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时间:2024-02-09 09:24:29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精选)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1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我们中国人要一起度过。“春节”也是我们常说的过年,虽然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很激动、兴奋、愉悦,那我就说说我们增城过年的风俗吧。

  早在春节降临前,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们都会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里里外外都给打扫干净,进行一次大扫除。春节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爸爸妈妈每年都要精心挑选一幅好春联,今年爸爸妈妈选的上联是:家有福星高照照,下联是:财如人意滚滚来,横批是:五福临门,这副春联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家会财源滚滚、家庭幸福。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好吃、美味的饭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圆饭。吃饱了团圆饭我们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边看边谈,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一直看一直看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穿着新衣服,给家人拜年了。他们就会给红包我,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我们。红包里的多少钱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我很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十分热闹,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这就是我们增城的春节!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是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很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之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够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之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之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3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到这时,大街上总会挂满红红的灯笼,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有这样独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房,腊月二十六,蒸枣饽饽。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过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蒸枣饽饽了。每年我都会参与。蒸枣饽饽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面就已经发得白白胖胖,轻轻用手一戳,面软软的`,像一块橡皮泥。

  把做枣饽饽的材料,便可以开始做枣饽饽了。先揉好一块儿面,再找到它的中央,开始插第一颗枣,再顺次把枣插在第一个枣的上下左右,每一边为四颗。

  看着妈妈手上那娴熟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枣饽饽从她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这些挺简单的,于是便想尝试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没有劲儿怎么的,面揉了好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变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妈妈,妈妈帮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难了,我不会插枣儿,刚把面提起来,还没来得及插枣儿面便瘫了下去,这时姥姥就会对我说:“阿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轻轻松松享一辈子的福哦。”

  蒸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用来做小猪,小猪的耳朵和鼻子,我们用了红糖面,把红糖放进面里揉,便成了红糖面,用大豆做小猪的眼睛,那样子,还真是可爱。

  做完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还做了元宝,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

  一个个白胖的枣饽饽出锅了,这些可爱的饽饽里包含着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传承,却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爱,我想将来我一定要传承家乡的传统风俗。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4

  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就开始了,从除尘、祭灶、请菩萨……各种充满年味的活动就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了。

  春节的序幕从掸尘开始了。放假的我早早的起了床,拿着鸡毛掸子这里扫扫,那里掸掸,做妈妈的小帮手。可是为什么要除尘呢?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这跟灶王爷有关。灶王爷会把每户人家做过的好事坏事都记下来,因为事情太多了,灶王爷靠记忆是记不全的',因此它把这些事情记在哪里呢?传说是记在这些灰尘上面的。也就是说你这户人家如果灰尘越多,灶王爷记的事情就越多。各家为了让灶王爷把这些事情忘掉,所以也就形成了除尘,好让灶王爷没什么事情可向玉皇大帝汇报。

  腊月二十三,就得祭灶神了。外婆早已把准备好的祭灶果给了我,我也是十分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在祭灶神结束后,我就可以吃上甜甜腻腻的祭灶果了。然后要上年货市场购买年货等一些过年用的物品,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宁波地区俗称“小年”。

  这一天过后,春节就来的特别快。伴着“年”味渐渐浓起来。炮仗声渐渐多起来,三十年夜在一转眼之间来临了。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除夕夜,爸爸、奶奶等亲朋好友都会在饭店吃完年夜饭后,给我包上红包,让我晚上压在枕头底下,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年。据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我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岁。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5

  每年春节都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非常好,就能够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接着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够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着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是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够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够做了。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7

  春节时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热闹的日子了。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虽是在濮阳过年,但是我们很快乐。

  “二十三 ,祭灶官”是因为传说二十三这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情况的日子,要买来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后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只说好,不说坏。

  “二十四,扫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间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打扫了,得快点打扫干净利落才行,快点行动吧。

  过了二十四,大人们都忙了起来,就连我们小孩子也忙了起来。大人们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炖肉肉,贴花花、蒸馒头……我们小孩子就去买鞭炮、放鞭炮 。有的时候还帮帮大人在家里装饰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来了,更使人们激动人心了。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充满了爱的气息,大人们把早就准备好了的'的年夜饭端出来,门外的鞭炮声声响震耳欲聋。吃完饭,好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这一夜,每家每户的灯都亮着,都还没有睡,钟表一分一秒的走动着,12点了,响起了一声声的鞭炮声……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的就起了床,吃完饭,就去串门了,“噔噔噔”,家里又来了一位客人,一进门,就互相说:“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们就回家了……过了这几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学生们就应该上学了,我们也该忙碌的生活了!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8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精选)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1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我们中国人要一起度过。“春节”也是我们常说的过年,虽然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心中一定也很激动、兴奋、愉悦,那我就说说我们增城过年的风俗吧。

  早在春节降临前,家家户户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我们都会把家里的各个角落、里里外外都给打扫干净,进行一次大扫除。春节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爸爸妈妈每年都要精心挑选一幅好春联,今年爸爸妈妈选的上联是:家有福星高照照,下联是:财如人意滚滚来,横批是:五福临门,这副春联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我们家会财源滚滚、家庭幸福。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好吃、美味的饭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圆饭。吃饱了团圆饭我们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边看边谈,说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我们一直看一直看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穿着新衣服,给家人拜年了。他们就会给红包我,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我们。红包里的多少钱并不重要,主要是让我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我很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十分热闹,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这就是我们增城的春节!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2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是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很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之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够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之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之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3

  按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每到这时,大街上总会挂满红红的灯笼,大街小巷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有这样独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扫尘房,腊月二十六,蒸枣饽饽。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过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蒸枣饽饽了。每年我都会参与。蒸枣饽饽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准备好,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来,面就已经发得白白胖胖,轻轻用手一戳,面软软的`,像一块橡皮泥。

  把做枣饽饽的材料,便可以开始做枣饽饽了。先揉好一块儿面,再找到它的中央,开始插第一颗枣,再顺次把枣插在第一个枣的上下左右,每一边为四颗。

  看着妈妈手上那娴熟的动作,一个又一个的枣饽饽从她手中诞生了。我看着这些挺简单的,于是便想尝试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没有劲儿怎么的,面揉了好长的时间,却一直没有变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妈妈,妈妈帮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难了,我不会插枣儿,刚把面提起来,还没来得及插枣儿面便瘫了下去,这时姥姥就会对我说:“阿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轻轻松松享一辈子的福哦。”

  蒸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用来做小猪,小猪的耳朵和鼻子,我们用了红糖面,把红糖放进面里揉,便成了红糖面,用大豆做小猪的眼睛,那样子,还真是可爱。

  做完大枣饽饽剩下的面,我们还做了元宝,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

  一个个白胖的枣饽饽出锅了,这些可爱的饽饽里包含着对家人的祝福。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传承,却包含着每一个人的爱,我想将来我一定要传承家乡的传统风俗。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4

  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就开始了,从除尘、祭灶、请菩萨……各种充满年味的活动就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了。

  春节的序幕从掸尘开始了。放假的我早早的起了床,拿着鸡毛掸子这里扫扫,那里掸掸,做妈妈的小帮手。可是为什么要除尘呢?在网上一查,才知道这跟灶王爷有关。灶王爷会把每户人家做过的好事坏事都记下来,因为事情太多了,灶王爷靠记忆是记不全的',因此它把这些事情记在哪里呢?传说是记在这些灰尘上面的。也就是说你这户人家如果灰尘越多,灶王爷记的事情就越多。各家为了让灶王爷把这些事情忘掉,所以也就形成了除尘,好让灶王爷没什么事情可向玉皇大帝汇报。

  腊月二十三,就得祭灶神了。外婆早已把准备好的祭灶果给了我,我也是十分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在祭灶神结束后,我就可以吃上甜甜腻腻的祭灶果了。然后要上年货市场购买年货等一些过年用的物品,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彩排”,宁波地区俗称“小年”。

  这一天过后,春节就来的特别快。伴着“年”味渐渐浓起来。炮仗声渐渐多起来,三十年夜在一转眼之间来临了。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除夕夜,爸爸、奶奶等亲朋好友都会在饭店吃完年夜饭后,给我包上红包,让我晚上压在枕头底下,过一个平平安安的年。据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我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一岁。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5

  每年春节都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非常好,就能够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接着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够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着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是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够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够做了。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7

  春节时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热闹的日子了。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虽是在濮阳过年,但是我们很快乐。

  “二十三 ,祭灶官”是因为传说二十三这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情况的日子,要买来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后能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只说好,不说坏。

  “二十四,扫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间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打扫了,得快点打扫干净利落才行,快点行动吧。

  过了二十四,大人们都忙了起来,就连我们小孩子也忙了起来。大人们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炖肉肉,贴花花、蒸馒头……我们小孩子就去买鞭炮、放鞭炮 。有的时候还帮帮大人在家里装饰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齐齐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来了,更使人们激动人心了。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充满了爱的气息,大人们把早就准备好了的'的年夜饭端出来,门外的鞭炮声声响震耳欲聋。吃完饭,好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这一夜,每家每户的灯都亮着,都还没有睡,钟表一分一秒的走动着,12点了,响起了一声声的鞭炮声……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的就起了床,吃完饭,就去串门了,“噔噔噔”,家里又来了一位客人,一进门,就互相说:“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们就回家了……过了这几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学生们就应该上学了,我们也该忙碌的生活了!

民风民俗的春节作文 篇8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春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春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春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春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