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作文 篇1
生活是多彩的万花筒,是五颜六色的贝壳,也是受益无穷的课堂。
在暑假的一个晚上,妈妈告诉我要和同学一齐去胜利广场进行社会实践.我们带着各种各样的“货物”来到胜利广场,我们选好了一个位置,首先在上方铺了一张纸,然后摆下气球、橡皮泥等商品,一切工作就绪,我们便坐下来等待着顾客的来临。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慢慢地由刚来的兴高采烈便成了垂头丧气。
这时,一位叔叔也来到那里摆摊,我们都悄悄地观察他是怎样卖东西的。只见他在那里不停的宣传,来一个人就把他招到自我跟前向他推销,不一会儿他的东西就卖了一大半。我们一下子明白了,原先卖东西要自我宣传。于是我们就分了工。我负责拿着气球去吸引顾客,我来到一个有健身器材的小广场,想:那里小孩多,气球好卖。这时一个小孩跑来向我要气球,我便跟着他到了他妈妈身边,向她推销着我们的商品,没想到,她只买了一元钱的气球,但她一向微笑的盯着我,突然,阿姨冒出来一句话:“你忘记我是谁了?”我猛然一惊,想起是给我治眼睛的阿姨,这下我想我能够好好地向她推销了,没想到她还是直摇头,但这一元钱我已经十分兴奋了。“做生意并不好做呀!”我想。这时又来了一个老爷爷,问过价钱后,便一下买了六个气球、一盒橡皮泥,乐得我们手舞足蹈的。之后我们的生意一向都不错,不断有人来买气球,我们也越来越有经验,有一个阿姨边买东西边夸我们:“这些孩子真会做生意。”最后我们共挣了16元钱,我分到了5元。拿着钱,我也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
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了生活处处是课堂。
课堂作文 篇2
当我在穿山越岭的时候,茫然发现路没有尽头……
——题记
爬坡,累。
初七的夜,月圆。为了一睹“银河”的风采,我喘着粗气,拉扯着自己肥胖的身躯一级一级地向上地向上攀。同行的伙伴都拼命的“冲”,而我早已孤身落单,唯能看得到的便只是一个个拉长的背影。
爬坡,亦精彩。
洌,风给我的礼物。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浩淼的山中攀岩,这就是山?诧异!当我力竭至脑细胞也快沉淀的时候,眼前掠过一阵风儿,的确“洌”了点,还没来得及低头,我的视觉便已麻木,静静的停歇了几秒,硕果压低的树梢挺拔有力,清澄甘甜的河水沁人心脾,还有小溪中跳跃的“娃娃鱼”。许许多多,有的甚至从未见过,这一片,那一片,顶峰岂不是圣地?一路风景,一路期待,满满的都是喜悦,明明精疲力竭的我却一阵一阵的喜悦,向前冲!
穿山越岭,路没有尽头……
是让我感谢苍穹,还是感谢自然?谁能料到我竟能独自一人的到顶峰!甚至连我都认为这是难解的迷。总算,鱼肚皮似的天空没令我失望,只见它渐渐发白,隐隐约约的透出一线白,渐渐白雾逝去。只见那头有“若现”的光坏,终于,第一次与日出邂逅,地点便是我仰望已久的顶峰。一层层红韵包裹着我似乎也正为我唱着胜之歌……虽错过了“银河”但瞬间所见的无法言喻。茫然,东升的任务,日已完成,而我也将沿下坡回到最初的起点,那么,这是我曾经的终点?
起点,终点?终点,起点!路没有尽头,“茫然”发现。哲学体味,爬坡人生,自然感触不仅仅只为了上这一课。的韵味,未完待续!这也是课堂。
当我在穿山越岭的时候,茫然发现路没有尽头……
课堂作文 篇3
姥姥紧紧拉着我的手,浑浊的眸子中暗射光亮,她的唇轻启,我俯下身子,细细听着,无果。她使劲拉着我,隐约做出一个口型,手便垂下。
世间有很多事可以成为人的课堂,姥姥的丧礼便是我的课堂。
天空映照出日光颜色,反射中成就彩虹的辉煌;淡淡的日光,洒在我身上,映射出淡淡的心情。病床外的杨树已泛出嫩芽,新的生命是会带来希望的,是吗?病床上的姥姥今天格外兴奋,双眸炯炯有神,拉着我到她身边。我在她身边躺下,依偎在她怀里,尚且感受到她的气味,那种横贯了我童年中日日夜夜的味道,有让人安心的力量。我们谈了许久,从过去的日子到与我相伴的时光,逐渐地,日光沉入枝下。
姥姥拍了拍我的手,让我快回去,明日再来。我迟疑,心中有份不安笼罩着,说不出的恐惧。我踱着步子,一步三回头直到姥姥拿出威胁我的物件,我才离去。坠入地平线的太阳哪里知道,双鼻凹陷,面若死灰,鼻梁向右偏,分明是回光返照之相。
我再次与姥姥相见已是一个星期后,她昏迷了七天。那一次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姥姥紧紧拉着我的手,那双眼睛似乎要说出什么,我不明白,在记忆中只记得一个似清似明的`口型,在表达些什么。
我还记得香灰吹上青天久久不散,我还记得一朝幡在空中随风舒展飞扬,我还记得厚重的瓦盆砸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还记得------这种种回忆化为一行行清泪在脸上流下。我第一次明白什么是“死亡”,死亡就是我再也没有姥姥了,再也没有人为我在炎炎夏日奔波,只为那一句“想要!”再也没有温暖的怀抱在夜中为我摇扇。我沉下脸,将脸陷入枕头中,枕头中是姥姥的气息,那里有让人安心、力量的味道。
姥姥的离逝似课堂,让我们在一夜之间成长。从来无所事事的姥爷也学会照顾我们,而我也在理解父母,明白他们为难,这份成长是目睹母亲的绝望中的呐喊后,轰地升入心中,没有人能陪我一辈子,且行且珍惜。似乎明白了那唇轻启的含义“好好生活”。我深吸一口气走到窗边,面向天空露出一抹微笑,“姥姥,一路走好!”
每一场亲人的离世,每一段生离死别都是课堂,让我们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继续背负着已逝的亲人的理想走下去。不是因为希望而努力,而是因为只有努力才能看见希望,才能装作无所谓的笑笑,将眼泪混着血咽下去,才能坚持下去,走在无边际的荒漠中,只有靠着这份记忆,才会走下去。
姥姥的离逝似课堂,教会我理解父母,面对人生,坚持不懈。这课堂是静止的无论何时回头,都是在重温一遍痛苦,重新成长,重新淬炼。
“萧山洞海火石窟,聘婷此去应无路。落花随水天地去,念念孤心凭谁谱。生如形影死如故,昼当哀鸣夜当哭。婉转余音留不得,前人岂知后人苦。”
姥姥的离逝,是课堂,对于我是成长,无人能读懂的痛苦;于人淡然,我则刻骨铭心。
课堂作文 篇4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
激活作文课堂之我见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
如果教师能够以多种方式激活我们的作文课堂,那么,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一、巧设“导写”环节,激活学生的创作激情。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设计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就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苦差事。因此,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所谓导写,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写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引人思考。“奇”就是不寻常,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在想象作文《20年后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诉苦”:每天早上起床后总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早饭,洗衣服,时间不够用,要是家里安装了电子保姆,定时完成预定的工作,那该多好啊。学生一听,笑了,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有同学说要一支“电子纠错笔”,发现写错别字马上会发出警报提醒你;有同学说要一本“感应字典”,只要你把这个字的拼音或者字型写上去,字典马上会把这个字的相关信息显示出来……讨论还在进行,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20年后的……》,说:“同学们,或许我们现在设想的,20年后都已经出现了。到20年后的世界里去把你想要的东西拿过来吧!”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师巧妙安排的“导写”中,学生写作的激情得到激活。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
有位学者说过:“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抓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妈妈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间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结合学校的开展的“园艺节”、“百花节”、“环保节”、“菊花节”等等各项园艺活动,我都要求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学校活动对各班进行深入采访,学生创作热情高涨,校园里到处可见他们活动的身影,教室里也都可以看见他们奋笔疾书的场面。
三、改革评改方式,激活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而我觉得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我尝试着让学生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在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每次习作当堂完成后,我先收上来,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看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一起探讨。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而教师再对部分学生的习作及批改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在初浅的尝试中,我看到了学生习作中的“取长补短”,我也看到了这样的评改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四、展现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
只有热爱生活,勤于观察,才能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做到说真话;只有热爱生活,善于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才能准确提炼中心;只有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情感是作文的生命,一篇文章最吸引人的就是其间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这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展现生活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人教版第11册)时,我从校园中摄取了一组体现亲情的画面放在课件中,画面最后定格在夕阳下母亲为女儿背起书包,披上衣服这张图片上。很多同学此刻都沉浸在画面中,许久才回过神来,纷纷叙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情故事,虽然平淡,却于平淡之处感人肺腑。在以此为主题的作文练习中,我也感受到了学生的真情流露。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让我们激活作文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