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腊肉作文

2022-04-12 家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腊肉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

  如果有人问我家乡的味道是什么,那一定是那一片片油灿灿、香喷喷的腊肉。湖南人无辣不欢,过年饭桌上的硬菜,必定少不了腊肉。

  一入冬,我们一家就准备熏肉了。

  天色将晓,晨星微闪。爸爸已拎上一个大袋子跑去菜市场挑肉。挑肉有什么讲究呢?有,当然有。先看,肉一定要挑皮薄,肥瘦适宜的。不能太过肥,也不能太过瘦。太肥,容易腻口反胃;太瘦熏完则异常干、柴。再摸,好的肉一定是软硬适中的,而且挤不出水的。最后着闻,用手轻轻提起肉的一端,凑近鼻子,少膻味,应带有淡淡的年猪味才算好呢!

  爸爸买了几十斤的肉喜滋滋回家。妈妈把肉洗净,切成长条,用竹签扎小眼,撒盐、花椒,倒酱油,揉搓均匀后放入大瓷盘,每隔两天翻一次,四五天过后便可取出。取出后需放在太阳下暴晒2-3天,让肉里的水分充分晒干。

  我尤为欣赏熏腊肉的过程。

  空旷的院子里,奶奶腌制好的肉挂在火塘上。火塘上方有一排吊钩,腌肉挂得满满当当的,像晾衣服似的。火塘内铺草木灰,中间置放了铁架,此时炉火正旺,火苗欢快地狂舞。奶奶还不断将松果、茶壳、桔皮等投入火塘,这样熏烤出来的腊肉,就会带着茶果的香味。

  火塘周围弥漫着淬火的青烟,腌肉深沉地“呼吸着”,在“呼吸”中搏动。我“咳咳咳”,被烟呛到了,心里却激动不已,打着各种小算盘:今天会做什么菜?清蒸腊肉、辣椒腊肉、爆炒腊肉、蒜苔腊肉一般的湖南人喜爱吃清蒸腊肉,它保存了腊肉原有的韵味,但我希望是爆炒腊肉我的最爱。

  熏制好的腊肉透明发亮,色泽鲜艳,在冬日的暖阳下,就像一幅绝版的油画。奶奶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对纯朴的湖南人来说,熏腊肉,不仅仅是准备年菜,更是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

  把腊肉切成片,一下刀“吱”,油就冒出来了,香味也喷涌而出。佐以配料,干辣椒、蒜末、花椒锅中倒油爆炒,待煸出香味后加入腊肉片,翻炒均匀。最后出锅前倒进彩椒做装饰。厨房中弥散着又麻又辣的香味,深深地诱惑着我的味蕾。怪不得家乡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俗语。

  出锅啦,那一片片晶莹澄澈的腊肉搭配五彩的辣椒,令我食欲大开。轻咬一口腊肉,先是麻嘴的辣,接着便是一阵腊肉独有的香韵在唇齿间穿梭,肥肉中的油在口中炸开,香辣醇厚,肥不腻口,瘦不塞牙。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现在我们一家离开了故乡,在外生活。虽然常常买到腊肉,但味道总比不上家乡的腊肉,些许过咸,些许过柴。更是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期待。

  如果有人问我家乡的味道是什么,那我一定会回答是那一盘充满家乡风味的爆炒腊肉。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2

  每次去超市,不自觉地,都会走到熏货柜台,拈起一块熏肉闻闻,再闻闻,始终找不到家乡熏肉那股味,便又放下。

  在西南地区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在冬天做熏肉。一般在过了阴历的10月后,就有人陆续开始杀猪了。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喂了一年的猪,请屠夫来杀掉,再按一定的习俗砍成一块块的。接下来,就是等着制熏肉了。

  熏肉的具体制作方法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最关键的,就是用火熏了。农家做饭大都烧柴火,在柴火灶上,都会有一个铁或是木制的挂勾,那就是用来挂肉的。他们把已腌制好的肉一块块地挂上去,等烧饭时柴火冐出的烟慢慢绕上去,一天天的,那些本来是红红白白的肉就逐渐变黄,变黑,成了美味的熏肉,也叫腊肉。别看它们一块块黑乎乎、油渍渍的,你只要用刀划下一块,用热水给洗净,就会是其黄亮亮的真身了。无论你是蒸、炒、炖,不需再加任何调料,那腊肉特有的味道都会让人回味无穷。

  据说从前,农村人家都以谁家腊肉多为荣呢。若是哪个姑娘挑婆家,首先就是去看她家肉多不多,以证明她家是不是殷实。因为腊肉都是挂在灶上,一看便知啊。

  城里人呢,就更有一套他们的熏肉方法了。在冬天的西南城市,在一个个小区,你都能闻到有点刺鼻的香味,那就是人们在熏腊肉了。他们用的燃料,大都是乡下人来卖的湿的柏树枝,还有他们早就开如积攒的柚子皮、陈皮、花生壳、核桃壳等。用这么多香料慢火熏出来的腊肉,哪个香啊,用句四川话说,那叫“不摆了”。

  最最有名的,还得算城口的老腊肉了。他们的熏制方法更是独特的,不为外人道的。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城口腊肉都是年货的主角。尽管价格比同类产品高上两三倍,但爱吃腊肉的人们还是争相购买。我最喜欢的,就是城口的熏猪舌。买了来,用水洗净,加点白水煮熟了,切成一片片,就可以吃了。那特有的香味让我想起来就欲流口水了。

  其实,家家户户都熏腊肉,不光是因为其味美,人们在熏肉时,更多的是投进去了沉甸甸的希望和向往。就向农民种庄稼一样。快乐地播下种子,快乐地等待着收获。

  前不久妈妈托人给我们带了两块腊肉来。把它们再划成一小块一小块地挂在阳台上,天天引得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因我们住的是公司宿舍,邻居都是同事。每次煮腊肉,那掩藏不住的香味总在整橦楼久久不散,也总会有几个同事会循香而来。这时,当然就得把心爱的腊肉拿点出来一起分享了。

  看着阳台上的腊肉一天天变少,我想,妈妈一定又在张罗着给我熏肉了。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3

  每年隆冬时节,家里面总会收到来自家乡爷爷奶奶寄来的礼物——腊肉。

  打开包装,一股腊香扑面而来,那熟悉的家乡味道,那淡淡的花椒香,还有那浓浓的辣椒味,把人的心思都带回了记忆中的老家。

  记得小时候看爷爷奶奶做腊肉,他们到市场上精挑细选上好的精肉,上好的猪肠。对于精肉挑选还有讲究,不能全部是瘦肉,还要带一部分肥肉,这样做出来的香肠才会有油,吃起来口感好,不觉得干。选取的猪肠为小肠,色泽要好,中间没有断裂和缝隙的小肠。把买回来的猪肉和小肠洗净,小肠用精盐揉搓后用清水冲冼干净待用,切猪肉剁碎。然后把切好的猪肉放进盆里,依次放进精盐,辣椒粉,花椒粉,鸡精,料酒,淀粉,酱油,白糖拌均匀放置一小时左右。肠衣套在水管上,把腌制好的肉慢慢放入灌肉器中,将肠衣灌满,用芽筌在肠衣上扎几个小孔,排出空气,灌满好的香肠两头用线扎紧。这个灌制过程很是辛苦,爷爷奶奶一站就是大半天。等灌制完毕,就把香肠和猪肉到火炉边,用柏树枝来熏,点燃柴火,不能用明火,只能用烟慢慢熏,熏得又黄又亮是最好的效果。每次爸妈拿出家里的腊肉烹制美事的时候,我会想起爷爷奶奶常说的有句俗话:“东家煮腊肉,西家屋内香。”满屋溢满了腊肉带来诱人的香味,令人直流口水。

  家乡的腊肉,不仅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感情。吃着爸妈亲手做的香肠腊肉,感受着爷爷奶奶的浓浓亲情,一种浓烈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心儿早已飞回故乡!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陇西县,在哪里,有一个美丽的国度:特产王国。在哪里,有可爱的腊肉宝宝,有懒惰的土豆娃娃,还有高贵的大富翁饸饹面小姐,它们都是特产王国大名鼎鼎的明星,特产王国的居民们一见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要它们的明信片。

  可爱的腊肉宝宝脸肉嘟嘟的,身上总是被满满的正能量包围。对于懒惰的土豆娃娃而言,脸上的胶原蛋白还不能满足它的需求。跟饸饹面小姐比起来,它们俩差远了,饸饹面小姐那张高傲的面孔让人格外害怕,它总是用荞麦大哥给它的化妆品把它摸得黑不溜啾的。但我最喜欢的要数可爱、时尚的偶像腊肉宝宝。

  它的身上可真香呀!为什么那么香呢?因为它给身上喷了:粉红色美少女咸咸香水!所以,它身上有着美味儿的香水味儿。听说,它有一种魔法,可以把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都消灭掉。把它们变成香味儿,让它们和咸咸香水合二为一,更好的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有一次,腊肉宝宝说它的小衣裳不见了,正打算去找时,小裁缝水娃娃和它的助理盐宝宝赶着来帮它了,水娃娃帮它织衣服,盐宝宝给它量身高,大家看见后,都来帮它了,它们有的缝花纹,有的收拾衣橱,还有的,在给它洗澡呢!大家这忙忙,那忙忙,终于忙完了。穿上新衣服的它可漂亮了,这时,工人叔叔给它送一个小挂钩,它戴上了挂钩,开始享受太阳公公的洗礼。

  腊肉宝宝真可爱,它用无私和关爱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它用力量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5

  我的老家在天府之国——四川。四川腊肉是家乡的土特产之一。

  四川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属于多山丘陵地区,交通特别不方便。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听姥爷讲,小时候的他们到集市上去一次,单趟需要两至三小时。古人为使自家的新鲜猪肉能够长时间保存和方便食用,经不断的实践,每年农历腊月是制作腊肉的最佳季节,并总结了一套制作的方法并流传至今。

  听姥姥讲,制作腊肉的方法很讲究。每年腊月,各户都会把喂养了一年甚至时间更长的肥猪杀死,根据需要,切成一块块大小不等的肉块,根据肉的肥瘦程度,在肉上撒上适量的食盐(让制作出的腊肉咸淡适宜),然后把肉放进一个大缸里,腌制一个礼拜,从缸里取出晾干,挂到一个木制的架子上,下面用松(柏)树枝烟慢慢烘熏,烘制三、四天就大功告成,切开腊肉,你就会发现它肉质鲜嫩,香气扑鼻,浸出的油脂亮闪亮闪的,让人垂涎三尺。

  腊肉的保存期一般在一年半左右。在家里随时可以食用,很方便,要是有朋友来了,这也是一道美味佳肴。当然,和别的菜一起炒,也是很美味的。

  我爱家乡腊肉。腊肉以它的美味吸引着每一个人。它的名声越来越大。每每吃到腊肉,我就会想起聪明的古人。要不是他们经长期的实验总结出制作腊肉的方法,我们今天是吃不上这美味的腊肉。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6

  我的家乡在长阳。这里的人们,常年荤食以猪肉为主。大家为了让猪肉存放的时间更长久。祖祖辈辈便留传下了熏腊肉的习俗。

  由于长阳冬季寒冷,大家都有烤柴火的习惯。这样,熏腊肉也好似搭了一个“顺风车”。

  一块上好的腊肉,腌制环节尤其重要。一般腊月左右正是乡亲们集中杀年猪的时侯。刚杀的年猪肉,首先一定要让它彻底冷却。然后找来装肉的容器,在容器的底部,均匀地撒上一层盐。紧接着把肉整齐地平放到盐上。在肉的上面又均匀地撒上一层盐。按此方法直到把肉放完为止。盐的比例一定要适当,盐放多了,太咸,口感不好。放少了,太淡,肉很可能会熏臭。一般年长的人经验较为丰富。

  腌制完成后,大概需要过一个星期,等盐水彻底溶入肉中后,方可挂在离火堆两米左右高的木架上,不间断地用温火熏烤。一个月左右,腊肉的腌制过程就圆满结束。熏好的腊肉可放入冰箱长年储存,半高山的地方可直接挂在楼板下面存放。

  放了一段时间后的腊肉,回头再吃,仍然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让人百吃不厌。仔细品尝,香甜的腊肉里还夹着一丝木香的味道呢!

  家乡的腊肉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不论我将来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它。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7

  每到寒冬腊月,在我的家乡,准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喷喷的腊肉味。他之所以这么香,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每道工序都透着浓浓的情意吧。

  立冬伊始,家家户户把自家养大的肥猪杀了,精挑细选出上好的猪肉,开始制作起五花腊肉来。第一道工序是腌。人们把猪肉放到一个大缸中,给肉来了一个“盐浴”,然后盖上盖,把它放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进行腌制。我曾奇怪地问我奶奶:“为什么要给五花肉抹盐呢?”一提起腊肉奶奶就来劲,因为要入味呀,每一寸地方都要抹遍。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经过半个月左右,肉腌制好了。奶奶便把五花肉和火腿分别用绳子和铁丝穿起来。开始了第二道工序熏,醺了二十来天后,腊肉变成了脏兮兮黑乎乎的调皮孩子。奶奶给他们洗了洗澡,那肉就变成了粉红色,看上去就像咬一口。

  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帮奶奶烧火,准备蒸腊肉。只见奶奶把腊肉切成一片片的放到碗中,在放到锅里,开了开火,不一会儿,满屋子就飘着香味。终于烧好了,我再也管不住我的小手了,情不自禁地把他们往嘴里放,哇,真好吃!

  我喜欢家乡的腊肉!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8

  腊肉在重庆随处可见,几乎家家户户墙上都挂着它。过年过节,餐桌上也定能看到它,简直就是食物中的劳模。

  熏腊肉是重庆过年的习俗,每家每户都自制腊肉,请客吃饭拿出来招待客人。由于熏肉用的木材不同,熏制时间有长短,放置时间也有差异,各家的腊肉总有独特的风味。如果尝到好吃的,总会问这家讨要一些,回头将自家的回赠一些,因此,不知何时起,亲朋好友之间就形成了互换腊肉的习俗。

  腊肉可是吃不腻的。经过长时间熏制,盐入了味,再加上熏烤后的炭香,还有那被熏成红黑色的肉,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尝上一口,香味溢满口腔,感觉整个人都被裹在这香味里,回味无穷啊!腊肉不光是瘦肉,还带有一点肥肉,这一点肥肉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油腻,而且冲淡了咸味,带来一种焦香。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真是恰到好处。

  腊肉跟红酒一样,放得越久越有味,一般就挂在墙上,想吃了就取下来切一块。腊肉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直接吃,不加任何配菜,但也有和其他菜混着吃的,比如用豆腐干、青椒炒着吃,切一点放汤里,汤也更香浓。

  快过年了,不少人家已经开始熏腊肉了,不久后,它又将霸占人们的餐桌了。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9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农村,以前很穷,但那里的人却很朴实,家乡至今还保存熏腊肉的风俗习惯。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熏腊肉。时至今日,成串成串挂在灶前滴着油的腊肉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到了杀猪的季节,整个小山村是醉人的,掩映在浓浓的乡情中。今天你家杀猪请我吃杀猪饭,明天我杀猪请你。

  家乡的腊肉制作很讲究艺术:猪杀后,把肉分开摆放,让它冷着,大约一天时间,农家妇女们才开始把肉抹上盐,放在专门制作的大木盆里,把猪脚和猪屁股肉腌在最下层。过上三五,才把肉从盆里取出来,放在太阳下嗮着,一直等到肉上没有水分了,然后就把肉挂在灶前,用柏树枝来熏烤。大约一周时间,一股沁香的香味扑鼻而来,腊肉便做成了。

  制作成的腊肉呈黑黄色,望着一排排整齐的腊肉,让人垂涎欲滴。家乡的腊肉既可以炖着吃,也可以吵着吃。要是有贵宾光临,纯朴的乡民就会取出上等的猪脚肉,合着干洋芋快一同炖上,然后倒上浓烈的包谷酒,让你不醉自醉。家乡的人们一般吃肉时,不会轻易的把腊排骨吃掉,要等在外打工的亲人回家团聚的时候一起品尝,辛苦一年的亲人们一边喝着腊排骨汤,一边喝着米酒,激情的话儿塞满屋子。农家的猪尾肉(老家人们叫屁股肉)一般都当做礼品,用来馈赠嘉宾,当嘉宾得到珍贵的礼物时,翘起大拇指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上等货,安逸!”

  春节一过完,家乡的人们就要外出去挣钱,他们无论路途多么的遥远,都要带上家乡的五花肉(家乡人叫块块肉)到打工的地方,也让那里的人们尝尝家乡的腊肉。

  家乡的腊肉不仅让家乡的人们陶醉,更陶醉了天南地北的人们。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0

  我的家长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长岭镇的张家岭村,它是坐落在大山深处,被群山环抱的一个小山村。我的家长镇巴是革命的圣地,红军的故乡,苗民之乡,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悠久,就是在这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曾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儿女,为中国的解放战争而斗争,哪怕是付出鲜血和生命,也不足惜,她们是了不起的,勇敢的,坚强的,不屈的,无所畏惧的。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从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烙上了中国印。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特产,例如:茶叶、树花菜,竹笋等,但这些都不是我所忠爱的美食,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腊肉,每次一想到就会忍不住流口水。腊肉的制作并不复杂,在我的家乡,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猪,每年到了三四月的时候,人们就会把小猪买回家,等到腊月的时候,就会把猪杀掉,为过年做准备。先把鲜猪肉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盐就行腌制,过上几天,等到盐入味了就可以将猪肉取出来风干了,在猪肉中加盐是为了防止它长虫,在农村,大多用的都是柴火。将猪肉挂在火炕上,用烧柴时产生的烟熏制,等到肉被风干了,腊肉就做好了。腊肉的做法有很多,它可以和许多干菜炖汤,例如树花菜,竹笋等,不管怎么做,都有它独特的风味,我最喜欢的是最朴实无华的,不加雕琢的。将猪肉用水煮熟了,切成片就是菜板肉了,它保持了它最原始的味道,不用添加任何调料,我最喜欢的是五花肉,肥瘦相见,看到就让人食欲大增,垂涎欲滴,尝一口,是妈妈的味道。这种处理猪肉的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科技不发达,用来更长时间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可现在已经成了我家乡的一张名片,代表着我家乡的饮食文化。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1

  星期一,气温陡降。捂得严严实实的我一回到家,就惊奇地发现我们家阳台大变样了:鸡鸭鱼肉在开会,坛坛罐罐在开会,调料香料也在开会!嗬,好家伙,与会“群众”有:六只鸡,六只鸭,两挂排骨,八刀肉,再加上20条鱼!我惊奇地问妈妈:“今天是什么好日子?鸡鸭鱼肉怎么在我们家聚会了呢?”还没等妈妈回答,弟弟就冲着我大喊:“今——天——冬——至——!”一边说还一边“哧溜”吸了口口水。我兴奋极了,仿佛看到了色泽红润的腊鸡腊鸭、熏香浓郁的熏鱼熏肉,还有油亮丰满的腊肠!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咽起了口水。

  终于盼到了晚上,我家的腊味总动员开始啦!妈妈拎出了一大袋香料,我和弟弟好奇地翻捡起来。我嘟囔着:“这是花椒……这是干辣椒……嘿,妈妈!”我吃惊地喊起来,“这里居然混进了好多树皮,我去扔了它!”妈妈一把按住我的手,连声说:“别别别!这也是香料,它就是桂皮。”我愣了一下,赶紧把手上的桂皮重新撒了进去。一旁认真翻捡的弟弟高高地举起了手,问道:“那这树叶又是什么呢?”我抢着说:“这是香叶!”妈妈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我们正说笑着,爸爸在厨房里喊:“盐炒好了,要下香料啦!”我和弟弟赶紧拖着香料袋子冲进了厨房。爸爸把香料下进了盐锅,熟练地颠起了勺。不多时,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我像店小二一样拉长了声音喊:“腌鱼喽!”

  抹好了白酒的鱼已经被妈妈整整齐齐地放在了盘子里,正等着爸爸来检阅呢!爸爸先把腌料均匀地抹在了鱼身上,接着,爸爸小心翼翼地把鱼一条一条的码进了坛子里,然后盖上盖子,最后压上了一块大石头。爸爸一边调整着石头,一边和妈妈开着玩笑:“这可是我的祖传秘籍哟,它可以使鱼肉更有弹性!”弟弟围着坛子不住地打转转,吸溜着鼻子说:“好香啊!”我们都不接他的话茬儿,他实在忍不住了,问妈妈:“明天咱们是不是可以吃腊鱼了?”妈妈慈爱地笑了:“傻孩子,这只能叫腌鱼!腊鱼呀,还得加上风雪的味道和太阳的味道呢!”我看着一脸憧憬的弟弟,看着满脸喜悦的爸爸妈妈,再看着阳台上塞满了鱼的坛子,把手一挥,像大将军一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调皮地笑道:“腊味还是进行时呢!”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2

  我的家乡是湖南,那里的风俗有很多,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风俗只有一个,那就是——吃腊肉

  犹记得以前在老家过年时,整个村子的人过年以及过年前后的几天里,都会吃许多腊肉。我们也不例外,在过年这期间,我们全家几乎餐餐有腊肉。每一餐,因为美味诱人的腊肉在锅里静静地躺着,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比平常多吃了几囗饭,饭后,脸上尽是满足之色。 腊肉如此美味,岂会没有秘决?原来腊肉在熏制的时候,不仅烧掉了猪肉全身的毛发,还把猪肉熏得乌黑,杀掉了猪肉里面的许多隐藏的细菌。这样做,不仅让猪肉变得健康无害,还让猪肉不易腐烂,更是让猪肉变得美味诱人。

  大年三十那天,爸爸夹起一块腊肉,往嘴里塞,边吃边感叹:“腊肉不管和什么菜一起炒,都美味极了!”众人也都感同身受。我也尝了一片腊肉,立刻忍不住赞叹起来:“真好吃,我还要吃!”这腊肉片薄薄的,一进入到嘴里,立刻散发出阵阵辛辣之味,让人倍感舒爽,吃了还想吃。听到这声赞叹,大家纷纷对我说:“好吃就多吃点。”于是,我疯狂地吃了起来。

  饭后,我们围在火堆旁烤火。我问爸爸:“爸爸,腊肉就这一种吃法吗?”爸爸摇了摇头:“不是的,腊肉的吃法非常多,比如和其他菜炒在一起吃,煮的吃,还有其他许多吃法,等回去了叫你妈妈做给你吃。”“好啊!”我脸上满是兴奋与激动。

  那次去老家过年所尝到的腊肉之味让我至今难忘,那不仅是腊肉的味道,更是一片思乡之情。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3

  在学校的日子里,每当吃火腿肠的时候,唉,嘴上吃着火腿肠,心里却在想着腊肉呢。家乡腊肉有一种独特的味道,颜色也比其他地方的深。我们小时候就叫它“黑肉”。

  还记得在小时候坐在门口的小台上每家都开着大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家架子上挂着的腊肉。这也让每一家都有香味,不会有鸡鸭的臭味,在每年有重要节日时,奶奶就会赏我一根,全家似乎都对我抱来嫉妒的目光。每当这时候,我就会一溜烟儿的跑到院里面。坐在椅子上,满脸都是幸福,心里超满足。再后来,奶奶告诉我当时做的动作,她一边做一边笑,可把她给乐呵坏了,我只记得当时我瞪得眼睛老大,似乎还在闪烁光芒。将它捧在手心中,好半天才啃下去第一口。当然,那也只是在过节时才会有。可能心情好,奶奶也会“可怜”我吧。

  我家隔壁有一个同龄的女孩儿。我们俩商议一个惊天大行动,就是偷偷拿走我家的两根腊肉。我看到奶奶进了房间以后,我便发出暗号,呼叫队友。我俩蹑手蹑脚地走到架子旁,我找来一个椅子,我站上去将腊肉取下来。谁知一不小心手松了,腊肉掉在了地上。我一个踉跄没站稳,掉了下去,还好队友扶住了我,就在此时,奶奶出来了。后面说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奶奶把队友赶回了家。告诉我,从今以后除了过节,其他时候别想吃。我肠子都快要悔青了,要怪只能怪它诱惑力太大了。

  只记得那是秋天,家里的大树叶子落在地上,也落满了整个回忆。

  政府说我们这里就要拆了。我哭天喊地,也无济于事了。当然要住楼房了很开心。只不过住了楼房就不可以弄腊肉了。后来还是被迫搬走了,我也吃过了各个地方的腊肉。但在我舌头上最重要的位置是留给我家乡的腊肉。

  有时会在梦中,想到腊肉,品尝到家乡腊肉的味道……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4

  按农历风俗,还有一个多月又要到腊月间了,老百姓家家户户喜迎春节的气氛也逐渐浓厚起来。

  你看,农村好多人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当然,腊肉是其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了。顾名思义,腊肉就是专门在腊月间吃的肉,既代表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喜庆,又代表对新春的向往祝福。腊肉已被赋予了川东地区所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和浓浓的生活韵味。过年了,其他可以少,但腊肉绝对不能少!

  农家腊肉的制作,程序相当复杂。要先请屠工宰杀喂肥的年猪,再按部位分割成小块,分别抹上提前准备好的盐巴、生姜、花椒等作料,然后装在大盆子或大木桶里存放几天,让作料充分进味,再分别在每一块肉的一端穿孔,用棕树叶搓成绳子挂起来晾干水分,最后再用柏树桠枝进行熏烤,这里很有技巧,绝对不能燃起明火,只能用底火烤出柏树桠枝的烟雾来进行熏制,如果再丢上几块柑橘皮则更好。三五天、八九天过后,那具有特殊烟熏香味的、油浸浸的腊肉就会让你食欲大振。腊肉品种很多,不光是腊肥肉、腊廋肉,还有腊猪蹄、腊耳朵、腊排骨、腊猪嘴、腊尾巴、腊猪肝、腊香肠,每一样都可以单独做成一道菜。

  川东的腊肉和川西坝子的腌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味的食品,腊肉的工艺复杂讲究得多,其香味那是腌肉远远无法相比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准备熏腊肉,那时小学已放了寒假,我自告奋勇要帮妈妈上山砍柏丫,于是拿起一把镰刀就跑到屋后自留山上,爬上一棵大柏树,抓住柏丫举刀就砍,结果一不小心砍在左手食指上,鲜血直流,痛得我急忙哭喊着跑回家,妈妈一看心痛忙了,赶忙把我抱在怀里去拿白酒消毒,涂上一点云南白药,用一根蓝布巾巾包扎起来。妈妈对哥哥妹妹说:“今年的腊肉要让江娃儿多吃点哈,为了砍柏丫把手指拇都砍了……”我一听可以多吃腊肉,也一下子忘记了痛不再哭了。那时侯有句谚语说:“大人想挣钱,细娃儿想过年”,其实就是有腊肉的诱惑。过年那天,我们三姊妹都跑到厨房去看妈妈煮腊肉,那个香味哦简直不摆了,我们那个嘴馋得哦直吞口水,妈妈从锅中捞起一块腊肉放在菜板上,慢慢切成薄片,我们三姊妹早就忍不住了,几次把手伸向菜板都被妈妈打了回来,然后妈妈专门切了三块腊廋肉给我们,我们抢在手中,飞跑到院坝里香香地吃起来……

  现在的腊肉制作得更精良了,形成了川东特色的地方产业,小块腊肉,专门包装,还注册了商标,真正成为了特色商品,宣汉县的“樊哙”老腊肉和万源市的“万硒”腊肉早已飞出农家,飞出巴山,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家乡腊肉的香味。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5

  我的家乡在衢山,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岛。每逢过年,我们这里有个习俗——做腊肉。据说腊肉就像渔民,不怕风吹雨打。

  奶奶是我们家制作腊肉的高手,她告诉我,制作腊肉,时间选择很讲究,最佳时间在冬至到立春之间。这时天气寒冷,容易风干。去年,奶奶在这时间段里选择了一个周六,我满怀着期待和奶奶一起制作腊肉。

  腊肉的制作工序虽然不算难,但是要把它做得好吃,每一步都很讲究。一大早,我就跟随奶奶来到了菜场,挑选上好的肉。奶奶告诉我,有精有肥的肉做腊肉味道更好。我们还买了陈年酱油、茴香、桂皮、辣椒等佐料。

  回到家,我们开始用清水一次又一次地冲洗肉。奶奶用刀刮净肉皮上的毛,我用一个镊子夹毛。把肉处理干净后,第二步就是要把肉切成三公分宽的条条肉,我一听“三公分”,立刻跑进书房拿来尺子,奶奶笑呵呵地说:“不需要尺子,奶奶目测一下就好!”我笑着说:“奶奶,你的那块用目测,我用尺子量,到时我来检验你准不准。”奶奶点点头说:“考奶奶呀?行!”我们各自认真地“分解”着肉,奶奶没几分钟就把肉分成了一小条一小条,而我用尺子量好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别说切了!奶奶看着我,拍拍我的肩膀说:“看起来简单,并不容易吧?”我连连点头。再看奶奶的肉,每一块都是那么匀称,奶奶笑着说:“来,检验一下,奶奶切得准不准?”我抬头看看奶奶,“不用啦,不用啦,每一根肉条一样大小呢!”奶奶听了我的夸赞,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在说“姜还是老的辣吧!”

  下一步是把肉放到一个大盆里,倒上各种佐料,调均匀。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调料涂抹到每根肉条上,再让肉浸在大盆里。我还像按摩师一样,把肉反复按摩,好让调料都慢慢地渗进肉里。

  第二天一早,奶奶又开始忙活了,在肉的一端用尖刀戳一个口子,然后用绳子穿过,打一个牢牢的结,再把它挂在后阳台防盗窗里的晾衣杆子上,每一条肉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奶奶告诉我,经过半个月的通风晾干后,就可以吃了。那些天,我总会在空闲时去看看它们,盼望着快点风干。

  半个月后,经过奶奶的检查,腊肉终于可以吃啦!奶奶取下一条开蒸,大概10分钟后,厨房里飘出了阵阵肉香,让我垂涎欲滴。又过了几分钟,奶奶关掉火,闷两三分钟后,小心翼翼地取出,开始切块。切好的腊肉,色泽红润,晶莹剔透,第一块就进了我的嘴里。肉不咸不淡,油而不腻,太美味了!这不同于鲜肉的`鲜香,让我在吃进口的第一时间就幸福满满。

  腊肉上桌后,所有的筷头都指向了它。大家夸赞着腊肉的味道好极啦,比往年更好吃。嘿嘿,那可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哦!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6

  我的家乡是贵州,贵州的特产有很多,比如:金沙湾子辣椒、糖麻圆、老干妈和腊肉等。其中“腊肉”这个特产绝对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了!

  每逢过年或有什么重要的节日,家里的餐桌上总会出现腊肉这一道菜。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俗,可以见得腊肉在我们贵州人心中有多么重要啊!不过,别的地方也有腊肉但一定没有我们自己做的腊肉好吃。

  去年,我回了一趟老家,看见奶奶正在做着腊肉,我也嚷嚷着要学做腊肉,奶奶把我们家的“祖传秘诀”告诉我了。

  第二天,奶奶带我来到市场里选购新鲜的猪肉,然后去买盐巴。回到家里,奶奶告诉我要先将新鲜的5千克的猪肉切成条状,因为这样利于腌制和水分蒸发,可以将熏出来的腊肉更加美味!然后将猪肉的每一处用盐均匀涂抹,如果猪肉的厚度超过10厘米,那么就用刀切开,再往里面放上盐。盐不能涂抹太多,太多会导致盐味重,盐也不能涂抹太少,盐是杀菌的,如果盐放少了,细菌就会趁机而入,猪肉就更容易腐烂了,这样熏出来的肉的味道就不好吃了。5千克的肉用100克盐为好。

  接着将涂抹盐的猪肉挂着沥干水分,这大约需要一天时间,等看见猪肉不再大量往下滴水即可。然后准备好树枝或废弃的木柴,就可以开始熏肉就了。

  熏肉用的树枝最好是柏树的,奶奶说柏树枝熏出来地肉最香。把树枝和木柴放在肉的下面,生火熏肉。熏肉的时候火不要太大,那样会把肉烤熟的,要小火慢慢熏。腊肉要熏一个星期,肉就好了,接下来就是腌制了,腌制的时间也要一个星期左右。

  过了一个星期,我把我和奶奶做的腊肉拿了出来尝尝,“啊!”我不禁赞叹道,“还是自己亲手做的腊肉好吃,真香!”

  如果你来我的家乡贵州一定要尝尝我们亲手做的腊肉,我想你也一定会不由自主的赞叹道“真美味呀!”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7

  朋友,你到过湘西北的土家山寨吗?我的家乡就在那里。虽然这些年家乡人都先后从土家吊脚楼搬进了楼房,但家乡人招待客人的腊肉,还依然保持着土家人特有的风味。

  一到腊月,只要走进土家山寨,到处可听到猪叫声,这是土家人在洗年猪。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宰羊,准备过一个丰收年。土家人洗年猪可是有讲究的,为图吉利.先请人看好日子再杀猪.以图明年财运好。杀猪时土家人还要放上一串鞭炮。以此驱邪,并庆祝今年的丰收。杀了猪。主人还要弄上几桌酒菜,邀请全村老少来家里吃一顿,共享丰收的喜悦。每到腊月,全村人你家吃了走他家。这家吃了走那家,像拜年一样。热闹极了。

  那么多的肉一下子吃不完,怎么办呢?不要紧,土家人自有土家人的办法。

  首先,准备好一个大缸,把猪肉一块块地放进去,每块肉上面都均匀地撒上粗盐。过两个星期之后,再把肉取出来,这时盐已融化,并渗进肉里面了,这时用温热水洗尽猪肉表面的盐,这样熏出来的腊肉更漂亮。然后,把肉放在太阳底下晾干。

  寒冬腊月,土家人有的是柴火。全家老少围着火坑烤火,这时,把晾干的猪肉挂在火炕上方的横木上,用烟火来熏。那一排排的腊肉很气派,它似乎在向客人展示着主人今年的收成。听着客人的称赞,主人的脸上露出笑容,心里甜滋滋的。过十天半月,肉里的盐分熏干了.肉变成了金黄色,腊肉也就熏好了。

  腊肉放在锅里一炸,香气扑鼻而来,老远就闻得到。放佐料时,可千万别忘记放辣椒,再用沙锅一炖.那可真称得上是美味佳肴。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8

  早晨刚起床,就看到北面阳台上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我的妈妈。每天抬头挺胸,从不倚墙靠壁的她,这会儿却靠在厨房的墙边,看着阳台高挂着的那些腊肉,神情放松而愉快。而我在妈妈望向阳台的眼神中,看到了春节里外婆在那里忙忙碌碌小心翼翼将一块块腊肉用绳子串好再挂在高处的场景。

  最近妈妈最乐意和我讲的一个话题就是腊肉的各种吃法。她说要用初春浙江深山中的春笋尖与腊肉、豆腐做成最鲜美的名菜“腌笃鲜”;要用挂在东北角那块半肥半瘦的加上甜豌豆,和东北大米煮一锅最香甜的豌豆腊肉饭;要做外公外婆最喜爱的腊肉炖河蚌;还说要用辣椒炒一盘香喷喷的腊肉,再配上一杯陈年老白干;待到炎热的夏季,当然还少不了夏日必备的下饭美食腊肉冬瓜汤啦。每次妈妈和我说这些时,眼中似有光芒跳跃,那份欢喜像是对美食的憧憬,又像是对外婆的眷恋。

  妈妈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腊肉,偶尔也会抱怨近来的天气不佳,她说一直下雨没有太阳的天气,腊肉会一直无法收干,必须要在晴朗的天气,拿到南阳台上大太阳晒上几天,腊肉中的水分才会蒸发出来,而且必须经过充足阳光的洗礼,腊肉才会完成它最关键的蜕变,拥有它最纯正的香味。那是阳光的味道,是一种无法言语的食物与阳光合作才能呈现出的鲜香。

  幸运的是,昨天突然有了一个大晴天,妈妈开心极了。她将北阳台上的挂架摇下来,取下了那重重的两大串腊肉,我和妈妈一起把它们拿到南面阳台温暖的阳光下,妈妈一边将串腊肉的绳子绑在栏杆上,一边将肉最厚实的一面转向太阳。一会儿拉拉绳子扣得紧不紧,一会儿又似乎在思考,再又把它们全都拆下来换个更好的位置,仿佛要让每一块腊肉都能在阳光下清醒,让它们每一面都能与阳光交织,而变得更加美味。好一会儿,忙碌的妈妈才停下来,满意的看着明亮的阳光透过玻璃直射在腊肉身上,笑容更深了,似乎是完成了一件她非常喜欢的作品。

  窗外阳光穿过树间留下斑驳的树影,看着妈妈的笑容、妈妈笔直的身姿,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19

  每逢春节,我们家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其中,腊肉是每年的必备年货之一,我也是家里吃腊肉的小小主力军,餐桌上要是少了香喷喷的腊肉,就没有年味啦。

  腊肉虽然好吃,但是在吃之前,会经历一些小小的麻烦。我们家每年买回来的腊肉,不能够直接放锅里面蒸,必须要用一根绳子,把腊肉放在上边,然后在院子里晾上几个星期。妈妈说腊肉中的水分蒸发以后,吃起来才好吃,味道会更加浓郁。

  在晾腊肉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小麻雀站在绳子上,用嘴去琢。一开始我还以为麻雀们只是在绳子上边玩,想着它们不会吃肉的,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麻雀们往往会把腊肉啄出来好些小洞洞,虽然我们都很气恼,但是却没有好的办法能够驱赶这些小麻雀,让它们远离腊肉。

  不过即使是这样,腊肉在端上餐桌的那一刻,味道还是一样的好吃,每次都让我口水直流,我也不介意小麻雀曾经吃过,腊肉的味道真的让我太痴迷了。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20

  腊肉二字我想大家应该早有耳闻了,关于腊肉这个问题,我记得爷爷曾给我讲了一个与腊肉有关的故事。听听爷爷说,腊肉的发源地是沿海地区,以前生产力小,科技落后。

  有一个村民在森林狩猎,最后在下午时分猎杀了一头野猪,当场就把野猪的皮毛拔掉。在回家的路途要过海,猎人到海边时发现小舟承载量太小,处于安全考虑,猎人决定把便把猪肉放在海水中浸泡,然后悬挂在树上,等过几天在来取。可猎人回家又忙着一些事情却忘记野猪肉的事。天长日久,一晃眼就过了2年,当猎人有一天打猎路过海边时才记得自己两年前在这海边所悬挂的野猪肉。于是他便去悬挂肉的地方把肉取回家,当时肉已被晾干,而且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回到家做菜吃时,发现味道相当的美味,于是猎人便说这肉一定是经过长期的晾晒,还有海水的里盐的成分与肉相结合而成。当日正是农历腊月,于是便把其肉美名为:“腊肉”。

  关于腊肉还有一个说法:以前科技落后,不像现在有电冰箱、制冷库等。为了能够保存一些食物,人们把蔬菜放在地窖,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尤其是肉类的保存设备根本就没有,为了能够把肉保存,人们惊奇的发现盐可以防腐,于是便用盐抹肉,悬挂于通风处。过了1年再把肉拿出做菜吃发现味道也不亚于新鲜的肉,于是便一代代传承下来,由于肉现蜡黄色,便美其名为“腊肉”

  如今科技发达,腊肉在人们的视线已经消失了,在大都市也只有超市才有,而在农村也不是家家户户必都有的。但它却是乡下里那些热情好客的农家人招待客人的招牌菜。

  人们都说酒储存多年才好喝,当然腊肉也一样,储存2年是最好的,但是最少也储存1年的肉才能算得上是腊肉。制作腊肉比效简单,只需耐心等待。腊肉的制作需要3个阶段。(1):腊肉一般都是在农历腊月制作,首先把猪宰杀,把其肉抹圴匀上盐,有的人家喜欢把整头猪用来制作,寓意“一帆风顺”而有的人却是在挑细选,寓意“精益求精”反正都是因人而异的。(2)把抹盐的猪肉悬挂在干燥、通风处,最好是没有家畜、老鼠等能够接触到的“安全地带”。然后在悬挂期间适当给肉抹盐,以防肉有蛀虫的生存。(3)根据主人的意愿,在腊肉制成期时,可放在厨房做招牌菜,也可以把腊肉“移民”到室内悬挂一段时间。

  如今科技日异发达,许多大城市里也建立了腊肉制作厂,但是其味道还是没有原始的味道浓。在我的眼里,我觉得像腊肉这种祖先传承下来的东西,我们应当为它继续发扬光大。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21

  熏腊肉是老家贵阳过年时的一种风俗。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宰杀一头大猪。除去招待客人,那些剩余的肉则会抹上特制的调料,先放上几天,再熏黑、熏香,这样做出来的腊肉不但风味特别,且能长久保存。

  来到浙江以后,我们从未自己动手制作过这道美味。今年腊八节那天,爸爸突然提出要熏腊肉,我举双手同意。于是,爸爸买了一大块猪肉,又买了一些香料,还向邻居要了一堆葡萄树枝。

  一切准备就绪后,爸爸先将猪肉放在火炉上烤,让皮肉稍稍发焦,然后再将预先调制好的香料、盐、酱油均匀地抹在猪肉上,放进坛子,密封起来。他告诉我,这样做是为了能让香气和味道浸到肉里。

  几天后,爸爸在一口旧铁锅里用葡萄枝生了一堆火,再将腌制好的猪肉从坛子里拿出来,挂在火上面熏。(小学生作文 )火苗和浓烟将猪肉包裹得严严实实,我却被熏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过了一会儿,下面的细紫烧完了,我连忙往锅里加柴,大口大口往里面吹气。爸爸却拉住我说:“别吹!火太大会烧坏肉的,得慢慢熏。”

  “没有火苗,熄灭了怎么办呢?”我疑惑不解。

  爸爸笑呵呵地说道:“下边的细柴会慢慢燃烧,而且那样浓烟更多!”

  我恍然大悟,原来熏腊肉的火候还有这么多讲究,于是就耐心地在一旁等候。渐渐地,浓烟将肉熏得很黑了。爸爸笑着说,还得再熏上两天才人味呢!

  晚上,我洗脸前照照镜子,发现自己满脸乌黑,简直跟腊肉没什么两样,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

  经过三天的熏烤,腊肉终于变得乌黑,还泛着油光。过年时,端上一盘葱花炒腊肉,给我带来了一股回老家过年的温馨!

  点评: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些小朋友可能觉得无从谈起。你看,小作者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习作材料,写了爸爸熏腊肉的经过,原来这么平常的事情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呢!小作者还善于观察,有条理地记叙了爸爸熏腊肉的细节:准备工作——腌肉——熏肉。在写的时候,这三步不是平均使用笔墨,重点写了“熏肉”的过程。这样写,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参与了“熏腊肉”的制作过程,写了自己的动作、心情等,如“没有火苗,熄灭了怎么办呢?”由此引出了熏腊肉讲究火候等内容,还写了自己出的洋相:“一把鼻涕一把泪”“满脸乌黑”。这些内容使习作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活情趣。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22

  日升月落,星辰移位,当我们身处在这千变外化中时,你知道,还有什么是不会变的吗?

  ——题记

  一阵香味窜进了我的鼻孔,淡淡的,但又是那么的强烈,抨击着我的心房。来到桌边一看,原来是它——腊肉。忍不住夹起一块一尝,这是奶奶的味道!

  奶奶已有古稀之龄,但总“闲不住”,总会做一些土产给我们吃。其中深受好评的就是这腊肉了。

  在杀了猪之后,奶奶就开始做腊肉了。她先把大木盆里的新鲜猪肉放在木架子上,然后把食盐倒在肉上,倒成一堆堆的,再细心的小心的把盐轻轻涂抹在每一个部位上。她涂的是那么认真,即使是骨头的一丝缝隙也不放过。

  我见了,便好奇地问:“奶奶,这么抹太慢了,倒到上去不就行了。”这时,奶奶总是笑着对我说:“这样做出来的肉才会好够入味么。你的嘴这么叼,要是不好吃,那你不就不吃了。”奶奶的声音里是挥不去的温暖与宠溺。我正想再说些什么,谁知奶奶却“嘶”叫出了声来,我连忙问:“奶奶你怎么了?”抬头看去,奶奶的脸紧紧的拧在了一起,就像一朵即将凋零的黄菊花。

  “没事,只是手上的伤口裂开了,沾了点盐,有一点痛而已。”过了好一会,她才勉强的对我露出了一个微笑说。只有一点痛?我才不信。抓过奶奶的手一看究竟。奶奶的手好瘦啊,绿绿粗粗的筋都暴露的一清二楚,看上去没有一丝肉,只有暗黄色的一层皮。手心下面有一道长长的口子,露出狰狞。我的心里有些酸酸的,是不是老人的手都是这样的?不是,这是劳累的手。我小声地问:“我来帮您好不好?”“不行,”奶奶却一口回绝,“你快去写作业!”“那让姑姑帮您?”我仍不死心。奶奶又开始抹盐了,然后说:“让她休息会儿吧,还是我自个来。”看着奶奶如此认真执着地做着,我似乎又闻到了腊肉沁人心脾的香。

  往事一点一点从我心中飞过,我再也抗不住了。急忙去拨了个电话,电话那头很快接通了。我叫了声奶奶之后,奶奶的声音里立刻多了份惊喜。奶奶一直问我腊肉好不好吃,最近学习怎么样,读书累不累,说了许多许多。

  桌上那腊肉仍是香味四溢,浓浓的香味很快笼罩了整层房子,也充实了我的心房。耳边,是奶奶那一如往昔的声声嘱咐;眼前,是奶奶那持久的笑脸;鼻间,是奶奶那熟悉的腊肉香;心底,是奶奶那不变的爱。

  或许什么都会变,但那浓浓的腊肉香不会变,那浓浓的亲情不会变。当你要感叹人生多变时,不妨先看看身边的物或人,事或情。这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赤忱不会变,他们的爱也不会变。

  家乡的腊肉作文 篇23

  我的老家在湘潭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每到寒冬腊月,家家户户都做腊肉。腊肉的馨香飘满整个小村庄,一闻到这股独特的熏香,就令人垂涎三尺。

  去年一放寒假,我就急不可待的先回家乡,看奶奶做腊肉。大清早院子里,爷爷点起了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哼哼唧唧”的猪叫声,孩子们的嬉闹声,汇成了一曲欢快地乐曲。杀猪师傅把爷爷养了快一年的大肥猪给杀了。猪肉还冒着腾腾热气,奶奶就笑呵呵地挑选出上好的五花肉和腿肉。然后,把它切成三斤左右一块,放进大木盆里。我忙搬来一条小板凳给奶奶坐下,奶奶弯着腰,左手拿着肉的一端,右手撮一把盐细细地在肉身上涂抹,正面,侧面,反面一点点抹着,边抹边左看右看,生怕有地方漏掉了,抹好盐巴后,再涂一层香料。看着完全涂好的猪肉,奶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奶奶,你讲讲腊肉的故事给我听听,好吗?”奶奶慈爱的点了点头,娓娓说开来了:“做腊肉早在汉朝就开始了,传说是苗族人发明的……”我听得神思仿佛飞到了久远的年代。

  腌三天后,腊肉变成了浅酱色,晶莹的酱汁浮现在腊肉上,酱香味浓郁扑鼻。奶奶把一块块肉用绳子穿起来。我搬来梯子放到屋檐下并扶牢。奶奶左手扶梯,右手拿肉,一步步爬到梯子上端,头后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钩子,右手高高举起,小心地把绳子挂在铁钩上。过了好一阵,终于把肉都挂好了,奶奶高兴地吐了一口气,那长满皱纹的脸庞顿时舒展开来,好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我看着屋檐下闪着油光的的腊肉,直咽口水。“小馋虫,想吃腊肉还得等一阵子喽。”奶奶笑着说道。

  风干了四天,腊肉变成了深酱色,香喷喷的,肉质结实,一按上去,弹性十足。我恨不得马上拿一块去煮来吃。奶奶看出了我的小心思,和蔼地说道:“再等等,熏好后吃起来才香。”我和奶奶提来一大袋谷糠,奶奶一捧一捧地撒在土灶里,铺了厚厚的一层,不均匀的地方,就鞠腰探下身子,用手掌仔细扒平。我问道:“奶奶,怎样熏出的腊肉才好吃呢?”“腊肉要文火慢熏,日夜不断火,要勤给腊肉翻身,让它每一面都均匀熏到。这样做出来的腊肉才地道。”奶奶一边干活一边跟我说道。

  十天后,新鲜的腊肉出炉了:腊肉皮闪着金黄的光泽,肥肉淡黄,瘦肉红润,熏香扑鼻,引得我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奶奶摸摸我的头,笑着说:“乖孙子,今天中午就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腊肉。”我高兴地叫了起来:“太好啦,太好啦,谢谢奶奶!”“哧啦哧啦”腊肉随着锅铲跳起了霹雳舞,油汪汪,香馥馥。好不容易等到腊肉出锅了。我眼冒金光,口水直咽,迫不及待地拿着筷子夹起几大块塞进嘴里,顿时腊香四溢,直入肺腑,那味道真是香绵津长,肥而不腻,瘦不塞牙,令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我爱家乡的腊肉!

【家乡的腊肉作文(精选23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美食腊肉作文03-02

家乡的中秋作文(精选15篇)03-04

【精选】家乡的柚子作文四篇02-15

精选家乡的鱼作文三篇04-03

精选家乡的鱼作文4篇03-30

【精选】家乡的鱼作文四篇03-26

【精选】家乡的鱼作文4篇03-15

【精选】家乡的鱼作文3篇03-11

精选家乡的鱼作文3篇02-26

精选家乡的鱼作文四篇02-19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