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腊八节作文1100字5篇,欢迎大家分享。
腊八节作文1100字 篇1
每年的腊月十二月初八,是华夏传统的腊八节,腊月里最重大的日子之一,过了这一天,年喜走进千家万户,离春节团圆的日子不远了。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家中小节基本不过。每逢这个节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外婆做着针线总是说一声,今天是腊月初八了,妈妈在桌子的对面改着本子,抬头应一声:嗯,马上学生要考试了,再对望着她们说话的我催促道:赶快复习!
对于腊八是什么日子很模糊,只知道就要考试了。参加工作后,学到了不少民俗知识。单位里有两姐妹嫁给了兄弟俩,全家都是扬州人,非常讲究时令习惯,做的菜也很好吃,连在河埂上挑来的野菜都能做出好吃的饼。
两家人的孩子都在一个厂,为人实在,结交了很多好工友,平时没什么招待大伙的,在腊八的日子里,节俭了一年的这家人,总是要准备一大锅以豆类为主的八宝粥请单位里的好友,那个时候物资匮乏,什么都凭票证,熬一锅香甜的腊八粥要让主人损失很多糖票。中午下班,许多好友聚集在家里,热热闹闹,家便有了过“年”的喜庆了。
有的小青年吃完后腆着脸伸过碗去再要,女主人不识字,用糯糯的扬州话骂一声:“侬亲妈妈的,尝尝就行了,留点给旁人”,骂是骂了,还是笑嘻嘻又舀一勺过去。在地冻天寒之时,吃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腊八粥,在那个年代是一种美的最高享受。有幸吃到这家八宝粥的人,回到车间还舔着嘴唇回味,细数着有多少种材料组成的这一锅粥。从那个时候起对腊八有了认知,知道腊八要喝“腊八粥”。
陆游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原来连神仙也喜欢喝粥啊。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同时把“腊八粥”馈赠亲朋好友,这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吧。除了腊八粥,还有各种的腊八食品,我尝过几种:“腊八蒜”,是用紫皮蒜、正宗的米醋泡出来的,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回味的时候还有点甜。北方用面食做成腊八动物造型的面点很好看,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通常不喝“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腊八这天早晨,先把红豆﹑黄豆放在锅里煮,煮熟后捞出。
然后再用各种蔬菜炒成臊子,把擀好的面条下入锅中,最后倒入臊子和红豆﹑黄豆。等香喷喷的“腊八面”煮熟后,全家人便围在桌子上,一块吃“腊八面”了。在黟县,我还尝过徽州的腊八豆腐,看过制作过程。一种圆形食品,颜色黄润如玉,初看以为是柿子。
制作方法是把老豆腐放在水中捣碎,在一个圆形器物上罩一块纱布,把捣碎的豆腐倒进容器,纱布提起来旋转拧干水份,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抹上盐,放在炭火上烘烤,或晒上一个星期就制作成了。
其味咸中带鲜,鲜中蕴甜,甜中含香,配上各种菜肴有多种吃法。当年黟县商人外出经商创业阶段,生活较为节俭艰苦,每年腊月时制作较多的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串起来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外出经商作为菜肴可以吃上较长的时间。
那土气饱满的五谷杂粮,在火的簇拥、煮沸、蒸熬下,一点点弥漫出家的味道。引领着人们在霓虹灯的照射下,在凌冽的寒风中,渴盼着家里那盏昏黄的灯光。吃过了山珍海味,回家喝上一碗充满亲情的八宝粥。
听着母亲的絮叨,看着妻子的忙碌、孩子的蹦跳,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升腾的一定是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家的责任。许多民俗节日犹如植入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的种子,经特有风俗、习惯、饮食、礼仪的催化、发酵,自会萌芽、绽叶,长出非同凡响、卓异璀璨的花朵,给人持久恒远的影响。
过了腊八就是年,那一脸欣喜,红衣红裤的“年”,正满载着希望,美滋滋地向我们招手。
腊八节作文1100字 篇2
过冬至,冻鼻子;过腊八,冻下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刻的来临,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所以,我们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喜雀跃,掰着指头数着,离过年再有几天。
腊八也是和农业之类的祭祀有关的节日,也意味着辞旧迎新之际的交替,所以,它虽然不是春节一样的大节,我们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但这一天还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谁都会早早就操心腊八的到来,并且以传统的方式庆祝腊八节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腊八粥”了,这在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的,只是到了腊八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方式完成节日的纪念。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取几碗扁豆,用簸箕颠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类的杂物拣干净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没有扁豆,就要拿麦子、豌豆之类的到别人家换不然,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腊八这天,吃过午饭,大冬天一般没有活干,一家人围在热屋子里,锅里倒进水、扁豆,适量撒点盐和食用碱,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可以放几把大米,腊八粥就熬开了。我们在屋里呆不住,总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回来看看粥熬好了没有。母亲总是说要到晚饭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炉子上面的粥锅了。到晚饭时间,浓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弥漫,并且家家户户弥散出来的都是同样的香气,所以整个村子都只剩下这种清香在扩散、发酵。钻进屋子,一大锅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见一粒囫囵的扁豆,上面还飘着葱花、葱沫、油花之类的,原来母亲早就用清油炝过了,不用尝就知道奇香无比的了。大伙儿总是开玩笑说:清油炝驴粪蛋,都是香的。看见清油作为那时的奢侈品,偶尔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来碗,舀上满满一碗,几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绵软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从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肠胃,然后在毛孔中渗透开来,浑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畅无比。要是条件更好一些的时候,还要在里面放点羊杂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尝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腊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没有,尤其对我们来说,有限的土地几乎不允许种植扁豆的。不过这一天可以开怀畅饮,有时候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腊八粥,直喝得弯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赶,帮助消化吧。哪怕凛冽的寒风刀子一样,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个饱嗝的痛快。
有时候也吃扁豆面条,做法和腊八粥相似,只是锅里撒两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汤,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擀好切好的面条,煮熟了,炝上葱花或者葱沫,吃起来别有风味。也许是平日里吃惯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条,这扁豆面条,既有腊八粥的绵软,也有面条的滑爽,再加上盐碱的咸涩,竟然自有其独特的口感。
喝了腊八粥,神清气爽,倍感精神,虽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冻,温暖的春天的脚步也就跃跃欲试了,就开始盼望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紧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会接踵而至。虽然清贫,但希望总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人们的憧憬串联在一起,把喜悦串联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腊八节作文1100字 篇3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习俗二:吃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习俗三: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紫皮蒜?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近年来市场上紫皮蒜不多见。用一般的蒜,泡出来,别看瓣大但口感不脆,发紫。种蒜的又怎么说呢?紫皮蒜低产,比一般的蒜少收两成,谁还种?紫皮蒜在市场上偶有所见,麦收后就上市了,价格比一般蒜高三分之一。这道理不是一样吗?收成少,可能卖个好价呀!
泡腊八蒜为什么得用米醋?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也许这正是它的特色,其实这只是习惯罢了,好吃不如爱吃嘛!
腊八节作文1100字 篇4
爷爷八十岁时,背着手,在雪地上走路嗖嗖快。腰不弯,气不喘,寒风掠过谢顶脑门时,后勺一圈儿白发就势扯上了银色胡子,蜿蜒地挂在腮边。他声如洪钟,常吓得儿孙们颤抖。见着黄米饭就笑眯眯的,非常温顺。
那时,母亲为了讨爷爷欢心,一到冬天就隔三差五地焖黄米饭。尤其到腊八日子,黄米饭做得更要有名堂。淘米时要轻搓慢漂,挑出匀溜的白底紫花饭豆,先煮了八分熟,捞起来攒进小碗里。烧沸水下锅,奶黄的米粒翻滚,铁勺子沿了锅边转圈搅动,灶坑里秸秆呼呼响。少顷,豆子们愉快地散进来,淡淡的甜香在蒸汽里氤氲。直到泛出稠亮稠亮的光泽,跳动地映入眼帘,盛起一撮儿,拽出黏黏的一道豆花绺子。母亲就麻利地取出一个大肚蓝边瓷罐,放在锅台角上,一勺一勺往里装黄米饭,满满登登后,细心地盖上盖。盖子上正好搁进去两个小碗,一小碗白糖,一小碗荤油梭子。先用小棉被包了,再一闪身到柜橱里取一块干净的屉布子,兜着罐底系出一个结实的结,恰能容胳膊伸进套子里,挎着走。
屋外的阳光冻得哆嗦,雪花聚在窗台上,堵得视线都瘦了。母亲吆喝着,从大柜里掏出两条厚棉裤,规规矩矩地站在炕上,我们偷偷地捅那大棉裤,它们变得东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笑。豁牙子弟弟淌出口水,我们脱掉只能猫在屋里的薄棉裤,穿上迈不开步的厚棉裤。裤腰连着兜兜,两根带子从后背斜拉过来,扣和钮挤在肩膀上。完后,又包了围巾,只露出眼睛,搬起那个黄米饭包裹。母亲先走几步,用力推开房门,屋里涌动的白色气体咆哮着鼓出来,我和弟弟也站在门外了。
腊八冻掉下巴,差不多是一年里最冷的天。土房子缩脖低头的挺着,栅栏门、羊肠道都默不作声地抽着脸,平时三五条疯跑的狗,正夹着尾巴,堆在窝里草堆旁,凄凉地哼哼。爷爷家在后趟房的东头,风夹了雪粒子吹过来,我和弟弟趔趄着,眉心和鼻子头通红通红,似要结冰了。鞋底子邦邦硬,踩在雪地里发出喤喤的响,我伸手拉弟弟,他的鼻涕流出来了,冻在鼻子头上。看他撇嘴要哭,我连忙喊着:“那个黑老鸹!”他仰起脖子,忘了冷,看见高处一根电线上裹了厚厚的霜,亮晶晶的,正蹲着一个黑老鸹,探头探脑,左右张望。忽而,--嘎--嘎--嘎--扇几下翅膀,飞走了,簌簌落下一串串霜花。
我和弟弟好不容易拽开爷爷家的门,冰把门缝隙封死了,发出嘎巴一声。爷爷在里屋喊开了:谁呀!我的腿一抖,忙答应着,三步两步冲进屋,把包裹放在炕上,一层层打开,端出瓷罐。黄米饭还冒热气,爷爷的眼睛眯着,奓着手,大声叫着:筷子!筷子!小嫂子忙递过来一双筷子。爷爷把瓷罐捧在怀里,先夹一口白糖,抿一口黄米饭,目光柔和地咂着嘴,白胡子都快把嘴唇盖上了,一撅一撅的。哦,爷爷的眉毛都是白的,粉红的脸颊,粉红的鼻子头,粉红的脑门,像个孩子一样。
奶奶走很多年了,爷爷炕上的铺盖卷都是两套。他一套,奶奶一套。太阳下山就睡觉,他给奶奶先铺上被子,叨叨咕咕说着话,直到自己也睡去了。天空还挂着月牙,爷爷就携着黎明的清凉下地干活了。他愿意种糜子,老秋时,那些垂头羞涩的糜穗子,秀气、文静又朴实,像奶奶一样。小仓房里满囤的糜子,奶奶就会欣喜地捧起来,金红色的糜粒子,光滑饱满,从指缝间倏忽地过了。就像现在,爷爷喜欢这种感觉,香甜地吃一顿黏米饭。
腊八节作文1100字 篇5
腊八节,俗称“腊八”,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昨天夜里,我们接上了从新加坡飞回来过年的姐姐。正巧赶上今天是“腊八”,姥姥打算亲自给我们熬腊八粥呢!说到这腊八粥,你可能不知道,有“三宝”。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在这一锅粥里——米、豆、果。米是指各种的米,都是指各样的豆,还有大大小小的果仁,熬在一起才叫腊八粥。姥姥前一天晚上,就把要用的红豆、绿豆、芸豆、莲子泡上了。
下一步,该淘米了。
这腊八粥用的米可叫多种多样。黑米、红米、大米、薏米、糯米……姥姥叫我和姐姐一起去淘米。在水底下,大大小小的米粒在手中搓洗,又有一种小时候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做腊八粥,我总是喜欢抓各式各样的米出来玩。淘完米,我还正准备把用料放进电饭锅,姥姥却说用老方法、普通锅,熬着才会香。于是我们便用大锅熬。唰——米粒与豆子跃入大锅,碰撞出清脆的唰唰声。加水、放米,就只见一同倒在锅里的豆子和米,有的沉了底,有的还对我们依依不舍,使出全身力气向上游。我盖上盖子,他们就好似心灰意冷,沉了下去,但可不知,许久之后,会变得更惹人喜欢。接下来,就把舞台交给火,让时间创造艺术吧。定好闹钟,进入等待的时间里,姥姥给我们讲了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内,一尊挺着大肚子、笑嘻嘻,身背红布袋的佛像,人们叫他布袋和尚,传说他就是‘腊八粥’的创始人。很久以前,他来到苏州西园,每天在斋堂打杂,发现有食物被抛落,都要捡起来放入布袋,三年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粮食。那一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西园举行大典。管钱粮的和尚上大殿念经,忘了开仓取米。布袋和尚无米可做饭,就把收集起来的各种粮食拿出来煮了粥。快到中午了,管钱粮的和尚想起忘了开仓取米,知道闯了大祸,难免戒尺加身。当他急忙跑到伙房时,只见大锅小锅都热气腾腾,掀开锅盖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一尝味道真不错,这时他才舒了口气。”
讲着讲着,突然一股糊味儿传来。“呀坏了事!火没关小!”姥姥大喊一声就往厨房赶。还好发现的及时,只糊了一点点,没殃及蒸锅粥。姥姥翻了翻粥,盖上盖子,换成文火,重新定上了时。及时地补救完,姥姥又回来接着讲:
“在开斋的时候,他给大小和尚讲了个故事:‘今天是腊月初八,大家都知道是佛祖得道的日子,佛祖成道之前,为寻求真谛,云游名山大川。一天他来到印度的尼连河畔,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见了,将自己的午餐喂给佛祖吃。牧羊女的午餐是用各种谷物混合做成的粥,叫八宝粥。佛祖吃了粥,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突然悟道成佛。’这八宝粥,今天我也给诸位师傅准备了,请师傅们用斋。当家法师赞扬他一番。这赞扬就成了佛门的规矩,这样一年年地延续下来。因为这粥是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吃的,俗家人叫它‘腊八粥’。
“吱吱——”,闹钟仿佛也听得入迷,又猛地想起自己的任务,时间一到,就叮铃铃地叫了起来,家里人都想厨房围去。姥姥做了“揭秘人”的活儿,小心翼翼地揭开锅盖——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面而来,势气汹涌。再细细闻,就能闻出“精致”二字。什么叫粥的最高境界——米不离水,米水不分家。舀上一勺,细细品味,酸酸甜甜,味道极好!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开头节日,想必,一定会有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新年的!这就是家里的节日,就像做一碗腊八粥,需要人们,用心细细的加温!
【腊八节作文1100字】相关文章:
腊八节优秀作文:腊八!腊八!01-14
腊八节话题作文:腊八节谈腊八01-10
腊八节作文:腊八节的习俗01-23
腊八节作文:腊八节的传说01-17
腊八节作文:腊八节习俗01-12
有关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01-18
吉祥的腊八节-腊八节作文01-18
腊八节作文:腊八节的蛋糕01-22
腊八节的作文精选:闲话腊八01-23
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