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典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齐王舍牛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齐王舍牛
孟子曾经游历齐、宋、滕、魏等国,一度曾经担任齐宣王的客卿。有一次,齐宣王要孟子跟自己谈谈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历史。孟子一向主张“民贵君轻”,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便推说自己不太清楚。如果要谈,他可以谈谈王道的事。齐宣王听了,便问:
“那么你说说看,一个国君要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称王天下呢?”
孟子说:“我认为,一个国君,只要他能安抚人民,保护人民,那么他就可以称王天下。”
“那么,像我是不是可以做到这一点呢?”齐宣王问。
“可以。”孟子点点头说。
齐宣王听了,又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我是从大王的近臣和我说起过的一件事上推测的,我感到大王很有仁爱之心。”孟子说。
“什么事?”齐宣王又问。
孟子讲了以前的一件事:
有一天,齐宣王坐在朝堂上,有一个差役牵着一头牛从堂下经过。大王见了,问:“喂!你把牛牵到哪儿去?”
差役回答道:“牵去杀了,用它的血涂在祭祀用的钟上,用它的肉作为祭礼。”
大王看到那头牛似乎在发抖,很怜悯它,说:
“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恐惧颤抖的可怜样子,就好像一个没有罪过的人,被无辜地押上刑场一样。”
差役听了,问:“好吧!我放了它!那么是不是不要再用牲畜的血涂在祭祀的钟上了呢?祭礼要不要举行了呢?”
大王说:“祭礼怎么能废除呢?用只羊来换下这头牛吧!”
孟子说完了这件事,最后说:“大王,你连杀一头牛都不忍心,那么对老百姓一定是很仁爱的了。有了这种仁心,你一定可以称王天下的!”
齐王虽然认为孟子讲得很有道理,但他并没有采纳孟子实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过了不久,孟子也便离开了齐国,到别国去游说了。
后来,“齐王舍牛”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帝王对臣民的恻隐之情。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齐王舍牛的成语故事
【拼音】qí wáng shě niú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看到有人牵一头牛从堂前走过,便问要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人回答说:“将要杀掉它用来祭钟。”齐宣王说:“我不忍心看到牛被杀时发抖的样子,还是用一只羊来代替牛吧。”
【典故】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结构】主谓式
【押韵词】自出机轴、大渐弥留、炳烛夜游、救寒莫如重裘、稻粱谋、缓带轻裘、应答如流、危急关头、上兵伐谋、冰炭不投......
【成语举例】联祇膺灵命,抚遂群生,言念亭育,无忘鉴眛。殷帝去网,庶踵前修;齐王舍牛,实符本志。
唐·高祖《禁行刑屠杀诏》
成语解析
【成语】:齐王舍牛
【拼音】:qí wáng shě niú
【简拼】:qwsn
【解释】: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
【示例】:联祇膺灵命,抚遂群生,言念亭育,无忘鉴眛。殷帝去网,庶踵前修;~,实符本志。 唐·高祖《禁行刑屠杀诏》
【近义词】:
【反义词】: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顺接】:牛不出头、牛之一毛、牛农对泣、牛刀割鸡、牛刀小试、牛口之下、牛听弹琴、牛头夜叉
【顺接】:版筑饭牛、鞭打快牛、丙吉问牛、充栋汗牛、喘月吴牛、归马放牛、呼马呼牛、襟裾马牛
【逆接】:参差不齐、舛错不齐、错落不齐、大时不齐、地丑德齐、斗重山齐、福与天齐、积甲山齐
【逆接】:齐世庸人、齐东野语、齐云战舰、齐云落星、齐人攫金、齐傅楚咻、齐名并价、齐后破环
- 相关推荐
【齐王舍牛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经典历史典故09-23
「历史典故」08-11
精选历史典故01-30
历史的典故05-22
经典历史典故04-07
历史典故05-20
历史典故:旱魃拜夜叉-历史典故素材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