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榔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

2024-10-25 名人故事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点15分,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打响,中国女排迎战塞尔维亚女排。经过四局对决,最终中国女排夺得本届奥运会冠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铁榔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榔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

  女排的崛起,是让人怀念的80年代的一部分。80年代要比现在落后很多,但是在那个时代,弥漫着一种理想主义气息和开放精神。

  郎平把排球真正视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

  中国观众已经普遍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比赛,这是很大的进步,但似乎又过于平和了。这个夏天,如果中国在里约最大的收获只是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和秦凯的浪漫求婚,那将是一种残缺。当人们普遍以葛优躺的姿势瘫在沙发上,目光偶尔从手机屏幕上移开扫一眼电视的时候,还好有郎平和中国女排,让中国人得以守候在电视节前,等待一场直播的开始。

  里约奥运会,郎平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在中国战胜荷兰的比赛后,各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长篇稿件,这明显是提前准备的。因为女排和郎平,在奥运会快结束的时候,媒体的新闻大战才刚刚开始。中国女排是创造奇迹的队伍,这次最大的功臣就是郎平。这是90后甚至95后的时代,这是傅园慧、马龙和张 继科的时代,但这也是属于郎平的时代。

  在中国体育界,只有郎平能够让老年人和年轻人找到共同话题,只有郎平,能够让那些竞技体育爱好者与段子手们达成共识。

  那个铁榔头,为何能够成为今天的郎平?

  赛后接受采访时,郎平可以先中文后英文。有媒体问她两场生死战之后都动情落泪的事,翻译把郎平的喜极而泣翻译成为“cry”时,她主动更正说:“应该是emotion铁榔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l(容易激动的)。”在中国运动员和教练中,郎平的英语是最好的。她有长期在国外指教的经历,曾担任意大利两家俱乐部的主教练和美国女排主教练,长期离开母语环境,让她的国际范儿十足。在国外,她曾长期忍受贫穷、孤独和痛苦,这些都是只在大赛才兴奋的中国公众所不知道的。

  郎平是一个异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击败美国队获得冠军。“五连冠”的功臣们,有不少后来做了体育系统的官员,孙晋芳、张蓉芳都成了局级干部,处级干部一大群。少数没有做官的也慢慢凋零,离开了体育一线。只有郎平不与世界妥协,顽固地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排球事业。1985年郎平退役,本有机会担任北京体委副主任,郎平却选择出走美国做穷学生,这种眼光和选择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郎平代表着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和开放精神

  如果真的有女排精神,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中国乒乓球队后来称霸乒坛很多年,成绩远比女排出色,但是人们更怀念还是女排。中国女排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事实上,女排的崛起,是让人怀念的80年代的一部分。80年代要比现在落后很多,但是在那个时代,弥漫着一种理想主义气息和开放精神。

  如果真的有女排精神,从80年代以来,一直担负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郎平本人。1988年,中国女排在汉城惨败,从此进入低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连续参加3届奥运会的巫丹被查出尿检呈阳性,更是让中国女排哭成一团,但是有多少人是同情她们的?直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夺冠,人们才又重新开始谈论女排精神。30多年来,“女排人”换了几代,女排也几度沉浮,只有郎平一个人,仍然像当初的铁榔头一样,与世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郎平动不动就落泪,显示出她内心柔软的一面。这让人想起她当初为何选择出国,据她在自传中说,她曾陪湖南郴州训练基地的官员到当时的“国家经委”去申请经费,但是那笔钱却被郴州基地的官员挪为他用,为此,国家体委还让郎平写了检查。当时,郎平还不到30岁,她就已经知道,适合自己的,只有单纯的排球。正是对自己命运的清醒认知,才让她选择了始终与排球为伴的道路。她一直是一个单纯的人,为排球而活的人。

  就这个层面说,郎平一直领先于时代,领先于中国体育界。她退役后就去美国学习体育管理,这让那些选择当官的队友们不解;当初她去意大利打职业比赛,被人讥讽为“为钱打球”;她率领美国队在2008年奥运会上击败中国,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一些谩骂。郎平是真正把排球视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排球就是目的,而不是一个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毫无疑问,郎平是“举国 体制”培养的花朵,但是最终却挣脱了举国 体制下运动员的宿命,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欢呼之后,我们也许更应该深思:在“女排精神”中背后,其实还有一种“郎平精神”和“郎平道路”。这才是中国体育界应该总结的。

  奥运会后,朱婷将去土耳其联赛打球,人们都说朱婷是郎平最好的接班人,除了得分能力,这种开放和纯粹,也有郎平的影子。或许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中国女排之郎平的名人故事

  中国女排今天的胜利为观众们带来的不仅是份荣耀,更是一份时代的印记。回忆整个里约奥运的心路历程,郎平说:“我觉得特受刺激特激动是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就是一关一关地过,就那种难受和胜利后的喜悦使我百感交集。但是到了今天的总决赛,就最后的决赛,觉得心情非常平静。因为我以前带队也经常进入总决赛,这种场面见得可能比较多,然后今天获得冠军以后我觉得,就人特别轻松特放松,当时就已经激动不起来了,就觉得松了一口气。我们输了三场比赛,其实我觉得不应该输的,所以我特郁闷,但是不能表现出来。有两场球我觉得我们没有全部发挥,对手确实很强、发挥得好,最郁闷是第一场,觉得是应该赢下来的球,这场球对我们后面的排位是关键的一场球,后面弥补不了,其实谁也不想排第四,去交叉巴西,那不是找死嘛,但后来也没有办法。”

  谈及今天对战塞尔维亚的始末,郎平说:“应该是从昨天起我觉得我们有胜利的希望。但是不敢多想,这东西不能想。你想就走神了,然后我们就想,打完半决赛、打荷兰。因为每次比赛受完刺激后,人大脑特别兴奋,也睡不好,我睡了三个小时,就起来看塞尔维亚的录像,反正脑子里转的全是塞尔维亚,又调了我们的录像。你得把它看明白了,看明白以后我得集中精华要跟大家讲,所以我脑子转都是怎么打塞尔维亚。反正我想就两种情况会发生,一种就是塞尔维亚打特别好,但是我觉得这种现象必须得我们特傻的时候才能打,这一场我们不会这么傻了,而且我们现在的状态调出来了,但是我是有一点点问号,有一点点担忧,我担心她们不要命。今天我跟队员分析了可能出现的状况:如果上来第一局,像巴西打我们一样,我们没法打,她们打太好了,输一局怎么办?输两局怎么办?因为担心她们没有准备,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心里面会有想法,我们不能再让她们有太多的想法了。还有一种就是说,今天技术上我们准备了很多,我们按这种执行就是跟她们较着劲,只要能较劲,只要坚持后面就有希望。因为第一,我们这个球队经历过大赛,以前的世界锦标赛冠亚军决赛,我们当时准备时间特别短,对美国队不是特别了解,与冠军失之交臂,这是我们的经验。去年世界杯必须要赢日本那种心情,我觉得从心态来讲,我们的经验参加决赛经验要比对手多。”

  曾在开战找不到状态的中国女排在对阵东道主巴西队时实现了大爆发,对于这场比赛郎平说道:“我们打巴西之前对我来讲我也不知道这个结果是什么样,我没有看到我们队员发疯的时候,我们就鼓励队员,今天有多少全拿出来,跟她们较量,别让她们轻易过咱们这关,我能咬你一口就咬一口,咬不了,就咬两口,一分一分的,每一分不让你轻易得,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目标。大家就发疯吧,再不发疯没机会了,其实我们大家比赛以前也都不知道能否赢,因为确实是综合实力上还是有差距的,但我跟大家讲,如果我们坚持打、给对方很大压力,到后面肯定是她们出问题,因为第一她们没有想到这场球会输,她输不起,这场球是八进四,呼声是他们和美国要进决赛。我跟队员说她们现在肯定还在想怎么样打美国,怎么样进决赛,根本就没把咱当回事,况且咱自己也没打得太好,如果说我们真正给她一定压力的话,我们会出现机会的。”

  关于火爆网络的“女排精神”的内涵及对于排球未来发展的展望,郎平解读道:“我很少跟队员们讲老女排的事情,我是讲黄金一代,平时要求她们也是这样的,就说每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是到了训练场要求什么:要认真要全力以赴。因为只有特别好的积累,你平时的努力过程,你最后比赛才能有这个东西才可能出现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平时训练我们有时候完成得不好,我们都会加班,一直到完成好,有时候还经常批评她们,所以她们平时受到了这种训练和要求,现在到比赛时候要求她们就很容易出来,不是讲几个故事给你来点心灵鸡汤就好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我们在技术上做了很多的规划和计划,根据对手根据我们现在的弱点。比如冬训,我们关起门来就是突破自己,我们做了很多的计划。大家一点点去实行,我觉得她们平时也挺苦的,上午下午练完了以后还要带她们看录像,我看录像都恶心,别说她们了,全部都是学习对手的长处,我们的不足,怎么提高我们。每一个组都是这样,其实真的特别辛苦。但是我觉得大家一直就坚持,因为大家有个信念就是圆梦。我觉得其实能拼到今天都是我们大家平时努力,它其实是一种积累。我也希望我们有更多年轻人去喜欢排球,希望我们的排球基础能够更加强大,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排球运动当中,我也希望中国女排包括中国男排,希望我们的这个事业一代一代发展下去,我们这一代完了她们这一代再传承给下一代,希望我们的排球更加强大。”

  郎平和女排的故事

  这是一份关于她和中国女排持续了30年的长情,经历过喜悦、荣耀,也相伴着最低谷出生入死。

  带着双膝积液,郎平第一次为钱打球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这是郎平对“女排精神”的注解。

  郎平就是这样,刚毅果断、却也审时度势,虽然成长在集体和体制中,但她却是中国最早有独立意识的职业体育人。

  1985年退役进入北师大攻读英语,1987年带着几百美元赴美留学,取得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继而在海外打球任教,郎平选择的是那个年代中国运动员少有的人生轨迹。

  在美国,郎平为了生活只能在大学担任助教,哄着一批孩子练排球。她说自己午饭舍不得到学校食堂吃,连麦当劳都不敢吃一顿。她自己做三明治来果腹,买些西红柿、白菜、面包,就能解决一个星期的伙食费。

  郎指导说,她看到三明治就想吐。

  海外生活的艰辛让郎平做出了一个决定:第一次为钱打球。

  在意大利,退役多年的郎平第一天训练就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随后她右膝关节磨损严重,被医生要求伤停一个月。

  但是由于郎平的缺阵,球队四战全部失利,只能吃由朋友从美国邮寄的止疼片硬撑,软骨碎片游走于关节内却又卡在骨缝,刺激骨膜出水导致膝盖肿胀严重,只能让队医不停地抽出积液坚持。

  回归,跟着自己的只有两个行李箱

  郎平识时务,她能随机应变,遵从她自己内心:不从政,出国留学。但当祖国召唤,她能放弃一切。

  彼时郎平有稳定的工作合同,有不满两岁的女儿,在美国买了房子和车子,回国执教意味着这一切都要割舍,但她没有太多犹豫。

  “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这是当时球类司司长给郎平电传中的一句话,按照郎平的说法,正是这一句话让自己下定了决心。

  “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无动于衷。”当郎平收拾停当,发现跟着自己的只有两个行李箱,但就像当初为国效力一般,郎平又一次的义无反顾郎平和中国女排的故事郎平和中国女排的故事。

  回国后,郎平拿着微薄的薪水,这点钱连一个月给女儿打越洋电话都不够。但就像她说的:“执教中国女排我从未后悔过。”

  里约奥运前再度出山,郎平心中的执念一如既往。

  选材,首创“大国家队”概念

  郎平的刚毅果决,更体现在她的专业精神上。

  “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是郎平的话,技术过硬,是“铁榔头”的硬道理。

  2013年回归国家队,郎平创建了一个新模式――大国家队。

  2013年,郎平先后组织四期集训,调动队员超过30人。2014年,郎家军大名单多达27人。2015年,世界杯郎平仍然给出了26人的集训名单。只要表现出色,无论年纪,国家队大门都向你敞开。

  对于年轻队员,急需国际比赛历练。郎平率队参加了瑞士精英赛、大奖赛、亚运会、U23世锦赛等一系列的国际大赛,年轻人不断成长。

  而当徐云丽、魏秋月、惠若琪连续遭遇伤病时,郎平在2013年发现了朱婷,2014年重点栽培袁心h,2015年中国女排终于在周苏红之后,迎来了接应张常宁。

  尤其是2014年,由于人才储备充分,中国队得以顺利完成世锦赛和亚洲杯亚运会双线作战的任务。以往靠七八个球员打天下的格局,如今被人人都能比赛所取代。

  取消22条军规,取而代之的是网购游戏

  在以往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基础上,郎平将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合作形式和科学训练的理念引入。

  无论是赖亚文、安家杰等教练班子的组建,还是由Rett,Reg、Brittni和Dr Ho四个美国人组成体能训练+伤病康复的小团队,都对过去陈旧训练和康复理念进行了颠覆。

  比如康复师就位之后,女排队员蹲杠铃等损害膝盖的练习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体能指标,和根据这个基础上对队员实际情况的私人定制体能和训练计划。

  “中国队还太年轻,欠缺奥运经验,郎平带成这样,已经竭尽全力了。”这是魏继中老人给出的评价。

  高情商的郎平在训练严格的同时,做到了对队员人性化的生活管理。在郎平队伍中,所谓的22条军规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队员们可以爱美,网购、游戏和电视剧等。

  郎平对于队员生日,伤病,甚至假期,都会给予关怀,正是这种母亲般的温暖和知遇之恩,才让这些90后的孩子们升腾出无以比拟的杀气和拼搏意志。

  尽管眼眸深处时常带着疲惫,但只要眼光望向球场,“铁榔头”永远不会因时间而改变。

  郎平背后,三代人对于女排的精神寄托

  我们热爱郎平,其实也更多是对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发自心底的认同,经历30年,这股精神被几代女排姑娘传承,又重新定义。

  那么对于我们每个人,对于几代人,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对中国女排的爱能超越了年龄,无论是耄耋老人、年近半百,还是80后、90后。

  对于60后、70后和年龄再大一些的观众来说,女排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印记。

  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猛然意识到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我们急需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行!

  中国女排承载了这个历史使命。

  1981年11月16日,这注定是中国体育史一个被铭记的日子,整个国家仿佛都屏住了呼吸,全国人民都守在黑白电视抑或收音机前,聚焦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和日本的决赛郎平和中国女排的故事故事。

  随着一场艰难的3比2胜利,中国女排第一次收获世界冠军,这一天比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为新中国射落第一枚奥运金牌早了两年半时间,整个国家沸腾了。

  人群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高呼“祖国万岁!女排万岁!”对于一个跨越了浩劫年代的泱泱大国,这一刻承载的意义恐怕早已跨越了体育本身。

  女排精神,成了一代人振兴中华的精神寄托。

  而对于很多70末,80后,女排是脑海里长辈们一直念叨着的“五连冠”和“铁榔头”,是著名解说宋世雄嘴里反复播报着的“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

  在孩提时代,女排的故事和经历甚至进入了教科书,即便少不经事,你也懵懂地知道,中国女排是支特别的队伍

  在连续拿下5届世界冠军,包揽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奖杯,这一切都发生在一支运动队身上,长大以后,每一次回眸,你更会不自觉的心潮澎湃。

  而对于很多90后和95后来说,在网络上,“妈妈”郎平和女排姑娘们灿烂的笑容总是能给他们带来正能量,就像郎指导拍摄自己吃泡面的视频一样,女排和新一代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进。

  对于他们,女排不仅仅是爷爷奶奶甚至父母口中的英雄团队,这些年龄相仿的姑娘只是一个个可爱的个体,他们的同龄人。

  《人民ri报》曾经用“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为题描述中国女排,这样的标题放在今天可能有些“不接地气”,但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却可以跨越年代,留住时间。

  女排之于中国体育,之于中国,或许就诠释着这样的伟大。

  • 相关推荐

【铁榔头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故事】相关文章:

我的偶像是中国女排教练郎平作文(精选17篇)03-29

感动人物郎平的作文素材06-01

2024年巴黎奥运会夺冠喜极而泣的故事07-30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心得最新06-21

中国女排“半主力二传”魏秋月的励志故事09-20

我的夺冠经历作文04-18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300字(通用25篇)10-25

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范文500字(精选19篇)11-27

2016论据素材:郎平的不要一赢球就谈女排精神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