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运用经济资本方法控制风险的对策的建议书
一、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银行业务多元化,银行有追求规模扩张的内在冲动。由于风险形态的多样化,管理的方式与内容日趋多样。同时,面对金融业的对内对外开放,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及风险形态的变化,重塑银行风险控制模式非常必要。目前银行风险管理模式中,实际按三个层次控制风险。第一层次是业务风险控制。主要是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计量风险,考虑风险收益,采取风险规避措施。第二层次是风险的成本覆盖。对可预期的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入成本,以应对可能的风险。第三层次是对未能预期的其他损失,建立资本缓冲区,以减少风险的冲击。这种模式在银行风险管理中一直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随着业务种类的增多,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模式也出现其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建立统一的风险计量及回报体系。按照财务的基本原理,风险要有风险回报。但在风险如何度量,风险回报率如何确定上,业务单元间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对于贷款资产,主要是通过信用评级来确定风险级别,从而确定风险补偿标准;对票据资产,主要是根据票据出具方的实力来确定风险级别;对现金资产,则根据风险敞口来进行风险管理。由于没有统一的风险计量标准,风险的回报率很不统一,不利于银行对风险及回报的比较。
2.未建立风险适度管理机制。在传统风险管理机制中,是以规避转移或消除风险为出发点。实际上,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有些风险甚至是无法规避的,关键是建立风险管理的成本与效益机制,即风险适度管理问题。一般而言,风险管理监测度量成本大或事后道德风险大的业务,适宜用资本补偿的机制来管理风险,而监测度量成本清楚或事后道德风险小的业务,适宜于用风险定价补偿机制管理风险。
3.未建立明确资本需求量化标准。现有法规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规定过于笼统,不足以反映企业面对的真正风险。风险拨备也很难覆盖所有风险。如果资本准备过多,会形成资本闲置,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如果资本准备过小,又会形成潜在破产风险。
4.未建立统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正如上所述,风险测定的标准与呈报方式不一,对银行整体的风险难以形成统一的有用信息,以支持管理层对整体公司规模及业务进退决策。
现实促使银行应建立统一的风险测量评价考核补偿体系,以确保银行的稳健发展。银行应从一味看重短期账面经营利润忽视风险,转变为关注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强调对资本的有偿占用观念,即占用资本防范风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种风险成本将通过资本回报得以反应;银行应吸取国际先进银行经验,构建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考核评估体系;迫使银行各经营机构自主调整业务结构,把资源更多地配置于风险可控以及占用资本少收益相对高的业务,实现业务模式的转换与迁移,从整体上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经济资本方法管理控制银行风险的基本设想
经济资本方法是运用资本管理控制风险的有效办法。经济资本是指银行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量化,并估算为因应这些风险的发生所需准备资本,同时帮助企业了解经过风险系数调整后的实际投资报酬。风险资本和营利是经济资本方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经济资本体系,可为银行的业务决策与评估风险控制和资本管理提供一个统一平台。其基本设想是:
1.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等于非预期损失,必须要通过内部风险计量模型来计量。因经济资本计量是计算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的基础,因而是整个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基石。
2.经济资本分配。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是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为控制其风险增长,银行必须以适当的方法向其分配经济资本,建立资本约束机制。经济资本分配可视为分配用于抵御业务风险的资本或分配风险限额。[1]如果分支机构或业务部门业务的风险控制在分配的经济资本数量内,则风险控制在了资本可承受范围内,风险抵御能力充分。如果分配的经济资本被占用完,则不能再新增需要占用经济资本的业务。
3.经济资本配置。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确保占用的经济资本能够达到最低回报要求或更高回报水平,银行必须要将有限的经济资本配置到风险较低而回报水平较高的业务上,重点支持和发展这类业务。
4.产品定价。收益最终要通过产品销售来实现,销售规模固然对收益有影响,但产品定价更重要。有风险的业务(如证券包销实业投资等业务)占用经济资本,经济资本需要回报,因而必须将经济资本占用成本纳入产品定价,确保业务的资本回报达到最低要求并创造经济增加值。
5.绩效考核。股东权益最大化是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指标因兼顾了收益和风险两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了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原则,较传统的利润指标更能真实反映经营绩效和价值创造,因而以此作为内部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可以充分体现银行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导向。
6.业务战略决策。银行可根据各个机构部门和业务的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决定业务发展战略和方向。对回报率水平较高的业务和价值创造较高的机构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而对回报率很低甚至是负贡献的,则应采取限制和收缩政策,以避免价值损失。[2]
经济资本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控制业务风险,确保银行具有充分的风险抵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提高风险调整后绩效,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这是银行核心价值理念的具体体现。
三、当前银行运用经济资本方法管理风险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银行应综合考虑股东经营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不同角色对资本管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一是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考虑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须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二是合理配置资本资源。银行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配置。三是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运用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水平,确保可用资本与规划资本需求一致,并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优。四是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银行有必要对资本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3]
2.加快研究制定经济资本管理配套制度。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在当前条件下,银行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从而更全面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3.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银行应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及分支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该指标不仅能够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的内在统一,还能够促进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银行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从而实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4.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公司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银行运用经济资本方法控制风险的对策的建议书】相关文章:
写作中常运用修辞方法09-29
如何运用建议书的字体08-16
公司风险控制部员工转正申请书07-13
运用联想方法丰富写作内容03-19
灵活运用想象的方法写作03-20
作文中运用哲理句的方法09-27
2017年话题作文素材运用方法08-16
叙事作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倒叙02-24
银行项目建议书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