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旧时苏州城中苏家有一位小姐,名叫丹娘,自小喜欢读书和对句。一日,她听说《醒世恒言》中载“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后,心有所动,决心结婚时也模仿来个“联难新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典故,欢迎查阅,谢谢。
对联破案的历史典故
话说旧时苏州城中苏家有一位小姐,名叫丹娘,自小喜欢读书和对句。一日,她听说《醒世恒言》中载“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后,心有所动,决心结婚时也模仿来个“联难新郎”。果然,新婚之夜,她也向新郎出了一则古怪的上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新郎是个姓徐的教书先生,当晚因对不上来,只好独自回私塾中休息。可是第二天,苏丹娘竟莫名其妙地投河自尽了。
苏丹娘的娘家闻讯后,咬定是徐先生逼女儿跳河的,一纸状子告到县府,那县官一味逼供,可怜的新郎官被屈打成招,定了个死罪,只待秋后开刀问斩。徐先生的母亲闻讯后,气得自尽了。徐父心中不服,告到州府。知府况钟得知后,觉得此事蹊跷,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据徐先生在狱中交待,洞房中的新娘出了那个上联后,他因对不出,回私塾后曾向同事卜秀才讲过此事,其他一无所知。眼见离开刀问斩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可案件还是没有任何头绪,况钟十分着急。
当时,正值七月十五,夜深人静,皓月当空,又白又亮的银光直映书房,照得况钟毫无睡意,他索性对随从说:“睡不着,我们到院里去赏月吧。”
随从当即端来一把椅子,靠在院内的一株梧桐树下,请况钟小坐。况钟移了移椅子,正准备坐下去时,突然大声说:“好,有办法了!”说完,径直奔回书房,随从被弄得莫名其妙。
原来况钟刚才在移动椅子时,想起了包公昔日巧用对联断案的故事。
传说宋仁宗时期,开封西郊张家庄的张雪凤与溪西村的徐公子成亲,新婚之夜,那张雪凤出对考新郎,并说:“对不出来,就不准进洞房。”她出的上联是则同韵联:
溪西鸡齐啼
联中的“溪西”,是徐公子所在的村名,而联中这五个字又同属“i”韵,那徐公子事先没有思想准备,越急越对不上来,只好赌气回学堂去了。同学堂的瘦书生问明情况后默不作声,各自分别安寝。
次日清晨,张小姐见徐公子还在愁眉不展,不解地问:“夫君为何闷闷不乐?”
徐公子以为她明知故问,没好气地回答说:“还不是为了你那副刁钻的对子!”
新娘听后,“扑哧”一下笑开:“真是个夫子,昨晚你不是对得很好吗,何必再二再三呢!”
徐公子一听,大惊失色地说:“什么,什么?我昨晚明明是在学堂里过的夜呀!”
新娘子听到这里,犹如五雷轰顶,说了声“啊也,相公”,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她觉得愧对徐公子,竟投井自尽了。其娘家闻讯,哪里肯罢休!定说是徐公子逼得她跳井的,一纸状子告到官府,徐公子被定了死罪。徐公子的父母不服,告到开封府,包公听后觉得蹊跷,左思右想,为避免打草惊蛇,最后与女儿一起,定下了一个出联择婿的主意来。
听说包公的女儿出联择婿,时间定为半个时辰,不少秀才跃跃欲试。良辰一到,但见鼓乐大作,包公端坐在太师椅上,那些应试者们比参加殿试还要紧张,一齐等待包公出联。一声高呼“肃静”之后,只听包公大声念的上联是:
岸南船伴还
联中虽只有五个字,但这五个字皆为“an”韵,且字字重似千钧。应试者们一个个绞尽脑汁,不料那个瘦书生迅速站出来,抢对道:
屋北鹿独宿
“对得好,真是珠联璧合!”
“妙极了,可谓妙手天成!”
正当众人连连叫好之际,包公吩咐张龙、赵虎:“将这个瘦书生给我绑起来!”
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事后,包公向大家介绍道:半个时辰能对出这则上联,确属不易,本官判断,瘦书生就是凭着这则联坑害了张雪凤的。在场的人听后,无不佩服包公的高明。
况钟也是对联高手,决定依葫芦画瓢。第二天,他便出了一个告示,说是要招聘一位幕僚,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对出一则下联来。而上联,正是昨夜况钟移椅时想出来的:
移椅倚桐同赏月
告示贴出没多久,那个卜秀才上前揭榜,并对出了新娘子洞房之夜出的那则上联来:
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点灯登阁各攻书。
人物介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中国北宋政治家。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庆历新政失败后,曾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年老的官吏应强令致仕,以解决冗官问题;停止招募士兵,拣斥老弱,以解决冗兵问题,并选将练兵,训练义勇以备边;抑制贵戚和宦官等的权力,轻徭薄赋,节省开支等。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建言兴利除弊。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包拯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身后成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南宋和金朝时已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剧中有大量包公戏,后有小说《包公案》流行于世。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 相关推荐
【对联破案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对联天子朱元璋历史典故02-19
苏辙巧改对联历史典故09-25
历史典故05-20
经典的历史典故05-29
历史的典故05-22
经典历史典故04-07
历史典故:曲高和寡08-21
赵州桥的历史典故10-28
从善如流历史典故08-24
历史典故:扇枕温席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