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2023-03-14 鲁迅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鲁迅的认识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

  鲁迅,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吧?他原名叫周树人,是一位文学思想家。他一生以笔为武器与敌人作斗争。毛主席曾评价他是伟大的无阶级文学家,思想家。他还曾被誉为民族魂,深受人民的爱戴。他为中国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出生在很有钱的家庭里,但却并没有一点少爷的架子,他还很爱写作,曾在洋学堂读书,又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但是,无论他取得怎样的成绩最终还是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眼里中国人都是低能儿。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翻译外国小说只卖出了几十册,又加上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不得不回国谋职。1918年5月用鲁迅为笔名发布不了《狂人日记》。

  鲁迅其实还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一个人。在当时的灰暗社会下,他还依然关心别人,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帮助车夫,帮助她清丽伤口后,还给他了一些钱。在鲁迅得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他依旧在工作,依旧在为社会做着贡献。

  鲁迅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了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她向他致敬,挽联挂满了整个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暗恋送花圈的人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他们都怀着崇高的敬意追悼到鲁迅先生。鲁迅安详的躺在那里,有的人失声痛哭,仿佛是他的亲人一般。

  鲁迅他永远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虽然我们并不能像他一样的伟大,但是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2

  记得从上小学高年级始,我们就开始读鲁迅的文章,但是总是零碎的,认识也是粗浅的。从我校倡导读鲁迅的作品始,我有意识地读鲁迅的文章,加上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读书也多了理解,才觉得慢慢地认识鲁迅。从鲁迅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极其丰满的鲁迅,多面的鲁迅。

  鲁迅的散文写的大都是他个人的亲身经历,如阿长给他买书的情景;如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如百草园里学习的生活。这些文章,大都是语言比较平实,给人一种娓娓而来的感觉,但是,他对以前生活的记忆,他对藤野先生深深的'敬意,都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时的鲁迅,是温和的,亦是“平常人”,他正如一位看过境迁的智者一般,笑谈过往,眼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对生活的热爱。犹如领家老爷爷,慈祥、安宁、如小溪一样。

  鲁迅小说的特色,可归纳为取材于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喜用白描的艺术手法,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和战斗性高度统一的典范。正如他的《药》、《孔乙己》……如《孔乙己》,这篇小说我很喜欢,描写的孔乙己很是鲜活。迂腐的时代造就了一个更加迂腐的孔乙己。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初中的一次语文考试中还写过《孔乙己续》呢?其实生活在某个时代的人必然受到时代的局限,孔乙己的形成是时代的必然,所以这篇文章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指责。尽管里面也有孔自身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文章,这样的手笔,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战斗者”的身影:身材中等,脸部瘦削,却两眼有神,正拿着他的战斗武器——笔,直指我们中国的心脏部位。直接写出了中国的病态根源,尽管语言还是一贯的白描,尽管语言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着实的给人一种厚重感。让人不能不深深的跟着他去思考,去回忆,去努力。

  鲁迅只有一部散文诗《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先是哲理性,即思与诗的结合,是《野草》的一大特点。 《野草》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激越、明快、泼辣、温润,它都具有;但是更多的是深沉悲抑,迂回曲折,神秘幽深。作者表现的主要是一种悲剧性情绪,它源自生命深处,许多奇幻的想象,其实都是由此派生而来,因此,最富含热情的语言也都留有寒冷的气息,恰如冰的火,火的冰。《死火》中描写死火:“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纤结如珊瑚网,”《野草》的语言,正是那青白背景上的无数张开而又纠结在一起的红艳的珊瑚枝。 作为一部灵魂之书,《野草》开辟的境界,在中国的精神史和文学史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散文诗《野草》被许多评论者认为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颠峰之作。而这时的鲁迅,则化身为一名“哲学家”。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丰富多姿。

  当然,鲁迅最突出的则是他的杂文,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其感情犹如黄河奔涌,热烈奔放,其语言有排比,有反语,有引用,其条理清晰,先是引出事实说出了国民常反动派的论言的失误之处,接着反驳对方的论点,说出所谓的国民党们,他们并没有什么“自信力”他们只有“信地、信物、信国联”的“他信力”直至最后连这最起码的“他信力”也失掉,接着连着举了一系列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全篇文章一气呵成。鲁迅的“革命家”形象在此鲜明深刻。

  读鲁迅,不应只从他的一篇文章读起。说鲁迅,更不是从一篇两篇文章所能言尽。他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家,一位革命家,有时候亦是一位智者、一位教育家。所以,鲁迅的文章给我最大的体会是:他是一位多面手。每一面都值得我们去研讨,去致敬,去收藏……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3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4

  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他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原名是周树人,他一生编写了许许多多的的著作,他的故事得从他第一次写小说说起:

  在1909年,鲁迅先生回到了中国,被学校聘请,成为了一个老师,但是他并不想当一名老师,所以鲁迅先生创作了他的第一本小说《怀旧》之后,又当上了社会教育司的科长,但是由于张勋复辟的影响,他一气之下便悲愤离职。

  在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说明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也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厌恶。

  鲁迅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作家,而且很威望,凭借的是他对百姓们爱戴和对封建社会的'厌恶,使得百姓们不自觉的都站在了鲁迅先生这边。

  但是鲁迅先生的作家事业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他为了把外国文化传入中国,不惜生命危险去翻译外国出版的书,鲁迅先生为了让人民百姓们看到好的小说,不顾自己的病情,依然在作家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永不停歇。

  鲁迅先生最后还是没有战胜过病魔,但是他的书籍和精神却永远的留了下来,他的样子被后人所铭记,他为中国创下了许多的书籍,他才是一名心里想着人民的作家!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5

  一支笔就是一把利刃,一个字,就是一柄长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您一生的写照,狂人日记你笔下的阿q你笔下的野草,啊鲁迅先生,你让我由衷的感受到了敬佩。

  忆往昔,你那伟岸的背影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家庭中的大起大落原来是衣食无忧的您不得不担起生活的重担,可命运总是不太好,父亲的死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困,您不得不去国外求学,在那里你认识了藤野先生,在一次与留学生看电影时,片中因为背叛祖国被处决的中国人,使您深感悲痛,手术刀只能医好中国人外表的腐朽,但拯救不了他们内心的黑暗,于是您依然决定弃医从文,用自己尖锐的文笔刺破那些卖国求荣者的虚伪外表,激起中国麻木的人内心的世界。

  离别啦,先台后您踏上了回国旅程,开始发表作品,狂人日记野草等等作品陆续发表,而您也完成了梦想的一部分,但只是唤起了一部分人的良知是没有太大的用处,你又开始了拯救之路。

  随着更多人民被唤醒,您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你也不把自己生病当回事,仍然没日没夜的工作着,亲戚朋友,见了都想帮助你,可是明确明朗的笑了,笑说与其不工作多活几年,还不如好好工作少活几年,但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始终是不行的,病魔最终还是耗尽了您的身体,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您闭上了双眼辞别了这人间,一颗文学史上的'璀璨明星悄然离世,全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赶来哀悼,许多作家写下了您的故事。

  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会有的。您在文学史上不仅仅只留下了名言名句名著诗歌名留下的,还有那些令人敬佩的品质,鲁迅先生,你虽然消失在了红尘滚滚的人间,但你却永远活在了广大人民的心中。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6

  面对鲁迅,我常常不由自主的肃然起敬。他那不屈的精神已注进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田。

  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多变的,一出生便受尽瞩目、宠爱,但好景不长,在其祖父因事入狱后,便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后进入南京矿物学堂,后又公费至仙台留学,最后弃医从文,成为了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上海。

  多少年过去了,新中国也成立了六十多年了,鲁迅先生面临的那个民族危难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中国人也早已不是那个面临民族危亡,同胞被杀害却“目光呆滞、麻木不仁”的中国人了。现在的中国人以祖国为自豪,为了维护祖国荣誉奋不顾身。鲁迅先生第一声呐喊仍在给我们力量。

  李敖说鲁迅是世故的;林语堂说鲁迅“老而愈辣”,还有梁实秋、陈西滢之流,说鲁迅为人偏狭,睚眦必报,其文,刻薄尖酸。诚然。鲁迅先生用一种无形的利器,尽自己最大努力抗争。

  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若他真用血肉之躯去参加革命,那留下的会是什么,依旧如此?一个人的绵薄之力能改变什么?这无异是送死。所以,他选择了拿起笔,用自己的文字描绘出自己对革命的热忱,用所谓的“冷嘲热讽”来唤醒国人,与那些有识之士携手,凝聚集体的力量。鲁迅先生是毅然的、是智慧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做到了,他也曾独自在深夜彷徨,可他最仍旧坚持了,坚定了。那份革命的希望之火依旧在那燃烧着,永不熄灭。

  鲁迅先生的文章言简意赅,满含思想,绝少废话,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他的文章不是那些用来调笑的佐料,是真正的思想、哲理,甚至是一份赋予的责任。所以那些看客们说其无味,怎奈其中真知又岂会让人轻松,那其中严肃的责任是一份重担,有识之士会奋力承担。那才是真正能读懂鲁迅先生文章的人。

  鲁迅先生,他值得人民称之为“民族魂”,它值得毛泽东评价为“中国第一等圣人”。

  他有思想,有见识,有智慧。也许他在某些事上有些许偏激,处理不当,但无损其在思想上的见解,以及对革命的关注,对未来前景的期待。

  鲁迅,用《呐喊》唤醒世人,用《朝花夕拾》缅怀过去,用《野草》点亮革命之路。他无愧于那个崇高的称号:“民族魂”。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7

  鲁迅先生是人人皆知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被人民成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浓的胡子形成了一个隶字形的.“一”,在那胡须中隐藏着多少力量啊!“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就是我对鲁迅先生的第一印象。

  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日日夜夜为百姓而忙碌着。身体瘦弱的他却在文学上是个伟人。鲁迅先生远在日本学医,后来看到祖国如此腐败无能,就决定放弃医术,回到祖国,用自己手中的笔拯救中国。鲁迅先生的侄女不好好读书,鲁迅并没有责怪她。而是用一种婉转的说话方式来教导他侄女好好读书,永远都是那么幽默。

  从鲁迅先生的话语中,我能体会到一种亲情的温暖。鲁迅先生他用毛笔奋斗了一生,为中华民族做出很多贡献。鲁迅先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是他写出的作品,给了我们力量,使我们走向了今天的辉煌。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8

  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这就是鲁迅,萧红笔下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认识相悖的鲁迅,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这是萧红心目中的鲁迅,亦是真实的鲁迅,伟大的另一面是这样的平和。

  这篇回忆录详细地描写了鲁迅的一些生活细节,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一个热情幽默、睿智平和的不一样的鲁迅浮现在我们的面前。然而,在这平和之中,却潜藏着我们熟悉的一面,那就是希望,无穷无尽的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斗争的不屈的希望。

  对年轻一代的希望,“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少年强则国强,鲁迅先生定是明白这个理的,青年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即使是草率的信,鲁迅先生也会一封一封地认真看完,这是他对青年寄予的希望,也是对中国未来寄予的希望。我自己虽为亲身经历那个社会,可也能想到,在那暗无天日的世界,那似人非人的世界,那充斥着绝望的世界,那些信中,有几封是认真下了笔的?可鲁迅先生认为,一定要认真看,只要有一封,那便是值得的。

  都说鲁迅先生以笔为矛,同黑暗抗争,但我认为他却是以自己的生命来作抗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鲁迅先生燃烧自己的生命,痛斥黑暗,想在这绝望的社会中,散发光和热,向着敌人冲锋陷阵,勇敢、忠实、热忱。

  明知自己身体不好,却一直工作到深夜,待到天发白时,才躺下休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做的不是停下工作来享受,反而更加拼命地工作,力求自己离去时,能给这个世界留下更多。我想,直至先生瞑目之时,他心中的希望焰火仍未熄灭,只有当黑暗永堕地狱时,先生的文章才失去价值,那时,先生的作品才算过时,这也是先生所期望的。

  现在的社会已不似过去那般绝望,可仍然存在着;现在的`青年亦不似过往,但现时的青春却并不是先生所期望的那样,只有希望。犹记得大江健三郎如此述说青春与希望,“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详之言,杜鹃的啼血,笑颜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缥缈的青春罢,然而终究是青春。”

  是的,无论何时何地,慢慢人生总会有些许不幸或是孤独,但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而希望,就是我们手中对抗这些暗夜中的苦难的,最坚强、最明亮的护盾,我们不可能可以摆脱孤独,那样只会失望。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先生写了许多作品,但他对于年轻人,于我们,只是有一句话,“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请带着勇气向前走,切勿绝望。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9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就是您——鲁迅先生。在您逝世之后,您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有多少人为您千里迢迢到殡仪馆,向您致以最深的敬礼。

  老人在灵堂里低声哭了,学生们也知道,他们少了一位疼爱他们的友人了。今天,第三节课时,老师让我们全体起立,为鲁迅先生默哀一分钟。我慢慢低下头,闭上眼,只觉得悲痛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鲁迅先生生前的画面不断出现。我真想哭出来,以表达我的悲痛。老师叫我们坐下,向我们读了巴金的文章,使我深受感动。

  老师似乎深知我心,她打开电脑,进入了悼念鲁迅先生的`网站。在网站上可以为您献花敬酒点歌等等。很幸运,我们组成为了第一组为您献花敬酒点歌的组。在为您献花敬酒点歌时,下面很多同学都在笑,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也不想知道为什么。

  此时,我只希望鲁迅先生——这位大文豪,也就是您,能够得到重生,但,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愿望。在网站里,我为你献上了一束鲜花。在献花的时候,我其实特别想到当时的万国殡仪馆,献上一束最能表达我心意的最美的鲜花。

  班里开办的小小的悼念仪式虽然结束了,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但是,鲁迅先生的精神,鲁迅先生的品质不会消失。鲁迅这个名字,会永远刻在子子孙孙的心中……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0

  我们先去的是展厅。我们往地下一坐,把“三味书屋”包围了起来,听讲解员讲鲁迅先生的故事。我时而抬头听讲,时而伏笔写字,时而想象出先生幼时在百草园的欢乐时光,时而想象出先生幼时在三味书屋的刻苦学习,总之,满脑子都是鲁迅先生的身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人格魅力。他为什么那么瘦?因为他把身上多余的肉质统统甩掉,换来了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一篇篇动听的文章,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如果没有他,也学我们还沉没在封建社会的海洋里;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们还停留在旧社会的途中;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们还沉浸在因中国强大而自感的欢乐中。正因为有了他,我们才能跨出中国文学的大门,去迎接世界文学的到来;正因为有了他,我们才看到了中国的软弱,世界的强大。

  鲁迅,一个伟大的人,他说除了中国人民的心声。现在,先生是死了,但他的灵魂仍存留在我们心中。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1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从汉赋到唐诗,从唐诗到宋词,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以及现在人们日常沟通的白话文,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将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思想排列起来,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文章。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刀,笔耕不辍,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最早和鲁迅先生相识,是在《社戏》里。“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一向爱玩耍的我,马上和鲁迅先生有了同感,这才发现他的童年也是那么的自由自在,随即便有一种和鲁迅先生非常亲近的感觉。于是,找来先生的几篇文章,饶有兴致地读。在《秋夜》里有这样一句话:“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我十分诧异,不禁问道:“为什么不直接写有两棵枣树?绕这个弯儿干嘛?”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其实鲁迅先生想借两株枣树表达兄弟情深。哦,我这才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先生文采斐然、思想深奥。

  一次课上,老师讲鲁迅先生的文章,也讲到了他的生平事迹。老师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曾经在日本东京学习医学,亲眼目睹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落后,仔细想想,认为要改变中国人并不是通过医学,而是要首先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即使一个人体格强壮,但思想麻木不仁,又有什么用呢?鲁迅先生想来想去,发现治疗人们的疾病是用药,那么治疗人们的精神呢?没错,就是用文学和艺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医学生涯,走上这条以写文章救国的“不归路”。我不禁反思了自己,鲁迅先生为了救国放弃了自己十分熟悉的医学,而我却沉迷于各种游乐之中,对自己的.学业功课不管不顾,便觉得脸颊十分火辣,从此下定决心,拿起笔,重新拾起了荒废的功课。

  后来从网上一篇帖子中看到,初中年级教育部决定把鲁迅先生的部分文章从语文教材中删去,因为很多人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而且当时的一些思想与现在截然不同。我试着去理解那些人的想法,然而根本做不到,因为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有强烈的战斗性,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回想过去,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一直激励着我,是鲁迅先生桀骜不驯的精神一直鞭策着我,让我在生活中不断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也让我知道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担当起一个中国人的使命,为自己的家庭,为身处的这个社会,为自己所在的这个国家做出贡献,哪怕只是一点点。

  遇见鲁迅先生,此生有幸。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2

  亲爱的鲁迅:

  您好!我冒昧打扰你。希望大家见谅!我只想表达我对你工作的感受。

  虽然我不太了解你的作品。但是,书很多,只有。从小学到现在,你的文章总会出现在书上。可见你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很大。

  从这篇《藤野先生》,我感受到你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你强烈的爱国主义让你选择抛弃艺术,向文学学习,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而不是身体。你这个“文学斗士”,受到藤野先生的影响和督促。几十年过去了,你还在坚持写作,坚守国魂导师的岗位。

  《雪》年,你把向往江南暖春的理想寄托在了北方,讨厌把北方的雪变成寂寞寒冷的冬天。你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温情脉脉的笔调描述了江南雪景。这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冬花雪原》,让我感受到你追求美好理想的心情。而你一直爱惜墨金,却在雪景里大费周章,可见你构思的巧妙!

  无论什么时候读自己的作品,总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自己出众的精神。

  我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

  鲁迅是一个憎恨旧社会的人。他在晚餐桌前和侄女周晔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为帮助不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而陷入沉思。

  鲁迅是一个关心下代的人。在和侄女讨论《水浒传》时,幽默而委婉地批评侄女读书太马虎,并送她两本书。看到进步青年买不起书时,慷慨得把书送给了他。

  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他经常工作到很晚,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倒经常关心女佣阿三的身体,不叫她干重活。

  鲁迅是一个关心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人,他在看到车夫受伤时,直接蹲下来帮车夫包扎,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车夫。他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劳苦人民。

  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从不向困难低头,用满腔热情和行动默默地为革命献出了一生。正如诗中所写“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是的。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进!开创美好未来!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4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从前认为,鲁迅非常严肃、冷漠,可是读了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后,我才深刻了解鲁迅。

  原来鲁迅也很幽默,他的笑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什么可笑的话,他会笑得连烟头都拿不住,常常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每天都要陪客,从下午二、三点来了客人,一直陪到五、六点钟,若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完饭后又要喝茶,常常陪客人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客人走后已经下半夜,人们本该睡觉,而鲁迅才要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人们开始工作了,而鲁迅才刚睡下。陪客人表现了他对客人的尊敬,他是多么辛苦呀!

  鲁迅工作累了,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说:“坐在椅子上翻翻书就是休息。”他这种珍惜时间,发奋读书的行为让我们值得学习。在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发病了,是气喘,十七日一夜未眠,十八日终日喘息,十九日下半夜,人衰弱到了极点。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像平日一样,工作完休息了,鲁迅先生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用一支笔与敌人做斗争。臧克家写了一篇散文《有的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高尚品质。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四周年,鲁迅先生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精彩的人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们向伟大的鲁迅先生学习,珍惜时间,努力读书吧!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5

  下雨了,寒风透着窗缝吹了进来,身体泛着些许凉意,柜上的吊兰显得更加憔悴,垂下的叶子晕绿了整个书柜。带着些困意。想到了先生,便留下了泪,将头埋了进去。

  先生不高,看过他的照片,也就一米六多。朱凡老先生曾写过: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确实如此。

  先生很爱笑,常常笑得直不起腰,笑得咳嗽,许先生又好气又好笑得拍拍先生的背。对孩子,他是慈爱温和的,一次,海婴拆坏了先生给他买的万花筒,许先生正要责备他时,先生说:不必。孩子一定是出于好奇,想拆开来看个究竟,才有此作为的。仔细询问,果然如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寻奧秘的志趣,是需要保护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后来的周海婴才成了物理学家吧。

  先生对年轻人,他希望年轻人热情似火,干劲似火,他还鼓励青年人敢于做一个像火一样的人: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地消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年轻人要敢于做第一,同时也要宽容大度地接受别人超越你。敢于打破陈规,奋斗吧,年轻人,因为,奋斗的青春才是真正的青春,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先生的干劲,常常写作到深夜,常常可以看到第二天凌晨,先生写作的背影,是那么晚年的先生,不论紧张斗争,恶劣环境,身体不好,先生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先生逝世前不久,体温高,体重不足八十斤,却仍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先生在逝世前三天,还为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篇序言;先生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先生一直战斗到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思绪扯回,抬起头来。晕绿的书柜变得明亮了,上面的吊兰也有了精神。不知何时,雨住了,微风佛着窗外的柳枝,太阳出来了,阳光溜了进来,照在桌子上,照在带着泪迹的桌上忆着先生。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6

  我想我或许能读懂你,鲁迅先生。

  你曾为平凡的一员,但你却能看到这世间的诸多不美;你曾为钻研的一员,但你却是仙台医学院中唯一明眼的另类;你曾为犯罪潜逃的一员,但你却在当下得到了赞扬。

  是的,当你看到有人正垂死病中,你不是予之以漠视后避其另行。当你看到满堂同窗正为一个被杀的中国平民而喝彩时,你没有从众鼓掌。因为他们麻木不仁的眼睛无法捕捉到你眼中早已掀起滚滚的惊涛骇浪!我读到了。

  那么如你一样,弃医从文罢!

  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你不畏军阀势力,勇于痛陈其凶残面孔。朝花为名你来领,被逐学子你来教。你坚持所谓反动文章,推波掀浪于新文化与新思想的前进。你不惜己方战友的可贵,决然讽刺他们中那些观点愚昧、欲哗众取宠之流。我也读到了。

  你看到国民思想之封守闭塞,大笔一挥,《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绝世狂篇陆续公布于世,它们不断动摇着关住那许多人的铁屋,真为志同道合者为之一快。

  多少年来,你含泪接连塑造了孔乙己、祥林嫂几个受害者,又含泪折磨他们,只盼世人能早一天从迷茫的平凡不仁中惊坐起,为这个社会增添越来越多的新生!你饱受出逃的沧桑,硬挺过兄弟间的敌对,向着世人呐喊,要他们擦亮眼睛,走上正确的开明大道。我还是读到了。

  当你正燃烟沉思、举笔不定时,你可曾想到过放弃;当你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着彷徨这个题目,你是否思考过这或许从一开始便都是错的.。我相信你想到过,我以为你为再济世救出几个人的坚持而感佩叹服。

  近百年来,你当年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看客们少了,人们变聪明了,他们认可你,肯理会你,你的精神正感召着他们。正如你的称号一样,他们正在前进,要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魂!

  这便是我眼中所看到读到的你。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7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文学家,但没有谁能像鲁迅这样用“笔”来唤醒愚昧迂腐的社会;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成功的名作,但没有哪一篇能像鲁迅的文章一针见血、鞭辟入里,让人茅塞顿开,产生无尽的遐思。而鲁迅故里,就是他思想形成的起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令海内外的崇拜者提起它就会产生一种神秘的向往。

  小桥流水人家,渔樵薄雾细雨。江南的气韵婉若一幅水墨画,古朴雅致。百草园的乐趣无限,可在我们看来却是一座荒废的园子,这是鲁迅童年时所向往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乐园。阳光照射着他红扑扑的脸颊,随着他去三味书屋。屋中褪色的木椅,放在书桌上的经史,寿镜吾老先生的遗像,仿佛又把我们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书声琅琅,直入耳旁……白墙灰瓦,绿树成荫,翠竹夹道,翰墨书香。

  后来因家道的.衰落,鲁迅离开了三味书屋,踏上不断求学的征程。

  1906年,鲁迅在仙台学医时,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他从日俄战争,杀中国人的场景中敏感地意识到了中国人的愚昧与精神上的麻木。而比身体和物质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思想。于是他果断决定“弃医从文”,欲唤醒沉睡的人们。我抬起头看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仿佛对它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穿过一座座院落,漫步鲁迅儿时生活的地方,仿佛又亲身体会到了《少年闰土》中那“四角的天空”,沉思着,沉思着。而后,我便又走回鲁迅故里的大门。夕阳映在白墙上,染红了鲁迅的石刻。他的头发直立,眼睛炯炯有神,那“一”字形胡须浓密极了,指尖夹着一支长烟,身着朴素长衫,正凝然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我通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文学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为改变社会迂腐局势时的不断求学,探寻新思想;我看到他在因张勋复辟乱作时,愤而离职与迷茫困顿;我看到他在“五四运动”前后,怕青年不懂得反动势力的狡猾与凶残时发表文章,为青年指明前进的方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敢于挑战权威,历经磨难不退缩。这样一位为国为民、勇于提出新思想的人,才能让社会不断进步。

  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自私自利,他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一种人为国为民,为社会、国家的事业做贡献,即使是死了,却还“活”着。这是精神上的最高境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历史的长河在召唤我们,呼唤我们。我们回望着百年前的历史,总能看见那个在“战场”中镇定自如、直爽率真的鲁迅!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8

  “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从《狂人日记》 到《孔乙己》,从《药》到 《 阿Q正传 》, 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系列文学作品 ,更是他的精神与人格。 鲁迅先生所批判的`不仅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段 ,那一文化现象, 而是在几千年封建的 “酱缸” 浸泡中,在近百年半封建半殖民地政治“囚笼”中扭曲变形的民族灵魂。

  有人曾这样评价他,“他总有他永远令人琢磨不透的独特思想,这些思想与整个民族在世界上的出路相关。青年时立志当医生,拯救那些沉浸在痛苦中的人们,但当你看到中国人强健的体格,却精神麻木、冷漠。你徘徊,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终于选择弃医从文。并积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在生命最后几天里,还仍然关心着青年人思想启蒙,因为你清楚地知道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崛起。

  时间如流沙般从手中争脱。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有70年的时光,但他却成为民族不朽的灵魂。他的思想跟随时代的跫音,丰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让贫乏的灵魂得到充实。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19

  我是个读书时很马虎的学生。星期天,老师留了一篇作文,是要抄写作文书上的事改成自己的事。我把所有的`作文书都拿来,反复思考,可是和篇合我心意的都没有。不知不觉我睡着了。在梦中,我乘坐在空飞船,读着一本鲁迅写的书,不禁有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时,飞船停到鲁迅先生家。我轻轻推开门,发现鲁迅先生正认真写作。我拍拍他的肩膀,心情十分紧张。知道自己会见到鲁迅先生,我的心砰砰跳。当他回过头来,我惊呆了。他并没有高大的身体。长得十分瘦小。我兴高采烈地说:“您是鲁迅先生吧!请您先生我,您平时是怎么读书的。”鲁迅先生先是惊疑了一下。又看看窗外的大飞船。点了点头,说:“读书,要有八种方法,有背书法,抄书法,多翻法,博览法,剪报法,立体法,阅读法,五到法。”还依依给我翻译意思。我想:鲁迅先生生平一定很刻苦。把整个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所以,我又请教了写好文章的秘诀。鲁迅先生说:“写作时要留心观察要写的事物。不可以硬写,要多找些好词名。写完后还要反复修改,这样就能写出好文章了。”我高兴的把读书和写作的方法记在纸上。这时,我看看手表,该回家了。我坐着飞船,在飞船上和鲁迅先生恋恋不舍道别。

  睡醒了,我发现自己手中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读书写作的方法。我才知道,这梦是真的。我按纸上方法做,读书不在马虎,文章水平也提高了。从此以后,我越来越敬爱伟大的鲁迅先生。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20

  鲁迅,一个高高在上的“大神”,严肃、无趣。这是我对他一贯的印象。

  翻开《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

  他天真活泼。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那时的他还是个青涩的少年,常常混迹在家里的后花园。那里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还有神奇的何首乌:“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于是年少的鲁迅便“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为此不知道挨了父亲多少骂,却从来没有一块根像人样。每当读到这儿,我都会忍俊不禁这像极了小时候时常调皮闯祸的我。

  他爱憎分明。他喜欢隐鼠,精心照顾了很久,却不曾想到有一天竟然惨死在长妈妈的脚下。他哀悼隐鼠,于是天天都想着要为心爱的隐鼠复仇,阿长也变得更加面目可憎。直到有一天,阿长为他买来了他念念不忘的“三哼经”,他“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顿时对阿长充满了敬意,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原来他的喜欢和讨厌只是一瞬间的事,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啊!

  他十分孝顺。父亲病重,他花高价去请了两个名医,但一直不见好转:“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比起失去父亲的痛苦,他更希望父亲少一些折磨,能早一点解脱,这就是鲁迅的孝,这样的孝在当时却是不被认可的.。所以小鲁迅“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这样“不该”但发自内心的“孝”,才是真正的孝,不是吗?

  初识鲁迅,根根直竖的头发,深邃的难以捉摸的眼神,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精读《朝花夕拾》,走近鲁迅,让我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更加真实的鲁迅。他,天真活泼、爱憎分明、极有孝心。

  读经典,每次都能让我们有不同的发现,让我们一起开启经典之门吧!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 篇21

  最近,开始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笔。最初,肯定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虽说是白话文小说,但还有很多地方读不懂。读完全篇后,那些不易懂的地方也迎刃而解了。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吃人""狗咬狗"的腐败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有多么憎恶这种社会,要与它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一开始只写了"我"恐惧当时的.社会,恐惧身边的人,恐惧一切。后面又写出了微微的反抗,再后面……总之,鲁迅先生这写得不是普通的文字,而是一个个富有生命,令人敬畏的文字。

  在这些令人敬畏的文字中,我单知道它们是鲁迅先生的心血,是鲁迅先生面对黑暗社会时的心声。也许到以后才能真正读懂鲁迅先生的文字。但是现在读出的已十分精彩了。

  鲁迅先生一个大文豪,一个与黑暗斗争的大文豪,一个令人敬佩的大文豪,一个被称为"民族魂"的大文豪,一个真正的英雄…….

  • 相关推荐

【对鲁迅的认识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话题作文:游鲁迅故居04-20

鲁迅的作文08-23

(经典)鲁迅的作文09-11

[经典]鲁迅的作文09-03

【精选】鲁迅的作文08-24

鲁迅的作文(经典)11-25

鲁迅的作文07-06

鲁迅的作文(精选)03-15

(精选)鲁迅的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