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1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的趣事。课文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样淘气顽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松鼠是那么可爱。细细读来,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高年级学生特征,我预设下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
重点:感受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以学定教”,“教中促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过程实践,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引领学生认真品读课文中描写松鼠的行为和“我们”一家人相处中的一些语言、心理、动作等词句,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以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指导他们细读、深思、倾听与踊跃表达;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感情——领悟表达方式——拓展延伸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交流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首先,进入话题,感受松鼠,交流松鼠的相关资料和出示图片,拉近学生与松鼠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自主设疑探究
1、板出课题,设置疑问:松鼠是生活在森林的小精灵,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家中来了,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再次认识小松鼠,然后板书课题。
2、读学习目标,实施问题导学
本课是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大家自学来完成,我们先来阅读“学习目标”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相机指导。)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己学习,自读自悟,并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体现了他们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对于自己拟定的提纲,学生更愿主动去实施。
(三)阅读文本体会情感
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畅所欲言,并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老师随机板书)
(让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松鼠的三件事和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
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我”和家人的行为和语言感受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并针对具体事例发表感想,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然后指导感情朗读重点语句)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宗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力求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我”一家人的行为,语言去感受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达到训练学生的语感。
(四)拓展延伸
1、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说说你与动物是如何相处的,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并学着写一写你和动物相处的真情故事。老师适时梳理,引导、点拨。
2.体会表达方法,拓展运用
(1)让学生再快速阅读,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全班交流,引导明确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写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来展现松鼠的可爱,通过爸爸的语言和作者的议论来反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然后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的感情的部分,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先体验后感悟,达到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理解感悟的能力。
(3)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情况进行小练笔训练。××与××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设置这一环节,目的在于使“略读课”成为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力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总结: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也达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
说板书设计
为突出教学重点,揭示课文中心,故在教学过程中以松鼠可爱与作者家人对松鼠的情感态度为主线,作如下板书,以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作用。
跑进家来的松鼠
具体事例
可爱————————喜爱
和谐共处
说效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在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收到了如下的效果。
1.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这一点得到了进一步体验。通过快速阅读,学生们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以学定教”、“问题导学”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践行,学生们质疑、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比如对三什事的概括、对文中“我们”一家人亲妮的语言理解,都把握得很好。
3.体会感情悟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比如课文中松鼠三个方面的行为详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每件事后的议论性语言对表达“我”及家人对松鼠的情感的作用,学生都理解得比较透彻。
4.“读进去、想开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或别人与某动物相处的情况,部分学生说得不错,既描述了过程,又抒发了情感。只是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未能在课堂上一一交流。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2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科普童话,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学习。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我在教学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过程(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展开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注重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3、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4、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其中培养读书兴趣,引导个性化的朗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够朗读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活泼、富于想象的心里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情感体验法。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表达与欣赏,理解与思考。具体方法我将结合教学过程来谈。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具体教学设计过程分以下三个板块:第一部分为复习导入,第二部分为品读感知,第三为部分回归拓展,第四部分为学写生字。
(一)第一部分、复习导入
通过词语过关的形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同时为下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好字词的铺垫。
(二)跟随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花开的美。结合插图形象感知,读好短语“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然后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想象说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学生充分进入情境,进而读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体会小松鼠因认识花生而产生一个美好愿望时的高兴的心情,让学生进入角色,跟着小松鼠一起经历由好奇到高兴的心情转变,进而读好课文。在此过程中,还引导说话“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有什么打算?”借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会打算的人,同时培养了有条理的说话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这些关键词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以及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时的失望、难过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于吃到花生果的着急心情,我设计了说话的训练,“在去和回来的路上,小松鼠会想些什么?”在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愿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抓住“睁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语”等词语,让学生角色表演,体会小松鼠心里的奇怪、意外之情,采用小组比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技能。同时,渗透了“语”的生字教学,引导学生从偏旁了解了自言自语的含义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第五段教学中,我抓住蚯蚓的表情让学生表演朗读,读好蚯蚓的话语,感受到蚯蚓的热情和友好,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暗示学生向他学习帮助别人。接着让学生自悟其中的秘密,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进一步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积累丰富的语言。设计了说话训练,”小松鼠会对蚯蚓说什么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会感激。
在此基础上运用填空和教师引读的方式回顾课文内容,加强背诵指导,减轻学生的背诵负担,将“减负”落实到实处。
(三)回归拓展。
提问“你还知道什么也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四)生字指导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重要,我注重写字姿势的端正,引导学生注意到字的间架结构,从而把字写漂亮。
总之我本着“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理念,在教学中着力以读为本,读中促思,以生动的情境创设为辅助,让学生比较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五、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色:
一、教学目标明确。
众所周知,一节课中,目标太多就会浮光掠影,什么问题也不能真正地解决,制定目标要小一点,具体一点,不能大而无当。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具体的情况,我将目标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富有童趣的评价语激起了孩子的朗读欲望,使他们沉浸在朗读的美好境界中。
二、课堂交流到位。
语文教学中,课堂交流环节是学生心得汇谈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的最主要的“时段”,在课堂,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对话,交流个体的体验。本节课中,教者设计了多处学生交流的话题,如:1、你还看见过什么是绿油油的?黄灿灿的?2、假如你就是小松鼠,有很多很多的花生果,你会怎么吃?3、在去和回来的路上小松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4、此时的小松鼠会对蚯蚓说些什么呢?5、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也长在泥土里呢?这些话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展开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渗透了思想教育。
三、教具选择恰当。
现代教育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在本课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突出了关键词,加强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辅助教学,让学生体验花生地的美丽,指导读好词语,读美段落。最后背诵时利用ppt的动画逐段出示引导学生背诵。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了愉悦、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本人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自觉还很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将不断钻研教法学法,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3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下册教材主题四《快乐宝贝》次主题二《帮帮乐》中的教学活动一《小松鼠的伞》,下面,我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教学方法、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意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选择了教学故事教学《小松鼠的伞》。《小松鼠的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活动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并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我们幼儿实际,制定了以下两点目标:
1、尝试讲述并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新词“责怪”。
2、感受故事中小松鼠把尾巴当伞的有趣,懂得要帮助别人的道理。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助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启发幼儿想像。
难点:引导幼儿试着把观察后想像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为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故事挂图、背景音乐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五、教学方法
为完成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欣赏、、感知、再认识、再理解。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比较法,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使幼儿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六、活动过程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本活动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听音乐《好朋友》做律动入活动室
通过听音乐、做律动,使幼儿首先有了好朋友互相帮助的`概念,为讲故事打下基础.
2、导入
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看看你们,小朋友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小松鼠生活视频)
观察一下它长的什么样子?(眼睛圆圆的,尾巴粗大)小松鼠小小的个子,为什么要长这么大尾巴呢?通过观察小松鼠,让孩子们对小松鼠的尾巴有初步的印象。
3、看挂图,先让幼儿猜测图片内容,教师再讲述故事,
(1)出示图1:提问:图中是什么天气?小松鼠在用尾巴做什么?让幼儿体会到小松鼠尾巴的有趣,然后教师小结,并讲述图片内容。
(2)出示图2:让幼儿观察图中都有谁小松鼠有什么变化?猜一猜小松鼠身上为什么湿透了?然后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3)出示图3:想一想,松鼠妈妈看到小松鼠淋湿了会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猜猜妈妈会对它说什么?
教师讲述第三幅图。
(4)出示图4:观察图片,猜想图片发生的故事。教师讲述图片内容。
(5)说说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谁?小松鼠的尾巴可以做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4、看《小松鼠的伞》动画视频,完整欣赏故事。
结合故事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责怪,并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幼儿学会互帮互助,都像小松鼠一样,做一个爱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七、活动延伸
播放音乐《小松鼠》,用律动的方式学小松鼠走路,到校园内找一找需要帮助的人。
八、活动效果预测
通过我的精心准备,以及各个环节的设计,我想,幼儿会了解故事内容,并受到教育,达到所设计的活动目标。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4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以“益智”为主题,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童话形式讲授知识,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我将这篇课文分为2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1、帮助学生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认识偏旁“夕”“母”;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中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认识这些生字,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教学生写会3个字。
二、说学生情况
(一)一年级孩子对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过程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小松鼠的疑问也就是孩子们很想解决的问题。
(二)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朗读能力都很弱,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向学生展示花生实物,引出这篇课文,这可以吸引学生探知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通过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课文,并标出生字及不会读的字。然后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这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字音教学
1.出示课件(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读这些词语(点名读、齐读、小老师带领读),并引导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在读会词语的基础上,将生字独立出来,做成生字卡片,粘贴到黑板上,要求学生会读,提出重点字音,并请小老师带领读生字;
3.让学生对生字进行正确的分类(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并讨论记住这些生字的办法,老师给予补充;
4.复习生字,并用生字组词,主要通过开火车、苹果乐园两个游戏来进行。
(四)全班朗读课文,使学生再一遍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学习过的生字,进入第二课时。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第二幅图的内容?
1—2自然段
让学生自读1自然段,并起来说读到了些什么;通过展示花生的花的.图片,让学生理解“鲜艳”(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并通过提问“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么问鼹鼠的?鼹鼠又是怎么说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老师从旁指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切身的感受小松鼠与鼹鼠当时的对话场景,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3—5自然段 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没见到花生,小松鼠心里觉得怎么样?(承上启下,让学生理解小松鼠的奇怪和失望,并要求学生能用这样的语气读该句子) 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疑问?(换位思考,引出句子“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并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
出示花生生长于地里的图片或动画,让学生观察,知道花生是生长在土里的,并进行思维拓展: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吗?
(三)书写指导
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好“生”“里”“果”三个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老师范写,并提出每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描红;叫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练习,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写这三个字,老师最后进行评析。
(四)布置作业
1.将三个生字写在作业本上,每个字抄写5遍,要求整洁、规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具准备
事先准备好上课要用的课件、花生、生字卡片和小黑板。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5
今天,我执教的这节课,自我感觉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在阅读中识字的课例。整节课中我始终坚持以识字为主线,以阅读为途径,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重点突出,方法恰当,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打不牢,就无法支撑起丰美的知识大厦。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如此之大,而每一篇课文后都有十个左右的生字,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因此,要想尽办法让学生把生字记准记牢,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课文中生字的分析,课堂上我主要采取“集中认读,分散识记,逐步强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联系课文来帮助识记,做到“联系生活经验、随文识字、重点突破。”
1、充分发挥语言环境对识字的作用。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写字教学要求学生对部分生字要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就必须把所学的生字的音形义牢固地掌握,才能够灵活运用,而今天我采取“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将阅读与识字有机结合”的.识字策略,使孩子们走出了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识字“沼泽区”,使得儿童的识字之旅变得轻松愉悦。尤其像“意”字的处理借助古体字记忆字形,通过教师的范写强化字形,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字义的同时,将“主意”一词回文,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可谓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还有“活泼、如、总”几个字的处理都是寓识字与阅读中,在反复的朗读中既强化了字音、字形,又将字义的教学融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句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是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最大优点,教学时我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比较好的达成了识字教学的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我们要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目的,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在教生字的时候,要适当教给学生一些识字方法。比如本课我们运用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联系生活”“猜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游戏巩固识字。生字学完,要及时复习巩固。这一课通过“栽松树”,用游戏的方法巩固,既记住了本节课要认的生字,也再次体验了动手植树的乐趣。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进行写字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动脑、动口,还要动手写一写。写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部分,也应该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本节课,重点指导学生写好“主”和“意”两个字,写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在书写中体会,在评价中感悟提升。通过指导、练习和讲评,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阅读理解抓准训练点
低年级的文章内容比较浅显,理解难度不大,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怎样铺好台阶,架设梯子,让学生能一步一步慢慢向上走,这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因此对于简单的课文,教师还是要精心设计好训练点和想象点。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如第一段的教学中抓住聪明活泼,指导朗读。尤其是“那么……那么……”这句的朗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点,用上“那么……那么……”,说一说西瓜、大树、小草、小花……让学生通过说话,一方面理解“那么……那么……”这种句式,进一步体会到松果的味美;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三、重视培养的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了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段话是足以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引导学生学习“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这句话时。先是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省略号表示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小松鼠。再通过教师步步深入的引读,让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能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语言,感受松树对松鼠的重要。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情感得到提升,学生会感受到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知道本课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我也知道自己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这方面还显得比较稚嫩,但我相信上一次课就成长一次,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6
【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地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地实际情况,我对这课制定地教学目标有: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地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渠道、快速获取信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动物的聪明、可爱,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我准备通过引导,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条理分明,易于接受,教学中我准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让他们通过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通过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来解决。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师生合作公推探究,从这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发展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用录像展示、实物作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全面培养学生地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我将按四步来进行,第一步师生谈话导入新课,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第三步再读课文加深感悟,第四步拓展延伸。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针对学生的发言,我将给予及时评价:同学们,你们搜集的资料很丰富,搜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交流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以后继续搜集资料的信心,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接着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将让我们认识一种美丽可爱的小动物──松鼠。
二、初读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每人只读一个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检查字词、纠正读音。
2、读完后,请学生探讨,读了课文后的了解。分小组交流,讨论: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3、学生反馈:(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一步引导理解,感悟。)
三、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读完后在小组里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课文讲了松鼠的哪些方面。
阅读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加深了学生对兄妹之间情感的认识。
用读一读、谈一谈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高声朗读,或默读,或与人合作读,然后将自己的收获讲给大家听。找出表达松鼠美丽、可爱的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标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体验,有所领悟和思考。我在这一环节中就遵循了这一原则。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你喜欢的动物的资料,说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美丽
松鼠
可爱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7
一、说教材。
《小松鼠看错了》是第二册二单元中的一篇叙事性课文,写的是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由于认真观察小鸟使小松树把他错看成树干的有趣故事。这篇课文安排在两课时内学完,第一课时安排学习“外、从、仔、细”四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发、现”两个生字。
2、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知道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科学家,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能用“发现”说一句话。
(二)教学重点:了解达尔文小时候是怎样喜欢小动物的。
解决重点的教学策略:
1、在学习“小松鼠看错了”这一具体事例中,抓住“忽然,他发现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这两个重点句子,通过理解“发现、仔细、一动不动、很久”这四个重点词语,通过有语气地朗读,体会达尔文观察小鸟的专注程度,感受他对小鸟的热爱。另外,小松鼠在他身上“左看看,右看看,跷起尾巴跟妈妈打招呼”,除了表明达尔文观察小鸟的专注,也可引导学生理解为达尔文不想打扰小松鼠,从侧面感受他对小松鼠的喜爱。
2、在学习第二小节“达尔文小时候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鱼虫怎样生活。”这一概括性描写时,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感悟到达尔文对大自然一切生命的热爱,升华学生对达尔文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
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
1、抓住重点句
“有一次,他穿着一件粗糙的棕色外衣,在树林里玩耍。”
“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通过理解“粗糙、棕色、一动不动、站了很久”这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归纳出小松鼠看错达尔文的两个原因。
2、充分利用实物(粗糙的、棕色的布)图片(课文中插图)的直观效果,使学生从视觉感官上理解“达尔文确实像树干”。
(四)新知识点:
1、识字教学:学习王字旁。
2、阅读教学:学习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五)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达尔文小时候观察小鸟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认真观察的重要性,体会到只有认真做事,才能获得成功。
(六)地位:
第二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前两篇为童话故事,后两篇为描写现实生活的课文。第三篇重在写景,第四篇即为《小松鼠看错了》这篇叙事性课文。从教材的体例安排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小松鼠看错了》这篇课文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阅读的重心开始由充满幻想的“童话”转型为“描写现实生活”课文,由“朗朗上口的儿歌”转型为“以小节为明显标志”的真正意义上的“课文”了。更重要的是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将学习到的'“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这一最具普遍意义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整体安排:打破按小节逐段学习的方法,直奔重点段,以“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这一中心问题贯穿始终,按照“观察小鸟——观察一切——成为科学家”这一层次进行教学。
(二)具体设计: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小松鼠看错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松鼠看错什么了?(板书:达尔文树干)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请同学们打开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唤醒学生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深入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松鼠为什么看错了?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二小节后半部分:
重点句一:有一次,他穿着一件粗糙的棕色外衣,在树林里玩耍。
什么叫粗糙?(学生说说)教师出示粗糙的、棕色的布,再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达尔文像树干”。
指导朗读:突出“粗糙、棕色”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读中理解。
重点句二:为了不惊动它们,达尔文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很久。
什么叫“一动不动”?(板书:一动不动)你在什么时候一动不动?用“在()的时候,我一动不动”的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教师相应评价:说明你当时很专心、很认真、很入神等。
达尔文在什么时候“一动不动”?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一动不动”进行拓展,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外在的“一动不动”显示出内心的专注,同时进行语言训练。
重点句三:忽然,他发现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
学习生字“发现”:先拼读,读准字音,然后采用不同方法识字。
发:“发”是什么结构的字?按笔顺跟随表书空。
现:“现”是什么结构的字?王子旁与王字有什么区别?“现”字右边是
什么字?指导书写。
理解发现词义:让学生说说词义。问题预设:学生认为发现就是看见。
解决策略:出示句子选择。
达尔文发现()a树上有小鸟。b树上有几只从来没见过的小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选择中体会出“发现”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看到或
找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
引导学生用“发现”说一句话。
用“达尔文法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还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指导朗读:突出:“从来没见过”,“仔细”。
过渡语:达尔文不光一动不动,而且还“站了很久”,为什么站了很久?
指导朗读:范读。
小结:正是由于小达尔文穿着粗糙的棕色外衣,又一动不动地站了很久,所以小松鼠看错了,把他当成了树干。小松鼠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一只小松鼠……还挺得意呢!
学生学法:学生朗读,读出小松鼠的得意。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不是课文重点,但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采用略处理方法。教师通过“为什么小松鼠能在达尔文身上那么淘气呀?”引导学生体会出达尔文观察小鸟入神,不想打扰小松鼠,避免学生思维重心的转移。
同样,学习松鼠妈妈的语言也是以读代讲,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达尔文不会伤害小松鼠”。
(3)学习第三小节:
学习方法: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就能体会出“达尔文不会伤害小动物。”
过渡语:达尔文仅仅喜欢观察树上的小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习第二小节前半部分:
学习方法:朗读。
小结:达尔文喜欢观察花草树木,喜欢观察鸟兽虫鱼,它对大自然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热爱。正是由于达尔文小时候就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长大才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龄原因,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或一方面,他们可能只认识到达尔文观察小鸟认真。因此,教师要用明确的语言帮助学生提升认识,起到“导”的作用。
(5)学习第一小节:
学习方法:自由读、质疑。
学习“世界闻名”一词。
指导朗读:突出“世界闻名”一词。
(6)语言拓展训练:
你就是那个身穿粗糙的棕色上衣的达尔文,面对树上从没见过的小鸟,你心里想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语言训练中,发展学生合理想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反馈学习效果。
3、总结全文:
达尔文爱树上从没见过的小鸟,爱身上活泼的小松鼠,大自然中的一切生民在他眼里是那么神秘,他仔细观察,他动脑思考,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实一个人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热爱,离不开认真。画家达芬奇为了画得更准确,每天要观察几百个鸡蛋;雕塑家罗丹在进行雕刻是把自己的好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还有哪些科学家在认真工作时也发生了这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下在书中寻找吧!
板书设计:
棕色粗糙
8.小松鼠看错了达尔文→树干
一动不动很久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8
说教材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了《老人与海鸥》的基础上,要继续让学生练习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的趣事。课文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样淘气顽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松鼠是那么可爱。细细读来,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高年级学生特征,我预设下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读记记“储备、不甘落后、千方百计”等词语,积累语汇;
3、体会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教学重难点为:
1、从松鼠在我家保留的天性感受它的可爱,领悟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拟学习提纲,通过自主阅读和相互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以学定教”,“教中促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过程实践,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引领学生认真品读课文中描写松鼠的行为和“我们”一家人相处中的一些语言、心理、动作等词句,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以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指导他们细读、深思、倾听与踊跃表达;及时发现和褒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自主设疑探究――升华感情――拓展延伸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交流后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首先,进入话题,感受松鼠,交流松鼠的相关资料和出示图片,在屏幕上打出。回顾在五年级学过的《松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谈一谈印象中的松鼠。
然后,用“如果有一天小松鼠跑进我们家里来,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这句话拉近学生与松鼠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自主设疑探究
1、板出课题,设置疑问:松鼠是生活在森林的小精灵,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家中来了,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再次认识小松鼠,然后板书课题。
2、读阅读提示,实施问题导学
本课是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大家自学来完成,我们先来阅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拟定自学提纲:现在目标已经明确了,大家想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呢?(学生自拟定,老师相机指导。)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己确定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并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体现了他们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对于自己拟定的提纲,学生更愿主动去实施。
(三)阅读文本体会情感
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畅所欲言,并注意倾听别人的。
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老师随机板书)
(让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松鼠的三件事和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
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我”和家人的行为和语言感受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并针对具体事例发表感想,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点拔、引导,然后指导感情朗读重点语句)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宗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力求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我”一家人的行为,语言去感受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达到训练学生的语感。
(四)拓展延伸
1、复述深化文本
①选三名学生扮演松鼠的角色,针对课文中的三件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如果你是这一只松鼠,跑到了别人家里,你会怎么样?你会怎么和这家人相处。老师适时梳理,引导、点拔。
2、体会表达方法,拓展运用
(1)让学生再快速阅读,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全班交流,引导明确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写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来展现松鼠的可爱,通过爸爸的语言和作者的议论来反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然后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的感情的部分,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先体验后感悟,达到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理解感悟的能力。
(3)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情况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与××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设置这一环节,目的在于使“略读课”成为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力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总结: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也达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
说板书设计
为突出教学重点,揭示课文中心,故在教学过程中以松鼠在我家的三个方面的行为为主线,作如下板书,以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作用。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9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习作看图编故事《小松鼠》说课稿。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本次习作内容是看图编故事《小松鼠》,是一种“给材料作文”,是换一种表达方式的练笔,进行这种形式的练习,要尊重画面的原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图画情节具体化。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当做故事里的一个角色,去构思故事情节,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看得出来,学生非常喜爱这种练笔形式,觉得不难,容易成功,越写越有自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年级习作教学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及本册教材的特点,我上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编故事。
2、技能目标:通过谈话交流,先引后放,培养学生学写想象作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并愿意将自己的文章读给他人听,共同提高作文水平。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学写想象作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说学情
针对三年级学生刚由低年级的写话转向中年级的习作,对习作还颇具陌生感,学生一下子还不能转变,我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去发现图中景、图中物,图中事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说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我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点拨引路,自选材料等一系列充满童心童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思维—文字”的转化,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通过语言的训练,锻炼他们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四、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激趣法。通过谈话、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开拓学生思路,为编故事作铺垫。
3、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编童话的方法,而不是将写作方法强加给学生。
4、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4人小组进行交流,畅所欲言。
(二)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
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应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4、联想法。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开始我兴奋地告诉学生:”孩子们,听说班上有许多的故事大王哦,看过很多的故事书,老师今天也带了许多的故事,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这就是什么故事。”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好奇的,兴致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紧接着,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是什么故事、并说出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我会出示一张特别的`图,这幅图上面写有《小松鼠》的故事名,右下角的作者正好是他们班的全体上学生。“这本故事看过吗?作者是你们,没关系,没有看过,没有写过我们今天就把它补上,让更多的孩子也看看你们的故事。”这几幅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对后面的习作内容做好了铺垫,可以说一举多得。
(二)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编故事)
1、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后,我便出示第一幅习作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出与故事相关的地点,时间。并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一句话,一段话。“孩子们,看看这幅图,不是说写小松鼠的故事吗?怎么这上面连小松鼠的影子也没有呢?猜测一下这幅图和小松鼠有什么关系?这个地方怎么样?”学生在这一环节便仔细观察图片展开他们的想象。
2、我接下来便出示第二幅带有主人公小松鼠的图片,“还在们瞧瞧,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啊?”孩子们便会说出愁眉苦脸、难过等词语。我便追问“小松鼠发生什么事情了?”孩子们的想象便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3、范文是最好的示范。教学中,我先引出范文,让学生读范文,并仔细、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范文点评来探究内容,了解范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用上了哪些好词好句。从而明确编故事不但要把内容说清楚,还要把句子说通顺,词语说准确。如此层层递进,无形中把写作方法渗透到交流之中,充分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于是在这我便会说“孩子们,老师看到小松鼠的表情也猜了猜他发生了什么样事情,想不想看?”出示老师的故事。
4、我让学生编好自己的故事,在小组内交流,说给同桌听,接着我让学生讲故事,其它同学注意听,并提出了说和听的要求,学生说中评,评中说, 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也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编故事的自信心。
(三)起草成段、编写故事
在学生积极构思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写作实践,有利于学生大胆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体验习作的愉悦。“同学们,生活是离不开想象的。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看到你们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接下来就把你们创编的精彩故事写下来吧!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
2.提示:一个精彩的故事还应该有的与众不同的题目。学生自由书写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修改、展示、分享故事
好作文有个条件,那就是要千锤百炼地改。我告诉学生要好好修改,要一遍一遍地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学生完成习作后,我指名学生读草稿,师生一起倾听、交流、评价、修改,我适时对写得好的地方提出表扬、肯定,继续渗透引导习作方法。
给家长、老师、同学读一读自己的杰作,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建立学生写作信心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10
一、说教学内容
《松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略读课文。
主题阐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教学举隅》中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为此我确立的主题是“如何使略读课文为习作服务。”
二、说教材分析
《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说明文,在这组说明性文章”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说明方法,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三、说学生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四、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记“驯良、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五、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辅导及促进作用,另外《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这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谈话式和课件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鲸》的表达方法,加深对本课说明方法的认识,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快速默读法:依据本学段中“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快速阅读文章,捕捉重要信息。
七、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依据教参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是先让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所以,我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方法,让学生读导读中的一段话,找出向我们提出了哪三个问题,使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从而做到学习不盲目。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很快的走进文本。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强调的是“粗知文章大意”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但这一环节的教学是不能随意删减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理解个别词语,为学习课文服务。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年级要求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此环节,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时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时间,让他们有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读有实效性。通过学生充分的读课文,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一边读书,一边汇报。抓住问题的主线,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四)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生边读边思考:《鲸》这篇课文和《松鼠》这一课比较一下,看看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汇报时可以从说明的角度(内容)、表达方法、语言风格三方面进行比较。此问题是三个大问题中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所以,教学此环节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小组力量,使问题迎刃而解。
(五)自主阅读,体会喜爱之情
此环节教学,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圈画出作者对小松鼠喜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教学时,我把介绍松鼠外形特点和搭窝过程两个内容作为重点,多媒体出示内容和松鼠图片,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帽缨形的尾巴的样子。此时再一次读书,使学生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师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
(六)小结方法、拓展延伸
学习文章,是为了平时更好地运用它。所以,我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了本文和《鲸》之后,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作业超市
1、改写练习
既可以把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的说明文。
2、仿写练习
运用本课学习到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3、课外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并摘录精彩的语段。
板书设计:
漂亮(外形)
松鼠
驯良
(生活习性)
乖巧
八、说教学效果预测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所以整节课,我仅仅围绕导读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反复的读文本,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掌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的设计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能在略读课文学习的这片沃土上收获地很多很多……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11
一、教材解读
1、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小松鼠》是生本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第六单元的课文。整首儿歌仅仅五行三句话;16个要求会认字;4个要求会写字以及9个词语。是一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儿歌,朗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本实验教材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因此,教学总的原则是: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识字上。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认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及已有的学习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松、鼠、乖、巧”等16个生字。
(3)体会小松鼠的活泼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课外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有序、有趣、有效的游戏中识记和巩固生字。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难字的分析与识记。
二、设计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中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儿童的天性是活泼的,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而有趣的游戏中快乐识字,领略汉字的魅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计思路
“意义识字,推进阅读”是生本教育实验教材研究的主题,所以识字就是教学重点。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经意间有趣,有效识字。基于学生意志力薄弱,易分神的原因,学生很难一节课保持高昂的兴致识字,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有序、有趣、有效地识字。在教学中,我以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为线索,创设了与课文相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在小松鼠的陪伴下轻松识字;而且我设计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激活学生识记难字,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为了能让学生有趣,有效识字,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或个人学,小组学,玩游戏,反复认读,达到有趣、有效识字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我将侧重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我以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为线索创设活泼、欢快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小松鼠的陪伴下轻松、愉悦地学习,让识字课堂走进童话世界。
第二,“自主阅读、游戏识字”的教学方法。一心一意奔识字,充分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进行识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1、看彩图说话
2、读课题。
(用彩图开课,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对彩图的描述,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认识了“松、鼠”两个生字。)
二、读文展示
1、教师范读,学生手点着字。
2、四人小组读
要求:
A、采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
B、小声一点,组内同学听得见即可
3、请两组上台交流(评价)
(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和正确的感情范读在前,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感,帮助学生模仿标准读音,让学生有样可循。小组内读,充分发挥小组成员资源,读得好的带动不太会读的,并且形式由学生自选,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展示是为了向全体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成果。通过展示,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三、词语过关
“要想和小松鼠成为好朋友就得先过词语桥,有信心吗?”
1、粘贴词语,让学生自由读
2、小老师上台来领读
3、分男女生读
(词语是认读记忆生字的语境之一。先过词语关,能够为识字做好铺垫。“小老师”是学习的先行者,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带领学生认读词语,能让快生更自信,让慢生树立想当“小老师”的目标,从而积极学习,争取当上光荣的“小老师”。)
四、游戏识字
“恭喜大家,小松鼠已经答应和我们成为好朋友啦!它钻到了我们的抽屉里,快去看看吧!”
1、小字卡,两边分,左边我会认,右边问别人
(每个生字读三遍,读完后将不会的生字拿去请教小老师)
2、收小松鼠(拿起一张小字卡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即可收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生本教育的一大任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因此给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自主识字,旨在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教师采访,组长汇报,粘贴难字,进行分析“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A、请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B、齐读难字
4、开火车读字(带上拼音)
(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组长在游戏中进行检测并汇报,找出学生普遍觉得较难记的几个生字,将生字游离出课文,突出字形,整体摄入,形音联系,形成识记生字的形体支架,找出记忆方法,能够加深对难字的印象,突出并解决教学重难点。再通过一轮带拼音“开火车”读,进一步巩固。)
5、“小松鼠送给我们一个小礼物,它就是……快乐魔方,转转转”(教师转动魔方,学生读生字)
6、小组玩识字魔方(组长扔魔方,哪面朝上,小组里的同学就齐读那一面的生字三遍。)
“冬天快到了,小松鼠必须储存很多的松果才能熬过寒冷的冬天。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我们去帮松鼠摘松果好吗?”
7、玩接力赛游戏(将字卡发给学生,学生拿字卡上台来带全班同学读,教师相机将字卡粘贴在黑板上。)
8、玩摘松果游戏
(A组学生站台上,B组学生在台下。B组问:“松字松字在哪里?”A组指出生字答:“松字松字在这里!”其他学生拍手答:“摘到啦!松松松,松鼠的松)
9、送松果回家(小组轮读生字)
(郭思乐教授说过:玩和学是不矛盾的,生本教育的理念就在于把学转为玩,让学生在玩中学。这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而把“学”转为“玩”,就是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快乐的识字活动。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多个游戏让学生来巩固识字。在游戏中会照顾到每位学生,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鼓励大家来帮助他(她)。不光是比赛中的学生,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识字的快乐!)
五、拓展练习
1、出示短文
2、学生自由认读
3、齐读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12
一、说教材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的趣事。课文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样淘气顽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松鼠是那么可爱。细细读来,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一家人对松鼠的喜,而且到处都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契合点。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本次区域性教研活动研究的重点,我预设下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3、创设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及创设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新课标》中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应达到的目标:“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及“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交流和发言”,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松鼠和我们一家人相处中的一些重点语言、心理、动作等句子,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美好,更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多更好地现场表达,以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导读,话说“文题”
1、播放松鼠人口夺食的视频,问:看了这则新闻,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呢?今天,老师把如此可爱的小松鼠请到我们教室里来了,请看大屏幕,你能和它打打招呼吗?
2、学生交流与松鼠相关的知识。
3、导语:松鼠被称为“大森林的精灵”,如果有一天,这只可爱的小精灵跑到我们家里来了,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儿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
4、板书课题,强调“鼠”的写法,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我用一段妙趣横生的松鼠人口夺食的新闻视频导入,让学生说说观看视频后的体会,既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再引出松鼠并让学生同它打招呼,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用“如果有一天小松鼠跑进我们家里来,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一下拉近了学生与松鼠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课中初读,话说“文意”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思考: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2、读后交流,边交流边板书:贮存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语言文字也比较浅显,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松鼠的哪几件事,并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四个字概括出三件具体事,既是对全文的把握,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一种培养,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说话时的不足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课中细读,话说“文情”
1、提问: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部分。
3、理解重点句子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4、同学们喜欢这只松鼠吗?小作者一家人喜欢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品读。
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②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宗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学中,我力求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我一家人的行为,语言去感受我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达到训练学生的语感。并适时创造说话的契机,既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课尾回读,话说“文感”
1、创设情境:如果这样可爱的一只小松鼠跑到同学们的家里来了,你会怎么做呢?
2、再创情境:虽然咱家没有来过松鼠,但我想你们家一定养 过一些小动物,你和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这样可爱的一只小松鼠跑到同学们的家里来了,你会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以达到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后迁读,话说“文思”
1、老师小结:是呀,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只要我们友善地对待动物,动物也一定会给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的乐趣与欢乐的,我们的生态,我们的大自然也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2、好书推荐:我给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设置让学生讲讲自己在课外读到的故事这一环节,目的在于使“略读课”成为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力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再给学生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又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设计以上环节的教学,是想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达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也突出体现“阅读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指导策略”研究,非常希望也十分渴望自己的语文课,在瞬间能走进学生的心,能让学生的心灵开花,让学生的“口语交际”之花开遍阅读课堂。然而,由于自身的才疏学浅及教学技艺的欠缺,预期的目标和实际的效果差距甚大,所以,很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不吝啬提出您的建议与批评,我想,您提得越多,我的收获会越多,我的成长也就会越快。在此,深表感谢!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松鼠,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教学时,一是要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要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法国作家布丰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略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着引领仿写小动物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把握教材,运用教材,因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较《鲸》的说明方法,明白异同点,并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2、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
由于这篇课文用拟人方法说明事物,语言风格生动具体,属于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说明文,让学生一下子就分清平实说明与文艺说明的区别有着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通过讨论、比较等方式加深理解,所以我把教学确定为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鼓励学生质疑,找出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重要的是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作为一篇写作训练的课文,课文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易懂,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上,要体现利用课文充当范文,为学生提供写作仿效的“范本”,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初步学会写一般的说明文的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为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
新课导入—师生互动—知识拓展—小结课文—作业设计
1、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见面,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我的这种导入方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喜爱,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了。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2、师生互动
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这个过程。①查一查目的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养成提前读课文的好习惯。②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③想一想学生读完课文,让大脑有一个思考感悟的过程,通过提三个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a.松鼠具有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试解释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就松鼠的哪一方面来说的?(学生思考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分别就松鼠的外形、习性、性格来说的)
b.大家想一下这三个特点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在文中找相应的自然段)
c.课文开头第一段总写松鼠的三个特点,下面几段分写这三个特点,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个问题已明确了本文的说明顺序,结构层次一目了然,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④议一议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理解。
a.你喜欢小松鼠吗?你喜欢小松鼠的那一点?(学生从多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b.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以外,还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性。)⑤讲一讲
从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说明语言三方面,进行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异同,完成表格。
(进行平实说明与文艺性说明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形象性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很好的突破。在这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理解感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归纳点拨。)
3.知识拓展
学习本文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及时归纳总结,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好的介绍动物,为下一步学习写作有关动物的说明文奠定基础。
4.小结课文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致的观察是说明事物的基础,而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揭示被说明事物特征的关键。
5.作业设计
学以致用,作业就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着本课的重点,布置学生回家自行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14
各位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下册教材主题六《快乐宝贝》次主题二《帮帮乐》中的教学活动一《小松鼠的伞》,下面,我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教学方法、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意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选择了故事教学。《小松鼠的伞》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活动目标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并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我们幼儿实际,制定了以下两点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关心有困难的同伴,感受帮助人的'快乐。
2、理解新词:责怪。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助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启发幼儿想像。
难点:引导幼儿试着把观察后想像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故事挂图、背景音乐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五、教学方法
为完成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欣赏、、感知、再认识、再理解。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比较法,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使幼儿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六、活动过程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本活动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听音乐《小伞花》做律动入活动室
通过听音乐、做律动,使幼儿首先有了伞的概念,为讲故事打下基础。
2、教师配乐讲故事
使幼儿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听故事,通过教师的语言、肢体的动作,使幼儿受到一种美的熏陶,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中都有谁?
(3)什么是小松鼠的伞?
3、看挂图,理解故事
(1)出示图1:让幼儿仔细观察,小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当作什么?然后教师小结。
(2)出示图2:让幼儿观察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上的小松鼠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想一想,小松鼠有大尾巴当伞怎么还淋湿了呢?然后教师总结。
(3)出示图3:想一想,松鼠妈妈看到小松鼠淋湿了会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呢?学一学妈妈生气的样子。妈妈生气了就会责怪小松鼠,会说什么呢?理解词语:责怪。
结合生活,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责怪的意思。
(4)出示图4:小朋友你们看,百灵鸟可能在说什么?小松鼠听到会怎么样?妈妈听了会怎么样?小松鼠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4、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小朋友,你们会像哪个小动物学习,为什么?
在生活中,你这样做过吗?心情怎样?
教师进行总结。
七、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让小朋友都像小松鼠一样,做一个爱关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八、活动效果预测
通过我的精心准备,以及各个环节的设计,我想,幼儿会了解故事内容,并受到教育,达到所设计的活动目标。
说课完毕,敬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建议。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15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3课课文《那只松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心灵的共鸣,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呵护生灵的教育。
《那知松鼠》这篇课文作者按发现松鼠——逮松鼠——放松鼠的顺序来叙述的。文中紧扣一“逮”一“放”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的“我”和一只活泼可爱的松鼠。人物情感跌宕起伏,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松鼠深深的喜爱之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文实际,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灵活劲、异乎寻常、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蔑视"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体会松鼠的可爱和"我"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呵护生灵的教育。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的可爱和作者的矛盾心理,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表演法来引导学生体会感受人物的心灵美,使他们受到美育熏陶,懂得“爱”不仅在于拥有,更重要的是给予付出。具体运用体现在我下面的教学流程之中。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松鼠的活动场面,把学生带进欢快和谐的大自然之中,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松鼠的活泼可爱,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知欲。随后我提问:谁能用一两个词形容你所看到的松鼠?点将回答之后就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面的那知松鼠到底是怎样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同时指导理解生字词,扫清障碍。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之后,去讨论交流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同时得到团结合作能力的锻炼。最后,我通过小结使学生明白主要内容的概括必须是完整的句子,让人明白你是说谁在干什么或者什么东西怎么样。因为本班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经常出现句子不完整的现象。
三、直入重点段——第四自然段逮松鼠,体会松鼠的可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作者对松鼠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再小结反馈情况,使学生明白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松鼠及我的动作的词语,在理解这些动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逮松鼠的情节。这样一来迎合了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二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词语,如蹑手蹑脚,蹿,瘫坐,喘着粗气等等,三来使学生把文字描述跟场景再现统一起来,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让感情的朗读和音乐氛围把学生带进文中的情境,使学生与进行激情交流,初步体会作者内心的跌宕起伏。然后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例如“逮住了一只松鼠的我,心里当然异乎寻常的高兴。”
这一句的朗读,要求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出示的第二个句子是“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来朗读,“绝望”“乞求”要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的怜爱,“蔑视和抗议”是作者对自己行为的不满,这一切情感变化都于作者对松鼠的爱。
第三个句子是: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也像触电般些缩回原处。
让学生交流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松鼠的目光”去体会作者的心理,这时的“我”再也开心不起来了,在松鼠的目光中,我的心被震动了。
第四句: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
在理解这一句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提出问题“我因为爱松鼠而捉松鼠,可为什么现在又放了他?”让学生讨论。为了让学生懂得“放”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更深切,更高尚的爱。我又安排了松鼠活动场面和网袋里的松鼠两个视频,使学生亲眼目睹重归大自然后活泼可爱的松鼠和网袋里老实得想没有了生命的松鼠,两者进行对比。之后,出示一组补充句子的提型,
为了小松鼠能( ),我把它放了。
为了小松鼠生活得( ),我把它放了。
为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 ),我把它放了。
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捉”一种自私的爱,而“放”是一种高尚的爱。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呵护生灵的教育。
作业布置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的立意是简单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捉
我 爱 松鼠
放
- 相关推荐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相关文章: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文范文04-22
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作文04-14
传承中华美德之孝顺 传统美德作文04-08
传统美德的传承作文05-11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35008-24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作文2000字03-19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精选8篇)06-30
传承传统美德作文06-15
中华传统美德作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