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2022-06-19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民俗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放鞭炮。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小孩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很多馅,样子也各异,是最具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篇二:家乡过年的民俗作文】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2

  欢歌笑语辞旧岁,载歌载舞迎新春。农历正月十四,舞钢市一年一度的花社大赛在温州路北段拉开帷幕。我作为一个小市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美好的场面咯!

  一大早,妈妈就喊我起床,说是要去看花社,我一听见“看花社”三个字,就快速穿上衣服,吃完饭,和弟弟、妈妈、爸爸一路小跑来到那儿,锣鼓喧天,彩带飘扬,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温州路那宽阔的路面也变得有些狭窄,依次被人们围出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圈子。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跑到人最多的一个圈子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钻了进去,“我们幼儿园!”我惊呼道,怪不得这个节目这么吸引人,原来这个节目都是些小娃娃们表演的,他们一个个浓妆艳抹,穿着鲜艳的表演服,有的踩高跷,有的舞狮子,还有一个七品芝麻官,最搞笑的就要数他了!只见他的脸上长了两撇翘翘的胡子,穿着鲜红的官服,表情夸张,举止幽默,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仿佛他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官一样,让人笑弯了腰,人们不时地对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有的还不停地举起手机来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今年的节目特别丰富,不但有划旱船、扭秧歌、舞龙灯、扇子舞、高跷等,还有精彩的杂技表演,他还是我们老家武功乡的参赛节目,我和弟弟挤到台前,津津有味地看着。

  其中有一个节目的名字叫“吞钢球”,这个名字听起来都吓人,我心里想:“钢球能吞下去么?吞下去会怎样?”终于开始了,只见表演人先围着舞台转了几圈,伸伸腿,弯弯腰,做了热身运动,然后拿出了一个钢球,并让在场的一个小朋友检查了钢球的真伪,最后,他让小朋友把钢球缓缓的放入他的嘴中,他做了吞咽很困难的样子,脸憋得通红,我正担心着呢呀,很快他把球吞了下去,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又调整呼吸,踢踢腿,做出用功的样子,只听“呸”的一声,没吐出来,又吐了几次。还是没吐出来,我真担心他会不会出什么事儿,心也七上八下,仿佛要跳出胸膛。终于,他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把它吐出来。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表演结束了,我对爸爸说:“我终于知道我们老家为什么叫武功了,”你知道吗,对了!就是武功乡里面有很多会武功的人呀!哈哈!我也是其中一员吧!

  花社比赛不仅给美好的节日带来了喜庆,而且为这个传统佳节画上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句号。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枞阳县,这里是铜陵市偏远的一个小县城,但在这里的文化习俗却也不少。

  在枞阳县,最有特色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这足以说明它的重要地位。黄梅戏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其中我们枞阳算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之一。

  在我们这里,傍晚时分,在广场经常有老人在广场上运动,腰间总是带着小音响,一边走一边听,就好像青年沉浸在音乐里一样的回味。也有人在广场上架起一个幕布投影着给大家放黄梅戏看,没过多久周围就有许多老人来看黄梅戏,也有小孩子在周围玩耍大人们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偶尔也有路人经过,有兴趣的人也就在周围停下来看一看,有急事的人也听一听,然后,又赶路去了。

  除了黄梅戏,枞阳的武术,也是名不虚传的。东乡武术在安徽很有名气,过去的枞阳县周潭镇,就是东乡武术的发源地,东乡武术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拳术套路,二是械术套路。所有的拳械套路基本上都有谱诀,东乡武术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用品哪怕是毛巾都可以成为武器,在中国是一门很好的武术。现在这些文化遗产,主要是用于自卫、健身,也用于现代反恐擒拿,武装侦查,让这些武术都得到传承,并使其重放光芒!

  除了精彩的武术,在我们这里,节日的仪式也丰富多彩丰富,很有特色的。在春节的时候,我们在家里过年,吃年夜饭,晚上看联欢晚会用来守岁;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会在家里吃着元宵;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着粽子,鸭蛋,还有豆子,只可是我们老家山里那边没有龙舟,只能在电视上看划龙舟比赛呀!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4

  各地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它们各不相同,多姿多彩,如同朵朵鲜花点缀着这历史悠久的大地。我的家乡嘉兴新丰也不例外,在那里,逢年过节,都会举行一个简洁而庄重的仪式——祭祖。

  春节时,我们到了老家,看到奶奶已经烧好了十多碗菜,正在把红烧肉盛到碗里。“奶奶,您已经盛过一碗红烧肉了,怎么还盛 一碗呢?”我指着灶台上的另一碗红烧肉说。奶奶回答道:“是啊!这些菜是为祭祖准备的,到时候分开摆,好让祖宗夹菜方便。对哦,菜还应该放在门板上,走,我们把它抬过去。”

  把门板摆到了桌上,奶奶把红烧肉一碗摆在南边,一碗摆在北边,别的菜也是这样。“门板这么长,如果没有两碗,有些祖宗可能根本夹不到呢!”我想道。

  爷爷拿来了许多筷子和小酒盅。他先摆酒盅,再把筷子放在酒盅的右边。奶奶把蜡烛分别摆在了南北两侧,点燃了蜡烛。接着,爷爷用一个酒壶在每一个酒盅里面倒了大约小半酒盅的酒。最后,爷爷把大门虚掩着,他解释说:“这样可以让祖宗进来,还可以防止风吹灭蜡烛。”

  在我们拜了祖宗之后,爸爸又给酒盅里加了一点酒,对我说:“你也来加一点酒吧!”于是,我接过酒壶,刚准备给第一个酒盅加酒呢,却傻眼了:它已经满得只剩顶上一点儿了!我把酒壶稍微倾斜了一下,可是那些酒却在口子上徘徊着,就是不肯出来。我就把酒壶稍微向下倾斜,但是那些不听话的酒就开始淘气了,“哗”的一下,一段酒就掉到了盅里。我赶忙把酒壶恢复正常,急急忙忙往下一看,天啊!酒盅倒没满,反而溅得桌子上到处都是。我只好拿了纸巾,把它们擦干了。

  好不容易把这些挑剔的酒盅伺候好了,奶奶已经开始烧纸钱了。她先拿来一个脸盆,在中间放上一捆像竹子一样的东西,把金银二色的纸钱放在四周,用火一把烧了。顿时屋内烟味弥漫,奶奶去把大门打开了,仿佛方便祖先离开。

  待纸钱烧完了,把蜡烛熄灭,这一天的祭祖也算结束了。我们把菜端到灶台上,然后才能端到其它桌上,可能是出于对祖先的尊敬吧。我们在将门板装回去,就差不多吃晚饭了。

  祭祖体现了我老家人们对于祖先的尊敬,是一种淳朴的民风民俗。祭祖既是对生活美好的期盼,也是对祖宗的怀念、尊敬。

家乡的民俗的作文 篇5

  微凉的清水顺着指尖流下,随意的拿起手边的毛巾,无意间看到了门后的一条白毛巾,心头微微一震,思绪随着那条白毛巾飘向远方。

  黄土地,黄山坡,黄皮肤,头上却系着一条白毛巾,这是所有人对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农民形象,我的家乡就在这里,豪放,不拘小节的黄土风情也感染着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里觉得这个人比较偏爱白毛巾,事实上不能用偏爱来形容,应该用偏执来说。

  在我回家乡的几次中,几乎没有看见过他们是不带白毛巾的时候,举个例子就能感受到他们对白毛巾的无私的爱,别人耕田劳作时,头上戴的是草帽,黄土高原带的是白毛巾,别人表演时头上戴的是表演帽,他们戴的是白毛巾,别人做饭时带的是高白帽,他们是站在大锅前,头上戴着白毛巾。

  如此偏执的爱好,常常令我不解,为什么他们非要在头上戴白毛巾呢?事实上,在地里带白毛巾是为了防晒,因为白色反热,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谁又知道白毛巾因为它的方便功效,最后甚至被奉为传统了。

  无论是表演还是工作,头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时你不需要看他们谁在前面只需要看谁的毛巾不一样,谁就是领头的了,放羊上山,头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见很奇异的景象,在黄土山坡上放羊时,你总会看见对面山坡有个白毛巾,然后就听到,对面山坡上那个带白毛巾的人喊你的声音。

  只不过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戴白毛巾的风俗虽然还没有完全泯灭,但也只有极少的人还在戴着。

  重新回到现实,我看着那条白毛巾,心情微微复杂,大声的叫着:“爸爸,你怎么又买一条白毛巾。”然后就听见我爸爸用浓厚的陕北腔说:“习惯了。”

  是啊,习惯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后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挂在脖子上的习惯,我默默的收回视线,若无其事的说:“那就别强迫自己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