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2023-10-23 名人故事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1

  1934年11月,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进驻湖南西部的永顺城。刚扎下营盘,就得到消息,敌人的三十四师,带着三个旅和一个团的兵力,正向红军追来。

  敌众我寡,贺龙和任弼时商量到半夜才休息。

  第二天一早,敌人进城必经的小桥突然浓烟滚滚,烧了起来。贺龙派了两名战士来见地方官员。

  “老乡,这是五百块银元,由于战争需要,我们把桥烧了,等我们走后,一定再把桥修起来。”官员十分惶(huáng)恐地答应了。

  两名战士一边往回走,一边嘀咕:“老总这是怎么了?怕敌人怕到这个份上?”

  另一名战士也纳闷,说:“是啊,怕敌人追上来,把桥都烧了。”

  等他们回到营地,战士们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贺龙命令队伍撤退,队伍一路走,一路扔下

  了好多锅碗瓢盆,有的锅里还有没吃完的饭呢。

  红军刚刚退走,敌人的部队就进了城。敌人的师长一看红军的营地,扔得乱七八糟,好像仓皇逃命的样子,哈哈大笑。得意洋洋地说:“谁说红军胆子大?听见我的名字跑得比风都快!”

  他手下的狗腿子就跟着连连称是。

  他又说:“他们一定跑不远,给我追!”

  红军这时已走出一百多里,在一个山岗上停下来休息。战士们议论纷纷,都觉得贺老总今天很奇怪,平时天不怕地不怕,怎么今天听说敌人来了,不战而逃了。

  任弼时听了战士们的议论,对贺龙说:“老总,还是跟战士们讲清楚吧,不然你的一世英名可就全完喽!”

  贺龙哈哈一笑,点起旱烟袋抽了几口才说:“敌人兵比我们多,枪比我们好,所以就会轻视我们,犯了自大的毛玻我们就抓住他这个弱点,让他更轻敌。这里山大树多,地形复杂,我们埋伏好了,好以少胜多打胜仗啊!”

  “哦!”战士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有的战士又问了:“老总,我们都走出这么远了,什么时候打呀?”

  贺龙眯着眼睛看看他,说:

  “小鬼!你急什么?”

  小战士“嘿嘿”一笑,说:“我不就是看着敌人的枪挺好的,想赶快换一支嘛!”说得贺老总和同志们都笑了。

  敌人并不傻,虽然派了一支小部队去追击红军,心里却不踏实。大部队留在城里等消息。红军的侦察兵发现了这股小部队,赶忙回来报告。贺龙慢条斯理地抽了几口烟,说:“继续撤。”

  战士们不解,有的就问贺龙:“老总,到嘴的.肉,我们怎能不吃呢?”

  贺龙拍拍战士的肩膀,说:“这块肉太小啦,根本不够塞牙缝的,我们还是等着吃后面大块的肉吧!”战士们明白了,就继续向后退。

  这个行动被敌人的师长知道了,他更加得意,傲慢地跨上马,手臂一挥:“走,抓贺龙去!”然后带着全部人马一起追了上来。

  这个时候,红军已经走到了一个叫龙家寨的地方,这里四周是山,中间一片开阔地。贺龙一看,说:“就是这儿,这种地形最适合打伏击,我们就在这里等着敌人上钩吧。”然后仔细地布置好埋伏圈。

  不一会儿,敌人的侦察兵就到了,紧接着敌人的师长,带领着三个旅和一个团,全部进了伏击圈,贺龙一声:“打!”

  红军战士从四面八方冲出来,吓得敌人连吃饭的锅都打坏了。仅仅两个小时,敌人全军覆没(fùmò),红军战士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此时,贺龙正站在远处的一个山岗上抽烟呢!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2

  在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的长征的队伍中,有不少红小鬼。他们年龄很小,但是,长征的决心很大。一路上,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坚强,有些还做出了突出贡献。贺龙非常关心这些红小鬼。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这些红小鬼胜利走完了长征路。

  红二方面军军团指挥部警卫连有一个红小鬼叫周昌举。有一次行军时,周昌举倒在地上睡着了。睡着睡着,他好像听见有人叫他:“小鬼!醒醒!”

  突然,耳朵传来一阵疼痛,有人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拽了起来。那人说:“贺老总让我来叫你,你再睡,就别跟着部队走了。”周昌举揉揉眼睛,赶紧站了起来。

  回到了宿营地,贺老总走来亲切地问周昌举:“小鬼!

  怎么样?每天晚上走八十里地,吃不消了吧?”周昌举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贺老总拍拍他的肩,转过身对供给部的一个干部说:“要想办法搞些马,让小鬼们和受伤的战士骑上,一定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不久,部队真的从土豪那里搞来几匹马。这下子,每到夜里两点多,周昌举困得不行时,就被捆在马背上赶路。贺龙自己的马也让给病号骑了。看着他这样,警卫连的同志们直摇头:“我们的贺老总啊,什么都好,就是不肯好好照顾自己。有点好事总是先想到别人,他的干粮让给别人吃了,现在连马也让给别人骑,还是老脾气!”

  在贺老总的带领下,好多首长的'马都让给了小鬼们,小鬼们能够顺利走出雪山草地,贺老总可是大功一件。

  有一次,贺老总的勤务兵陈伢子在长征路上生了病,他又发烧,又拉肚子,上吐下泻,一天下来,身体就软得走不了路。

  贺老总每天都来看望陈伢子,并把军部最好的牲口给他骑,还把军中的医生找来,逼着给陈伢子看病吃药,可是,部队行进在茫茫的草地里,到哪里去买药呢?所以连病带饿的,陈伢子的病,时好时坏,终于不拉肚子了,可烧老是不退。

  十几岁的孩子,病得又黑又瘦,伏在马背上,一颠一簸的,时间久了,晕得眼冒金星。马也很瘦,驮着陈伢子的马,一直没有休息时间,接连累死了三匹。到第四匹马累倒下时,陈伢子也一样倒在草地上。

  当他醒来时,看见贺老总和同志们都围着他,他哭着说:“老总,把我留下,你们走吧,我拖累了大家,我……”陈伢子泣不成声。

  贺老总严厉地打断陈伢子的话,说:

  “说什么丧气话,有我在,就决不会丢下你不管!你给我安心养病!”

  很快,贺龙又给陈伢子搞了一匹马。这第五匹马,终于把陈伢子成功驮出了草地。后来陈伢子才知道,这匹马是用来驮文件的。贺老总命人把文件分散开,给大家背着,把马空出来给他骑。

  陈伢子走出了草地,养好了伤,又回到贺老总身边工作了。战士们见了陈伢子都十分高兴,说:“你的命是老总从草地上捡回来的!”

  贺老总也哈哈一笑,说道:“陈伢子还没完成革命任务呢,马克思不让他去报到啊!”

  战士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在整个长征中,贺老总让出的又何止是一匹马?他把一把蚕豆、一条从水沟里钓上来的小鱼,甚至是自己救命的口粮,都让给了战士们。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3

  1936年7月,贺龙领导的红二和红六军团翻过雪山,进入了草地。由于原本准备的粮食就少,进入草地没几天,部队就断炊了。

  贺龙看战士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就动员还有粮食的部队把粮食拿出来平分,并把指挥部的粮食一股脑全分了出去,警卫员为了他的口粮整天着急。

  没有了粮食,贺龙就动员大家去河边钓鱼、捉青蛙。

  第一天,大家共同努力,捉了不少,虽然不能吃饱,总是有吃的.了,可是第二天再去,河边就被当地的藏兵防守起来了。

  子弹“嗖嗖”地扫射过来,战士们只好回来了。但贺龙没有动,他蹲在河边,任子弹打入身边的泥土中,就是不走。最后还是警卫员硬把他拉回去的。但是贺龙看战士们饥饿的样子,还是不顾警卫员的阻拦,坚持去了。

  这一次,警卫员安排好了警戒,贺龙就坐在水潭边专心致志地钓起鱼来。不知为什么,等了好半天,就是没有鱼来。警卫员怕藏兵再来,催着他快回去。贺老总点上一袋烟,不慌不忙地说:“别着急嘛!钓鱼全凭自愿,你要吃它,它能不小心点吗?”

  说得警卫同志们都笑了。正在这时,鱼漂动了,贺老总鱼竿一挑,嗬!足有三四斤重!活蹦乱跳地吊在线上。

  同志们这下可高兴了,都帮着把鱼捉上来。贺龙也很高兴,他连着换了几个地方,都钓到了很大的鱼,天渐渐黑了,“钓鱼队”满载而归!

  这天晚上,战士们吃到了“全鱼宴”,虽然没有盐,但鱼香扑鼻,战士们都饿了几天,光用鼻子闻着就觉得十分满足。

  好多战士都称赞这是最好吃的鱼。贺龙含笑看着战士们狼吞虎咽,不时把自己的鱼肉分给身边的同志。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4

  少年时代的贺龙艺高胆大,敢与当地土豪劣绅作对。1908 年,贺龙年满十二岁了。这一年,在他少年时代记下了敢作敢为的精彩一页。桑植县城的衙门里有个领班,此人仗着县太爷的权势,逞强霸道,横行乡里,包揽诉讼,敲骨吸髓,没有人不痛恨他。他的两个儿子更是胡作非为,作恶多端,经常骑马上街,耀武扬威,不管你大人、小孩;也不管你是挑担子的,还是背背篓的,被他们撞翻了,活该倒霉。

  有一次,他的小儿子骑着马闯到洪家关来了。这天恰好是赶场,街道两旁的'货摊子被他撞翻了不少。贺龙的母亲也在门口摆个摊子炸油粑粑卖,眼看着马蹄子就要踢到摊子上来了。贺龙怒不可遏,顺手提起一根木棒,喊道:“下马!是好汉你朝老子身上撞!”那“小霸王”见贺龙是个孩子,瞪着眼睛,真的撞过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贺龙棍子一扬,就把“小霸王”

  打下马来,接着,又把他按倒在地,一顿拳脚,打得他鼻青脸肿,溜回了县城。

  这下可惹出了乱子。那“小霸王”回县城后马上到衙门告了一状。几天后,传审贺龙的传票下来了。审问的时候,贺龙理直气壮地申诉说:“我怎能无故打他呢?是他自己骑着马在街上横冲直撞,撞翻了好多摊子。不信,你问问乡亲们!”接着,他又把领班父子在县内如何作恶的丑事狠揭了一遍,弄得审问的人不好收场,只好不了了之,把贺龙放了回去。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5

  贺龙元帅曾对儿女们说:“依靠自身努力,做有用之人,行大义之事才是根本。不要求你们成名成家,也不要想去做什么大官,但必须拥有一技之长,这样,于己于国家都有利。”

  儿子贺鹏飞出生时,贺龙已经五十岁,但他从不娇惯儿了。上初中的贺鹏飞踢足球时,腿部骨折。照理说,父母心疼都来不及。可是,一个星期后,贺龙就让打着石膏的儿子去学校。贺龙自然不允许儿子坐自己的专车,就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每天负责接送贺鹏飞上下学。贺鹏飞拄着拐杖坐在三轮车上,全然没有因为是元帅的儿子觉得不自在。当时,有老战友觉得贺龙不近人情,他却说:“儿子本来就是普通一员,再说,正好借机让他受到磨炼,将来也好独当一面,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好。”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帮忙。贺龙告诉儿子:“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明白了父亲意思的贺鹏飞,在清华附中复读一年后,终于如愿以偿。

  贺龙教育子女,日常的基本礼仪和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决不能丢。吃饭时,嘴巴不能发出声响,饭没咽下去之前不准说话。孩子们如果不慎掉下饭粒,他会捡起来吃掉,并对大家说:“一粒粮食一粒汗,要懂得去珍惜。”贺鹏飞少年时的着装,几乎全由父亲的旧军装改成。

  有一年在重庆,恰逢贺龙父亲的忌日,他把子女们召集起来,逐一对着搁置在窗台上的父亲照片磕头跪拜。他说:“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对长辈的追思和悼念,尽管离去的.老人不可能知道在祭奠他,但后人却不能失去感恩之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大家才会有今天。”贺龙元帅倡导的孝道,被儿女们很好地继承下来。到了贺鹏飞这一辈,形成一种习惯,姊妹中每天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陪着老母亲吃饭。

  女儿贺晓明年少时,总是给人腰伸不直的感觉。贺龙多次提醒后无果,就训导女儿说:“做人,坐得有个坐相,站得有个站相,这不只是雅不雅观,而是个精气神的问题。小小年纪就弯腰驼背的,那怎么行?”他责令女儿每天必须靠墙站立一个小时进行自我矫正。 如今,67岁的贺晓明,身板依然挺拔,无疑是父亲的功劳。

  贺龙元帅虽然严厉,但无时不表现出厚重的父爱,给后辈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回忆。一次,他用小尺子责打年幼的贺晓明不成,不料被女儿重重地咬了一口,因而落下“笑柄”,在战争年代没有擦破一点皮,和平时期,反而被女儿咬伤了手臂。对儿女的爱,贺龙往往用爽朗的大笑来表达,而且时常边笑边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孩子们考了好成绩,他笑;孩子们射击水平得到提高,他笑;在运动会上拿到名次,或者在游泳时超过了他,他也会笑。还尽可能抽时间陪伴孩子,领着一家人去观赏《天鹅湖》,儿女们看不懂,他会事先详细地介绍剧情,甚至儿子组织一帮同学踢球,只要他有时间,一定会到场呐喊助威。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6

  1929年,贺龙率红军第二次驻扎在石门子良街上,计划在这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红军来到子良坪,子良区区政府和区团防的公职人员潜逃一空。贺龙打听到,区团防局长向鲁卿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能文能武,虽任伪职,但为人正直,从不同流合污,便想吸收他参加红军,特地派人去接他。谁知,向鲁卿却不见面。后来一打听,他不肯出门的原因,一是家中父母年迈多病,他要尽孝;二是他若参加了红军,土豪劣绅就会向他的家人下毒手。贺龙得知这些情况后,心中盘算了一条计策。

  几天后的.一个拂晓,红军一个排突然包围了向鲁卿的家,战士们齐声喊:“活捉反动团防向鲁卿。”向鲁卿正睡在隔壁家,听到喊声,即趁着大雾逃到一里多路外的一个瓦窑里躲起来。红军没捉到向鲁卿,就把他父母妻儿亲戚等四十余人抓起来,临走时还放了几枪,押解到红军司令部“看押”起来。

  一天后,他接到父亲来信,信中说:“此地刑法难受,贺军长讲,非你来换我不可,否则,全家四十多人性命难保。望吾儿速来贺军司令部。”向鲁卿看信后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看信字迹,是父亲亲笔,但内容似乎不符合父亲一向刚强的性格,一时难以判定。一连三天,向鲁卿又接到父亲两封信,且字字血泪,他心如刀绞,最后把心一横,决定到司令部去换父亲。

  向鲁卿决定替换父亲的事早被红军侦知,贺龙派人等候在他必经之地。待他一出现,几个红军便一跃而起,将他“五花大绑”,故意让路人皆知。向鲁卿也不分辨,抱着必死的心,怒目圆睁,大骂贺龙。走了二三里,当他来到离区公所只有一二里路的鸡公桥时,突然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他正在疑惑,桥上又涌出一支红军,分成两队站在路旁,鼓起掌来。

  向鲁卿正摸不着头脑,他的黄埔同学张海涛笑嘻嘻地走来:“快给向队长松绑。”自己又牵来一匹高头大马,指着桥旁站着的红军:“这是全军排以上干部来欢迎你的。鲁卿兄受惊了,请快上马。”在红军的簇拥下,他们来到司令部门前,贺龙站在门口迎接,他拉着向鲁卿的手,一直往营房走去。两人正聊着,向鲁卿的父亲来到跟前,激动地说:“红军真乃仁义之师,处处替百姓着想。贺军长待我们一家敬如上宾。”他挺挺腰杆:“你看,如今我的病都好多了。鲁卿,你就跟贺军长吧,去杀土豪劣绅,杀污吏,不要惦记我这把老骨头。”向鲁卿见父母和被“押解”来的其他亲人毫发无损,感动万分。

  第二天,贺龙专门设宴招待向鲁卿一家,随后才让其亲人回家。向鲁卿当即被贺龙任命为随从副官,以后历任红四军军校校长、团长,1932年在突围作战中壮烈牺牲。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7

  1929年,贺龙军长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坚持同敌人进行艰苦不懈的斗争。那时候,由于环境艰险,物资短缺,贺龙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走路。一次行军中,贺龙的脚裂了许多口子,一走路就流血。一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乡走进宿营地,双手递给贺龙一双布鞋。他心疼地说:“贺军长,你为我们辛苦杀敌,怎么也不能让你穿草鞋走路。今天,全村老百姓让我给您送来一双布鞋,请收下吧!”

  贺龙很感动,动情地说:“谢谢乡亲们的心意,这情谊我领了,可这鞋我不能收!”老乡拗不过,只好悄悄地把布鞋塞在贺龙的枕头底下。等贺龙发现时,老乡早已走远了。贺龙把鞋交给警卫员,让他交到物资供应处。警卫员不肯。贺龙认真地说:“我们红军战士都穿草鞋,我能一个人穿布鞋吗?我们红军,就靠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来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你说,我能因为是军长就搞特殊吗?即使全国解放了,过上了好日子,这穿草鞋的革命精神也不能丢啊!”

  贺龙军长就这样,和战士们同样穿草鞋、喝稀菜汤同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受到了全军上。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 8

  1929年,贺龙军长在湘鄂西根据地坚持同敌人进行艰苦不懈的斗争。那时候,由于环境艰险,物资短缺,贺龙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走路。一次行军中,贺龙的脚裂了许多口子,一走路就流血。一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乡走进宿营地,双手递给贺龙一双布鞋。他心疼地说:“贺军长,你为我们辛苦杀敌,怎么也不能让你穿草鞋走路。今天,全村老百姓让我给您送来一双布鞋,请收下吧!”

  贺龙很感动,动情地说:“谢谢乡亲们的心意,这情谊我领了,可这鞋我不能收!”老乡拗不过,只好悄悄地把布鞋塞在贺龙的枕头底下。等贺龙发现时,老乡早已走远了。贺龙把鞋交给警卫员,让他交到物资供应处。警卫员不肯。贺龙认真地说:“我们红军战士都穿草鞋,我能一个人穿布鞋吗?我们红军,就靠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来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你说,我能因为是军长就搞特殊吗?即使全国解放了,过上了好日子,这穿草鞋的精神也不能丢啊!”

  贺龙军长就这样,和战士们同样穿草鞋、喝稀菜汤同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受到了全军上下的拥护和爱戴。

  • 相关推荐

【贺龙在长征中让人敬佩的故事】相关文章:

在长征故事中成长01-27

中考故事素材:在长征中成长01-27

长征中让人感动的历史典故01-27

钟发镇在长征中成长的故事01-27

关于长征的故事作文01-28

长征中草地夜行的历史典故01-27

长征故事作文400字01-28

长征的故事作文500字01-28

红军长征故事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