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师,您的目光是火种,点燃我们求知的欲望;以下是小编为你介绍的老师的目光初中作文,欢迎参考。
老师的目光初中作文(一)
世界上的眼睛千双万双,最难忘的是那老师的目光……
记得上次,开学第一天,张老师给我们上课。老师提问后,我举起了手,但又慢慢地放下了,当时我心想:万一答错了怎么办,还是不举为好,听人家说吧。老师见我这样,微笑着望着我,那双眼睛好像在说“不要害怕,答错了也没关系。”突然有股神奇的力量促使我举手,我便举起了手。老师点我回答,可我答错了,老师又对我笑了笑,那眼神又仿佛在说“答错了没关系,人总有错的时候嘛!”我抖了抖身子,就继续听课了。
有一次,张老师正在黑板上写字,我偷偷地跟范瑞讲起话来。我说的话很轻,我当时以为老师不会发现。可是老师却在我和范瑞正在讲话的时候忽然转了过来,发现了我们,当时老师那双眼睛严厉地盯着我,好像在说“汪雨田,你怎么搞的,怎么会在上课时讲起话来了呢?”我赶紧低下头,不再说话。以后,每当我想跟同桌讲话时,老师那双严厉的眼睛都出现在我的眼前,每时每刻都在监督着我,从此我再也没有在上课时和同学讲过话。
还有一次,因为许丙乐说不文明的话,我和他打起来了。张老师知道后,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对老师说我只负一点点责任,老师听了又用那双严厉的眼睛盯着我,足足有一分钟。我从老师的`眼神里知道自己错了,因为只要处理方法得当,事情是不会发展到那种地步的。所以,我立誓以后决不与同学打架了。
“您,一半有母亲的慈祥,一半有父亲的威严……”我又唱起这首熟悉的歌。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的我也有了这双神奇的眼睛。
老师的目光初中作文(二)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老师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当我考试帮助同学作弊时,老师的目光令我主动反思。记得有一次考试时,我把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悄悄的塞进同桌的手里时被老师看见了,老师走到我面前,用严厉的双眼盯着我,好像在对我说:“现在正在考试,不能作弊!”我吓得连忙把手缩了回来,老老实实地做题,再也不敢作弊了。
当我上课不专心听课时,老师的目光令我害怕。那是一节数学课,我不是看黑板,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的蝴蝶,心不在焉地坐在那发呆。老师的火眼金睛还是发现了,老师立刻止住话来,静静地站在讲台上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现在是上课时间,请认真听课,如果对蝴蝶感兴趣请在课后再观察!”我红着脸,做贼似地转过头来听课,幸亏老师及时提醒我,因为那节课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可惨了!
当我站上领奖台领奖时,老师的目光令我兴奋。那次,我荣获了柳州市的“优秀队干”。我领奖时,老师的目光从台下直射上来,好像在对我说:“你真棒!以后你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我心里乐滋滋的`,暗地里想:我一定再加倍努力,不让老师失望。
当我劳动出色时,老师的目光令我充满力量。一次当扫除中,老师安排我们每人打扫一扇窗。大扫除结束后,老师发现我十分努力,窗户擦得很干净,就像透明的一样,便微笑着看着我,好像在用目光鼓励我:“你真是我们班同学们的劳动楷模,加油!”
老师的目光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老师的目光变化无常,时刻提醒着我们,老师的目光是我们心中的航标灯!
老师的目光初中作文(三)
每当想起张老师,我就想起镜片后面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射出一种睿智的光芒。老师的目光好像会说话,每次与她对视,总感觉她用目光和我交流,给我信心,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有一次上语文课,张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却和同桌聊起了天。张老师听见了,停止了讲课,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不安的向讲台望去,看到张老师正用责备的目光注视着我,好像在对我说:“一个班干要起带头作用,上课怎么能聊天呢?”看着张老师严厉的目光,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像挨了耳光似的,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当教室里重新响起张老师娓娓动听的声音时,我偷偷地抬起头,迎来张老师信任的目光,仿佛在说:“知错就改就是好样的!”从此,我再也不敢违反课堂纪律了。
张老师的目光不仅让我改正缺点,还能让我树立信心。记得有一次,张老师让我参加朗诵比赛,当我站在台上的时候,我紧张得双脚直发颤。这时,我看见台下的张老师正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给我鼓劲:“你要加油啊!老师相信你!”看着张老师这鼓励的目光,我的心慢慢地平静了下来。我声情并茂地朗诵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我感受了成功的喜悦。我兴奋地寻找张老师,看到张老师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好象告诉我:“取得一些成绩,要继续努力,不许骄傲!”
张老师的目光里有严也有爱,同
学们在张老师慈母般的目光下插上希望的翅膀,飞向理想的蓝天。
【老师的目光初中作文】相关文章:
初中作文目光07-19
目光初中作文08-21
老师的目光初中生作文08-15
初中生作文:老师的目光08-10
姥姥的目光初中作文09-07
难忘的目光初中作文06-07
母亲的目光初中作文08-10
父亲的目光初中作文08-09
初中愤怒的目光作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