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作文

2022-04-18 家风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良家风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良家风作文 篇1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爸爸、妈妈从小就在我耳边常常念叨的一句话。他们鼓励我直面困难,勤奋学习,学会坚持。

  记得我刚学习跆拳道的时候,有一次,我在练习腿部柔韧性时,教练用两只脚踩着我的双腿,我感觉腿快断了,疼的哇哇大哭。那天回家时,我是哭着一瘸一拐地走回去的。一到家就对爸爸妈妈说:“学习跆拳道太辛苦了,我不学了!”爸爸听了,就一边帮我揉腿一边对我说:“学习本领哪有不辛苦的?古人练功都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这点苦算什么呀?再说你学了这么久,身体素质都好多了,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接着他又说:“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成功。”我记住了爸爸的话,咬牙坚持,成了班里柔韧性最好的学员。每当教练表扬我的时候,我心理就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

  后来,我在学习上也经常这样勉励自己。去年期末考试前,每天的学习任务很多。一天晚上,我写得胳膊又酸又痛,可作业还没有写完。我不想写了,刚放下笔,突然,我想起爸爸妈妈经常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揉揉胳膊继续写。写完后,我才松了一口气。期末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开心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很感谢父母对我的教导,我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勤学苦练的家训,让勤奋不光是一种美德,也要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优良家风作文 篇2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之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 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优良家风作文 篇3

  传承好家风、好传统非常有必要,问题是究竟如何传承、具体传承什么,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答案。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谷文昌式的党的好干部十分清廉、节俭,尽管大小也是主政一县的父母官,但对物质生活都没什么奢求,甚至这种对自己、对家人的简朴达到了一种苛刻的程度。若用今天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的眼光看,肯定是不可思议、不近人情。

  必须承认,谷家家风的形成,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烙印。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当然不可能再回到“裤子打补丁,下乡睡地铺”的时代,传承好家风、好传统,并非要过苦日子,脱离时代的真空教育,而恰恰是紧扣时代脉搏、注入时代内涵的家教,切合现代社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比如,今天国人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衣食住行方面极大丰富,传承好家风,就是要明确告诉孩子不浪费、不攀比、不炫富,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长身体和学知识;再比方,今天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传承好家风,就是要培养孩子从小节能环保的价值理念和生活习惯。

  与时俱进,有变有恒。变的是时代内涵,不变的是传承方式。有行动,才有带动。传承好家风,身体力行是最有效方式。正如谷文昌的三女儿谷哲芬说:“父亲很少说教,也没留下什么家书、家训,他的教育是身体力行展现的。”传承好家风不是靠说,而是要靠行,古今中外皆如此。父母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导师,也是最好最重要的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言行举止间所传导出来的潜意识价值取向,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铭刻心骨乃至铭记终身。在回忆他母亲的文章中就说,自己生活节俭习惯的养成要归功于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母亲一生勤俭持家,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一个典型。人常言,“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女”,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讲的正是家风传承问题,父母的行为取向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可谓深而又远。

  无论是站在从严治党管党的角度看,还是从寻求社会善治的层面审视,我们都需要把好家风、好传统继承好、发扬好。而传承好家风、好传统,唯有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新内涵,有所变有所不变,好家风、好传统才能愈久弥坚,真正行久致远。

优良家风作文 篇4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的辉煌成就,涌现了无数经天纬地的杰出人才。从蒙昧的旧石器时代的各种粗糙工具,到现在的“天宫”系列飞行器;从最初的黄帝炎帝,到现在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无不证明我中华文化的底蕴是多么深厚。然而,在所有的荣耀背后,都离不开严谨家训和优良家风的教导。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东晋的王羲之作为一代书圣,不仅自己的书法水平入木三分,还培养了一个书法水平不弱于自己的儿子――王献之,据说王献之学书法时稍有成绩便骄傲自满,王羲之夫妇见儿子如此心性,深知这不利于王献之以后的书法练习,便严厉要求他,直到王献之练字用尽了十八缸水,终于将书法练得炉火纯青,传下了“双王”的美名。

  家风又称门风,是给家中长辈以身作则,给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每个人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既是我们生命诞生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会我们吃饭走路,教会我们明辨是非善恶,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这些知识是父母的上一代教给他们的,父母上一代的知识是上上代教给他们的,这些从很久以前传承下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是非判断标准,就是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继承了优良的家风甚至把它发扬光大,就是光宗耀祖,反之则是败坏门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他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能对我来说比较熟悉的就是傅雷家书,这是我初中有阅读过的,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他们虽然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的,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等,信中儿子如果写了错别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纠正。

  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由此看来,不管是在封建专制的古代,还是在现代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优良的家风和严谨的家训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家风家训看起来很抽象,实际是很具体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养成良好的教养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

  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特别是诸葛亮的戒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

  因此,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智慧,亦是对父母本身所具教养的一种考验!

  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每个家庭都是跟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树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风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但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因此,家长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

  父母要利用家庭教育集体教育和影响孩子。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哪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教育的整体,而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作为父母,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要重视对孩子品德的教育。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只愿人爱,不愿爱人。

  有一位家长曾说:“我的孩子霸道得厉害。一次,我领他去逛商店,他看上了一个玩具汽车,非要买,我当时没有给他买,他又踢又抓,弄得我很烦心。”的 确,现在的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因此,这种爱的教育要从孩子小时抓起,要让孩子知道爱自己、爱家长,然后才能推及到对周围的人、对社会的爱,而爱也是对孩子道德情感的一种培养。

【【精华】优良家风作文4篇】相关文章:

【精华】优良家风作文三篇03-22

【精华】优良家风作文四篇03-19

【精华】优良家风作文3篇03-01

优良家风作文(15篇)04-10

优良家风作文15篇04-10

优良家风作文7篇03-20

优良家风作文6篇03-17

优良家风作文3篇03-15

优良家风作文六篇03-13

优良家风作文四篇02-20

家风作文 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