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作文

2022-03-24 家风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风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风作文 篇1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家规就是家风,就是家训,是指一个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及持家治业的教诲。现代家庭的家风家训可以实现幸福家庭“跟谐、文明、健康、富有”的四大目标。

  珍惜粮食,崇尚节俭。奶奶常常教导我们吃饭要有节制,吃多少盛多少,千万不要剩饭。衣服能穿就穿,千万不要喜新厌旧,说扔就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明白了每一粒米,每一口饭,每一缕布都是农民伯伯一把汗水,一把辛酸,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辛苦培育跟加工出来的,所以我们吃饭时要做到不剩饭菜,日常生活中做到废物利用。以后不管身在何处都要懂得节约跟珍惜。

  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妈妈经常以此对我进行教导跟督促。妈妈对我讲做人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不能轻易失信于人。讲不讲信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它就像是一张名片,将会伴随终生。每次送我到学校门口都要再三叮嘱一定要认真听讲,好好学习。要刻苦努力,不要一碰到难题就退缩,要迎难而上,把困难视作敌人,一定要把敌人打败。这些话语帮助着我一天天进步。

  为人处事爸妈对我也严格要求,让我从小做起孝敬长辈,爱护幼小。在家时,每次爸妈给我好吃的我一定先留下一些给奶奶。在公交车上,我一定会给老爷爷跟老奶奶主动让座。在学校,我会给低年级的小同学提供帮助。爸妈经常给我讲述奶奶这一代人生活的不易跟对我的疼爱,我深受启发,我一定要让奶奶快乐,让她乐呵呵的过好每一天。

  说到这儿,我把我家的家风家训总结了一下。家风是崇尚节俭,家训是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及尊老爱幼。

  我要时刻谨记我的家风家训,这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家风作文 篇2

  我们家有很多优良家风,比如乐于助人、坚强勇敢、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的家风,在我外曾祖父的时候就有了,他是当时渔山的乡长,工作上勤勤恳恳,经常帮百姓们解决难题。百姓们都很爱戴他。有些老百姓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还专门养了老母鸡、送鸡蛋给他,可他宁可过着俭朴的生活,也从不接受百姓的馈赠。一次在一个风雪交加的腊月天,我外曾祖父忍着饥寒去走访大山里的百姓,事情办好天已经很黑了,这位老百姓煮了家里唯一的一个鸡蛋给他吃,但是他坚持不吃连夜赶回,他在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饿得全身软弱无力,一进家门就饿晕在地。他这样的品质,更是换来了老百姓的尊重:他临终前,全乡的百姓都来看望他,从外曾祖父的卧室,到楼梯,到客厅,到门外,到街上,密密麻麻都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大家都神色凝重。第二天出殡,外曾祖父的坟墓在一座高山上,得爬两个小时山才能到,但是百姓们不约而同都来送行,送行的人们从山顶一直排到山脚。

  我的姥爷更是把勤劳节俭的家风传承了下来。姥爷十岁时,我的外曾祖母怀孕了,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姥爷饿得肚子都贴到脊梁骨了,却还要去割草。他勤劳割来的四十斤草,只能换十两粥,而且这粥稀薄得仅仅是一碗水里漂着几粒米。姥爷已经饿得两眼昏花,却舍不得喝,还要给外曾祖母喝。

  如今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家依然保持着勤劳节俭的好家风。爸爸妈妈在单位里工作很卖力,每天忙忙碌碌的,即使双休日也老是加班加点。虽然忙得一刻也不休息,妈妈也不请钟点工,都是自己挤出时间来打扫家里的卫生。我们吃饭也很节俭,每顿饭菜都光盘不浪费。就连爱美的妈妈也很节俭,很少逛街买衣服。

  我也要像我的长辈们一样做个勤劳节俭的人,在学习上多努力,在生活上多做家务帮爸爸妈妈分忧,勤劳做事,简单生活,把勤俭好家风传承下去!

家风作文 篇3

  家风,历经岁月的锤炼与总结,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气。而优良的家风也是构成名门望族的必需品。

  “勤”可谓是我家家风的核心,世代相传,代代勤勉。这要说嘛,也得从我爷爷说起。

  我的爷爷,一介普普通通的农民。虽不是那么高大上,但在看似憨厚朴实的外表下,实则拥有着一颗勤劳、不怕苦不怕累、甘于无私奉献的内心与一身光明磊落的品质。

  爷爷做过许多工作,例如盖房子、修自行车、耕地等等。他一直在做这些工作,从未放弃。

  在为顾客提供一些小服务时,热心肠的他一贯不收钱。有时工作上遇到难题,他也会连夜研究,勤奋刻苦地将难题攻破。邻里乡亲从来都是以佩服与放心的眼光看待我爷爷。因为他们知道,我爷爷的服务质量从不打折扣,他还总是将“都是朋友,客气什么?”这样亲切的话语挂嘴边。在家中,爷爷也经常这样教育我的爸爸,希望爸爸传承这样的家风。

  不过,我爷爷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在众多工作中,唯独种瓜是爷爷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乡亲们最称赞的一个职业。

  “松松泥土,把瓜籽撒下去,再在瓜籽上覆盖一层养料并浇上‘生命之源’,然后啊,小子,接下来就是要等待咯。”爷爷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道。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自豪,骄傲……还有,一点沧桑。

  想当年,爷爷的瓜地还在深山里,一个人、一锄头,就耕耘出了属于西瓜的天地。可在那深山老林之中,别说种瓜多么辛苦了,单是卖瓜,若不出山至集市,恐怕春去秋来、夏离冬至,待到西瓜烂掉也无人问津。如果这样,那之前那些付出就白搭了。

  于是,在每日黎明之前,爷爷就选出优质的西瓜,双肩挑上沉甸甸的担子,带上奶奶精心做的早餐与午餐,连忙往集市赶。

  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丘,淌过一条又一条的河流,穿过一片又一片的稻田……中途累了就放下担子,狼狈地倒在石头旁休息;饿了就只能打开早餐的便当不舍地吃起来,如果实在吃不饱,只能把中午的饭菜也一起吃了才好赶路,等到中午也就只好饿肚子了。有时下雨,汗水、雨水,夹杂着一丝丝稍苦的液体,一起从爷爷的脸上流下来。爷爷开始打起颤,想找人帮忙,身边却空无一人,只好继续独自一人出发,独自一人卖力地扛下去。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在那个人烟稀少的时代,是什么支撑着爷爷继续走下去的?是想为他人献出一份甘甜的爱心,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而萌生的信心,是为了挣钱为了儿女的责任心,是为复兴家族的信念,更是为完美诠释何为勤劳、勤奋。

  这么多年,爷爷没有在谁面前说过一声苦,一直都是他一个人扛着,是他带着我家的家风一起扛着的。他当年种瓜得到的,与其说是他的成就,倒不如说是他的勋章,是他那满布尘土的勋章。

  三月来了,阳春再次莅临人间,把碧色的生机播撒至世界每个角落。“松泥土,然后撒籽,然后再施肥浇水。”我默默念着爷爷交给我的种瓜秘诀……

  过了几天,一个似黑色帽子的东西拱出土层……渐渐地,黑色帽子渐渐退去,露出两片绿色嫩芽……

  又过了几天,西瓜长出了他的第一片叶子……

  爷爷渐渐老了,他已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他的使命。现在,正由父亲接过他的传承,而父亲也正在传授给我……

  接下来,我更应该一丝不苟地将我们家族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让它发扬,让它壮大,直到永远!

家风作文 篇4

  中国,有历代相传的国风;56个民族,各有各的族风;自然,家家户户也都各有各的家风,我的家风啊,孝亲敬长,尊老爱幼,就这么简单。

  我的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学会孝亲敬长尊老爱幼。见到不同辈分的人正确说出他的称呼,礼貌地向他打招呼;不认识的根据年龄称呼,懂礼貌。见到老人独自一人干活的时候会主动去帮忙,无论是什么,能做到的尽量去做,做不到的尽全力就可以了;见老人摔倒了就去扶,不要和网上那些视频一样的思想,要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况且地上的还是老人,老人身体不如我们一般硬朗……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那一幕,时隔多年,我还依然清楚的记得,那是我四年前的事了。

  记得那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一人背着一大捆重重的,从山上摇摇晃晃的走下山去,那天,我和表姐在那山上玩耍,见老人走路时摇摇晃晃的,我和表姐眼里尽是担忧,害怕老人摔倒了,但又想一略而过,但最终我还是选择去帮助老人了。

  我和表姐朝老人走去,对那我老人说:“老爷爷,我来帮您吧,您年纪大了,怕您身体受不住,我和姐姐力气大,我们帮您背吧!”说完后,老人哭了,对我们说:“小姑娘,你们真好,我现在也就一个人了,老伴几年前就去了,几个孩子也常年在外,过年的时候,偶尔会回来,但有时候,会忙到回不了家,我这几年都是这样生活的,从没有一个人会帮我,本以为善良的人一个也没有,但今天我相信还有善良的人了!”听着老人说出这些,想到老人肯定很孤独吧!

  我们帮助老人把柴放下,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老人,放下后,我们把柴分成了两半,一人背一点,老人就和我们一起走回家。一路上,我们和老人有说有笑,了解了老人的事情后,也就刚好到家了,和老人告别后我们也该回家了,因为一个小姑娘回家太晚会让别人认为你没有家教,还会把自家的名声搞垮。

  回到家后,妈妈首先就问我去哪了,我告诉她,我今天和表姐出去玩了,因为看见一位老人孤苦伶仃的,所以就帮老爷爷背柴然后送老人回家就立刻回来了。我们的家风不是说孝亲敬长吗,还有要帮助老人,不是体现好家教吗?就算没有这些家风、规矩,我也会去帮助老人,继承家风,为下一代做个好开头。妈妈听完我说的话后,感动得哭的稀里哗啦的,还口齿不清的说着:“我的女儿长大了,也懂事了,不要我处处为她超心了,真棒!”听妈妈说出这么欣慰的话,我也感动。

  历代相传下来的家风,在我看来和我们的家教一个意思,是一种规矩,更是一种美德。我的家风虽不和别人家的“独立自强”一样,但这些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不能一辈子依靠父母。我传承了我的家风,他们为我骄傲!

家风作文 篇5

  我家是一个三口之家,爸爸、妈妈还有一个我。

  爸爸的个子不高还有一点胖,我爸爸是个忠厚老实的人,也是我家的一家之主。妈妈个子一般,有点瘦,妈妈是个善良、很凶的一个急性子,对我的管教也特别严格。我是个活泼可爱、调皮捣蛋、人见人爱的孩子。

  我妈妈是一个会过日子的女人,她有一个大桶专门用来装洗衣服、洗菜的污水,我问妈妈这个污水用来干嘛的?妈妈说这是用来拖地和冲厕所的,妈妈说这样做即环保又节约。我家每天吃饭的时候妈妈爸爸就会问我还记不记得有一首诗叫(悯农)?我说记得。吃完饭我们都会比比谁的碗最干净,每次都是我的第一干净。在这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家风,问了妈妈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家风。我想这应该就是妈妈说的勤俭节约之风了。

  有一次语文考试我才考了88分,妈妈很不高兴说:你怎么才考88分啊,我撅着小嘴说88分多好的数字啊,88发发,妈妈被我逗笑了。但妈妈还是批评我了,并帮我了做错的地方,妈妈说:有错就一定要改,写作业就像做人一样要知错就改。这就是我家的严谨之风。

  前段时间爷爷生病了,爸爸很着急,第二天爸爸就坐火车回家,带爷爷去省城看病,检察结果爷爷没什么大事,爸爸也就放心了。爷爷从来没出去过,所以爸爸就带爷爷旅游了一下我们的省城南昌旅游景点,爷爷可高兴了。我总会听到妈妈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叫他们注意身体好好休息。这就是爸爸说的孝顺了。

  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了。一边看电视一边聊我在学校的趣事。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会记住爸爸妈妈的教诲,长大了我也要好好孝顺她们。

家风作文 篇6

  上个世纪初年,梁启超在主持《新民丛报》笔政时创造了下笔气势如虹,读之使人酣畅淋漓的报章体散文,起到了示范天下、从风响应的启蒙奇效,一时士林仿效纷纷,举国欲狂。胡适感叹:“梁先生的文章,使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谁知十来年后,梁启超这位当年“言论界的骄子”在写给子女的家书中,竟似乎效仿起五四文学青年冰心的文笔。梁容若指出:“(任公)有一部分白话信件,自然真挚,充满情趣,可以说是绝代妙文。有些寄给子女的信,看出似乎是模仿谢婉莹女士《寄小读者》的笔调。文坛名宿梁任公,追随后进的胡适之,从风而靡,这是有人指出过、惋惜过的,却绝料不到暗暗的他正在向小儿女行辈的少女作风看齐。任公的进取、虚心、无我,真够令人惊叹了。”

  近读俞祖华、俞梦晨的新作《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山东画报出版社20xx年版),我们不难体会该书主人公精心、细心、耐心教育子女的一片赤诚、一番苦心。梁启超以其爱心与智慧成功缔造了“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为世人贡献了难以复制、堪称奇迹的成功案例。按其将教育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的说法衡量:智育方面,以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院士为代表,梁家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满门俊秀。情育方面,其子女个个对家国故乡情深意笃,九个子女中七个有海外学习与生活的经历,最后都学成归来报效国家;除思忠早逝外,其他子女都有幸福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又都按父亲“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的教诲,有着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意育方面,梁家子女不惧挫折、常思进取,经受住了苦难、困境、逆境的磨砺与考验,他们不依赖父辈的声名,而靠自强自立书写了各自灿烂的人生篇章。

  梁启超关注着儿女成长的每一阶段,从早期幼教,到学校教育,到他们出国留学,再到学成回国、谈婚论嫁、就业择业,子女人生的整个过程都不会游离梁启超的'视线。在全程关注的同时他又注意对子女的智商、情商、意商、财商进行全面培养,在其引领下,子女们个个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他在儿女们面前亦庄亦谐,亦师亦友,亦尊亦亲,扮演了亲情上的好父亲、心灵上的好朋友、学识上的好老师、人格上的好榜样等多重角色。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得体,且别具特色。理念上,他强调教育就是教人学做智仁勇兼备、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学做人是第一位的,做学问则次之;他注重幼学、女学,强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他注重个性主义教育,从来不强迫子女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而是鼓励子女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进行差异化的学习;他主张趣味主义,希望儿女不仅从专业中获得趣味,也从人文、艺术、游戏、现实生活中多渠道增进自己的兴味。方法上,他努力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温馨、和谐的寒门家风,以书香盈门的家学涵养智育,以其乐融融的亲情陶养情育,以“俭以养德”的寒士家风培养意育;他注重授子女以“渔”而非“鱼”,主张“教人当以方法为主”,给子女传授了鸟瞰、解剖、会通的“三步读书法”与“‘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的治学方法,更传授了实现精彩人生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梁氏家教的最大特色是充满爱心,洋溢亲情。父亲写给儿女的书信处处渗透着炽热的情感,亲切的称呼、细致的关怀、深情的思念、真诚的告白、娓娓的诉说、谆谆的教诲,无一不在充分展露深深的父爱。

  书中还概括了梁启超教育子女所遵循的一些重要原则,如:言谈举止的“小道理”与安身立命的“大道理”兼顾,围绕“教人学做人”一个目标;“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宽严相济,突出一个“爱”字;“润物无声”的感化与“掷地有声”的点化结合,争取达到一个好的效果。他的一些教子箴言,例如“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吾家始终不能享无汗之金钱也”,经得起我们掩卷长思、反复玩味。梁启超虽然去世已近一个世纪,但他教育子女成才的经验与方法,对于当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仍然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

家风作文 篇7

  我们家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和我。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我们过得很快乐,很幸福。

  小时候,我就知道要孝敬老人,爸爸妈妈告诉我我们家的家风是尊老爱幼。

  记事起,我就知道奶奶不能动,她瘫了。那时起,妈妈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给奶奶换尿布,洗尿布,做饭,给奶奶梳头,洗脸……。还要陪奶奶聊天,乃你啊瘫了六年,妈妈照顾奶奶整整六年。这六年来,妈妈从没和奶奶红过一次脸,更没和奶奶发过一次脾气,抱怨过一次。记得那次妈妈出去了,奶奶把便盆打翻在了床上,回来后,妈妈看到被尿浸湿的被子并没有发脾气,而是把自己的干净被子拿来给奶奶换上,然后把被子洗干净。我看到妈妈这样很是不满,妈妈凭什么要盖奶奶的臭被子呢。妈妈看出了我的小心思,告诉我:孩子,奶奶不容易,她也不想这个样子,你怎么能嫌弃奶奶呢?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不只是妈妈,爸爸每天下班不管多晚,都要到奶奶房里去看看奶奶,问问奶奶过得好不好。

  从那时,“孝”的种子便播种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几年后,奶奶离我们而去了,还没等我们一家人从失去奶奶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不幸的是爷爷又呆了。妈妈又要开始照顾爷爷,爷爷呆了七年,妈妈伺候了爷爷七年,更是没有抱怨一句。爷爷糊涂了,什么也不知道,那次爷爷竟把妈妈蒸的包子里面的馅都挖了出来,把包子皮扔的满地都是,但是妈妈回来后并没有着急,还问爷爷渴不渴。在妈妈的感召下我和哥哥都学会了要孝敬老人。哥哥每天都会给爷爷擦澡,我会给爷爷按摩。

  从那时,“孝”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中开花。

  一个女人,将自己的13年美好时光奉献在了照顾老人上,邻里之间总会说妈妈伟大,但妈妈总说:孝敬父母是我们子女应有的本分,有啥伟大的。妈妈照顾爷爷奶奶落下了胳膊疼的毛病。现在回到家,我总会帮妈妈按摩,因为……

  这时,“孝”的种子已在我的心中结果。

  我一定会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把我家的家风传下去。现在,我家依然很幸福,嫂子十分孝敬我的爸爸妈妈……

家风作文 篇8

  家和万事兴,是我们家的家风。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个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万事兴”是事业、家庭、生活等样样美好。可以说,“万事兴”是建立在“家和”基础上的。

  每年,我和老爸、老妈都要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老爸、老妈、奶奶一起做年夜饭。吃着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甜滋滋的。首先,先来做年糕和饽饽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工作都越来越顺利。年糕的制作方法可简单了,我不一会儿就做了好几个。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做饽饽了。饽饽分为“大元宝”和大枣饽饽两种。其实,饽饽就是馒头,只不过奶奶家都叫饽饽而已。“大元宝”就是做的像元宝的饽饽。把面揉成圆柱体,再把两边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了!“大元宝”当然是祝福我们新的一年发大财喽!还有,在元宝饽饽做完后,一定不要忘记插枣喔!插枣时,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问奶奶这是为什么,奶奶告诉我,这样可以生个“双眼皮”,双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宝”,我和奶奶就开始做大枣饽饽了。大枣饽饽上插着许多枣,一色的红,可漂亮了!或许就是祝我们来年红红火火吧!

  做完饽饽后,就可以包饺子了。老爸擀皮,我和老妈包。奶奶就没活儿干了,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我们包饺子,我们包得更卖力了。一个个雪白的饺子服服帖帖地排着队,等待着跳进锅里好好地洗一个热水澡呢!

  当最后一道菜上桌后,年夜饭就开始了。和家人一起,吃着饺子,看着春晚。窗外,天空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这是多么幸福啊!

  家和万事兴,是多么普通而又与众不同的家风啊,因为它饱含着我们对家人的祝福和对祖国的希望!

【【精选】家风作文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精选家风作文02-15

精选家风作文汇编10篇02-17

精选家风作文八篇03-07

【精选】家风作文八篇02-26

家风作文(精选46篇)03-09

【精选】家风作文六篇02-12

精选家风作文五篇02-10

精选家风作文六篇02-07

家风作文汇编五篇02-28

家风作文汇编八篇02-25

写家训家风作文 写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