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作文

2022-05-03 记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记忆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记忆作文 篇1

  “要说最特别的节日,可必定是春节啊。要说春节有趣的事,那可说都说不完啊……”,一边说着,妈妈脸上竟洋溢起了笑容,看着妈妈脸上的笑容,跟着妈妈的回忆来到了那过往的春节。

  刚过小年,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春联,时不时地还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闹极了!裹上大棉袄,就去买好吃的喽!坐上自行车,便急忙赶往集市。寒风凛冽,却依然赶不走热情。“走,先去买鸡!”,爸爸一边把车靠在路边,一边往集市买鸡的那儿赶,摊位前早已挤满了人群。牵着爸爸的手,顺着人流一点点儿往里蹭。踮起脚尖,跳起往鸡笼里瞧。“那只,那只好,爸爸,我们要那只!”,“好!好!”。付完钱,提着鸡,一蹦一跳地奔着。我拉着爸爸,“下来去买鱼!”,不一会儿,一条大鱼也被爸爸拎在手中。“回家!”

  厨房里传来阵阵香味,“吃饭啦!”“哇!”,望着满桌的菜,兴奋极了。“甑糕,甑糕,我要吃甑糕!”。白白的糯米,盖上厚厚一层的红枣泥,迫不及待地舀上一勺,甜而不腻,糯而不粘牙,好吃!好吃!一条长长的红烧鱼摆在了眼前,用筷子夹上一口,外面的鱼皮脆脆的,里面的肉也入了味,一口又一口送进嘴里。吃完饭,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包起了饺子,这充实而又快乐的'一天逐步进入了尾声。

  夜晚,妈妈拖出缝纫机,来到我床边,悄悄问我“今年想要件什么样的衣裳啊?”,“要件夹克!”“嗯,好。”伴着缝纫机的声音,进入了梦想。一早起来,一件崭新的灯芯绒外套已经整整齐齐地叠在了枕边。爸爸妈妈还没醒来,我便轻手轻脚来到洗手间,迫不及待穿上新衣,左照照右照照。卧室传来了脚步声,我急忙奔回去,“好看吗?好看吗?”“嗯,不大不小正合身。”我跑出院子,想与邻居朋友们分享这新年第一刻的喜悦。

  几天过去,盼啊盼,可算盼到了元宵节,来到邻居家一起做灯笼,先把框架搭好,再糊上一层纸,最后再上色,好啦!两只兔子灯笼便做好了。“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灯会上,我们尽情玩耍着……

  听着妈妈的故事,又想起了现在的春节,各色形态的灯笼,饭店各种各样高档的山珍海味,塞满了橱柜的各种花样衣服,可却再也体会不到妈妈那时的快乐。也许正是因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富裕的生活让每一个有仪式感的日子变得不再有仪式感。所以,即使再华丽的行装却没有一件自己做得夹克来得漂亮。

春节记忆作文 篇2

  今年春节,我们去了中国钧瓷之都——神垕。你知道神垕的垕是这样写吗?因为神垕的意思是皇天后土。我们如同出了笼的'小鸟一样,高兴的坐上了去往神垕的路,10:00左右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这里是四面环山,听老师说钧瓷只有神垕才能烧得出来,因为在这四周土是烧钧瓷的最根本材料。老师还说日本打中国时从神垕的山上偷了一些土回去烧钧瓷,就是烧不出来,现在人还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可能是天时地利的原因吧!

  到窑场,他们的董事长给我们当导游,他先带我们看了窑场的老烟囱都有几百年了的历史,然后我们参加了开窑仪式,开始先要敬神,神有三个,一个是管火的、一个是管土的、一个是管彩的,完了之后,我们去吃午饭了,在一点左右我们去了一个老窑也有几百年了,也不知被烧了多少次了,里面已经被烧成了孔雀尾羽形,我们还亲身体会一把做钧瓷,表妹做了一个荷叶盘,我也做了一个盘子,可是不太好看。我先捏了个天鹅可有些肥了,又捏了个蜗牛,可是立不起来,最后捏了个大蘑菇这长像个样。我们又去了古镇,这些房子也是比较老了,现在还有人住,

  这一天玩得真开心呀!

春节记忆作文 篇3

  残雪留寒,羊羊得意。不闻爆竹噼啪响;不见亲朋酬酢时;不尝酒肉桌桌满;不觉年味岁岁淡。年逝年来,春去春归,此刻此景,异乡异客。爆竹梦中扰,吊钱上窗,饺子出锅,红包占手,桃符压邪。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紫气东来,春光伊始,愿得来年“喜羊羊”。20xx年2月,我与加拿大寒冬的初次见面,多伦多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春节前夕,难得清闲,伴着窗外雪纷纷,静静地浏览着网上的文章,几分惬意。无意中,“春节”两个字印入眼帘,内心一颤,《北京的春节》-老舍。六年级时学过此文,语言朴素却不乏生动,我至今印象深刻。今日再次拜读,一见如故,备感亲切。虽与今日相隔百年,却毫无隔世之感,望着桌前日历,百感交集,勾起我些许的春节记忆。按照传统天津的春节差不多是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最热闹也就是三十儿到初五几天而已。腊八节意味着春节的开始。虽说是传统,但家里一般不怎么熬腊八粥。腊八醋一定要泡的,奶奶家总会提前泡上一大桶,过年时那醋色味双全,一直可以吃到出正月。年前少不备吃的,现今大都是冷冻的食材,加热即食挺方便。奶奶一般会做好素什锦,顿好牛肉、猪肉,炸好丸子,买些酱货置于冰箱,预备着过年。二十四,扫房子。现今大都是钟点工的活,拿一扫帚裹上布,房顶,柜顶无一死角,有扫除一年晦气之意。二十六顿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帖道酉。老讲究儿,搁在今日定有些许不合适,或许我家唯一按照这个讲究的就是二十九那天,贴道酉。道酉即为如今的“福”字,“吊钱儿”。“吊钱儿”天津的特殊称谓,在市区很常见。象征红红火火,幸福吉祥。若家家户户贴上几张“吊钱儿”,“福”字,总能热热闹闹地映衬出几分年味儿。每年年前,我和爸妈都会去天津古文化街。古香古色的建筑群,配上灯笼及富有春节特色的霓虹灯,像是办喜事,人来人往些许嘈杂,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儿。有的摊位一年就出来这么几天。我总能在戏楼前面空地上,黑压压一片众多卖“吊钱儿”的小棚子找到那个摊,买几年与老板熟。“福”字、“吊钱儿”买几张,大小,贴在哪,我门儿清。有时还会画上一张家里的平面图,都是我一手设计的。再配上一副对联,几盏灯笼,好似家庭庙会一般。小时候爸妈还喜欢给我买华服(汉族传统服饰),一般三十儿穿上,戴上阿哥帽,再配上一双老美华的布鞋,乍一看,大户人家的少爷,甚是讲究。当然到古文化街一定要来上一碗一碗热腾腾的茶汤(天津小吃),端着热腾腾着茶汤,嘴里冒着热气,看着来来往往穿梭于戏楼前的.人们,手里拎着刚买的年货,每每此刻此景,说不出的欣喜。二十九的晚上,贴上买回来的“福”字,“吊钱儿”。我享受此过程,搬着梯子满屋跑,能折腾一晚上。爬上梯子,熟练地接过爸爸在下面递给我的擦好牙膏的“吊钱儿”(为揭下来时方便,所以“掉钱儿”都用牙膏沾)。贴时要注意要正面朝外,而且讲究必须是双数。大概摆好位置等待爸爸一声令下“贴吧!”这才贴好一个。立体的“福”字比较棘手,由于胶带固定不住,所以有的时候会拿钉子楔在墙上。爆竹声中一岁除。年三十总是被楼下的放炮声吵醒,虽说已经是中午,但总是困意十足。懒散地起床,换好新衣服。傍晚原本水泄不通的道路上仅有屈指可数几辆车,整座城市如空城一般。年夜饭在外边吃,我们一大家子,几家亲家也总会聚在一起,管他味道好与坏,一年一次,热热闹闹。小时候吃完年夜饭总闹着要去姥姥家,后来懂事知道初二才是“回娘家”的日子。前几年吃完年夜饭会在小区前面放上几个烟花,阵势不次于焰火表演,那时候总会引来周围居民的驻足观望。近几年,雾霾严重,我也长大,少童年对烟花的神秘感,就不买花。回到家,大人们包饺子,我挑三拣四地看春晚,看看微博,微信,熬到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楼下的鞭炮声络绎不绝,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素馅饺子,象征来年平平安安。压岁钱来喽!“爷爷奶奶过年好!”“大大娘娘过年好!”红包就拿到手。吃完饺子,炮声也渐渐平息,我们就准备回家。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没有一宿不睡的守岁。爸爸一般会去大悲院祈福纳祥,基本年年如此。正月初一的中午去奶奶家吃饺子。下午到舅爷家拜年,这或许是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正月初一的晚饭是比较丰盛的,奶奶年前精心准备的素什锦、炸丸子、炖牛肉、扣肉到这一天晚上才会出场。晚饭过后,沏好茶水,切好青萝卜,备好水果,支好牌桌,掏出那一年不见光的麻将牌。大人们开始打牌,年年都是爷爷奶奶输的最多,却乐在其中,过年图个热闹儿。我喜欢坐在边上“观战学习”,甚至有时候还是“替补”,一般打到十一、二点就结束。正月初二,天津的“姑爷节”,回娘家的日子。

  这一天是姑爷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姑爷手里肯定要拎着富有特色的“京八件”,马路上人来人往,大都拎着点心盒子。我们一般都是中午去姥姥家吃饭,姥姥也会在年前准备素什锦、炖牛肉之类富有春节特色的饭。“姥姥姥爷过年好”,姥姥姥爷就会把压岁钱拿出来,而且不止一份,因为初一好多亲戚拜年来就把钱给,所以我喜欢初二,收到的压岁钱多。正月初三、初四多以家庭聚会为主。一天“娘家人”,一天”婆家人”。我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听相声。天津人民体育馆,郭德纲每年初三、初四都有天津的省亲专场,其中一天我和爸爸一定会去的,而且票必须是内场的,年年都座无虚席,听相声也成天津人民过年的一种活动。正月初五这天“剁小人”,俗称“破五”。这天不能串门,家家户户要包饺子。初五回到奶奶家吃饺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把菜板剁得叮咚响,向邻居以示“剁小人”。这天过完,春节的高潮部分也就结束。正月初五以后,大都是朋友聚会。我们家一般这个时候都会出去旅行,一般会去南方暖和的地方或者出国。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三、十四这一段时间基本都外地旅游。这一段时间也是春节的“低谷”期。正月十五,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春节最后的小高潮,这一天都会回到奶奶家,晚饭依旧很丰盛,有鱼有肉。晚上还会把没放完的鞭炮解决掉,这天晚上的炮声会多一些。晚饭过后,大家一起吃元宵。相比年三十,这天总有些许低落,圆月悬空,伴着渐渐消失的爆竹声,这年就算过完。正月十六“遛百病儿”。这一天大伙都会出来溜达溜达,祈求把身上不舒服的地方全部“遛”掉,象征来年健健康康。对于学生来说,那时候应该已经开学。二月二,龙抬头。放学剪个头发,回家吃两口焖子,不知不觉的来到新的一年,春天来。停笔向窗外一看,阳光明媚,光线透过窗户打在屏幕上,有些刺眼。洋洋洒洒两千多字,一篇以时间为顺序流水账,却是对春节满满的回忆,回忆甚多,感触颇多。临近春节,与家人电话闲谈,均抱怨年味儿不足,毫无心气儿。我笑道:年味儿看不见,摸不着,那是种心态,一种感觉。过去年前街上车水马龙,一派国泰民安之氛围,如今年前的马路上总会交通瘫痪,尤其周末,灯红酒路的城市中总洋溢人们年前的那种浮躁,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胡同家家张灯结彩,弄的灯火通明,如今各大商场也是通红一片,年货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总循环着那首《恭喜发财》,再看看拿着广告单精挑细选的人们,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过去一大家子在年三十聚在一起,吃到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如今各大饭店爆满,除夕晚上的城市如同空城,街上走过弥漫着刺鼻的爆竹味,怎能不称之为年味儿?当除夕晚上新年的钟声响起,那一声声的拜年短信,那一阵阵的爆竹声,那一锅锅的素馅饺子,也许是年年一成不变,让人们厌倦,觉得年味儿淡。全家团圆的那种气氛;朋友圈晒的各种美食;微博发的旅游照片;除夕晚上那熟悉的春晚;广播里那激昂的拜年声。这不正是年味儿吗?有多少人一边浸在现代的“年味儿”中,一边抱怨“年味儿”没有。“年味儿”其实没淡,只不过是换种形式,就让有的人牢骚不断。现在人们所吐槽的“年味儿”淡其实是对过去简单、幸福生活的一种怀念罢??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年复一年。春节过后也就意味着春天来,一年之计在于春,紧张忙碌的一年又在这个崭新的春季开始。愿诸位在羊年里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春节记忆作文 篇4

  终于放假了,春节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个假期一样,我非常期待,但是过了春节以后我又长大了一岁。

  在超市商场里边,到处都是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非常多非常多的东西包装都是红颜色的,年味儿非常浓。买年货的人人山人海,我和爸爸在超市买了一副春联,还买了3对窗花,我非常想买那只红嘟嘟的毛茸茸的小羊,但是爸爸说我的玩具太多了,不能再买了,我心里非常不舒服。

  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回老家了,在老家的集市上一点儿也不亚于超市,一会儿一个鞭炮的响声,到处都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好不热闹。下午爸爸的朋友送来一三轮车的烟花,我帮忙搬着,烟花的种类真多,有“大财元宝”、“一鸣惊人”……。我好期待晚上。到了下午4点多钟,村里想起了鞭炮声,烟花声,我就嚷嚷着爸爸赶快放烟花,爸爸说放这个是有规矩的,要等吃了饺子才能放的,我快速跑到厨房喊奶奶赶快煮饺子。终于可以放烟花了,爸爸把烟花固定好,开始放了,哇,好漂亮,五彩缤纷,天空跟开了花儿似的。

  放完烟花以后,长辈们开始给我发压岁钱了,我把所有的`压岁钱放进了我的钱包。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还在梦中就被鞭炮声惊醒了,睁眼一看才6点,哎,该起来磕头了,我们老家的风俗,起床以后我跟着爸爸妈妈姑姑一起给爷爷奶奶磕头,还说着新年好,新年吉祥,这样就可以了。随后就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放鞭炮、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一些小饰品一起分享了。

  春节假期的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快,但是我过的非常愉快,相信非常多小朋友跟我一样,在这儿我祝大家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春节记忆作文 篇5

  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串亲访友,喜庆洋洋。今年的春节,我是姥姥家度过的,这是过的最开心的一次春节。

  大年三十上午我们一家四口开车去姥姥家过春节,还没有进大门就看见大门口已经贴上了春联,我看到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就是贴倒了,我给舅舅说把那个贴倒了的福字重新贴正了吧。舅舅说什么到了,我说“福到了”,舅舅说“福到了”不是更好吗!爸爸说这是专门贴倒的,图个吉利,不管是谁到门口就说“福到了”。哦,我懂得为什么贴倒了。

  吃过午饭,我的表哥晨阳、表弟宪博带着我去买鞭炮、摔炮、梨花、孔明灯……。“噼哩啪啦”的放炮可过了我放炮的瘾了,我玩的高兴极了。晚上,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给了红包,把我的兜塞得鼓鼓的,把我和表哥表弟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晚上八点整,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嘹亮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动人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变化莫测的魔术,使人惊讶;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整个房间。

  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生活更美好!

【春节记忆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记忆作文11-03

春节的记忆作文01-27

春节记忆作文11-03

春节的记忆作文11-04

春节记忆作文(精选)07-31

记忆春节的作文11-26

春节记忆优秀作文11-28

春节的记忆作文大全04-11

春节记忆初中作文12-03

童年的记忆春节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