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腊八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腊八作文 篇1
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叫作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在此之后"年味"日便渐浓郁起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腊八节,是要喝腊八粥的。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你知道腊八粥怎么做吗?让我告诉你吧!腊八粥的原料很多,杂七杂八的有十多二十种,大多是我们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东西。干果类的有红枣、杏干、花生米、香酥核桃仁、莲子,鲜果片儿有鸭梨、山楂、橘子瓣儿,杂粮类的更齐全,有江米、大麦仁、豌豆、大刀豆,除了这些,还有秋日里晾晒的一些干菜,有白萝卜干、胡萝卜条、扁豆角儿,有的人家还会放上冰糖、青红丝。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腊八作文 篇2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腊八作文 篇3
腊八节就要到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习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
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作文 篇4
过冬至,冻鼻子;过腊八,冻下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刻的来临,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所以,我们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喜雀跃,掰着指头数着,离过年再有几天。
腊八也是和农业之类的祭祀有关的节日,也意味着辞旧迎新之际的交替,所以,它虽然不是春节一样的大节,我们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但这一天还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谁都会早早就操心腊八的到来,并且以传统的方式庆祝腊八节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腊八粥”了,这在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的,只是到了腊八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方式完成节日的纪念。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取几碗扁豆,用簸箕颠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类的杂物拣干净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没有扁豆,就要拿麦子、豌豆之类的到别人家换不然,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腊八这天,吃过午饭,大冬天一般没有活干,一家人围在热屋子里,锅里倒进水、扁豆,适量撒点盐和食用碱,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可以放几把大米,腊八粥就熬开了。我们在屋里呆不住,总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回来看看粥熬好了没有。母亲总是说要到晚饭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炉子上面的粥锅了。到晚饭时间,浓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弥漫,并且家家户户弥散出来的都是同样的香气,所以整个村子都只剩下这种清香在扩散、发酵。钻进屋子,一大锅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见一粒囫囵的扁豆,上面还飘着葱花、葱沫、油花之类的,原来母亲早就用清油炝过了,不用尝就知道奇香无比的了。大伙儿总是开玩笑说:清油炝驴粪蛋,都是香的。看见清油作为那时的奢侈品,偶尔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来碗,舀上满满一碗,几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绵软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从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肠胃,然后在毛孔中渗透开来,浑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畅无比。要是条件更好一些的时候,还要在里面放点羊杂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尝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腊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没有,尤其对我们来说,有限的土地几乎不允许种植扁豆的。不过这一天可以开怀畅饮,有时候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腊八粥,直喝得弯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赶,帮助消化吧。哪怕凛冽的寒风刀子一样,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个饱嗝的痛快。
有时候也吃扁豆面条,做法和腊八粥相似,只是锅里撒两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汤,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擀好切好的面条,煮熟了,炝上葱花或者葱沫,吃起来别有风味。也许是平日里吃惯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条,这扁豆面条,既有腊八粥的绵软,也有面条的滑爽,再加上盐碱的咸涩,竟然自有其独特的口感。
喝了腊八粥,神清气爽,倍感精神,虽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冻,温暖的春天的脚步也就跃跃欲试了,就开始盼望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紧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会接踵而至。虽然清贫,但希望总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人们的憧憬串联在一起,把喜悦串联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腊八作文 篇5
继昨晚一场淅淅沥沥的冻雨过后,早晨的天空里竟然零零散散地飘起雪花来。这雪花儿时而密集上一阵儿时而又休息上一会儿,时间一久,街角路边业已积攒起些许雪花的印迹来,像空旷的田野里一小块儿一小块儿枯萎着的蒿草,令整个荒原也煞是寂寥。
今天是腊八节,气温也随着周边冷空气的不断侵袭徒然下降了好几度,让近似“小阳春”的温暖天气暂告一段,重回到寒风凛冽的冬天来。倒是手机里朋友们发将过来的一条条祝福的话语,像涌起的一股股地热流,才令这个寒冷的冬日重新升腾起一丝丝的温暖了。
腊八节是在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季节,也是春节前一个重要的节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据史料记载,腊八这天人们不但举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活动,还有借用巫术击鼓驱除瘟疫的习俗,这一天又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得道日,信奉佛教的朋友们大多也认同这一说法,久而久之腊八节便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家家必过的重要的节日了。
而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听到过只言片语,说是某个穷人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苦于家中无米可炊,便将老鼠藏匿在洞里过冬的粮食都挖掘出来,恰逢这天腊八,穷人将这些仅有的一点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碗粥才勉强度过这个寒冷的日子,以后便不知详情了。且加之我亲眼目睹过,我国很多地方的确存在着腊八节煮腊八粥腊八粥的现象,不得不令我也笃信无疑了。
据说腊八节喝腊八粥最早从宋代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朝最为盛行的时候,宫廷里的皇帝、皇后、皇子都要向身边的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赏赐腊八粥,并向寺庙里僧侣喇嘛们赠送米果,就连老百姓也凑在这一天煮腊八粥用来祭祀祖先了。
我等小辈却没有这等恩赐来的口福,只知道小时候生活虽然艰苦,但每年的腊八节煮腊八粥的习惯母亲却是从未忘却的。腊八节煮腊八粥对于北方农村的家庭并不算很难的事儿,至少大枣、花生、红豆、绿豆以及黍子米等食材各家的田里都有种植,即便像莲子、核桃、杏仁、桂圆和栗子这些稀罕物,母亲也往往到左邻右舍或是村东村西地颠簸上一番儿,尽量把做腊八粥所需的食材能齐全些。据说熬粥也很讲究,但少不更事的我却未在意这些,但见诱人的腊八粥端上饭桌便狼吞虎咽地直至吃到干干净净作罢,哪还顾及父母亲忙于生计的辛苦和无奈呢。
除却腊八节有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北方的某些地方还有腊八节腌腊八蒜的习惯 。蒜要选上等的大蒜,醋要选优质的米醋,这样腌出的腊八蒜不但色泽鲜亮,而且蒜瓣吃起来清脆不辛辣,还是年节里食用水饺所需的上好蘸料呢。
当然,其他的地区还有其他的习俗,比如安徽有制作的腊八豆腐,陕西制作的腊八面,无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腊八节习俗形式和内容。
如今,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心仪的东西都能在各家网站淘得到,即便是年轻人不热衷于亲自熬煮一碗儿腊八粥,男人们不擅于腌制一瓶色泽鲜亮的腊八蒜,却同样能感受到这节日里的热烈气氛,不也是件快乐的事情吗。
腊八作文 篇6
今天早上,我的小闹钟响了,妈妈把小闹钟举到我的面前,说:“宝贝,快起床,你看看妈妈今天留的什么言。”于是,我就睁开迷迷糊糊的双眼看了一下,上面写着:“腊八节快乐,快起来喝腊八粥了。”然后,我就起床了。
洗脸刷牙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妈妈做的“腊八粥”。你们猜猜我妈妈做的“腊八粥”熬了几个小时?告诉你们吧,是两个小时。腊八粥里放的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圆米、花生、玉米、红薯,熬好后的腊八粥看起来非常美味。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腊八节”的由来吧。“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在古代,“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因为在十二月举行,所以称该月为“腊月”,称这一天为“腊日”。后来“腊日”这一天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节”就这样产生了。
在腊八节这天,有喝“腊八粥”的传统。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腊八粥熬好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是好兆头,象征着“年年有余”。
有的地方还有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在我们河南省,有的地方称腊八粥为“大家饭”。到了现在,我们在腊八这天还是会喝腊八粥,但是没有祭祀,没有馈赠亲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喝“腊八粥”了吗?这下你们知道“腊八节”的由来了吧,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腊八作文 篇7
又是一个腊八节,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腊八粥,那一丝丝的甜意,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腊八节……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腊八也是个很特别的节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们放学就约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着自制的冰车,女孩拎着个大篮子,一路小跑,直冲我们冬天的乐园——村外大河边。
六、七米宽的大河冰冻结实,冰面光洁如镜,阶梯似的石头上流水结的冰,凸凹波纹如鱼鳞,疙疙瘩瘩,很是美观。男孩们放上冰车,有的跪在上面,有的两人坐一起,双手冰钎一凿,“哧溜”一声,滑的无影无踪。女孩也不甘示弱,从河边找上薄而大的石块,再用双手捧上几捧背阴处没有化的积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块坐上去,“推吧。”后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阵冲向前,有的原地打转摔倒,有的冲出不远屁股下的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四脚朝天,任凭后脑勺被磕的有点闷疼,依然会找一块更大的石块,大伙像串糖葫芦,一个一个拽着前面人的袄后襟,齐声令下,一起使劲,还是不到几步,东倒西歪,人仰马翻,脑勺着地,玩的起劲的我们根本没在意冻的通红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静而空旷的山涧回荡着顽皮的欢声笑语……
天色已晚,兴致未尽的我们匆忙各自赶到上游(为的是干净),用石块砸上几大块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块稍做敲凿,像娃娃,像动物……载着满心的喜悦,不停的用口中的热气哈着冻的发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欢闹嬉戏……
腊八的早晨,早早起床,和姐姐弟弟争先恐后,端上妈妈做的红红的腊八粥,跑到院里,抢着去喂昨晚放在每个门口两边的冰凌人儿,用红色的豆子给他安上小嘴,看着似笑了的冰凌人儿,心里别提有多美……
不觉太阳已经升起,尽管没了孩提时的情趣,但那甜甜的腊八粥依然给人以浓浓的回味。
腊八作文 篇8
在我儿时的饮食记忆中,一个叫“腊八”的日子,简直就是弘扬味觉的宏大叙事。
20世纪的成都平原,既未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也没有“暖冬”一说。只要进入“三九”,川西坝子尽管没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胜景,结结实实的寒冷却叫人神清气爽。
那时我在一个名叫“新繁”的小县城上小学,学校与东湖公园仅一墙之隔,学生们在课间操也能溜进东湖公园玩一会儿。只有30亩大小的东湖,为唐朝西川节度使、著名宰相李德裕开凿。我国现在仅存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新繁东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处为山西XX县绛守居园池);“宋莲”则指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王安石的爸爸王仪任新繁县令时,曾以东湖并蒂莲为祥瑞大事,写长诗《东湖瑞莲歌》以资纪念。
精巧玲珑的东湖,景物美得叫人心醉。纪念古代先贤的“怀李堂”、“三贤堂”和“四费祠”,掩映在大片古柏贞楠中,荷塘曲水环护20多处楼台亭阁,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还有许多楹联匾额,常让初识字的我平添思古幽情。最让我喜爱的,是“三贤堂”的那副楹联:“何物荐馨香,西蜀繁田,东湖清水;前贤有遗爱,唐封翠柏,宋咏红莲”。记得大哥曾用朗诵诗歌的语调对我解释那副楹联——什么事物的芬芳比祭祀焚香更为悠长?只有川西繁江的沃土和东湖的清澈流水;唐代圣贤留下的苍翠古柏和宋代诗人吟咏过的红莲芙蕖,都是先哲留给我们的深厚仁爱呀!
东湖是我和三弟儿时最爱玩儿的所在。初春时节,我们在城墙根一带摘“狗蒂芽”(有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的野菜),还有一种鲜红色的野草果叫“蛇苞果”,据说那是蛇的最爱,我们总要狠下决心,才能拒绝它那水灵灵红艳艳的诱惑。盛夏之中,桤木树林是我们捉蝉子和“牵牛郎”的胜地,慈竹林则是我们捉“笋壳虫”和“丁丁猫”(蜻蜓)的好去处。到了深秋,我们跳到干涸的荷塘里,几乎不费力气就能挖菱角和莲藕。
即便进入隆冬,顽童眼中的东湖也是绝佳去处。一个阴霾弥漫的下午,天冷得出奇,坐在教室里百无聊赖的我朝窗外望去,只见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不一会儿,操场旁那株高大铁树的墨绿色针状叶子上就积满白雪,看上去格外赏心悦目。放学铃声还在耳畔萦绕,我已叫上三弟,一边背诵新学的课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边拉着他奋力朝东湖跑。
东湖城墙上,几大片盛开的腊梅被积雪压弯了枝头,那雪松软而洁净,伸出舌头尖舔而食之,冷丝丝、甜丝丝,差不多堪与街头艺人卖的棉花糖媲美,却又胜在多出几分馥郁。我们采集腊梅上的积雪打雪仗,弄得满身都散发着腊梅沁人心脾的幽香,眼见天色已晚,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未进家门,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喷香——有腊肉的醇香、蔬菜的清香、干果的脆香,还有若干莫可言状的馨香。来不及放下书包就直奔厨房灶头,揭开锅盖,只见一大锅五颜六色的稀饭。问及姥姥此为何物,答曰“腊八稀饭”。再问“何为腊八”?姥姥再答“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接下来的“佛成道节”等语我则完全听不明白。
且不管“腊七饭”、“腊八饭”,只要可口就是好饭——好像有点儿“英雄不问来路”的意思。待到晚饭时,对吃喝问题一贯喜欢刨根问底的我再度提出质疑,姥姥讲的那些话我仍然一头雾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平素严厉有余和蔼不足的爸爸居然给了答案:“腊八”古称“腊日”。早在先秦,人们就在“腊八”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云云。咦,一碗稀饭竟然有如此久远的来历和神奇作用,想不肃然起敬也难啊。
以吃喝为载体缅怀先人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事情,倘若套用it业内人士的术语,就是“程序运行正常”。可是,怎么也没料到,今年我煮“腊八稀饭”的既定程序,却因笔记本电脑莫名其妙染上“熊猫烧香”病毒而毁损殆尽。忙完重装操作系统、安装新买正版杀毒软件等烦心事儿,“腊九”也要按“腊八”来过。至于将 “腊八粥”刷新为“腊八饭”,不是颠覆传统,不为另类炫酷,不想显摆厨艺,只因自己立志“把日子过成厨子”嘛——糯米、大米以及红豆洗净、分别煮至半熟沥起;腊肉、火腿肠、四季豆、胡萝卜、猕猴桃、红杏果脯、大枣、花生仁、核桃仁均切颗粒,铁锅烧热调和油烧熟,先炒红豆等辅料,再以米饭均匀覆盖,扣上锅盖小火焖之,一刻钟就成。
姥姥当年做的“腊八稀饭”,一直是我私人食谱中的一个难以消解的块垒,一种值得永远珍藏的情愫。每年开始“数九”,我都会在潜意识里默默期待“腊八”的到来。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还是味觉记忆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圆,圆周的起点其实也是终点?
思来想去,似乎豁然开朗——生命其实是一个过程。即便走到那个“终点”,人生也应该该像江河那样激扬奔流,绝对不能冻结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独”、 “冷寂”、“漠然”等字样。何况长路上总会有关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靥、温暖的双手和亲切的语言,引导我们一直向前行;何况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亲情、爱情、友情,早已谱就明媚的乐曲——那是一首无字咏叹调,只要在心底低吟浅唱着它,我们就会依然寄情于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还有那隆冬傲然开放的腊梅。
腊八作文 篇9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必备】腊八作文汇编9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