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2023-11-28 名人故事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兼化学家。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法拉第的故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1

  十年NO,和一个YES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的故事

  1822年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 · 法拉第在实验室做试验。一个叫亨利的年轻人找来,想拜他为师。法拉第最终被年轻人的决心打动,让他留下来做助手。

  法拉第拿起一个本子,指着一套装备告诉亨利:“我正在研究磁能否产生电,你以后每天给它通上电,然后看清磁针是否会转动,再把结果记录下来。”亨利照着做了半个月,可实验总是失败,他只能在本子上不停地写下“NO”。

  一天,亨利不耐烦地对法拉第说:“这事没什么意义!您让我做点别的吧!”法拉第摇头说:“这事很重要,做成了就是重大发现。”亨利又坚持了几天,最后还是溜走了。

  1835年,法拉第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一事无成的亨利又来求法拉第收留他。法拉第拒绝道:“这个称号本该属于你。当年我让你做的事,我坚持了10年,终于在电磁学方面有了重大发现。”说完,法拉第拿出一个厚厚的本子,那正是亨利当年用过的。亨利看到,在他记录的十几个“NO”后面,法拉第记下数千个“NO”,最后才是个大大的“YES”。

  法拉第说:“只有靠意志和坚持才能实现理想,这是我最宝贵的人生经验。”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开时的明艳,却忽视了它奋斗时的坚持和血汗。当法拉第功成名就时,众人钦羡。其实他只是把当年亨利认为无聊的、没有意义的事,坚持做了10年。

  法拉第用自己的成功,告诉亨利,也告诉世人:只有靠意志和坚持才能实现理想。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关键看你是否有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到底的智慧。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2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进入英国皇家学院之前,曾和介绍人戴维进行过一次这样的谈话。

  “非常抱歉,我们的谈话随时都可能被打断,但你的运气不错,此时仪器还没有爆炸。法拉第先生,我看过你的信和笔记本。不过,在信中你并没有告诉我你毕业于哪个大学,对吧?”戴维问。

  “先生,我没有上过大学。”法拉第回答说。

  “是吗?但从你做的笔记可以看出你懂得大学的知识,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戴维惊诧地问道。

  “我投入全部的精力,尽可能去学习一切知识,还在自己房子里建了个小实验室。”法拉第说。

  “年轻人,你的执著精神让我很感动。之所以你愿意到我这儿来,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到实验室中干过,科学太艰苦,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报酬却是微薄的。”戴维说。

  “但是,只要能做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啊。”法拉第说。

  戴维笑着说:“年轻人,你可要想好啊,看看我眼边的红疤吧,这是在氢实验中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装订的书籍总不曾将你炸痛,让你遭受皮肉的痛苦吧。”

  “是的,我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但当我翻开装订的科学书籍,它的.目录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颠倒。”法拉第答道。

  听完法拉第的话,戴维高兴地笑了,他破格让法拉第当了自己的助手,从此法拉第便在科学领域中尽情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大道理】:在求知的过程中,执著的人容易取得非凡的成绩。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3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大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4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在1791年生于离英国伦敦不远的纽因格顿一个铁匠的家中。 他有九个兄弟姊妹。由于家境贫穷,法拉弟幼年并没有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

  十四岁那一年,法拉弟在一间书店学习书本订装技术。这份工作中给予了他很多阅读的机会,他尤其喜欢读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书。此外,他经常去听各种科普题目的报告和演讲。1812年,学徒期满,年轻的法拉弟决定献身于科学事业。他终于在皇家学院的'化学家戴维身边得到一份工作。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的科学视野也渐渐地开阔了。

  1815年,法拉弟陪同戴维教授自欧洲大陆旅行讲学归来后,除了协助戴维进行化学试验之外, 自己开始独立从事一些小实验。他在往后的十年中进行了各方面的实验。1842年,法拉弟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一年后,他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碳氢化合物──苯。 同年,任皇家实验室主任,不久,又任化学教授,并接替了戴维死后留下的职位。

  1831年是法拉弟作出重大发现的一年。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这个现象的发现奠定了日后电工业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电流的化学作用。1833年,法拉弟发现了电流化学的两个定律,后来这两个定律就以他的名字来命。1845年, 他经过病愈后又重新置身于研究工作之中,并发现了抗磁性。

  1858年,法拉弟离开皇家学院,迁到伦敦附近汉普顿·科尔特的住宅, 这所房子为英国女王所赐。他晚年最大的痛苦是失去记忆力。虽然他们夫妻没有子女,但他却在幸福的家庭中渡过了自己的一生。1867年,法拉弟死于汉普顿·科尔特。

  在法拉弟连年取得科学成果的日子里,他不断收到各种诱人的建议。 高达十二倍的工资在诱惑他,各种不同的职务在等着他,英国贵族院要授予他以贵族封号,皇家学院聘请他为学会主席。但是法拉弟一概予以谢绝了。「上帝把骄矜赐给谁, 那就是上帝要谁死。」他对妻子这样说:「我父亲是个铁匠的助手,兄弟是个手艺人,曾几何时,为了学会读书,我当了书店的学徒。我的名字叫迈克尔·法拉第,将来, 刻在我的墓碑上的也唯有这一名字而已!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5

  1791年秋天,他出生在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父亲体弱多病,铁铺不得已转让他人而当帮工,从小他就在别人的吆喝声中长大。为了补贴生活,读几年小学就辍学,尚不到12的他就做报童,次年在一家书店学习。

  一天的劳动,大家都是筋疲力尽,唯有他一声不吭地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暗淡的烛光下苦读。有时,实在累了,他就用冷水浇头,还用指甲在手上划过,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渐渐地,他着迷那些奇妙的电的现象,那些化学试验也令他痴迷不已,常常在工作中傻傻呆立,原来他脑中灵光一闪想出改善试验的办法。

  他看到一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他也梦想着有一间实验室,可是对他这个穷孩子又谈何容易?他向来就有一股犟脾气,他向店主要了个小小的空房,布置成实验室,他捡拾着那些别人不要瓶子等废物,还省吃俭用买一些最便宜的药品,房子慢慢地堆积如山了。他看了理论书上,遇到一些模型试验,都必须实践,他在昏暗的光线下仔细观察并记录着试验的过程以及结果。他很沉迷于实验的直观感,并为自己能印证了前人的定理而欢欣。慢慢地,他下班的所有时间就是读书和做试验。这样的日子,他持续了整整8年!

  尽管他有时深情专注得似乎在想着什么,带有几分傻气,但他装订书的手艺丝毫也不含糊,而书店在当时的伦敦享有盛名,不少皇家的会员几乎都定点把他们的科技书籍送来装订,而他的精湛的技艺也为他赢得良好的人缘。一位叫当斯的`顾客就很欣赏勤奋好学的法拉第,见他沉迷于化学试验,就把当时一代化学大师戴维在皇家学院的讲座入场券悉数赠给他。

  他欣喜若狂,他曾多么希望读大学,也曾多么希望能聆听大师的教诲和指点,而这一切却那样不期而至,让他几乎不敢置信!

  1812年2月的一个晚上,他异常激动地第一次跨进皇家学院的大门,坐在阶梯形的讲演厅里。为了这一天,他拿出几乎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套像样的衣服,买了上好的钢笔和笔记本,就准备好好享受这一精神盛宴。他的目光一直盯着讲演厅的入口,终于戴维出现!戴维讲座的主题是发热发光物质,他的谈笑是那么举重若轻,那么鞭辟入里,科学竟然能给人如此享受!

  他侧耳聆听戴维的每一句话,并飞快地记录,一堂讲座下来,笔记本翻了一页又一页?听完四次讲座,他的厚厚的笔记本居然写满了。戴维带他游览了崇高而神圣的科学殿堂,感受到那里的春暖花开,真正的科学仿佛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篇,也能散发出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由于是现场的记录,字迹难免潦草,他又反复抄过多次,默记于心,出口能诵。他从小就练了一手好字,他想把笔记认真细致整理在一起,并用精致漂亮的封面装订成册。他有时出神地想,要是自己能成为一个和戴维一样令万众瞩目的科学家,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只是,科学在那样的年代是属于贵族的,而于他这样贫苦的孩子,何异于痴人说梦!

  他又来了一贯的犟脾气,鼓足勇气给当时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爵士写信,乞求在皇家学院找个工作,即便是打杂也可。

  他忐忑不安地等着消息,一周过去,却杳无音信。他豁出去了,干脆跑到皇家学院去打听,得到的答复是:“班克斯爵士说,你的信不必回复!一下子,他就憔悴万分!但是他想,科学的神圣殿堂应该是向所有向往它的人而开的。他的脑海中浮现了戴维和蔼可亲的笑容,似乎在频频鼓励:孩子,坚强一些,科学的殿堂就在前方……对,戴维在皇家学院有很多的声望,我何不向他写信试试呢?

  于是,他连夜给戴维写了一封书信,还把装订成册的戴维4次讲座的笔记一并寄去,信中激情滂湃,写满了一个年轻人对戴维的崇拜,写满了一个年轻人对科学的痴迷……

  如火般的热情终于开始融化他前进中冰山,不久,他便被戴维招到家学院化学实验室当了自己的助手!

  这一刻,他雀跃欢呼!神圣的科学殿堂终于向这一位学徒招手!

  他叫迈克尔·法拉第。他在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预告了发电机的诞生,开创了电气化的新时代。他毕生致力研究的科学理论——场的理论,引起了物理学的革命。据说,戴维瑞士日内瓦养病时,有记者问到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他绝口不提自己发现的钠、钾、氯、氟等元素,却说:“我最伟大的发现是一个人,是法拉第!”

  戴维所见的青年才俊何止万千,那么法拉第又是如何为戴维发现的呢?对此,戴维也有自己的答案。

  曾一次,他和父亲一起去公园,看见好几只孔雀,其中一只最美,父亲告诉他这就是孔雀开屏,而孔雀因开屏而美丽。随即,一只麻雀飞过,也学孔雀呈开屏状,却无丝毫的美感,他问父亲,为何麻雀开屏不美,父亲笑了:世界从来只有孔雀开屏,首先要做一只孔雀,其次才是开屏。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6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

  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大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7

  如果说母亲的绣花围裙给法拉第留下的记忆是温馨的味道,甚至在朦胧中开启了他对女性的美好向往,那么,父亲的那条传说中的虎皮围裙又给他留下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法拉第不止一次想过,但奇怪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他竟一辈子都没有想明白。

  父亲是个铁匠,和别的铁匠不同,父亲有一条虎皮围裙,每当父亲系上这条围裙,就会像中国戏曲中的山大王那样神气,接下来,父亲就该在叮叮当当、火星四溅中,一遍遍地向别人讲述这条围裙的来历了。那时,他还是条纵横江湖的好汉,一天,他一口气喝了13碗酒,提着哨棒,摇摇晃晃进了山,忽然,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踩着黑风,向他扑来……

  每次,法拉第都听得入了神,并幻想着能像父亲那样围上这条围裙。一次,他终于忍不住了,趁父亲上厕所的工夫,把围裙从墙上取了下来,但还没等他笨手笨脚地将围裙系好,父亲就回来了。父亲望了望门外,压低声音,冲他吼道:“记住,只要老子还有一口气,你就不能碰这该死的围裙。儿子,你可不能像老子我这样没出息啊……”

  父亲认定,一个人要想有出息,就只有读书。为了供儿子读书,父亲整天拼命打铁,把自己的腰都打弯了。尽管如此,在儿子13岁时,这位不肯认输的父亲还是不得不同意儿子离开学校,进入一家印刷作坊做徒工。每天早上,当法拉第围上围裙时,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在父亲还没有发现自己这套“工作服”前,想办法把它脱下来。

  但究竟要靠什么才能摆脱这宿命般的束缚呢?他很茫然。一次,在装订一本名叫《关于化学的对话》的书籍时,他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在与之“对话”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从此,他一有时间就钻进图书馆,并想方设法参加各种科学讲座。在一次讲座中,他认识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著名化学家戴维,并在交往的过程中赢得了对方的赏识。1812年,在戴维的引荐下,他进入皇家学院工作。这一年,法拉第21岁。

  “皇家”,“学院”,瞧瞧吧老少爷们,光宗耀祖啊,父亲的腰杆挺起来了。可他不知道,儿子只是一名在实验室里刷瓶子、搬仪器的勤杂工。不久,儿子的身份被人揭穿了。父亲特意跑到学院隔着铁门往里看,果真看到儿子围着条破围裙,抱着一摞管子,在走廊里屁颠屁颠地跑来跑去。父亲那个羞啊,一直以为儿子在里面做官呢,没想到是个跑腿的,这让他这个打虎英雄的老脸往哪儿放?

  法拉第和父亲闹翻了。在这个时候,他的事业有了质的突破。几年前,有位教授发现,当导线有电流通过时,导线旁的磁针就会发生偏转。这事传到了法拉第的耳朵里,他想:既然电能让磁动,那么磁为何不能让电动呢?他决定试一试,这一试就是9年,1821年,世界上第一个马达诞生了。接下来,他又想:电产生了磁,反之,磁为什么不能变成电呢?为了“把磁转变成电”,他又埋头苦干了10年,1831年,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这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法拉第的名字随即传遍了全世界。但法拉第并没有躺在这“惬意的成就”(大仲马语)上享受人生,依旧在实验室里埋头实验。有时,实在太累了,他就围着那条污迹斑斑的虎皮围裙,到实验室门口的草坪上散步。有人说,这条围裙是他的父亲临终时送给他的。他的父亲年轻时那可是一条好汉,曾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只猛虎。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8

  在伦敦的一家科学档案馆里,陈列着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写了十年的一本日记。

  这本日记非常奇特:

  第一页上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

  以后,每一天的日记除了写上日期之外,都是写着同样一个词:“No。”

  从1822年直到1831年,整整十年,每篇日记都如此。

  只是在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才改写上了一个新词:“Yes。”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金属线通电后可以使附近的磁针转动。这引起法拉第的深思: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流呢?法拉第决心研究磁能否生电的课题,并决心用实验来回答。

  十年过去了,经过实验-失败-再实验……法拉第终于成功了。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磁也可以生电,这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原理。

  这个著名的原理,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

  法拉第在这本写了长达十年的日记中,真实地记录了他不断失败和最后获得成功的过程。

  那一天一天所写的“No”,就是一次一次的失败;

  那最后一天所写的“Yes”,就是试验的最终成功。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 9

  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证实电流存在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过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

  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

  几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法。

  10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胜了!随后,他又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10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相关推荐

【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的成功说明坚持的力量】相关文章:

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议论文01-29

坚持成功寓言故事01-18

坚持的力量02-10

成功的名人坚持的故事24篇10-12

论坚持的力量08-05

坚持的力量作文「精选」01-24

作文:坚持的力量01-28

(精选)坚持的力量作文08-16

坚持的力量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