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风作文

2022-04-13 家风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家风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们家风作文 篇1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壮成长,是因为那勤劳的土地源源不断的给小草送去养分,奉献的雨露毫不吝啬的给小草送去水分,慈爱的太阳不求回报的给小草送去阳光。春风轻抚着它,雷电考验着它,石头捶打着他……几个月后,小草变成了茁壮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旧保持青绿,依旧保持活力。因为在他成长时获得了环境的滋润,因此打下了最坚实的根基。而我们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所以对于家风家训更是重视。而要说起我的家风家训那可要谈谈我小时候的几件事。

  俗话说:“勇敢,事情必成;勤劳,幸福必到。”当然在我们家可是把勤劳放在第一位。在家里数奶奶和妈妈最勤劳了,我们家住在农村,她们深知只有靠一双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学,勤就这样不知不觉得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

  记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麦子的高峰期,却不巧赶上我爷爷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妈妈和奶奶带着我去割麦子。那时还没有普及现在的割麦子车,只是用镰刀收割。从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妈妈和奶奶都汗流浃背,妈妈那白色的衬衫的像水洗过一样,奶奶那纤瘦的身子更显得凄凉。她们没有吃饭,喝两口水对她们来说就是休息了。下午我们才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家,妈妈和奶奶并没有停歇,而是一起洗着衣服擦着桌子,都顾不得头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饭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从门缝里透过来了一束光,我朦朦胧胧地循着光走过去,看见妈妈正辛勤的收拾着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客厅里的灯依旧亮着……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虽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劳之风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我现在是卫生小组的组长,每天到我值日的时候我都恪尽职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勤劳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这句话不时地在我脑海中浮现。

  “舍自己,为别人”在现实中“舍己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时的冲动,他不只是思维的兴奋,也不只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不是一时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种眼里有他人,愿意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伟大情怀。这不仅是现在社会上的舆论焦点,也是我家里行为上的赞扬焦点。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双巧手获得了村里人人的赞扬。爸爸什么都会做,像修电,修车,修水管,修自行车,修微波炉……总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细腻。当人们什么东西坏了时,都会来找他,他毫不犹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仓库里去找东西,发现里面全是钻机、自动充电机和一些我不认识的工具,我连忙跑过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爸爸为了给村里人修坏了的东西才自己拿钱买了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难道这就是真正的舍己为人吗?就这样,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里。春天时,村里人都帮我们播种。夏天时,他们都帮我们剥玉米。秋天时,他们都给我们家送苹果。但爸爸都回绝了。爸爸说:“我们真正收获的不是别人的东西,而是别人的心……”是呀!舍己为人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不但开在生活里,也开在人们的心里……

  爸爸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记得,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学校里,虽然我整理笔记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啬的借给别人借鉴。你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别人也会给予你一份帮助;你给予别人一份爱,别人也会给你一份爱,难道这不是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立足的精华吗?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为人的爸爸和雷锋。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开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永远……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祖祖辈辈都以“孝”为家风的核心。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可母亲已经不能生还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这就是著名的“香九龄,能温席。”这个故事让我初步认识到了孝,而让我深刻理解的孝是从爸爸身上学到的……

  自我出生那年起,爷爷的心脏就不好,奶奶一个人无法照顾爷爷,又因为爸爸的兄弟长期出门在外,所以照顾爷爷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责任。白天爸爸上班妈妈去照顾,晚上爸爸就要陪爷爷睡觉。因为爷爷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这个爸爸老是睡不着觉,但他没有埋怨还是尽心尽力的照顾。每到过节爸爸放假时,他总是要带着爷爷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爷爷去田野里呼吸新鲜空气,虽然有点麻烦,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点爷爷的笑容。中午爷爷总是要睡上一个午觉,爸爸总是叮嘱我要给爷爷不时地往上盖盖被子,以免着凉。虽然简单的一个叮嘱、一个动作,但透漏出爸爸对爷爷不善言语而又细腻的爱。

  “一个小小的问候对父母来说是一份大大的爱”这句话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从小的熏陶也让我学会了孝。我不善言语,也不会对父母说什么甜言蜜语,只是吃完饭后洗洗碗筷,睡完觉后叠叠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们,现在用成绩报答他们,以后用爱报答他们,让他们过上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

  传承家风,传递家风。愿勤劳、舍己为人和孝顺之风永远飘荡在我家上空,永远飘荡在这个社会的上空,永远飘荡在中华民族的上空!伴着温暖,飘进千家万户中,也飘进每个人的心中……

我们家风作文 篇2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我记得去年寒假临近过年时,电视上出现了一种许久未听过的新词“家风”。这一词是新闻联播上所播出的,他们派出记者,随机提问,“家风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我家的家风什么呢,爸爸说:我家的家风家训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就是“宽容、换位、平等、尊重” 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宽容。

  所谓宽容是指人处世有度量,不苛求。能够有谅解、克制、包容的胸怀。俗话讲:“记人之长,忘人之短”,说的即是宽容。

  但是宽容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人们知识不断地丰富、智慧不断地增加、修养不断地提高,才慢慢感悟出来的人生道理。也就是说,它是与人的思想品性、社会阅历、人生抱负、文化修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宽容是一种人生的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原则,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宽宏大度者,能够允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甚至尊重、悦纳与自己志趣不投,抑或格格不入的人或事。

  “大海成汪洋之势却以其低而纳百川,天空展无垠之域然与其高而容日月。”让我们学会宽容,互谅互让。让生活中多一份和谐和幸福,少一份烦恼与仇恨吧!

我们家风作文 篇3

  在电视上我看到许多人在说“家风”这个话题,就想到如果要用极简洁的词语概括一下我们的家风的话,我就会想到两个字“节俭”。

  还记得小时候,到了冬天,馒头放硬了,啃不动了。爷爷就会用一个烧床搁在煤火上,把馒头切成片放在上面,烤得焦黄香脆。我从爷爷手里接过馒头片,迫不及待地张口就咬,裂开的馒头渣儿,馒头屑有的就洒在地上。爷爷一边心疼地把掉在地上的捡起来,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嚼,一边教导我:“吃焦脆的馒头片,不能下嘴就咬,要先用嘴包住,再用力吸,这样就不至于把馒头渣馒头屑掉在地上了”。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掉在地上的食物如果不捡起来吃掉,那是糟蹋粮食,要遭天谴的。妈妈总是深恶痛疾于人家倒在门前煤渣堆上的剩馒头,面条汤,“年轻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白白的馒头,一大碗面条,吃不了,就随手扔掉了,这是遭罪呀。这样的人应该让他们生在六三年,试试灾荒年的滋味”。饭桌上,妈妈总是教导我们,吃不完可以留到下一顿,就是不能丢掉,掉在地上,哪怕有脏污,她会让我们搁在水里冲洗一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以前灾荒年,地主家才能吃得起白面,馒头是到了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的,白面可舍不得扔”。

  去年儿子过生日,妻子从饭馆炒了几个他喜欢吃的菜,热菜凉菜放了满满一桌子。儿子看得目不暇接,筷子夹也夹不过来,有些肉块就会不小心掉在桌上地上。这时候儿子都会毫不犹豫地捡了起来,洗也不洗就搁在嘴里。“脏了就丢到垃圾桶里,吃了多不讲卫生呀!”妻子嗔笑他。儿子憨笑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不是你们经常教导我的吗?”是呀虽然妻子那样说,但是平常她也是很节俭的人,破衣服缝了补,补了缝,缝缝补补又三年。掉在桌子上的菜,她也是毫不犹豫地夹起来吃掉。

  家风在我看来,就是将我国传统美德的某一方面,发扬光大,并且世代沿袭,作为一种家族传统沉淀在家族的基因里,代代不衰,历久弥新。

我们家风作文 篇4

  我们都有自己成长、生活的家,且都自觉不自觉的延续传承着家祖的治家理念、格言。今年春节央视新闻联播天天在和全国人民谈家风。我随之便脱口而出,我们家的家风是:勤、乐、扬、善。

  “勤”增福禄寿,“乐”添精气神,“扬”是向上,是人活着的定力,“善”与施同义,积善成德,厚德一生,乃世代传承之家风也!也是人类文明组成的一个元素。

我们家风作文 篇5

  尊老和敬老,体现在为奶奶烧菜当中。

  有一次,奶奶过生日了。我想来想去:“为奶奶做点什么呢?”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件家务活:烧菜。

  这天下午,奶奶出去逛街,妈妈和爸爸也出去办事了。“哈哈!”我兴奋的想,“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了,我要去菜场买些肉来红烧吃。”我二话不说,提起菜篮子就走出家门,大步跑向菜场。这时,我突然喊起来:“糟糕,我忘带钱了!”没带钱也没办法,我只好重新回家取钱。

  终于把肉买回来了,我心想:买肉真累,奶奶平时要买很多菜,那不是更累了吗?我把肉拿到厨房,用自来水仔仔细细的冲了一遍。我拿下菜刀,把肉切成一块一块的。这些肉方方正正的,似乎被精心打磨过似得。接着,我打开煤气灶,往锅里倒了点油,把肉放进锅里烧,只能听见噼里啪啦的响声。突然,一滴油从锅里飞出来,飞到了我的脸上,我惊叫了一声:“噢!”我顿时感到火辣辣的疼。我不敢靠近锅了。我往锅里倒了点水,继续烧。我又往锅里放了许多调料,然后尝了一口,说:“不行,太咸了,奶奶不能吃太咸的。”我又往锅里倒了点水,尝了一口,皱了皱眉头,说:“不行,太淡了。”我只好又加了半勺盐,终于不咸也不淡了。我切了两根葱,放进了锅里。这时,整个屋子里已经飘满了红烧肉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尝一块,我想“要不我尝一块最小的肉吧,奶奶不会发现的。不行,这是给奶奶的红烧肉,我不能吃。”我咽了一口口水,决定不吃了。我找了一个盘子,把红烧肉盛了起来。我刚把红烧肉和筷子放在餐桌上时,门突然开了。原来是奶奶回来了。奶奶放下手中刚买的衣服,直接冲过来,一把抱住我,感动的说:“我的好孙子,谢谢你帮我烧肉!”我也抱住奶奶说:“没什么,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您吃吧。”我用筷子夹了一块最大的肉给奶奶......

  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尊老、敬老。

我们家风作文 篇6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惊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见书房里闪着微弱的灯光,妈妈还在收拾书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续不断。我看见妈妈脸颊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妈妈的背微微驼着,曾经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儿怎么有些驼呢?我的睡意全无,书房里的灯依旧亮着。妈妈,白天在单位工作,晚上还要不辞辛劳在家整理家务。妈妈不愧是我们的勤劳榜样!

  我在奶奶、妈妈的耳濡目染下,也学会了勤劳。在学校我可是卫生大组长,不仅劳动响当当,学习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师布置作业,很少。但要求我们认真完成。是的,只有两项,一项是常规作业,另一项是作文。那次我写了两个小时!作文写了五面。完成的很认真。也许是平时课外书看得多,拿起笔来,我的灵感就会突发,越写越有劲。那次作文,我被当众表扬,那是勤劳的.结果呀!

  我们家的家风——勤劳之风,愿它常驻我家。愿那勤劳之风,飘在中华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

我们家风作文 篇7

  在我们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比如说一定要遵守什么。大家不会把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我的爸爸妈妈总是在用他们的一言一行,给我和妹妹树立榜样,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觉得这一句话在爸爸妈妈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每到周末,他们总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带我和妹妹去看望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我也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和他们聊天,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日常。假期和周末也会带他们一起去购物,逛街,给他们的老年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我说每当他看见姥姥姥爷他们脸上的笑容时,心里也会很开心。在父母的影响下,和妹妹也开始学着孝敬父母,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带着父母出去旅游,购物;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常给妈妈洗洗脚;给爸爸捶捶背。就像妈妈说的那样,每当看到他们脸上欣慰的笑容时,自己心里也会很开心。

  姥姥姥爷就像一对欢喜冤家,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拌嘴,老了还是如此。长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又吵起来了,爸爸妈妈总是不厌其烦,每次都耐心的劝导,从不去反驳,顶撞他们,即使他们说的很没有道理。我问过爸爸为什么不去反驳他们?爸爸告诉我说“人老了就是这样,喜欢较真,有时就像三岁小孩一样。以前他们教育你要孝顺长辈,孝敬父母,几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不要总是去顶撞他们,要让他们顺心,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就尽可能的由着他们来。有了顺,敬也就来了。

  他们现在老了,腿脚不便了,脑子也不太好用了,但是他们现在的样子,就是儿时的你啊!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他们是怎样对你的,你难道都忘记了吗?”

  反观我们,父母每天换着花样给我们做饭,我们还挑三拣四,不知道珍惜

  从爸爸妈妈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们家的家风——百善孝为先。

我们家风作文 篇8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海内外华人中进行了“你的家训是什么”的随机调查采访。从被采访者回答的情况看,有的回答是家训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教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风的问题。家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

  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所谓家风,是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那时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加之人口流动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个地域居住的往往较多,一个家庭出现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鲜见。为加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族人(家庭)中年长者就要为本族(家)人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否则要受到家法的惩罚。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是直接接触、面对面进行。家训则可以间接传承,即创立家训的人没有必要和被传承的子孙面对面教授,可以中间接力传承。

  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这时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兴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礼教的说辞。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讲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所以子女们都要听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教育方面的辅助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

  家风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对于一个家族或家庭来说,能够拥有一张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个家庭如果获得了“乐善好施”的“名片”,那么这个家庭的主人就会获得一顶“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会得到别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礼遇。家风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风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说家庭的人努力营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训、家教还是家风,都需要家里的长辈带头身体力行,所以古时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训、家教、家风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育发达、风气端正,家训、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可能会发生偏逆。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家训、家教、家风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中央电视台一提起这个话题立刻就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们不敢轻易提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加之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原来那种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体,家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会教育空前发达,不仅有各种学校教育,还有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大众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见绌。

  要真正培育好家训、家教、家风文化,首先要搞好社会政治、社会教育与社会风气,因为他们对家庭教育和风气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如果社会政治、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和风气就很难遂人愿,古今同理,现代尤甚。学校教育,还有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介的大众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见绌。

  要真正培育好家训、家教、家风文化,首先要搞好社会政治、社会教育与社会风气,因为他们对家庭教育和风气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如果社会政治、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不好,家庭教育和风气就很难遂人愿,古今同理,现代尤甚。

我们家风作文 篇9

  每个家庭都应该有家训,我们家的家训出自《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小的时候我并不珍惜粮食,吃饭时总是很浪费,爸妈怎么说我也不听,他们总跟我讲各种道理,其中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但那时我并不能体会劳动辛苦,资源宝贵等这样抽象的话,爸妈觉得,只有亲身实践了才会懂得。所以在我七八岁时,就有了那次周末的活动。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我们去了农田,体验挖紫薯。刚到那里,我兴致勃勃,信心十足,想着一定要挖十袋八袋紫薯回家,从土里挖东西还不简单吗?但当我试着拎起铲子时,我的信心也随着落在地上的铲子灰飞烟灭了——那把铲子真的好重!如果我连铲子也拎不起来,还谈何挖紫薯,但看到爸妈已经拎起铲子和袋子走进田里,我也只好吃力地拖着铲子跟在爸妈后面。

  到了田里,太阳正炽热地烤着大地,我一铲一铲奋力地挖紫薯,过了不久就汗流浃背,可还没有多少收获,我禁不住有些想放弃,但看到不远处也有不少的农民伯伯在干活,他们却毫无怨言,我想到我平时吃到的饭菜都是他们这样辛苦地种出来的,我也重新有了动力,努力地挖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我们身边已经堆起了三个装满紫薯的袋子,我不由得喜笑颜开,虽然十分辛苦,但我也有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成果是多么来之不易,而到了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含义,也从这时开始,我觉得浪费粮食是一件不尊重他人劳动的事,我也不再浪费了。我也明白了劳动的光荣和意义,我至今一直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家训,它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一直伴随着我。

【我们家风作文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我们的家风作文三篇04-01

我们家风作文九篇03-30

我们的家风作文八篇03-19

我们的家风作文5篇03-15

我们的家风作文7篇03-12

我们的家风作文9篇03-12

我们家风作文三篇03-06

我们家风作文四篇02-28

我们的家风作文10篇02-20

我们家风作文10篇02-19

晒家风作文 优良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