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乡的节目为话题的作文

2021-08-09 家乡

  导语:中国的节日有很多,但不同地方的节日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的。你家乡的节日是什么,也让我们见识一下。欢迎阅读。

  第一篇:家乡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总会让人想起清明时节的庄重气氛以及孤郁之感。

  在春光明媚草木复苏的四月清明时节,按照古代的传统习俗,人们总会在清明这几天纷纷到山上祭拜祖先、扫墓。每当这时,人们都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元宝等祭拜物品到墓地,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工作祭奠祭祀祖先。在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的家乡在偏远的农村,每当清明节时,村里每家每户的扫墓时间都是由家里当家的人所定的,并不一定要在清明节那一天。也许是受封建迷信世俗的影响,有些人家还会找当地的算命先生挑选日子,希望以后会有好彩头家里人平平安安之类的,这也是村里习俗的严谨形式,表明了对祖先的尊重。

  在挑选好日子之后,家里的女性就会负责到集市上买祭奠所需要的物品,还会在家下厨动手做一些酒肉饭菜以及糕点;之后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装进草编篮子里,用扁担挑着上山到达墓地。而男性则负责扛锄头、铁铲之类的劳动工具,提前上山打扫。

  村里的坟墓都是很古老的,经过年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有些坟墓甚至裂开了缝,还有被蒙上漆黑的脏东西以及一些坑坑洼洼的斑点。往往到达墓地之后,人们就开始忙活了。在墓碑前的一小块儿空地上,用草席铺着,摆上小碗米饭、酒肉、水果、糕点,斟酒只需一半可止。通常都是女人们负责摆好祭祀的物品,男人则负责把一张张带有“福”字的红贴纸贴在坟墓的每个面以及墓碑上,还会在周围的树枝上挂上彩纸。祭祀是很庄重的,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开始拿出纸钱元宝等祭祀品,放在祭祀所用的香炉里点燃焚烧,那时整个山上都笼罩着浓浓的白烟。过后大人和小孩都会分别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三叩九拜的方式叩拜祖先,最后点燃爆竹,祭祀仪式便在爆竹声中结束了。

  结束之后,人们会找到阴凉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开始吃水果、糕点聊天,聊一些家里的往事,内心的感慨,互吐心声。左邻右舍还会互送一些家里自制的甜品给对方,而饭菜酒肉则在晚饭时吃完。

  我爱家乡的清明节,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上一辈的先人,想起爷爷给我说的古老的故事,想起家族的辛酸历史。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总有一种特别的心情,一种异样的感受,就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扬扬的细雨,而人的思念也因此而绵绵长长。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祭祀是我们的先辈所流传下来的一种原始形式,是一种很严谨的习俗,直至今天,清明节习俗依然很盛行。

  第二篇:家乡的节日风俗

  我的家乡在开封,开封节日民俗有很多,我来跟大家讲讲吧。

  斗鸡:是开封人喜爱的一项民间传统博戏活动。斗鸡比赛勇猛激烈,精彩有趣。斗鸡的选择、饲养、调教、训练,都有一套严格、科学的方法,极富乐趣。开封斗鸡协会每逢旅游文化节日都要举行斗鸡比赛,场面十分热闹。

  盘鼓:过春节,逢节庆,打盘鼓,是开封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开封盘鼓节奏性强,套路多变,气势宏大。目前,开封有盘鼓队30余支,每逢元旦、春节、国庆和文化节、菊花花会、庙会,都要举行盘喜表演和比赛。那隆隆的盘鼓声,豪放的击鼓英姿,促人精神振奋。开封盘鼓队曾赴日本表演,广受赞誉。

  风筝:四月春风放风筝,是开封市民家家户户喜爱的活动。开封风筝历史悠久,花样繁多,制作考究。每到春季,古城上空风筝纷飞,争奇斗艳。民间艺人制作的工艺风筝、微型风筝,是中外风筝爱好者收藏欣赏的佳品。

  夜市:开封夜市久负盛名,位于市中心的鼓楼夜市规模最大,小吃品种最多。这里的风味小吃,调制精,风味雅,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炒凉粉”、“杏仁茶”还曾远涉重洋,赴新加坡表演,备受欢迎。如今,逛夜市、品小吃、体味古都民俗风情,已成为游开封的一大乐事。

  菊会:早在北宋时期就盛极一时,明清时代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品种繁多近千余种,有菊城之称。深秋时节,满城金菊盛开,游人络绎不绝,形成了传统的菊花花会。

  鸟市:养鸟是七朝古都开封的风俗,(www.yuwenmi.com)是其他古都都所不及的特点。追溯汴京鸟市的历史,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从开封养鸟人家留下来的古董上,还可以看出在明代开封的养鸟、买鸟又有了新的发展。到了清代,开封的养鸟达到鼎盛时期,鸟市就在大相国寺。

  灯会:开封的元宵灯会自宋代以来绵延千年。古都灯会继承了历史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规模宏大。每当元宵之夜,市内造型各异的彩灯比比皆是。整个古城火树银花,璀璨夺目。一年一度的灯会,常常吸引大批中外游人前来观赏。每年的元宵灯会让人充分领略“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绚烂风姿。

  庙会:一年一度的东京禹王大庙会是展示开封民间艺术的大舞台,也是品尝开封风味小吃的好去处1993年,开封恢复了“东京禹王大庙会”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庙会期间不仅有民间祭祀活动,而且还有舞狮、盘鼓、旱船、踩高跷、吹唢呐、豫剧、京剧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及风味小吃、旅游商品展卖活动。

  第三篇:家乡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www.yuwenmi.com)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 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妈妈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轻一些,把粽叶捏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最后一道工序捆绳。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着自己包的可爱的粽子,幸福极了。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