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顾炎武自督读书名人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顾炎武自督读书名人故事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顾炎武自督读书名人故事 2
顾炎武,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三大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对于史学、文学、音韵学、地理学和经学无所不通的学者。他能成为这样一个大学者,是与他少年时期的苦读博学分不开的。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原名绛,字忠清,明朝灭亡后,更名炎武,字宁人。因家居江苏昆山亭林湖畔,所以后人多尊称他为亭林先生。他的家庭是江南望族,从明武宗正德年间开始,出了几个大官,尽管到他的父亲顾同应时,家道已经中落,却仍然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通晓经书的著名学者。在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中,顾炎武自幼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从两岁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就学习《千字文》了。
不幸的是,在他三岁那年,患了天花病,病愈后,面部坑坑凹凹,左眼略微有点斜视,相貌很丑。但是这时的他,文才更加出众,读书一遍就会,读后不忘。他从三岁开始读《大学》,到五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论语》和《诗经》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
顾炎武七岁那年,他的婶母王氏还未结婚,叔叔就死了,剩下婶母一人过活,年轻守寡,甚是寂寞。经过嗣祖顾蠡源和他的父亲顾同应反复研究,便将顾炎武过继给了他的婶母。
婶母王氏也是读书人,自幼喜欢炎武的才华,现在见炎武成为自己的儿子,心中甚感安慰。从此,她便白天纺织,晚上教炎武读书,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炎武身上。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王氏发现炎武贪玩,读书不像从前那么认真了。有一天傍晚,王氏织布,炎武读书,可读着读着,炎武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书也掉在了地上。当王氏替他拣书的时候,炎武醒了,看见母亲不高兴,便羞愧地低下了头。
炎武在学习上有所放松,王氏已有发现,但由于没有亲眼看见,也没有过多地批评他;今日,见他竟当着自己的面睡着了,便决定好好地对他教育一番,于是对他说:“小绛,你读过东汉‘乐羊子妻’的故事吗?”
炎武回答说:“没有,就请母亲讲给孩儿听听吧!”
王氏说:“这个故事,我是像你这么大时看的,现在还记忆犹新,能够背诵,我就将其中的一段背给你听听吧!”
王氏背道:“远寻师学。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羊子妻乃引刀趋机而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大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学日知其所之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丝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羊子去很远的地方拜师学习,只学了一年就回来了。他的妻子问他为何中途回家,羊子说,只是有点想家,没有其他原因。他的妻子听了,便拿了一把刀,走到织机跟前说,这绢帛,是从蚕茧里抽出丝来,在织布机上织成的,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成了寸,一寸一寸地积累起来,才成了丈。现在如果用刀把正在织着的绢帛截断,就失去了已经成功的,再重织,就迟延和荒废了时间。你外出求学,也是积累学问,每天要学到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以成就美德;如果中途回家,这与断织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妻子所言感动,又回去继续学习,直到修完了自己的学业。
炎武深知母亲讲此故事的用意,是要自己学习不能松劲,要持之以恒;他又见母亲小时候看的故事,现在还背得如此流利,说明母亲的知识学得十分扎实、牢固;而再想想自己,学习稍稍有点进步,就想放松,真是惭愧之极。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对母亲说:“孩儿我知道错了,今后我一定要专心读书。”
从此,炎武读书比以前更认真了。
顾炎武长大后,正值明朝灭亡,清军南下,他便跟着昆山令杨永言等人举兵抗清。失败后,他遍游诸省,考察山川地形,图谋匡复明室,其至理名言正是这时期所说的。
晚年,他专门从事学问研究,外出讲学,先后达二十五年。1682年,他病死在山西曲沃。其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人物介绍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1]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人物轶事
留恋明朝
明朝灭亡后,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还参加抗清复明的“复社”。每年端午节,他总是在门前悬挂一块红色的蔓菁,在里面塞上一点蒜青,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因此人们称他为“避青先生”。他曾六次从家里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往返数千里,不辞跋涉之苦。又在漂泊各地途中,两次到北京昌平县长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检。
博学强记
顾炎武小时候,每年春夏温习经书,家人为他请了四名声音宏亮的士子,坐在周边。顾炎武面前放一本经书,四人前面还放着该经书的注疏。他先叫一人读一段经书,遇到其中字句不同的或他忘记了的地方,则与四人辩论或再记一遍。一人读二十页书,之后再叫另一人读二十页,他每天温习经书二百页。顾炎武自小至老手不释卷,出门则总是骑着一头跛驴,用二匹瘦马驮着几箱书。遇到边塞亭障,就叫身边的老仆到路边的酒店买酒,二人对坐痛饮,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究其地理山川。如果与平生所听到的不相符,他就打开书本验证,必定要弄清楚才罢休。骑在驴上无事时,他就默诵诸经注疏。碰上老朋友,他往往记不起他是谁了。有时掉到崖下,他也毫不怨悔。顾炎武这样勤学,终于成为学问渊博的大家,没人可与之抗衡。顾炎武曾经客居北京。一天,在朝廷做官的王士祯去他住所拜访,对顾炎武说:“先生博学强记,请您背诵一下古乐府《蛱蝶行》好吗?”顾炎武当即背诵出来了,一字不遗,同座皆惊。《蛱蝶行》虽然只是一首仅仅五十六字的短诗,但它较生僻,要完整地记在脑海里是不容易的。
鼠咬书无怒色
顾炎武在写《音学五书》时,已经写好的《诗本音》二稿却又被老鼠咬坏了。他便再次誊写,一点怒色也没有。有人劝他翻瓦倒壁消灭老鼠,他却说:“老鼠咬我的书稿,其实是鼓励我呢!不然,把它好好地搁置起来,我怎么会五易其稿呢?”
善于治财
顾炎武在第一次哭吊完明孝陵后,独身北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首先在山东章邱县长白山下垦田自给。之后弃去,由门人辈管理田产,自己另寻他所。每到一处,他便买几个妾婢,置房屋和地产。因此他一生没有困乏的时候。他的两个在北京做官的外甥徐乾学和徐元文曾向他借钱用,共计数千两白银,他也不向他们索要。康熙七年(1668),顾炎武卜居于陕西华阴县,置田五十亩以自给。他钟爱沙苑蒺藜,曾说:“这个吃久了,不吃肉不喝茶也可以。”
不夜行
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炎武客居北京,有一天他去看望两个外甥徐乾学和徐元文,两个外甥设宴款待他。可是只喝了三杯酒,顾炎武即起身要回住所。徐乾学立即说:“甥还有薄蔬没上桌,舅舅再喝一点酒,畅饮至半夜,然后我派人打着灯笼送您回去,怎么样?”顾炎武立即发火了,说:“世间只有淫奔、纳贿这两类人夜行,哪有正人君子夜行的?”身为大学士的徐乾学屏息肃容,不敢再说一句话。后来顾炎武的外孙陆舒城说:“人眼俱白外黑中,惟我舅祖两眼俱白中黑外。”
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 相关推荐
【顾炎武自督读书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名人顾炎武勤奋治学的故事11-15
名人读书的故事01-28
名人读书故事01-27
名人读书故事07-23
名人读书的故事08-13
名人故事牛顿读书的故事01-30
顾炎武名言01-20
顾炎武的名言02-14
顾炎武的名言02-24
名人读书故事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