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

2021-02-08 家乡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1

  小时候的月饼总是给我甜腻但有时又会很想吃的感觉。在淮北市区的周边农村,最好的月饼不是商场超市买来的诸如现在出现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种馅料的月饼。而是最传统的五仁,手工制作的五仁,我们现在说起来很不喜欢吃的五仁。

  旧时每年的中秋,总是还像过年有压岁钱收有新衣穿这样带着浓厚的节日味道。

  这边的传统不如说是传统的月饼烤炉。就是家里的女人带着孩子,买来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还有牛皮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饼的必需品。去乡里乡亲或者邻村加工月饼的地方,亲手制作香喷喷色泽金黄的月饼。负责加工的月饼的阿姨、师傅一边和母辈们唠着家常,一颗颗月饼就在手下漾出花来。

  传统制作月饼是用一个木制的模具。妈妈和小姨曾亲手教过我,将均匀包裹着各种果仁的面团满满的塞满模具,然后用力在桌子上灵巧的拍出一个“啪”,慢慢把模具拿开,如果拿捏得当,一个连上面字迹都清晰可见的月饼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制作月饼是中秋的一部分。记忆中总是妈妈和阿姨们在将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时塞一块到在一旁馋嘴的我嘴里。

  然后便是烤制。将月饼一个个整齐的搁置在一块巨大的长方形铁板上,几个人合力把它平放进巨大的、用红砖垒成的炉子里,下面烧着旺旺的木柴。月饼慢慢烤熟的香味儿会漂的很远很远,烤制月饼的时候周围总会围着像我这样的一群小孩,一边好奇的盯着师傅在根据月饼的色泽掌控火候,一边急切的等候着自家的月饼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时间拿几个在小伙伴们一起尝尝,那时的月饼总是搁置了几个小时,还是留着火炉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

  中秋节快要到了的时候,各家都是要要走亲戚的。我有一个叔叔一个姑姑,六个小姨还有一个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妈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们都渐渐各自成家,所以阖家团圆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热闹非凡。

  中秋节那天天将黑未黑的时候,爸爸就会帮我拎着好多好多酒还有月饼,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开大奶奶家还有三奶奶家的门,给她们送去这份礼物。这个时候的她们总是很开心,挽留我留下来吃饭。

  最后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还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会来。一家人将吃饭的饭桌搬到小院子里,吃完饭的时候,爷爷总是拿出每年都会给分给我们的超大石榴,我们一家人围着饭桌,吃几块月饼,听爷爷给我们讲叔叔爸爸们小时候的事,讲小时候爸爸带着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从树上摔下来,讲叔叔有一天离家出走只是因为看了李连杰的电影想出家当和尚,讲曾爷爷在村子里埋藏的至今还未被找到的几杆枪,讲以前村子里被挖出来的一罐银元,讲爷爷自己年轻的时候用几把斧头成功敲击发射的一颗子弹。

  过去的时间即是传统,这样传统的中秋永远在记忆中鲜活,笔记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现在在学校,也已是有几年不曾动口吃一口月饼,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乡的亲人能和我在心里一起吃一口月饼吧。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2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人偏爱甜食是出了名的。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就有吃重阳糕的风俗。每当提起重阳糕,我自然会联想到重阳节以及王维的那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就是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为背景,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据记载,吃重阳糕的习俗源自于唐朝并一直沿袭至今。传说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这便是古人九月做糕之意。明朝的状元康海曾用糕来庆祝自己中了状元。

  对于小孩子而言,美食的诱惑力自然是无法抗拒的,更何况是甜食。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长辈们忙碌地准备着制作重阳糕的食材:糯米粉,米粉,玉米粉,白糖,各种干果等。我也蠢蠢欲动,准备届时敞开肚子大吃一顿。望着摆在桌上的各色的果仁,馋虫便被勾了起来。

  可是制作重阳糕偏偏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活儿,我实在等不及了,便也来帮忙一起和面。两只小手上沾满了白色的糯米粉和米粉,粘粘的甩都甩不掉,可还是照样卖力地揉捏着,仿佛要把这和谐欢愉及祝福也一同揉进面团里。可是,妈妈却每每对我说:“快去玩吧,别把粉弄得一身都是。”我听到这话,便匆忙跑到镜子跟前,望着镜子里一头一脸一手的白色,对着镜子扮起了鬼脸。

  玩了一阵子,又来看看做糕的进度,此时我发现白色的糕胚被装进了模具里,最下层的是白色,中间夹着一层红色的豆沙,最上面的那层似乎最吸引人:有红色的大枣,金黄色的板栗,绿色的果脯,还有浅黄色的核桃仁,光是看这颜色就使人直咽唾沫。

  过不了多久,就闻到了从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我就知道已经在蒸糕了,不多会儿就能把它装进饿得咕咕叫的肚子里,心里不断盘算着到底要吃几块。重阳糕终于出笼了,冒着阵阵的白气,夹杂着果仁的香味,我恨不得爬上桌来,把肚里的馋虫给压下去,再也顾不得妈妈在一旁的劝阻,挑了一块果仁多的,对着它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吐舌头,呼呼地往外吹气。

  “别净顾着自己吃,快给外公送一块去。”我赶紧奔向外公的房间:“外公,外公,快来吃重阳糕吧,我今天也一起参与做糕了,您快来尝尝好不好吃。”

  传承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的内涵。在这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充满美好祝福的重阳糕,小辈们往往会为长辈们做一件事,以表示自己对长辈的一片孝心,这也非常符合我们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或许我们应当珍惜和牢记这份经历了几千年的华夏历史文明的产物,因为这是专属于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荣耀。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3

  家乡的春节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春节那般隆重,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历时一个多月,但是对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们劳动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我家的春节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换床单,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当然了,对联、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理应在前几天完成,所以这里我不做描述。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们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年夜饭的品种照例是很丰盛的,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是小孩子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遗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大人们目瞪口呆。但是无论如何大人们是不会恼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孩子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孩子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如果你问他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守岁这一着却不是我能够接受的,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弄得人睡意全无,却又筋疲力尽。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我并不喜欢这样。总的来讲,新年里没有逛庙会之类的活动,确是可以用单调无味来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实在是在闲得无事中闪过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有些意思。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从种类上分,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菜馅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几年元宵的晚上,还可以看见大人们领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灯笼逛游,如今却难以见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叹道,富有民族特殊的传统文化这正在消失啊!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武汉也不例外。

  家乡有句谚语:“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小年的早晨,家人拿着清洁工具,为迎接新年做准备——扫尘。扫尘寓意着扫除陈旧,把晦气扫出门。

  一大清早,我们个个精神饱满。妈妈像是司令官一样,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我和爸爸开始分配任务,个儿高的爸爸负责打扫房顶和橱柜,细心的我则负责擦玻璃,说干就干,我先打来一桶清水,把抹布泡一下,然后拧干,在玻璃上擦来擦去。可是不管怎么擦,上面都留下了水的印记。我十分不解,便去问妈妈,妈妈拿给我一块干抹布:“你要等水分快蒸发时,再拿干抹布擦一遍,才能不留下印记”我按照妈妈的方法,不一会儿,玻璃就锃明发亮了。

  转眼间,又到了春节的一个高潮“除夕”,除夕吃饺子是由来已久的习俗。

  今年,我们家准备包带有红,绿,黄,白四种颜色的元宝饺子。其中有三种颜色分别用胡萝卜,菠菜,玉米打成汁揉进面粉做成。

  接下来,是包饺子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和面”。爸爸把面粉和鸡蛋放入盆中,加入少量的温水,用筷子慢慢的搅拌,直到碗里成了面疙瘩,再把它分成四份。爸爸把先准备好的三种颜色的蔬菜汁分别倒进面团里,不停地重复揉搓,揉到面团的表面十分光滑时就开始醒面。这时,我们就有了红,绿,黄,白四种的面团。

  然后,便是调馅,调馅十分简单了,妈妈把准备好的芹菜,猪肉,芝麻合在一起搅拌,放入佐料调味。

  最后,便是元宝饺子成型了,此时,爸爸变得像是司令官一样,一边拿着擀面杖擀面皮,一边指挥我和妈妈包饺子。我拿起爸爸准备好的梯形的皮儿,将馅儿放到皮的上端,向前卷两圈,可是一卷,馅儿不听话的跑出来了,我一急,手一抖,饺子皮带馅儿全掉地上了,我一脸的失落,爸爸放下手中的活,过来给我做了一个示范,皮和馅儿像是爸爸的朋友一样,服服贴贴的粘在一起,形态像极了一个元宝,爸爸鼓励我说:“不要灰心,多试几次,相信你一定行的”。我接下来按照爸爸的步骤,小心翼翼的试着包一个,慢慢的一个不太像元宝的饺子包成了,我高兴的拿给爸爸看,爸爸夸奖我真棒,接着一个一个的真正元宝饺子在我手中完成了。通过参加包饺子全过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不怕失败,坚持一定会成功”。

  夜幕降临,四种饺子排队跳入锅中,锅里先是“咕噜咕噜”直响,“噗”地一下,锅盖就被顶了起来,白沫沫直往外冒,我往锅中倒入凉水,才见那一个个饺子浮出水面,饺子端上桌,妈妈告诉我:元宝饺子寓意着吉祥如意,财源滚滚。我夹起一个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放入口中,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之夜,人人都得守岁。你听,窗外听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新的一年到了。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5

  “过年”是中国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习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过年习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

  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过年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过年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喜气洋洋的春节过年,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过年。因为春节过年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6

  生长于日新月异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父母儿时经历过的民俗日益淡化,但唯一雷打不动的就是一到当季大闸蟹当季上市,我们全家就会随着浩浩荡荡的品蟹大军自驾前往周边,一边品美食,一边赏秋景。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的秋游中,吃蟹就是一个保留项目。去年我们全家自驾去阳澄湖莲花岛,那肯定是要大吃一顿的。掰开那黄澄澄的信,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恨不得把蟹啃的连壳都不剩,掰开到黄澄澄的腿,猛地一缩,整段腿肉在咀嚼中留下满足与快感,烦恼与忧愁都从脑中散去。品蟹之后,离开蟹庄,赏着湖景,踩着落叶,一边散步,一边享受家人团聚欣赏美景所带来的乐趣。

  品蟹后闲聊时听外公说,我的家乡在上海高桥镇,他小时候出了镇子就是农田与河流,秋天在河中间放一根竹竿,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一大桶;外婆说,只要在篓子里撒一把米,放到河里,也可以收不少。“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是一种品蟹的俚语,更是一种品蟹总动员。煮熟后的大闸蟹也寓意着鸿运当头。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红楼梦)中也写到了蟹,主要是三首品蟹诗。“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仔细一想,(红楼梦)主要是讲江浙沪地区的事,有了兴致的我查阅资料后发现:我国有3000多年品蟹的历史,人们至少在周朝时就已经开始认识蟹了。

  说到蟹,吃货们的眼中肯定浮现出一道道脍炙人口的人间美味。阳澄湖的大闸蟹早已红透半边天了,淀山湖的清水大闸蟹,也是和阳澄湖大闸蟹齐名的美味,除此之外,太湖的东山大闸蟹,崇明的毛蟹也是必尝的美食。水煮螃蟹,葱油大闸蟹,油炸螃蟹,清蒸大闸蟹,葱姜炒蟹,避风塘炒蟹,爆炒大闸蟹……想到这些一款只喜欢吃蟹的同行,一定会被这些求而不得的宝贝馋的直咽口水,鲜美的味道仿佛已经融入了全身,鲜嫩的蟹肉好像进入了灵魂,皮薄馅多的蟹黄小笼似乎是皇上才能享用的至宝……就像精神食粮一样,一到蟹庄,一种奇幻的感觉就油然而生。

  凉爽的秋天里,闲暇的双休日,在休闲与品位中度过,这是一件幸福的事。秋风一起,菊黄蟹肥,持螯赏菊,悠然自得,这该是多美的一种享受。品蟹的风俗虽不需过多的成本,但乐趣无穷,同时获得了美味和放松。品美食,赏秋景,作为我家一直以来的风俗,是休闲的旅行,放松身心的活动,也是家人之间相互促进的方法,乐趣无穷。

  我喜欢这个能给人触动味蕾,放松心情的风俗。希望江南吃蟹风俗一直能延续下去,发展下去。延续这个蟹的故事,延续这个品味美食,家人团聚的乐趣。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7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8

  每逢除夕的下午,我便沉浸在一片其乐融融中;每逢除夕的晚上,我便沉溺于饺子的飘香中;每逢除夕的深夜,我便沐浴在人间烟火中……家乡的除夕,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却处处饱含着朴素的静好祥和。

  除夕的下午,可谓是这个洛阳小县城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街巷上,老旧得有些落魄的白墙黑瓦被红红的对联所装饰;超市里、肉铺那儿,总是排着长队;细细一听每家院子里,总是传来七大姑八大姨的一嗓子。外婆把几斤重的饺子肉馅放进铁缸子里,一股脑儿放上许多豆瓣酱,撒上几把佐料,不仅要放葱,还要放蒜,嫌味儿还不够重,再把堆成小山似的姜混进去。这可不只是洛阳人的口味重,其实也是他们与众不同的豪迈,就和流经洛阳的黄河一样,他们并不清澈见底,混杂着泥土黄沙,但也是这红尘中的烟火纷乱、鱼龙混杂让他们有了独一无二的豪爽、包容与开放。

  馅料已做好,厨房里的浓郁的香味再也困不住,整个院子都是香味。把一大袋面粉倒进另一个大铁缸,放入适量温水,直接下手,把面柔和成型,一大盆软软的、糯糯的面就展现在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一股醇厚的面香。面团白得像瓷,两种香味在空气中相拥相撞,最朴素的食材,在乡里人手中跟变戏法一样,用手一揉,就成功诠释了什么是色香味俱全。

  要说什么最有技术含量,那就是包饺子了。因为要做够一家人吃的,所以外婆通常都要找好几个帮手哩!一个小厨房,黑压压的挤了五六个人,跟上街赶集似的,每个人边包饺子,边聊天,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外婆把一大缸子的馅料分了家,放到三个大碗里,做成了萝卜馅的、韭菜馅的、虾仁馅的;外公在用擀面杖擀饺子皮,每一块面皮都是又大又薄;妈妈、大姨二姨都在包饺子,挑起馅放在饺子皮中间,还不忘捞一勺辣子油,手指一动,馅与饺子皮相融合,面皮变得有了颜色,就像一位隐士,落入凡尘,就体会到了人间疾苦,也尝到了甘甜。也是同理,再不近人情的异乡客,来到这个小城镇,也会沉浸在那红红火火的辣椒油的香味中,被它如火般的热情俘虏了真心,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这烟火人间。经历了寒风的人,总喜欢这样的光明炽热。

  冒着白烟的一盘盘饺子端上了桌,轻轻一吹,一咬,一咽,那种美味,迎合着白烟袅袅,恐怕是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但味蕾感受到的满足却是肯定的答案——这是真实,要相信饺子的美味,人间的美好。

  除夕的最后一刻,也是压轴之时。提前来到房顶上,看到的是黑夜作幕布,万家灯火为点缀的喧嚣人间。最后的一秒,烟花在空中接二连三地绽放,五彩斑斓。即使一片漆黑,也仍会有每家的灯火充数,和烟火照亮这个小城镇,把黑夜充作白天。

  生活依旧如此循环,除夕的白天依然忙碌,夜晚仍旧明亮。月亮与落霞亲吻,来到人间漫步,得以见证这个小城镇豪放、炽热、温暖的除夕。我便如此沦陷于家乡的除夕了。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9

  每当农历五月初五,外婆家门前,原本卖松糕的小摊上就摆满了粽子,来光顾的人好多,生意自然特别好。那时,外婆家门前的大街上人流如潮,都争着抢着买卖粽子和茶叶,孩子们也纷纷跑到文具店,精挑细选,挑选自己喜爱的风筝,再约上几个好伙伴,一边嬉笑,一边头也不回地朝绿草地奔去。孩子们脸上挂着笑,像极了一面面小太阳。

  每当到了端午节,从贪玩的孩子,到拄着拐仗的老人,谁不是一想到那软软的糯米,香香的馅儿,就不由自主地舔舔嘴露出幸福的笑容呢?粽子,就像是披着绿衣裳的娃娃,腰间还系着“细腰带”,十分可爱。让人感到回味无穷的,还有那个煮熟时散发出来的沁人心脾的香味。粽子,实在诱人。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我都会像个跟屁虫那样跟着外婆,总是喜欢拉着扯着外婆的围裙,嘟囔着嘴巴跟外婆撒娇:“外婆,外婆,我想吃粽子了,快要好了吗?”外婆总是回答:“别急嘛,快了,快了。”“那我能和您一起做吗?嗯……这样可能会快一些。”我恳求到。外婆笑了,说:“别急呀,你现在还太小啦,等长大以后,外婆一定教你做。”我听了,只好眼巴巴看着外婆包起一个接一个小三角,心中默默记下,盼望快快长大。

  感觉白天好漫长。过了好一会儿,中午到了,我们一家子坐在圆桌旁,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孩子们总是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边把脑袋凑在一块儿讲悄悄话。我轻轻剥开粽子外边的粽叶,大口咬下软软的糯米,一瞬间粽子的温暖流入心田。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来,贪婪地享受着粽子的美味。

  现在因为繁忙,在端午节假期间,我们一家基本就不回老家过节了。不过虽然不在家乡,但是端午节的快乐与温暖是无处不在的。看,外婆的一大箱粽子已经“端坐”在客厅里了。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拆开了快递,取出一串串粽子,急忙递给妈妈,说:“妈妈,您看外婆的粽子又来了,快点儿,快把它煮了,我们一起吃吧。” 妈妈接过粽子,慈爱地说:“好,好,别急,粽子又不会长脚跑了。” 过了许久,我和妹妹的肚儿再次不争气地叫了,粽子那浓浓的香味便早已透过了厨房的门,混合着板栗的味儿,在客厅乱窜。那可好,让我的口水不停在嘴里打着转。

  “来喽,来喽!久等啦!” 妈妈端着一盘又大又香的粽子来到客厅。我见了,急不可耐地说了一声“谢谢妈妈”,就毫不客气地抓起一只,剥下绿绿的粽叶,迫不及待地咬了来,放在嘴中细细地,慢慢地咀嚼。我望着大个儿大个儿的粽子,突然明白过来,这粽子,不仅因糯米,肉,栗子而饱满,而且包含了家乡的亲情,外婆的爱。不仅是纪念屈原,更是家人欢聚一堂的快乐,这就是端午节。我想即使不能回家,吃上一口热乎的粽子,也会想到亲情的温暖吧。

  待到大家一起坐下,儿时的回忆,再次浮现在眼前,端午节的温暖,也再次围绕在我们的身旁。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1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那里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一样。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终一天,我们那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节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欢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欢乐才是真正的欢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齐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春节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之后人们明白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能够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春节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齐看着春节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齐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能够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欢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春节,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欢乐是幸福!春节,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11

  “炼火场景宏大,气势壮观,热闹非凡,表演集音乐、舞蹈、体育、武术、戏曲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这里,是群山环绕的净土;这里,是山清水秀的净土;这里,是空气清新的净土。这里,是北纬二十八度四十九分到二十九度十九分之间的圣地——磐安!

  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最让我敬佩的是这儿举世闻名的民间技艺——炼火!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它,让这儿世世代代生存的磐安人无不感到骄傲!炼火是因人赤脚在通红的火炭上表演而出名,炼火人也都是男性。仪式一般在农历十五和重阳节,同时这也是秋祭活动的重要项目。炼火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流传在我们磐安县的双峰、仁川、深泽一乡。这一活动既有原始社会狩猎后庆祝狂欢场景的不羁,又有神秘崇高的巫术色彩。既有艺术气氛,又不失亲近生活现实,而且还显得更具地方特色些。

  炼火人都是自愿参加,据村里人讲,炼火人要提前三天吃斋后才可以参与。在傍晚时候,村里人已经开始张罗准备仪式了,村民们带着一箩箩的木炭,铺到画有八卦图案的圆形花坛上。炼火人穿着兽皮树衣,头上包裹着豹纹的头巾,倒还真像返回了原始社会一样,但也显得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了。看着离开始还有好一会儿,我又瞎逛了一圈。再等我回来时也已经开始了,想必也必定是错过了不少新鲜环节吧。比如:火浴净身、巡行……可惜呀可惜……

  这一会儿有人敲着锣,有人打着鼓,也有人吹着号,气壮山河的气势就像一群野象奔涌而来。震天撼地的强劲似乎要摇裂了大地一样。

  直径大概十五米的木炭已经在熊熊燃烧了。灼热的气流让我们这些围观者都不得不后退些。那些壮汉们手中握着钢刀,上下摆动着,不停鼓舞士气。领头人一声怒吼,就冲进火里头,后面的人也跟着怒吼,跟着咆哮,跟着冲进火里,扬起的火星就像太阳风,肆意舞起。随着一阵风,火星平摊成了一堵火星墙,纷纷扬扬,最后渐渐散去。我们围观的人都被扬起火星的热气逼后几步,可壮汉和老人们却一路小跑过火炭,而且只有怒吼壮势的表情,并无一丝的痛苦神色。要知道这刚烧红的火炭可是达到七百多度啊!

  领头人拿着钢刀在火炭下一插又一抬,然后再用力一扬,烈火一阵涌起,像涅槃重生的凤凰一样,张开双翅,昂头鸣叫。像这生命之火,激情热烈地在绽放,在诠释,在释放,在呐喊!天哪!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热烈,生命的执着,生命的伟大!生命不就是如此吗?张扬、沸腾、疯狂、狂野、不羁!我感动了,我惊呆了,我感叹了,我吓住了!这才是生命!这才是生命啊!这样壮观宏伟的场面,又岂是我这稚嫩简单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只有你亲自体验,亲自欣赏,才能体会那种炽热!因为生命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之物啊!

  “炼火是浙江省土生土长的汉族原生态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参炼者赤脚在通红的炭火上表演而不会被烫伤。这种神奇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这样有着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传统民间文化应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呀!这是磐安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磐安人的一部分!民间文化需要我们去见解,需要我们去保护,更需要我们去传承!让民间文化——炼火,在磐安这块净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这圣火燃烧着磐安,让磐安蒸蒸日上,更燃遍大江南北吧!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12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玩手机。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爸妈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爸妈打牌,爷爷奶奶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有些比我们大的孩子,就斗地主,把瓜子当钱,可有趣了。到了十二点的时候,奶奶就会开始准备汤圆了!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几就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我是四川人!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13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春的气息一天天浓了,年前年后的一个多月里的日子里,几乎浓缩了家乡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第一个节日当是过腊八,每年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文火慢慢熬制腊八粥,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房间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是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浑身热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窜到了眼前,就连行走时的脚步也加快了几分。接下来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来,腊八过后,接着就是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很传统的仪式,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各家各户点上香烛,摆上贡品,在香案前念念有词:“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时有一种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和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家里的坏事。沿袭了几千年的风俗,在现代化的今天也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因为每年从这一天开始,在外奔波的亲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加快回家的步伐,于是“祭灶”也就演变成“聚灶”,送灶王上天变成了迎接在外游子的回家。紧接着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扫卫生,准备年货,家里要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厨房里备足鸡鸭鱼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规矩要吃上七天,这就叫夹年饭,预示着丰衣足食,年年有余。除夕之夜把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热闹非凡、忙乱有序的气氛中迎接年的到来。一家人边看电视边聊天,细数一年中的收获,分享一年里的快乐,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难得的相聚时刻,等到午夜时分砰砰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时,人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带着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岁,按当地的风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会越健康长寿,有的甚至守岁到凌晨,一夜无眠。

  迎春纳百福,过年求吉祥。正月初一,是最热闹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群,结伴团拜,小辈要给长辈行拜年礼,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在一片寒喧声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户红烛摇曳,大街小巷彩灯高挂,兴奋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甜的梦想,讲究个“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预示着一年的平平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亲戚访朋友马不停蹄,直至红红火火闹完元宵,随着年的脚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觉越走越远,越来越淡了…

  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希望各位来我的家乡旅游,体验民间风情。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14

  母亲的家乡在钟祥,那么钟祥也算是我的另一个家乡了。

  按照钟祥的叫法,春节,叫过大年,而元宵,则叫做过小年。

  要说过年的氛围,城区也许感觉不到什么,要想真正体验,还得去乡村田野间看看,领略保存下来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对于城里,这儿过年似乎着急一些:刚进入腊月,便能隔三差五地听见杀猪声。杀猪的是乡亲们用少许的烟和钱请来的,他们通常以此为生,乡亲们叫他们“杀猪佬”。“杀猪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组成,自带工具和一个大桶。一到腊月,便挨家挨户地帮人杀猪。

  到了腊月二十,要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虽然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人们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年货。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春节必备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瓜果:脐橙、苹果、芦柑……更是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钟祥的传统点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儿,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从腊月二十起,街上的货摊子就多了——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会在这时出来。

  到了腊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蚕豆的时候到了。是需要用干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这些的,民间有“七不炒,八不闹,九号炒了惹强盗”的说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龙菜的时候。所谓包子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包子,是没有馅儿的,说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馒头的内心”。而蟠龙菜的工艺太过复杂,现在人们基本买现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里的长辈便不再准备,等着在外拼搏的孩子们回到家的港湾。

  年三十儿,大人们会去先辈的坟上烧几柱香,放几挂鞭,称上坟,以表达对先辈的怀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说,这是在请祖宗们过年。但现在为了低碳环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准备年夜饭时,是一片温馨祥和。妇女们在厨房准备饕餮盛宴,而男人们则张罗着贴春联,小孩们则坐在沙发上,对着取暖器,吃着、喝着、笑着、闹着。好一片其乐融融!

  红烛和香点燃了!当家的烧着纸钱,口中念念有词。等放了鞭炮,便可开始大饱口福。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开始拜年。钟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说。初三之后,则根据亲戚的远近,依次拜年。当然,这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他们的红包是大人们免不了的。

  元宵,是钟祥人民的小年,这是新年的又一个高潮。这天会有许多烟花盛宴,并有观花灯、猜灯谜、舞龙等节目。街上人们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车水马龙。人们无不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陆陆续续地返校,大人们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喜庆的新年和春姑娘携手。新的一年,在火红的“福”中,在碧根的嫩芽里,美丽地绽放……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15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蕴涵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当然,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的家乡在歙县武阳乡,我们这里过春节和别的地方就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习惯不同。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这里便改天换地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在这天里,人们在自家门上贴上春联,放上爆竹,一片热闹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见面就互相道贺,乐得合不拢嘴。

  在别的地方,人们就是过年时,吃一顿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节晚会……而我们这却是另一番天地——热闹非凡。

  我们这呀,白天一过,夜晚就更热闹了,到处是烟花,爆竹声,天空上五彩斑斓,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烟花,但城市里都是高楼大厦,就算放烟花也只能一个人欣赏,一点都没意思,而我们这天高地阔,只要有一家放烟花,大家都能看到,这种快乐是城里人所体会不到的。因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到了晚上5点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那些在外打工的儿女们都已纷纷赶回家来和亲人团聚,吃过年夜饭,大家欢聚一堂,说说笑笑,有讲一年收获的,有说对来年的愿望的,有对老人孝顺的,有对儿孙嘱托的……而老人们高兴极了,能和儿孙见面,听一听儿孙们叫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吃完了年夜饭,大家就在门前谈天说地,我还经常让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书上也看到过:

  从前有两个妖怪,一个叫“年”一个叫“夕”,他们每到春节就出来在人间捣乱,乱吃人家粮食,祸害别人房屋。后来人们知道了“年”怕红色,“夕”怕响声,于是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年”看见了就逃回了山上,“夕”还没走呢,人们就制造了一种一点燃线就响的东西——爆竹,“夕”一听到声响就夹着尾巴逃命去喽。从此,人们每到春节就贴红对联,放爆竹。

  讲完了故事,外婆就说:“我最喜欢这天了,因为在这天可以看见儿女们,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了8点多,大家便看春节晚会,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会来,他们对外婆外公都很孝顺,大家其乐融融,一起看着春节晚会,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

  看晚会时,大家要是饿了,我们便拿出家乡的特色小吃——糯米饼、肉丝面、甜酒糟,一边吃一边看。到了12:00时,也就是新年钟声一响起,大家都欢呼起来。一起到院子去放烟花,只要谁家先带头,那可是一个接一个呀,此起彼伏,那烟花在空中一现,可美了: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导弹,有牡丹盛开……如果你家的烟花放完了,不要紧,你还可以看别人家的烟花呢,这快乐的分享,心里真愉快。

  放完烟花,大家还要出门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贺,到处是“新年好,恭喜发财”……有说有笑,真温暖。

  这就是我们过的春节,这种乡村淳朴的美在城里是没有的!这种亲情是珍贵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这种快乐是幸福!春节,我们最喜欢的节日。

【净土·圣火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

1.家乡的过年风俗作文

2.关于家乡风俗作文

3.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范文

4.家乡的风俗作文 (15篇)

5.家乡的风俗作文 15篇

6.家乡风俗作文600字

7.家乡春节风俗优秀作文

8.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15篇

9.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500字

上一篇:榆树——我可爱的家乡 下一篇:家,容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