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游记作文:开封延庆观导游词

2022-10-30 开封

  开封延庆观导游词

  大家好!

  我叫 ××× ,今天很荣幸由我为大家介绍有着中原第一道观之称的——延庆观。

  延庆观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一起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名观,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为了纪念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王重阳而建。

  现在我们站的这个位置是门殿,大家看到在我身后有一个屏风,在我们道教称之为照壁。大家应该对屏风中间的这个图案非常熟悉,它就是道教重要的标志之一——太极阴阳八卦图。它是我国古代圣人伏羲氏所创,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在太极图中包括了阴阳两极两种属性物质中的不断分化组合而产生四象和八卦(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八卦: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太极图虽然在众多图示当中最为简单,但内涵却最为丰富,堪称造型最为完美的图案。古今内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的里面包括了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它的哲学思想曾在我国思想界统治了800年之久,影响到我国文化的各个层面,比如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太极拳,它就是根据太极图中的圆、阴阳、刚柔、动静所运动其中,主要动作从分到合、从合到分在不断的划圆,可以说太极无处不生圆。太极图中的阴阳是对世界认识的最基本的概括,万事万物都有其共性,那就是都具有矛盾的两面,绝对纯粹的单一物种是不存在的,但是仅仅用阴阳描述世界还显得简单了一些,世界的复杂性,无法用它来作出描述,那么道教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对这种认识的最重要的补充。(同时太极图对于现在科学也有很大的共同贡献,电子计算机两位制的创始人莱布尼兹,他在1701年苦心研究乘法机时,法国传教士送给他一个八卦图,他正是在中国古老的八卦图中得到启发和帮助,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

  另外这个照壁还有一个意思在里面,就是用来隔断宫门以外的万丈红尘。出家人居此修行也就断绝尘念,清心修道。

  请大家随我绕过屏风进入延庆观内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建筑叫做玉皇阁,又叫通明阁,它始建于元太宗5年,也就是公元的1233年,距今已将近有800年的历史。玉皇阁座北朝南,通高18.25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全部是由青砖、青石和琉璃瓦件砌成,整个建筑不施梁木,也没有地基,造型奇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各层的建筑设计和技术处理各不相同,是一座无梁式的亭阁建筑,这是一座在中原乃至全国都非常罕见、汉蒙文化巧妙结合的历史建筑。

  玉皇阁下层为正方形,外部为四坡檐顶,在檐脊上方还雕有标志等级制度的五个瑞兽,它们分别是:龙、凤、狮、马、鱼,各个都雕刻得形态各异,如生。南门正中辟一瓮门,门两侧各开一直铁窗,东窗铁上铸有阳文题记“大明永宁王府镇国中尉雪窗重修玉皇阁三官无梁宝殿铁窗门户两扇”落款为“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9年)九月吉日”

  第二层是一个八棱形的实体,从四方形向八棱形的突然转变,这种设计在古代建筑史上是十分少见的,内部无阶梯,外壁呈红色,在八棱形的四周用碧绿的琉璃瓦砌出了连续的山花,像一座座高大的山脉波澜起伏。在每个山尖上都有一个龙头,龙头朝里,在龙的背上插有一把箭柄,据说,龙生九子,这就是它的其中一子,名叫鸱吻。由于鸱吻生性狂妄自大,不可一世,连老龙王也不放在眼里,龙王为了煞煞它的傲气,就把他叫到面前,问:“既然你本领这么大,这座房脊你能把它吞下去吗?”鸱吻听了之后,头一昂,尾一摆;二话不说,逮住这房脊便一口吞了下去。说时迟,那时快,龙王“刷”的一下抽出宝剑,一把插在他的背部,把它永远和房脊钉在了一起。实际上,古人们认为鸱吻五行属水,把它放在房脊上可以起到镇除火灾的作用。它背上的剑,说是为了防止它逃走,其实是为了起到装饰和加固房脊的作用。山面上砌出正脊吻兽、垂脊、扶风、悬鱼等,垂体结构为仿木的柱仿、斗拱、阑额等以承托上层平座。整个中层从外观来看内外互不相连高低相应浑然一体,并且每一层的装饰都互不遮挡,令人目不暇接、眼花乱。

  第三层是个八角形亭阁,阁内设有平座及碧蓝色琉璃瓦栏杆,外部以兰、绿色琉璃瓦件砌出檐柱、阑额、斗拱,最高的亭阁顶部为八角攒尖顶,上施一颗铜制的火焰宝珠,以垂链数根牵之,亭顶南边垂脊上置有两个骑着狮子的蒙古武士,北边有两个西域人形象。这个蒙古武士头戴尖顶卷边毡帽,脚穿马靴,连他身上穿的皮毛衣服的纹路都非常清晰。像这样雕刻精美的琉璃构件,能够从元代保存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它不但是整个建筑时代特色的生动反映,同时,对研究我国元代的文化艺术、建筑特点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亭南北各辟一拱形门,南方门楣镶琉璃砖雕匾额,蓝底金字阳文楷书“玉皇阁”三字,室内砖拱穹隆顶,内檐用五彩斗拱,内供汉白玉石雕三尊,请各位站在后面台阶上观看,中间那尊像高1.8米,他头戴皇冠,身穿黄袍,腰束玉带,是道教信奉的众神之一——玉皇大帝,左右两位像均高1.5米,是他的侍臣,这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汉白玉雕之一。北门内砖雕阳文直额“通明阁”三字,字大尺余。

  在参观完玉皇阁的外部特征后,我们下台阶到一层内部去了解一下它的内部构造。入门内,我们可以看到,上圆下方,上面是穹隆顶,很像蒙古的蒙古包,顶部四角砌出密集斗拱,使四壁顶口逐渐收作圆形,以承托上部的蒙古包式的半圆状穹隆顶,这样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汉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又明显的带有蒙古建筑的特征,可谓是汉蒙文化巧妙结合的产物。顶部由中心圆分出八条幅线,中心圆及八个区格中均饰以砖雕花卉图案,有菊花、葵花、石榴、牡丹等,室内没有设置梁柱和梯道。室内中心神台上有座玄帝像,由铜打造,像通高1.95米,座底高0.73米,长1.4米,宽0.4米,边框三面铸有八卦符号,座右边铸有“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岁在丙午四月吉日”等字,原为大道观遗物,今由博物馆移此。玄武又叫真武,他俗名披发祖师,为道教所崇奉,相传古奉乐王的太子,生而勇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功成,白日飞升,威震四方,号玄武君,也称玄帝,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因避讳而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年间,尊称“镇天真武灵应祐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还有一个说法: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是太上老君第82次变化之身。传说,他修道42年而成仙。玉皇大帝下诏封他为太玄,命其管理北方。因其威镇北方,故曰玄,又因其身上有鳞甲,故曰武。所以总称为玄武。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七宿之中有斗宿。而道教又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道教认为,每个人从投胎之日起,都要从南斗过渡到北斗,因此人的寿命是由北斗来决定的。人们要祈求延生长寿,就要供奉玄武大帝,所以玄武大帝的香火极为旺盛。到了宋朝的时候,为了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因此现在统称玄武大帝为真武大帝。据传说它在大禹时期曾经帮助过大禹治水,所以后来民间认为它是治理防护水患的一位天神,大家要知道开封是北方地区唯一的一座水城,地处黄河中下游,被称为地上悬河——黄河的底部和开封的铁塔塔尖一样高。历史上开封屡遭黄河水的泛滥,很多城池被掩埋于地下,现在,在我们的脚下就有五座古城池。由于玉皇阁以前是修筑在高台上的,后屡遭水淹,被泥沙埋于地下3米多处,在1984年时,成立了文物管理所,为对文物进行全面保护,我们把堆积的淤泥清理出来,经过全面维修才是使它得以恢复如今的面貌。因此老百姓为了庇佑开封不再患水灾,每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五谷丰登之后人们都会来到这里朝拜它,感谢它的保佑,由此各位不难想象当时这里的香火有多么的旺了。现在每到初一和十五的时候,这里的香火还是很旺盛。

  那么,延庆观是怎么来的呢?传说,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年),重阳祖师带领马钰、邱处机、谭处端、刘处玄四徒传道西归,途经汴京,住在了当时的王氏旅店,也就是今天延庆观所在的位置。当时,来到这里正好是深夜,旅店上空出现的北斗七星非常明亮,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见到过,王重阳当时觉得这里的王气很重,而现在所住的地方风水又极佳,具有磁场、声场、气场、龙气、王气,五气归一之地,必将有利于全真道的发扬与光大。且常对弟子们说:“吾后必宅是!”意思是说,这块地方是全真道的风水宝地。他死后,他的阴宅一定建在此。第二年,某日,王重阳呼丹阳真人马钰,嘱耳密语后,便不再饮食,在此打坐升天。他的弟子尊从他的愿望修建了最初的延庆观,称为重阳观。

  到了元代,道教达到鼎盛时期,元太宗五年(1233年)蒙古军进驻汴京后,王重阳的弟子郝大通之徒楼云真人王志谨,尊师叔邱处机遗命委托来汴修建重阳观,经过三十年的营建,形成了广袤七里(当时开封城墙总长14.4里,仅延庆观就站开封城面积的1/3),规模宏大,气压诸方的道教圣地,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赐名为为“大朝元万寿宫”,不幸的是,元末,“大朝元万寿宫”毁于战火,仅存一斋堂,这个斋堂,也就是我们刚才欣赏到的玉皇阁。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恢复道观,改名为延庆观。延庆观是四川天师洞在隋代时的旧称,天师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传道处,重阳观沿用天师洞的曾用名,表明了两者渊源流长的继承关系。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道观被黄河水淹没。

  清康熙七年(1668年)赵足行等人倡约善男信女重修延庆观。

  道光二十二年(1841年)黄河决口水涌入城,又一次被淹没。

  光绪二十年和三十四年连次修葺,又使道观稍具规模。

  大家现在可以看到的玉皇阁,在我们道教是非常有名气的,也被称之为“浮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开封城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个水城,在塔一米五以下,全都是地下水,整座塔相当于建在一个非常大的地下湖之上,所以有“浮塔”之称,大家都可以看到,玉皇阁的四周都有排水沟渠,地面安有水泵,每隔2个小时工作人员都会抽一次地下水,不抽的话水就会漫出来,把塔底给淹了,整个玉皇阁能在这个地下湖之上悬浮七、八年不倒、不塌是非常神奇的,也印证了王重阳所说的:“这是一个神奇无比的洞天福地”。

  整个建筑历经近千年战火洪水,得以保存至今,尤为珍贵。加上它是开封现存的唯一一座元代建筑,它的存在使开封自宋朝以来的古代建筑保持了宋、元、明、清的完整序列,没有出现空白的遗憾,而它独特的造型与建筑风格更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道家代表性著作《道德经》,在此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老子,老子,名老聃,河南人,是我国春秋末年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相传老子是经过许多个81万亿岁,托胎于玄妙玉女腹体内,并且怀孕了81年之久,最后方从玄妙玉女左肋降生下来的,因怀孕太久,一生下来就是满头白发,故名唤“老子”,又因为降生在一棵李树下,便指树为姓,姓“李”。道教的一些史书中也记载了《道德经》的由来,相传,2500年前,周朝有一个“门官”叫尹喜的,他有一天在“草楼观”观测天气时,忽见紫气东来,便预言定有圣人路过,不久,果然老子骑驴入关,于是尹喜便请老子入楼,好酒款待,吟诗作赋,老子就是这时写下的《道德经》,《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八十一章,五千言,是我国最早的辩证唯物主义论著,反映了老子丰富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这正是现代哲学中的基本观点,我们看到这块牌子上所列的是《道德经》中比较经典的几句话,以此为例,我来给大家做个解释。

  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道”是名词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常”是“恒久不变的”意思。“名”同“道”的意思,指真理、规律。

  整句话意思是道如果能够说得出具体形态,它就不是恒久的道;名,若说得上具体形态,它就不是恒久的名。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因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如果能够说得清,道的明,就不是恒久不变的规律了。

  老子认为,世界之道是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我们很难对它加以描述;如果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描述它,那么,他们描述的东西一定不是我说得那个的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世界之道。

  第二句,“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报一为天下式”“曲”指“委曲”“枉”指“弯曲”,“洼”指“凹陷,空虚”,“盈”指“充实,完美”,“敝”指“陈旧,破败”,“抱一”指“持之以恒地坚持做某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委曲会变圆满,弯曲会变直,空虚会变的充实,陈旧会变新。对欲望要求少的人反而会得到很多,反之,则会引起迷惘。因此,圣人以此为天下之道,坚持自己的要求。

  老子认为,圣人成功的秘诀在于“抱一”即遵守“道”。由于“道”的存在,万事万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转化到自身的对立面。这正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科学道理。

  第三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企”指“踮着脚跟站立”,“跨”指“大步走”,“不行”即“不能远行”,“自见”指“只看见自己,只关心自己”,“自是”指“只肯定自我,只信赖自我”。

  这句话字面含义是说踮脚而立的人不能立的很久,大步走不能远行,只看见自己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会有彰显的机会。

  本句谈的是个体与世界整体的关系。老子认为,世界万物中的个体都是由整体决定的,个体的存在和发展要与世界整体联系起来,这才有其生命力和价值。也就是说人们应当抛弃个体思维方式而自觉投身于世界整体活动中,以此安身立命,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四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把“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类,这里的“亡”是通假字,同“无”,上士闻“道”,能尽其所能施行,中士闻道,将信将疑,犹豫不定,下士闻道,大笑之,如果不笑,“道”就不是真正的“道”。

  此句体现了“道”存在的客观性。

  第五句“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指“疾走”,“清静”指“无为清静”,“正”通“政”,作“领导、统治”。

  本句意思是指快步走动能战胜寒冷,心灵安静能战胜酷热,无为清静可以成为天下的领导。

  老子认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其表象和实质往往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不能抓住一面,而忽视了全部和根本。因此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即抓住“道”,顺应“道”。什么也不要去争、抢,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清静而无为,天下才能得到治理,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第六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字面含义是圣人没有不变的意见,他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善良的人我对他善良,不善良的人我对他也善良,这样就能得到善良的对待,讲诚信的人,我信任他,不讲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我就得到了信任。

  老子认为,圣人治国的原则是无为而治。只要了解百姓的所知所感,就可以不用工具去统治百姓,不用制约,因势利导,犹如水到渠成般的自然。这样,百姓也就安然接受领导了。

  《道德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辩证唯物主义论著,在西方是除《圣经》外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在书中,老子用他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这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下面我们到下一个景点——六十甲子殿。六十甲子也称六十花甲、六十太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太岁神,每逢自己的本命年,一般男的要戴红腰带,女的要穿红绣鞋,这是为什么呢?什么又是太岁神呢?

  太岁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神袛,其源于夏代历法中的岁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木星最早在夏代前被称为岁星,在晋朝五行盛行时改称成木星,我国夏商时有“岁星纪年”“太岁纪年”两种历法,由于岁星纪年在实际运用中有诸多不便,古人便假设一个叫太岁的星宇岁星作向背运动,从而产生了“太岁纪年”。我国古代时对阴阳二元对立到合二为一的辩证运用广之又广,深之又深,就历法而言,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故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岁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岁阴,一阴一阳,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两两配合组成了六十天干也叫六十甲子,现在我国的阴历(夏历)就是太岁纪年的延续。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有两个太岁神,一个是本命太岁,就是出生年月的太岁,比如07年时丁亥年,这年出生的人她的本命太岁就是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人的出生年月是不会变的,因此本命太岁主管你的生死夭寿,流年命运,伴随着你的一生。

  另一位是值年太岁,又称当年太岁,就是眼下生存之年的太岁,值年太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都在变化,主管当年的运势和流年。

  每个人都有一个本命太岁和五十九个值年太岁,按堪舆家说法,同值年太岁的方位相刑相冲的方位,就叫犯太岁,不可动土,也就是出生之年的干支同值年太岁的干支相刑相冲的年岁,犯太岁的人,同值年太岁的方位和纪年干支都属于对抗的地位,因此极容易遇灾得祸,所以在这一年中,更应该注意万事小心,保护健康,除去道观拜太岁,在家敬太岁外,还要男的系红腰带,女的穿红绣鞋,以克刑克冲,保本命年中平安。

  为什么要拜太岁?太岁神是年岁之神,道教经籍中说太岁神主管人的“本生身命之灾”和“流年临犯之厄”。这就是说:人的一生吉凶祸福是由太岁神主管的,人每年的健康和疾病,人每年的运气顺当和不利,也时有太岁神处理的,故须拜本命太岁和值年太岁,以求得两个太岁神的关怀以趋吉避祸,所以拜太岁也叫拜顺星。

  六十太岁神在当时的朝代都是忠臣孝子,有舍身保国的将军,有浩然正气的使臣,有清正的县官,有拾金不昧的君子,有舍财办学助教的仁者,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楷模,死后列为众神,受到后代的敬仰和祭祀,他们也是续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大家可以对照门口的这个表,按照自己的出生年月找找自己的保护神,看看自己的五行归属。

  道教认为宇宙是神创造的,神是万物主宰,主要尊神有“三清”、“玉皇大帝”、“四御”、“王母”、“八仙”等,玉皇阁三层上尊奉的便是玉皇大帝。那么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因此道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地方便是三清殿。

  进入三清殿,眼前的这三位尊神就是三清,中间这位是三位中处在最高地位的玉清元始天尊,其次是右边的上清灵宝天尊,最后是左边这位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元始天尊手握宇宙万物之元气,象征着万物初开,生命初生,象征家中的孩子,为人父母的一定要在此许下愿望,保佑他们将来学业有成,事业顺利;灵宝天尊手拿如意。如意在古时象征着权力、地位、财富,在这些方面有所追求就应该多拜拜他;道德天尊手中所握的是仙丹葫,是保佑老人的,中华民族的美德历来是百行善、孝为先,所以应该为吱吱的父母许下健康长寿的愿望。要想深入的了解道教文化,我们首先要学学怎么行道家礼:伸出右手,手心向下,左手握拳,大拇指垂直顶住右手掌,上为天,下为地,上为乾,下为坤,左手大拇指不动,四指旋转至右手上,然后把它高高举过头顶,再放到眉心,再到唇心,最后到胸心,三心合一,再放回眉心,拜上三拜。

  在大殿两侧是我单位所辖两个景点的沙盘,左侧是延庆观68亩景区开发的规划图,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所里领导正确的带领下,经过全所干部职工数年来艰辛的努力,延庆观景区的开发已与投资商签订了开发协议,开发相关事宜正在进行中,届时,延庆观景区一定会再现昔日“大朝元万寿宫”的辉煌。

  殿右侧的沙盘是另一个景点——繁塔,它位于开封东南角,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引见在当时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故又名天清寺塔,它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了。繁塔原为六角九层,高73米,铁塔虽有十三层,但却仅有55.88米,因此当地有句古话“铁塔高,铁塔高,铁塔不及繁塔腰”但是后来,据历史记载,繁塔历经明朝赫赫有名的“铲王气”事件、遭遇雷电袭击,只余现在三层,现在的繁塔仅余36.68米,塔身由近万块佛砖组成,故又俗称万佛塔,繁塔以其独特的“内沿外攀”建筑风格、精美的佛像砖、丰富的碑刻题记、罕见的书法艺术而闻名于世,堪称为一座瑰丽的艺术宝库,对于研究北宋时期政治、宗教、文化、建筑都极具参考价值。

  下一处要参观的是重阳殿,先开看看门口这副对联,“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上联是唐朝诗人的遗作,每个字的偏旁部首都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其后多年没有人能对出下联,直到王重阳对出了下联,这下联之所以对的好,不光是因为下联对仗工整(下联每个字偏旁也含有金木水火土),更为难得的是整副对联意境非常优美,闭上眼睛,默念烟锁池塘柳,脑海里能映出画面:平滑如镜的池塘,没有一丝涟漪;葱茏的岸柳合抱,成队成行;柳荫如烟,莽莽苍苍、柳荫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和岸上的柳荫交融一体,仿佛封锁在一片巨大的烟云之下,连枯燥的蝉鸣仿佛也传送着丝丝凉爽……..相比之下,纪晓岚所对的下联“炮镇海城楼”,意境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我们把“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称为千古绝对。

  重阳殿内置王重阳的蜡像,殿内还设有介绍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生平的简介,还有记录延庆观建国后开放修复时一些珍贵的照片资料。

  王重阳(公元1112年-1170年)生于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为世雄,字德威,陕西咸阳人,文武双全,入道后更名为喆,字知明,号重阳子。

  王喆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极为尖锐,战祸频起,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他是宋代遗民,自然不满于金人统治,又不能公然表露,因而自称于甘河镇遇仙,48岁时改儒为道,于金大定元年(1161年)在终南山之南时村,自穿一穴,起封土高数尺,号“活死人墓”。这是对金人统治强烈不满的表示。于金世宗大定七年在宁海(今山东牟平)传道时创立了全真派。世传其道人打扮,头梳三髻,有三个“吉”字,而改名为“”,亦作“喆”,又因其喜爱菊花之傲霜坚操,慕晋陶渊明爱菊之雅行,遂以“知明”为字,以“重阳”为号,人称王重阳。

  王重阳于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去山东宁海一带传教,并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丘处机、郝大通、孙不二为徒,世称“全真七子”。王喆创立的全真派,其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以“济贫拔苦、先人后已、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具全故名为全真。全真派认为,道、释、儒三教同源,王喆创立的“三教平等会”等以《孝经》、《心经》、《老子》为经典,主张三教合一,王喆在《金关玉锁诀》称本宗是“以太上为祖,释迦为宗,夫子为科牌”,“三教者不离真道也”,这可以说是全真教义最为鲜明的突出之处,在金代出现的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三大新道派中,以全真教的势力最大,其弟子众多,到元代更是发展到了鼎盛。

  在他的七个徒弟中,丘处机为全真七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却是为全真教在元代的发展作出最大贡献的一个。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听随行的中原人介绍丘处机法术超人,遣使相召。1220年秋,丘处机率弟子从山东莱州动身,穿越蒙古草原,历经两年,于1222年初夏在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与成吉思汗会见。进言“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 这些言论很得成吉思汗的赏识。 后来,丘处机被成吉思汗尊为“国师”,赐号“活神仙”,命其掌管天下所有出家人。这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现象,实现了其师父王重阳生前“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张,全真道也达到了鼎盛。丘处机认为,全真道能够兴旺发达,全在于开封重阳观的风水好,便命人前去重修重阳观,这才有了当时气势宏大的“大朝元万寿宫”。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祝愿大家有个愉快的旅行!

  • 相关推荐

【开封游记作文:开封延庆观导游词】相关文章:

开封游记作文06-22

【推荐】开封游记作文11-08

开封游记作文【荐】11-07

【精】开封游记作文11-08

关于开封游记作文11-06

【热门】开封游记作文11-08

【荐】开封游记作文11-08

开封游记作文【热门】11-08

【热】开封游记作文11-08

开封游记作文【精】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