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的作文

2022-04-26 民风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的特点都不一样,有豪气乐观的维吾尔族,还有好客注重礼仪的蒙古人,但是要说注重节日和规矩还要数回族了。

  回族的四个特点一饮食,二节日,三服饰,四建筑。

  回族的饮食非常有特点和汉族不一样,不能吃猪肉驴肉,只要饭菜中有猪肉驴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鲜再美味。这就是恪守规矩的回族人。我们汉族人有大锅菜,而回族的人和我们大锅菜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粉汤。粉汤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应俱全。

  回族的两个重要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

  开斋节,可谓是最有特点的一个节日。开斋节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里跪拜,然后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捐献给清真寺。凡是捐献的人名字都会印在一个黑板上面。家里还会在那几天里招待客人,亲戚朋友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

  古尔邦节基本和开斋节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里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开斋节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饰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他们有传统小巧精致的礼拜帽,帽子上的图案各式各样,有菱形花边的,有像窑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礼拜帽仿佛来到了印度,别有一番风味。回族还有礼拜时候才穿的长袍,穿上长袍戴上帽子相机了从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清真寺蓝色的寺顶上还有弯弯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时候就像天上有两个月亮。

  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这就是注重节日和规矩的回族人。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和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围,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

  维吾尔族的民俗习惯可谓多样化。维吾尔族待客很有讲究。如果来客,邀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点心,然后再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端上桌,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饭后,由张着领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离席。

  维吾尔族有很多禁忌:吃饭或与人交谈时,不能拧鼻涕、打哈欠、吐痰。饭毕有长者领作"都瓦"时,忌东张西望或站起;不能吃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衣着不能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请茶,忌用单手;未经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别人家去,一定要让年长的人先进门;不能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

  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喜欢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饭、包子、油条等。另外,维吾尔族还喜欢茯茶、奶茶。

  今天上课时,蒋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她从内蒙古带来的奶茶粉,老师神秘地在后面搞小动作,我忍不住心里痒痒的激动。泡好后,香味已一阵阵飘来,我的心思早不在作文上了。可这奶茶味道怪怪的,说实话,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喝起来涩涩的。可能每个民族的口味督是有差异的吧!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是湖南,湖南和广州的民风民俗有着极大的不同,接下来我给你们说说。

  湖南的公交车和广州的完全不一样。车上所有的人都很和蔼、慈祥。广州一上公交车就有一个机器让你投两元钱进去,而老家不同,老家的公交车上,有个专门售票员。她会先问你到哪里,如果是远的地方就会收多你一点钱,如果是6元,你给5元,她也不会说什么。是10多元,还可以讨价还价。碰上新年的话,售票员会对你说 “新年快乐。”

  湖南人很热情,跟广州完全不同。在湖南如果家里要是有人结婚,或者过寿,只要一碰上喜事,就会邀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一起来参加。湖南人称这不叫派对,叫做酒,参加的人称吃酒。吃酒时男人都是坐在大厅里,女人和小孩就坐在喝茶的屋里,这是由于地位不同。做酒都是在家里做,请一个艺术团在外面搭个舞台,表演。再请个煮饭的队伍,来煮饭。客人们看完表演就去里屋准备吃酒。大家一坐下菜就来了,一桌五六个人,十盘菜,全是肉。湖南的人不像广州,广州聚会都是喝红酒,而湖南乡村是喝营养快钱和米酒还有白酒。湖南把米酒当水喝,喝得越多表示主人越大方,喝醉了更好!

  这就是我的老家——湖南!这就是我老家的民风民俗,它跟广州的可大不一样呀!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那就让我介绍我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大年初一,我来到了外婆家。早晨,我一起床,吃完早饭,就准备上外公家拜年去。我穿好我的新衣裳,妈妈和妹妹也穿好了各自的新衣裳,准备上外公家去。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鞭炮声一直在我的耳畔响起,我的脸上不知不觉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到了外公家,已是中午。一进门我们两兄妹就连忙说:新年好!”外公一听到这三个字,就高兴地摸了摸我们的头。接着外公就去烧饭了,我们也坐到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不一会儿中饭就烧好了,我们吃完饭后,就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想着今天的春晚会有什么节目。到家后我们立刻打开了电视。今年春晚的内容可丰富了,有迎新年的唱歌跳舞、也有精彩又神奇的魔术。还有幽默滑稽的小品,使我看得如醉如痴,目不暇接。

  正在这时妈妈和外婆把年夜饭端到了桌子上,有鸡肉、牛排、鸭爪、芹菜、豆腐。我看到了菜后,我一个箭步走到餐桌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菜就被我们一扫而光了。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度过了美好的一夜,真希望每天都是过年。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每年春节都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今天是4月4日——清明节,我和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替先祖上坟,这一天的天气有点阴沉,像要下雨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一路上,我看见许多人手持菊花、还有鞭炮、冥币……一些烧给祖先的东西,而我则和妈妈一路找着姥姥的坟,那里的坟可真多,有祖坟(就是整个家族的坟)。

  到了姥姥的坟以后,我们先烧香,接着再把准备好的冥币烧给姥姥,愿姥姥愿姥姥在天国里得到很多的钱,买东西给自己吃,买自己衣服穿,买小轿车开……等等一些要买的东西。到最后我像姥姥祈祷祝愿我的成绩步步高升,一年四季不感冒,鼻烟也不要经常犯,而姐姐已经高三了,今年就要面临严峻的考试了,当然希望考个好的大学啦!!每年上坟都是这些程序:一、烧香。二、烧冥币和一些天国用的东西。三、叩头。四、烧鞭。这也是对死去的亲人一种纪念吧。

  想着想着,我就想起我小时候姥姥还没有去世的时候。那时的姥姥虽然满脸皱纹,头发都白了,但还是会很慈祥的对我们下一辈的人笑,姥姥慈祥的笑,给我从小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那笑,使我忘掉胆怯;她那笑,使我感到亲切;她那笑,使我由衷的感到长辈对下一倍的关心…………

  从小,姥姥对我们就非常的关心,爱护,姥姥家后院有一大片菜地,每年她都会种一些青菜、桔子、地瓜、豆子,收成以后,都会分一些我们这些下辈人,所以,我和妈妈每回去姥姥家的时候,回来时,都会提一些姥姥菜园子里的菜回来,那一段时间,我就非常有口福,因为我有姥姥种的好吃的菜,所以我非常喜欢姥姥。但是姥姥在前几年去世了,当时我非常伤心,因为,我再也看不见姥姥那慈祥、温馨而又亲切的笑了,再也吃不到姥姥种的香甜可口的菜了,再也看不见姥姥了,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又浮现在我的耳边,每当想起这句诗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些离我们而去到天国的亲人,总是不禁的想起他们,想起他们的对我们这些人的好,而这些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我们会每年4月4日去看他们,替他们扫墓,也算是一种寄托哀思吧!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8

  东莞人把“春节”、“过年”叫做“做年”。这与东莞人过其他节日时叫做“做时做节”是一样的,也许是因为每到过节的时候,总有很多风俗事项要做的缘故吧。

  做年的准备工作很早就开始了。秋收之后、冬天开始之时,把新米放到铁锅里炒成金黄色,舂成米粉,拌上红蔗糖,掺入炒花生仁,放在木制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实,印出各种吉祥的花纹,做成一个个米饼,用炭火烘干。这就是硬饼(炒米饼)。硬饼印好后,整个冬天都可以食用,同时,也是做年“奉神”(祭祀)时必不可少的供品。印硬饼的时候,亲人、邻居都会来帮忙,大人、小孩齐动手,忙碌上一整天。十几个小木槌“笃笃”地敲在硬饼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很远都可以听到,成为如今一种温馨的回忆。印完硬饼后,到整(也就是做)油角时,就真的感到新年快要到来了。油角是在过年前十天半月时做的,用面粉拌上鸡蛋、猪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数(也就是馅,可能出自“心中有数”),包好后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齐的纹,再放到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松脆的,也很香。在做油角的同时,也做糖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白糖,和成粉团,压到木制的模型里,用刀切出环状、带花纹的一片,放到油锅里炸成圆形,就是糖环。把粉团捏成一个杯状,再轻轻地把杯口收拢,往里头吹气,把它吹胀,底部沾上一点芝麻,放到油锅里炸成一个圆球,这就是碌堆。糖环、碌堆都是做年时的供品。圆圆的形状,当然寓意团团圆圆了,也有“煎堆碌碌,黄金满屋”吉利说法。广东话里有个成语叫“年晚煎堆”,意思是人有我有。是的,到了年晚,哪家哪户没有煎堆呢?

  “年廿八,洗邋遢”,做年之前,当然要把家中各处清洗得干干净净,这一项就够忙上一两天了。

  还要贴对联、挥春、门神。对联是写在橙红色的洒金笺上的,联语因应贴在不同的地方而有所不同,但无不代表了主人在新的一年的祈求与祝福。例如,贴在大门上的有“玉堂富贵,金屋荣华”,横额是“五福临门”;贴在花园门口的,要贴合春天的主题,横额是“满园春色”;贴在厨房门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的字眼;贴在后门的横额,通常是“后来更好”。挥春就是写在对联纸上的四字吉祥用语,如新年进步、恭喜发财、生意兴隆、百年好合等等。贴好对联、门神后,用大桔、肥猪肉、柏叶串成一串,挂在大门门框的顶部,寓意是大吉大利、家肥屋润、长福长寿。贴上了崭新的对联,新屋、旧屋都顿时焕然一新,做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

  贴完春联,还要到花市买花回来,摆放在家中,营造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有花开富贵的寓意。花市是一年一度的,临近年晚,花市里就挤满了买花、看花的人。花的品种真可谓琳琅满目,珍贵的有兰花、牡丹、茶花,一般的有杜鹃、水仙、郁金香、玫瑰、桂花等等,最普通的就是颜色不同、花型各异的菊花和芍药(其实是大丽花)。也有盆景和绿色植物,如常青藤、万年青、金钱树;也有用来插花的,如菊花、富贵竹、剑兰、百合、银柳、鸡冠花等。当然,最少不了的年花,就是代表大吉大利的大桔。无论贫富,无论是几千元的大桔树还是几元钱的小桔子,做年时每家每户都要在家里摆上一盆,不然,真的不叫做年了。花市的另一道风景是卖桃花,数十位花农把桃花用摩托车、单车载着,待价而沽,摆满了一整条街。灿烂的桃花缀满了枝头,最是能体现春天已经来临的气息。

  过年前,还要买两根带着青叶的甘蔗回家,放在家中,这叫做“傍年”。这两根甘蔗在做年期间是不吃的,也许放上一整年也不吃,寓意是生活象甘蔗一样甜。

  年晚了,要卖懒。年晚那天早上,用“崧木(苏木)”(一种木头,用作天然的红色素)加上碱水,熬出红色的汁,放入鸡蛋,染红,煮熟,就做成了卖懒的鸡蛋。这种红鸡蛋除了“奉神”外,家里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吃一个,而且小孩子的鸡蛋一定要分一部分给别人吃,意思就是把身上的“懒”脾气“卖”给别人。能把懒卖掉,固然很好,但要一个馋嘴的小孩把自己的鸡蛋分一点给别人吃,就真的有点难了。若是真的要分,那就分指甲那么大的一点点吧。小时候有首童谣是唱卖懒的,开头两句是“卖懒啰,一齐来”,后面几句就记不得了,应该是很好听的。到了年晚卖懒,真的是在过年了,到处都飘着做年夜饭的炊烟,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很浓。

  年夜饭当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饭的菜大概有鸡、鹅、肉等,丰富程度与美味度,就要看一个家庭的财力与主妇的手艺。芹菜是少不了的,因为芹菜寓意着“勤力”。

  年夜饭的主食并不是饭,而是汤圆。汤圆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里头并没有馅。把加入了肉片、黄芽白(一种长条形的大白菜)等各种配料的汤烧开,用糯米粉加水搓成长条,手指轻轻捏出一小颗,搓圆,直接放入汤里煮,就做成了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卖懒时染红鸡蛋的“崧木”水,另一个用途是用来染年夜饭时吃的红汤圆。雪白的、浑圆的汤圆中间,加入了若干的红汤圆,不仅颜色很鲜艳、好看,当然也有吉祥、如意、红运当头的意思。

  辛苦了一整年,到了年晚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丰盛的晚饭,欢声笑语、共叙天伦,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幸福。

  吃过年夜饭,主妇就要忙着准备“奉神(祭祀)”。“奉神”的主要供品有:大桔、钱盒、水果、蔗果、碌堆、硬饼,酒、茶,元宝、腊烛、香等。钱盒是一个分隔成若干个小格的盒子,分别放上糖环、油角、糖莲藕、糖马碲、糖椰角、红瓜子、各种糖果等贺年食品。蔗果就是几段刮干净了的蔗,取“甜”的意头。子时(晚上十一点)之前,开始奉神。奉神是感谢各位天神、感谢土地、感谢列祖列宗,许愿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子时的钟声一敲响,鞭竹便响起来了。响亮的爆竹声,会持续一整夜。虽然说是有点吵,但如果没有爆竹声,如果没有了在门前铺满了一地的红彤彤的爆竹纸,又怎么叫过年呢?

  一觉醒来,便是新的一年了。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新的衣服。

  新年第一件事,便是见到每一个亲人、朋友都要恭喜一番,恭喜爸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恭喜伯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恭喜朋友步步高升、早生贵子,恭喜老人龙马精神、身壮力健、越老越福……恭喜的话总是说也说不尽。恭喜之后,当然要派利是啦。“利是”由长辈派给晚辈、已婚的同辈派给未婚的同辈。不管年纪多少,只要未结婚,都只有收利是的权利,没有派利是的义务。年纪小的派利是给年纪大的人是很经常的情况。

  到亲人、朋友家拜年,嗑嗑红瓜子,吃点贺年糖果,大家团聚在一起,恭喜一番,聊聊家常,到处都是喜气洋洋。

  新年期间,主妇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奉神。在家里,在庙里,在祖屋里,都要奉。供品中,两根青蒜是少不了的,寓意是多子多孙(“蒜”与“孙”同音)。年初二是“开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正式开始。“开年”的祭品中有一条用米酒灌醉了的活鲤鱼,用一条红纸围在鱼身上,寓意“年年有余(鱼)”。这条鲤鱼在奉过神后,要拿到河里放生,与佛教的放生是一样的。年初二,通常一家人会到妈妈的娘家拜年。

  孩子们最喜欢做新年了。做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很多的过年食品,更可以“兜(要)利是”。有了利是,就可以买烟花,买玩具,到处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新年的一个重要节目是舞狮、舞麒麟。狮和麒麟略有不同,但都是模仿狮、麒麟的习性、神态,如出洞、上山、遇险、稍睡等,高潮是采青。神态活现,动作逼真,仿如真狮、真麒麟在人们面前舞动。

  舞完狮或麒麟,就会表演武术,如南拳、大刀、关刀、长矛、棍,也有锄头和齿耙。最有趣的是打藤遮(也就是用藤做的盾牌),通常都是由最矮小的人来表演,躲在藤遮里拿着刀一晃一晃的,一副胆小受怕的样子;高潮是头顶着藤遮,在地上一连打上十几个滚,最引人发笑。三四岁的小孩子也会上场表演,通常是打拳。鼓着腮帮,挥着稚嫩的拳脚,打起来还真有板有眼。打得起劲之时,挤得里三重外三重的观众,当然少不了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大家表演得不够好,老师傅就会亲自出马,紧束腰带,赤膊上阵,以一套刚劲有力、可以***老虎的南拳答谢观众。打到兴奋之处,还会大吼一声。既然是师傅,这吼声当然也比徒弟们来得大声和震撼人心。

  舞完狮或麒麟、表演完武术,就会舞着狮或麒麟到各家各户去拜年。主人会奉上一封利是以答谢并图个吉利。

  年初七是人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年初一到十五都是做年,都可以派利是。是的,做年除了向大家拜年、恭喜大家、吃红瓜子,最重要的就是派利是、收利是了。利利是是,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9

  我知道许多民族风俗,其中我知道壮族的民族风俗。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人口1700余万。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多使用汉字。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1957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召开的政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批准了《壮文方案》,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从这些资料,我知道了壮族的许多风俗,我也可以知道许多民族风俗,认识许多民族的一些民族风俗。

【【必备】民俗民风的作文九篇】相关文章:

【必备】民俗民风春节作文4篇04-16

【必备】民俗民风春节作文三篇04-14

【必备】民俗民风春节作文四篇04-12

【必备】民俗民风春节作文3篇04-11

【必备】民风民俗作文十篇03-02

【必备】春节的的民风民俗作文四篇03-28

【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编6篇03-31

【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总九篇03-29

【必备】民风民俗作文锦集7篇03-25

【必备】民风民俗作文汇总五篇03-12

民俗民风春节作文400字 民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