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宋代名人故事

2024-11-22 名人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语?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中的宋代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忠报国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恰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民不聊生,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点点头。“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上字,然后用绣花针一针一针地刺了起来。汗水大滴大滴地从岳飞的额头上滴落,但他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母亲心疼地问:“孩子,疼吗?”岳飞摇摇头,还是一声不吭。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也刻在了他的心里。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然而,不幸的是,这位立下了赫赫战功、肯为祖国献出一切的人——岳飞,却被奸臣秦桧毒死在风波亭,年仅39岁。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青山是有情的,永远会记住那些忠心报国的人;白铁也是有意的,永远会刻下那些民族罪人的耻辱。在杭州的宝石山下,在那座面向西湖的岳庙里,岳飞的伟大和秦桧的渺小,就这样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里,也将永远留在无数代人的心里。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位爱国将领,记住他那一首高吭激昂、荡气回肠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xiē)。抬望眼,仰天长啸(xiào),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英雄的脚步,让爱国的旗帜,高高飘扬!

  东窗事发

  秦桧是南宋时臭名昭着的大奸臣。他老奸巨滑,心狠手辣,谁要是和他有不同意见,他就捏造一个罪名,轻则将其逮捕下狱,重则杀头处死。被他陷害的忠臣良将数不胜数。抗金英雄岳飞就是他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的。

  北宋末年逐渐衰落。北方的金兀术趁机向中原大举进攻,侵占了宋朝不少地盘。在这民族危难之际,岳飞率领岳家军对金兵进行了顽强地抵抗。岳飞英勇善战,连打胜仗,有一次差点活捉金兀术。可是秦桧却不同意抗金,而主张议和。他抓住宋高宗懦弱胆小、优柔寡断的弱点,竭力宣扬议和的好处。宋高宗同意了,可是许多大臣和将领都不同意,岳飞就多次上书,要求罢和议抗金兵。秦桧想要议和,就要把岳飞除掉。可是岳飞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手中又有兵权,使秦桧难以下手。

  有一天,秦桧坐在东窗下,正为无法除掉岳飞而愁容满面。夫人王氏走进来,对他说:“这有何难,你找几个罪名安在岳飞头上不就行了。”秦桧说:“罪名不难找,难找的是告发岳飞的人,这个人一定要是岳飞的部下,才能使天下的人信服。”王氏想了想,说:“我听说岳飞手下的都统王贵,在一次战斗中胆小怕死,岳飞想把他斩首示众,后经众将求情,岳飞才免他一死。他肯定怀恨在心,你何不让他告发呢?”秦桧一听,不禁大喜,称赞道:“还是夫人高见啊。”接下来,两人又将陷害岳飞的各个细节密谋了一番。

  秦桧派人找到王贵,要他诬告岳飞“谋反”,王贵不干。秦桧一伙就严刑拷打,并以杀他全家相威胁,王贵只好屈从了。

  秦桧终于把岳飞陷害了。后来,秦桧因病不治身亡。他死后七天,王氏请来道士为他做道场,超度他的亡灵。道士恨秦桧杀死了忠良,就装模作样做了一会儿法事,然后对王氏说:“我看见了秦桧,他正在地狱里受苦,阎王小鬼正在拷问他。”道士接着说:“秦大人对我说,‘麻烦你告诉我的夫人,东窗事发了。’”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程门立雪

  涉及名人:杨时、游酢、程颐

  杨时和游酢都是北宋时期的才子,他们一心求学,对学问渊博的程颐十分敬重,拜其为师。有一天,杨时和游酢一同前往程颐家中请教问题。不巧的是,他们到达的时候,程颐正在屋中闭目养神休息。两人不忍心打扰老师,便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候。当时,外面正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雪花一片片落在他们的肩头、身上,可他们依然恭敬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等程颐醒来,发现门外的两人时,积雪已经厚达一尺了。杨时和游酢这种尊师重道、求学若渴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后来人们就用 “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来形容学子恭敬受教,尊敬师长,诚心求学的态度。

  熟能生巧

  涉及名人:陈尧咨、卖油翁

  北宋时期,陈尧咨擅长射箭,他自认为箭术高超,无人能及,常常为此感到骄傲。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周围有不少人观看喝彩。这时,一位卖油的老翁路过,看了看陈尧咨射箭,只是微微点头,并不显得十分赞赏。陈尧咨觉得很不服气,就问老翁觉得自己箭术如何。老翁说:“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更生气了,老翁见状,便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用勺子舀起油,慢慢地将油从铜钱的小孔中倒入葫芦里,油像一条细线一样穿过小孔,而铜钱却一点都没沾到油。老翁说:“我这也是熟能生巧罢了,没什么值得夸赞的呀。” 陈尧咨听后,惭愧不已,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熟能生巧” 这个成语也就流传了下来,用来表示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好办法。

  近水楼台

  涉及名人:范仲淹、苏麟

  北宋的范仲淹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大臣,他为人正直,任杭州知府时,提拔任用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让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百姓做事。当时,很多官员都因为范仲淹的举荐得到了不错的机会,在他身边的人更是受益颇多。而有个叫苏麟的官员,他因为在外县任职,不在范仲淹身边,所以一直没有得到举荐的机会。苏麟心里有些着急,又觉得很可惜,于是就写了一首诗给范仲淹,诗中有两句是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巧妙地暗示范仲淹,因为别人离他近,所以更容易得到好处和机会,而自己却被遗漏了。范仲淹看后,明白了苏麟的意思,不久就对他加以举荐。后来,“近水楼台” 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由于接近某人或某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的情况。

  半部论语治天下

  涉及名人:赵普

  赵普是北宋初期的宰相,他虽然读书不多,但却很有智谋,辅助宋太祖赵匡胤打下了江山,又在朝政事务中起着重要作用。据说赵普每次退朝回到家后,都会关起房门,打开书箱,拿出一本书认真阅读,一读就是一整天。家人好奇,偷偷查看,发现他读的竟然是《论语》。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曾问赵普:“你说你只读《论语》,这能有什么大用呢?” 赵普回答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意思是过去用半部《论语》辅佐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现在想用另外半部帮助陛下治理天下,让天下太平。后来,“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强调学习经典著作的重要性,哪怕只是精通其中一部分,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 相关推荐

【成语中的宋代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名人成语故事11-27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大全03-18

历史名人的成语故事(精选17篇)03-16

名人成长中的励志故事(通用12篇)09-27

诚信的名人故事名人诚信故事03-14

名人与植树的名人故事02-29

2015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汇总04-26

经典成语故事12-22

成语杜渐防萌的故事07-19

经典成语故事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