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简介精编

2022-10-21 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剪纸艺术简介精编,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剪纸艺术简介精编 篇1

  中国剪纸艺术简介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剪纸这个词每当被人们提起的时候,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真正属于中国传统手工纸艺制作工艺。实际上大家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即使是现在,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给自己的门窗上粘贴上漂亮的窗花剪纸,这本身就给我们对于剪纸有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而据考古发现,剪纸也确实是起源于中国,我们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剪纸艺术,即使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张被发明出来。

  中国剪纸的由来

  那么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并且熟练于用一些图形来进行记事和内容呈现,这个时候虽然没有纸张,但是人们可以将相关的资料记录到青铜器,兽皮等载体上面,而随着纸张的方面,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有机会开始接触到纸张,从而将这些创造性的图案开始往纸张这样轻盈的载体上进行转移。而当我们对纸张发明之前在其他载体上的图案和发明纸张之后的剪纸制作图案进行对比的话就能够清晰的看到,剪纸的起源就是来自于先民的图案记录方式。

  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中的简单剪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在各个场合中接触到剪纸。不过最常见,也最为直观的接触就是不少朋友非常喜欢的雪花剪纸,雪花剪纸的特点在于对纸张进行简单的折叠之后来建材出漂亮的剪纸雪花来。简单的制作使得几乎人人都可以完成,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剪纸雪花来,而漂亮的剪纸雪花本身还可以被当作是美丽的窗花,真可谓是魅力无穷啊。

  剪纸艺术简介精编 篇2

  今天给大家介绍我国剪纸艺术传承各地分布情况:

  蔚县剪纸

  河北蔚(yù)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脸谱剪纸

  蔚县人民喜愛戏曲,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蔚县曾是一座历史名城,古称“蔚州”。是中原北方汉族与契丹、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的交汇之地,又是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内地通往塞外之咽喉要道。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带动此地文化的繁荣。蔚县剪纸中,戏曲人物最令人着迷。这源于他们有着喜爱戏曲的传统。因为喜爱戏曲,所以百姓家中的窗花、年画中,也少不了戏曲的影子,戏曲中的故事、戏曲中的人物、戏曲人物的脸谱、已成为当地窗花及年画中的重要题材。蔚县剪紙中的戏曲人物,有着戏曲舞台上鲜活的影子。性格化的脸谱,完美的装饰,包括脚下的朝靴,还有那一招一式的刻画,灵感都来源于戏台上。蔚县素有“八旺堡,八百戏楼”之称,每逢过年过节、赶集、赶庙会时,各村的戏楼前必是锣鼓喧天,一派热闹的景象。流传的戏曲种类也很多,河北梆子、京剧、豫剧及晋剧等,还有别具一格的蔚县秧歌;而剧目更是繁多,单河北梆子的传统剧目就有无数个。现保存的古戏楼就有三百多座,由此可见,河北蔚县剪纸及戏曲艺术充分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崇尚精神追求的审美气质。

  晋南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陕北剪纸

  延川剪纸是陕西省延川县境内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延川剪纸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延川历史上自然条件恶劣,又处边陲之地,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生活贫困,剪纸不仅是较经济实惠的一种美化家居的艺术,也是妇女祈福驱祸、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内心表露。延川境内人文鼻祖伏羲曾长期在此生存劳动,并创立太极八卦图,故黄河文化积淀浓厚,剪纸体裁题材丰富。数千年来,延川剪纸保留了古老图腾文化、艺术形态和本原哲学的内涵,对中国民间美术乃至世界美术的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派剪纸

  海派剪纸艺术是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上海剪纸十九世纪已有出现,在一百年多年的历史演变中,随着工商业文明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滩聚集了一批早期闯荡上海的剪纸艺人。他们在闹市区城隍庙、八仙桥(大世界)、提篮桥、玉佛寺、龙华寺等人流密集处摆摊剪卖或身背“乾坤箱”走街串巷、叫卖花样。他们根据顾客的需要创作各种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可谓应有尽有,随客挑选定制。海派剪纸所使用的一些技艺技法包括其所使用的工具、表现手法以及剪刻基本步骤等等,与中国传统的剪纸技艺有着较为清晰的一脉相承关系,两者之间并没有较大的差别。如果要谈到上海剪纸的独特之处与创新特点,那么较为突出的是体现在它的艺术风格与文化个性上,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上海剪纸所具有的那种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艺术风格。以往人们在论及上海文化的特点时,总是要赋予其一个独特的名称,那就是“海派"。所谓“海派”文化的真正含义,实际上就是指一种具有兼容并蓄、开拓创新,尤其是较多地吸收与融合了西方文化成分的文化特点与文化风格,而这种文化特点与文化风格在上海剪纸这种具有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上也同样有着十分鲜明突出的体现。上海剪纸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海派”风格,在中国剪纸这一传统技艺中具有相当地位。

  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是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艺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是中国历史古老文化发展史和民间艺术形态之代表。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北朝古墓中,发现南北朝时期(420年-586年)的《对马》《对猴》等剪纸,这种剪纸是用古麻纸剪成。由此推断,扬州剪纸的出现大约在1600多年前。扬州剪纸作品一般素色为主,使得作品清新素雅。摒弃掉多余的颜色,除了清秀流畅的线条就是逼真写实的造型。

  傣族剪纸

  傣族剪纸是一种传统艺术,流传于云南傣族地区,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在芒市,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剪纸一般用于刺绣样稿、装饰门楣、灯彩、旗幡、供品等。题材大多是花草鸟兽和各种几何形纹。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花木,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等建筑,形象生动,图案整齐,匀称美观,风格粗犷有力,朴实无华。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潮汕剪纸

  潮州剪纸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题材涉及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图案等,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潮州剪纸有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类型。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并采用夸张、变形手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在本地传统民俗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无论岁时节日、婚丧嫁娶、寿辰祭祀、交际礼仪,以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玩具都喜欢用剪纸作装饰。佛山剪纸的题材,绝大多数是劳动群众所喜爱的,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如“龙”、“凤”、“鲤鱼”、“孔雀”、“四时瓜果”、“福禄寿全”、“和合二仙”、“六国封相”、“唐明皇游月殿”、“嫦娥奔月”、“八仙闹东海”、“赛龙舟”等等。作为传统历史文化名城,代代相传的佛山民俗,促进了剪纸的发展,使佛山古城更具民族文化特色。

  辉县剪纸

  辉县剪纸流传于河南省辉县市传统美术,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离辉县市沙窑乡、薄壁镇的五十多个村庄内。辉县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辉县剪纸起源于农耕社会,题材内容反映了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散发出乡土气息。是以阳刻为主,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刀法精细流畅,色彩对比强烈。以人物、禽兽、花木、昆虫为表现内容,形象表达祛邪祈福之意。辉县剪纸,来源于毗邻的山西省,辉县西部山区和山西只有一个山头之隔,两地人民交往密切,剪纸风格受到山西剪纸的影响,是典型的中原风格,属于北方流派。

  庆阳剪纸

  庆阳剪纸是甘肃省镇原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庆阳剪纸雏形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后来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几代的不断发展并逐渐走向了成熟。庆阳剪纸与当地民俗、生活联系紧密,它有前塬和山川两种主要风格。剪纸的颜色以红为主、辅以绿色,通常有单色、套色、染色之分。红色热烈、奔放,有庄严、肃穆、喜庆的视觉效果,可以增强剪纸艺术的青春感,给观众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同时,也能营造一种欢乐喜庆的祥和气氛,所以艺人们用红色来剪辑那些表示喜庆福寿、用来求吉纳福的题材,如“三羊开泰”“抓髻娃娃”“双鱼嬉莲”“五谷丰登”“二龙戏珠”等,诉说着数千年来汉民族对红色的喜爱与崇拜。

【剪纸艺术简介精编】相关文章:

剪纸作文600字精编01-21

民间艺术作文精编12-26

小学生关于剪纸的作文精编01-21

中国传统艺术作文精编12-26

关于剪纸:中国的剪纸艺术11-12

剪纸艺术范文07-30

剪纸的艺术作文07-26

剪纸艺术作文02-24

剪纸艺术的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