚挚的师事张旭,深得其教诲。他特别注意学习张旭的用笔之法、神用执笔之理,以及“得齐于古人”的攻书之妙。这对于颜书的成型是极其重要的。

  4、从一代宗师褚遂良处继承发展

  前人有颜出于褚之说。米芾《跋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今人也多有印证此说者。沈尹默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河南,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沈尹默论书丛稿》)论者或谓从《麻姑山仙坛记》、《靖居寺题名》、《宋广平碑》等笔画较瘦的作品中,更易发现与褚遂良的用笔、结体以及清瘦、圆润相沟通。

  主要影响

  一、书法

  成就、地位: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他的书法有卓越的灵性、坚强的魂魄及丰富的人生履历,故而境界瑰丽、雄健,又阔大。在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他经过了长达三、四十年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长期的百般锤炼,使“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又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颜真卿以身殉国后约三百年,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到他当年遇难的地方去凭吊,看到壁间颜鲁公留下的题字,仍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发自肺腑的话:“余观颜尚书死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

  书学境界: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年),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鲜于氏离堆记》《磨灭记》《颜允南碑》《韦缜碑》《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颜秘监碑铭》《颜乔卿碑》、“逍遥楼”三字、《殷践猷碑》《张景倩碑》《元子哲遗爱碑》《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麻姑山仙坛记》《小字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碑》《颜含大宗碑》《宋广平碑》《重建颜含碑》《八关斋会报德记》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排挤,使颜真卿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干禄字书》《竹山堂联句》《妙喜寺碑》《颜杲卿碑》《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马璘碑》《颜家庙碑》《颜氏告身》《奉命帖》《移蔡帖》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颜真卿晚年在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

  二、思想

  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尤崇忠孝。他认为德有三,“孝悌称其至”。常有五,“仁道原其终”。善事父母谓孝,和睦兄友谓悌。孝悌为仁之本。竭诚奉君主谓忠,“率义忘穷谓勇”,“子仕教忠之谓慈”,战阵勇敢谓孝,“慈孝有裕”,则道存于方册。他主张君主要掌握赏罚二柄,此为事在必行。“无功受赏,为善不劝;有罪不罚,为罔辨”。应使天下知道有必行之法,有必赏之令。

  颜真卿总结唐立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建言唐德宗要广开言路。他不但精通儒学,而且身体力行,以尽忠孝,被后世儒者奉为修身楷模。

  三、礼制

  颜真卿久任礼仪使,参定礼仪,对唐朝的礼仪制度多有厘正。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 史称《颜鲁公集》中“《庙享议》等篇,说礼尤为精审”。

  四、文学

  颜真卿在《颜真卿集》中所撰的作品,大多系实用性文字,言辞率真慷慨,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对唐代古文运动有促进作用。为后世所称颂的《论百官论事疏》《与郭仆射书》等,宏词沉郁,忠节之言,如见其人,充分体现了颜真卿的忠烈刚直品节。

  南宋学者晁公武称颜真卿“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于理”。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评道:“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主要作品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此外,当代发现的颜真卿书法作品也有部分墓志铭,如《郭虚己墓志》《王琳墓志》《罗婉顺墓志》,多属颜真卿早期作品。

  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及《全唐文》亦收录有其作品。

  • 相关推荐

【名人故事:颜真卿,刀光剑影度一生】相关文章:

名人故事:牛顿的一生01-28

林黛玉的一生名人故事03-18

名人故事王昌龄的一生作文01-28

历史名人李白一生的故事07-31

名人故事:一生不爱钱的曾国藩02-02

大书法家颜真卿为国殉难的故事12-09

数学名人故事:华罗庚坎坷、传奇的一生01-27

爱国名人故事:保尔·柯察金的一生02-15

现代名人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