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史记和汉书中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史记》中的典故
【锥囊】 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唐杜甫《遣闷》:“气冲看剑匣,颖脱抚锥囊。”借指毛遂。清姚鼐《邯郸口号》:“锥囊有意来成市,玉貌无端亦被围。”参见政事部·议政“毛遂请行”。
【雀罗】 《史记·汲郑列传论》:“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暑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后以“雀罗”形容冷落的门庭或失势之家。唐刘禹锡《有感》:“地幽蚕室闭,门静雀罗开。”参见器用部·宫室“雀罗门”。
【卓家垆】 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以琴挑逗富商卓王孙新寡的女儿卓文君,文君私奔,与相如在临邛卖酒。卓文君当垆,司马相如围一条犊鼻褌洗酒器。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以“卓家垆”、“文君垆”为年轻女子当垆卖酒的典故。唐张祜《送蜀客》:“莫恋卓家垆,相如已屑屑。”宋陆游《寺前月夜醉中戏作》诗:“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是文君垆。”参见器用部·饮食“文君酒”。
【梁苑宴】 孝王刘武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文帝刘恒之子,汉景帝刘启的胞弟。公元前168年封为梁王,建都睢阳,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并筑梁苑三百里。梁苑,原名东苑,也叫梁园、兔园,是古代名园。梁孝王经常在其中广纳宾客,饮酒赋诗。当时名士司马相如、邹衍等均为座上客。见《史记〃梁孝王世家》。后以“梁苑宴”为贵族、名士宴饮的典故。宋蔡戡《观雪》”公子休夸梁苑宴,高人空泛剡溪舟”
二、汉书中的典故
【长缨】 捕缚敌人的长绳。《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覊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之十一:“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唐钱起《送薛判官赴蜀》:“始见儒者雄,长缨系余孽。”宋陆游《夜读兵书》诗:“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参见人事部·志趣“请长缨”。
【束缊】 《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宋黄庭坚《次韵孙子实寄少游》:“谁能借前筹,还妇用束缊。”参见人事部·行止“乞火”。
【终军弃繻】 《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之二:“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参见人事部·志趣“终军志”。
【一囊】 《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参见人事部·贫贱“曼倩饥”。
【赤白囊】 《汉书·丙吉传》:“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犇命书驰来至。驭吏随驿骑至公车刺取。”喻边关告急文书。宋陆游《春夏雨旸调适颇有丰岁之望喜而有作》:“二十年无赤白囊,人间何地不耕桑。”参见武备部·其他“赤囊书”。
【黑白丸】 《汉书·酷吏传·尹赏》:“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以喻游侠杀人报仇。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偷儿夜探黑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参见人事部·其他“探丸借客”。
【断裳】 汉代的盖宽饶,字次公,渔阳人。他极为刚正,看到朝廷中有不正之风,就不管得罪什么人,都要在上朝时向皇上说个明白。在任司马时,为了便于行事,还未离殿门,便截断裳衣,戴上大帽,佩着长剑,亲自到士卒居处,视其饮食﹐有病者慰问并给以医药。见《汉书〃盖宽饶传》。后用为典故。明黄道《周圣主勤政典学颂》”断裳雄冠之尉。莫不甑漱醴泉”
三、后汉书中的文化典故
【蒲鞭】 《后汉书·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己,终不加苦。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宋苏苏轼《次韵李端叔》:“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参见政事部·治理“蒲鞭”。
【玉棺】 传说中玉制的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天下玉棺于堂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召我耶?’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或云此古仙人王子乔也。”后用为升仙之典实。唐杜甫《昔游》诗:“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宋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何年霹雳起神物,玉棺飞出王乔墓。”亦用以悼亡。唐李群玉《伤友》:“玉棺来九天,凫舃掩穷泉。”另参见人事部·病死“玉棺仙令”。
【寇贾之风】 东汉的寇恂为地方官时,爱民如子,他在颖川时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执金吾(掌管京师治安的长官)贾复的部将在颖川杀人,被太守寇恂捕杀。贾复以为寇恂在故意羞辱他,所以扬言要杀寇恂。寇恂以蔺相如为榜样,不想与贾复相见,为大局而退让。后经光武帝调解,贾复与寇恂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见《后汉书.寇恂传》。后以“寇贾之风”为顾全大局解除私怨的典故。《周书.文帝纪上》:共追廉蔺之迹,同慕寇贾之风。
【梁松拜】 东汉时人马援有一次生病,贵为帝婿的梁松前来问候,独拜于床下,马援不下床回礼。梁松离去后,身边的人问”梁松是公卿以下都畏惧的人,为什么这样对待他呢??马援说”我与他父亲是同辈,他虽然是显贵之身,也得讲长幼之序”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梁松拜”指对前辈的礼节。宋戴表元《送徐生仁荣侍亲游山》”早识梁松拜,居成潘岳游。一年归雁雨,四月落花秋”
【毛子檄】 《后汉书·刘平王望等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为孝子不贪利禄,只为养亲而出仕之典实。明高启《送倪雅》诗:“交游结深欢,离别生远念。聊持毛子檄,暂脱刘生剑。”参见伦类部·亲眷“捧檄心”。
【祢生刺】 《后汉书·祢衡传》:“建安初,(祢衡)来游许下。始达颖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喻怀才不遇。唐司空曙《送卢堪》:“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另参见人事部·贫贱“灭刺”。
【淮阳薄】 西汉时,汉武帝拜汲黯为淮阳太守,让他去治理淮阳。汲黯拒不受命,武帝曾责问他是否轻视淮阳郡守的地位。见《史记.汲郑列传》。后以“淮阳薄”比喻轻视所任州郡长官的位薄,轻视。唐羊士谔《暮秋言怀》诗”非是淮阳薄,丘中只望还”。
史记中的10个经典故事:
1、卧薪尝胆
【出处】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的记载:“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去守墓和喂马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难过,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夜里睡在柴草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目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在吴国的羞辱。
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让人民安居乐业。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并使越国成为春秋末期的强国。
【寓意】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破釜沉舟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事】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寓意】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决不后退 。留有后路固然稳妥安全,但也容易使人懈怠,不求进取。反之,人在逼入绝境之时,求生的欲望将会激发出内心深处潜藏的一切能量,以求一搏,从而得到更大胜利。
3、鸿门宴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故事】项羽和刘邦有约在先,“先入咸阳者为王”。项羽在巨鹿降服了秦将军章邯后,指挥大军开进秦都咸阳。而此时,刘邦已进入关中,先项羽而占领咸阳,并驻重兵于函谷关。
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大怒,奋力攻破函谷关,在鸿门设下大营,并设宴款待刘邦。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让他杀了刘邦,但项羽迟迟下不了决心。于是范增便找来了项庄,让他在酒席上舞剑,趁机杀掉刘邦。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真正用意,也拿起一把剑和他对舞,以保护刘邦。
张良见形势危急,就跑到门外对樊哙说了里面的情况,樊哙急忙拿着剑和盾进入营帐来保护刘邦。项羽见樊哙是个壮士,就赏给他一个生肘子和一斛酒。樊哙趁机用发牢骚的话来说明刘邦没有称王之意。过了一会,刘邦假装上厕所,从小道偷偷离开了鸿门。
【寓意】鸿门宴,用于比喻不怀好意的宴请,加害客人的宴会。
4、纸上谈兵
【出处】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记载:“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故事】古时,赵国有个人叫赵括,从小就读熟读兵书。因此,他谈起用兵作战,总是滔滔不绝。可他的父亲却说他只会说空话,没有真本领,不会用兵,更不能当大将。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让赵括当大将,带军打仗,有人劝赵王说:“赵括兵书虽然读的熟,但不会灵活运用,会坏事的。”赵王不听,任然重用赵括。不久后,赵括在两军交战中,被白起打败,使赵军全军覆没,而赵括也在交战中阵亡。
【寓意】这个成语,往往形容只会嘴上说,但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这就需要遇事多思考,不张扬,少开口讲道理,多动手做事情。
5、狡兔三窟
【出处】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记载:“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故事】春秋时期,孟尝君喜好广交好友,为了能和他们讨论国家大事,常常请他们来家里常住。其中有位叫冯谖的人,常常住很长时间,但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仍然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但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券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对他充满感激。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这才知道冯谖的才能。
这时,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关头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高枕无忧,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跟他说如果能请到孟尝君为他做事,梁国会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可使者连着来了三次,冯谖都让孟尝君不要去。后来齐国听说了,也派人去请孟尝君,冯谖便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寓意】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有先见之明的预防策略。在办事中,我们也可以多做几手准备。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同时做好失败的心理、物质准备,以及应变措施。这样办事情,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成功可能性会大许多。
6、指鹿为马
【出处】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故事】秦朝宦官赵高想要夺取秦二世胡亥的皇位,但是担心到朝中的官员不会支持他,于是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秦二世胡亥进献了一只鹿,但是却说是一匹马。秦二世胡亥见到是鹿不是马之后,便笑赵高糊涂,但是赵高却只在乎文武百官的反应。果然,有不少官员附和赵高,说是马不是鹿,而说是鹿不是马的官员全部都被赵高害死了。
【寓意】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睁着眼睛说瞎话。
7、四面楚歌
【出处】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便丧失了斗志。
【寓意】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8、负荆请罪
【出处】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记载:“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予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故事】战国时,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文臣武将。由于廉颇官位在蔺相如之下,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了,总是躲避他。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不敢攻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我和廉颇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啊!”话传到廉颇耳中,于是他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
【寓意】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领导人应该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9、背水一战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里的记载:“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
【故事】楚汉相争时,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一万二千人马。为打败赵军,将一万人驻扎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二十万大军向河边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潜伏的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前后夹击大败。
【寓意】蕴含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哲理思想,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10、一言九鼎
【出处】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里的记载:“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寓意】做人应做到言出必行,慎重许诺,忠实履行,才能为人所信服。
- 相关推荐
【史记和汉书中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史记和汉书中的历史典故06-06
曹丕篡汉的历史典故06-20
曹丕废汉称帝的历史典故06-09
司马迁写《史记》的历史典故09-29
匈奴人称汉帝的历史典故10-01
有关司马迁写《史记》的历史典故07-26
经典历史典故:玉器和瓦罐01-15
烧饼的来源和历史典故12-13
玉器和瓦罐历史典故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