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作文

2022-04-14 黄山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黄山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黄山作文 篇1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我来到了云雾缭绕的黄山。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带着对黄山的无限期待,我和伙伴走在石阶路上。可是越往上走,雾越来越浓,远处的风景被云雾遮住,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我们穿着雨衣,时而穿过滴水的山洞,走过陡峭悬崖边沿,在云雾之中穿梭,犹如进入了仙境。

  在一丝丝的小雨中,一棵高大而又奇怪的松树映入我的眼帘。它的树干从根部往上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所有的树干笔直往上紧紧贴在一起,就像祖祖代代的子孙一样,人们称它为“子孙树”。看那边有一棵松树,从悬崖的石缝中探出身来,青翠的松树针围成一个半圆形,像一把雨伞,据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观黄山时,把这棵黄山松命名为“雨伞松”……

  正当我们为眼前的松树赞叹不已时,山上的云雾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散去,美丽的黄山露出了它壮丽的一幕,远处的奇松、怪石都呈现在我们眼前。山脉忽高忽低在云彩间蜿蜒盘旋,惹得游客们都停下脚步赞叹不已。看那边的山峰上,坐着一位“老奶奶”和一位“老爷爷”,它俩背靠背,中间还隔着一堵“墙”,看来它俩正在吵架呢!这些怪石是怎么形成的啊?太神奇了!

  美丽的黄山处处是风景,无论在雨中还是在晴天、在山顶还是在山间,你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

登黄山作文 篇2

  “前面就是鳌鱼峰了,有两条路可以到达,走“一线天”比较近,可是不安全;走鳌鱼洞远点,但容易走。”导游说。

  我和四位同学听完,就直接冲向一线天,把队友们丢在后面。我和另一个同学最小,几位大的同学都跑到我前面,我紧跟他们。

  我们爬到“一线天”的一半,妈妈打来了电话,说:“快回来,你们快回来,大伙要走鳌鱼洞这边,我在岔路口等你们。”我说:“不能下来了,下面人太多了。”我还没说完,妈妈就把电话摁掉了。

  来到山顶,正是在鳌鱼峰的前面。这时,一些人打电话给老师,一些人发微信给老师。过了一会儿,导游和妈妈追上来了,妈妈说:“你们真是急死我了,但我也要对你们说,你们真勇敢!”

  老师对我们说:“以后遇到岔路口,不知大家要走哪条路,一定要等大家来,不能自作主张。”

  我们惭愧地点点头说:“明白了。”

登黄山作文 篇3

  以前我都是在书中感受黄山的优美风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讲述中聆听黄山的雄伟壮观。我多么渴望去拥抱黄山,亲近黄山啊!今天我终于要走进黄山,亲自攀登黄山了。

  我们一大家子自驾汽车赶到黄山。站在山脚下,抬头一看,咦,高耸的峰顶在哪里啊?正当我暗暗不解的时候,峰顶突然出现了,原来它是被白茫茫的云层遮住了。再看看通往峰顶的笔陡石级,真叫人发颤。细心的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顾虑,鼓励我说:“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于是我一手拿着登山杖,一手扶着栏杆,奋力向上爬,不一会儿我的双腿就不听我的指挥,抖了起来,这时强大的爸爸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大手拉着小手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爬。当我们累了,倦了的时候,就坐在石级上休息。石级上坐满了人,就像一只只飞倦了的燕子停在石级上,在半山腰欣赏风景,奇形怪状的石头、葱葱蓉蓉的松树林、陡峭的石壁,尽收眼底。可是好景不长,云雾又像一层面纱把黄山笼罩了,黄山变成了一位蒙着面纱的少女。

  走走停停,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在山顶我看见了一棵挺立的迎客松,它张开树枝,就像主人一样在欢迎着我们,我也张开双臂拥抱着他,并用相机留下了美丽的身影。

  风景如画的黄山,我爱你,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拥抱你,亲近你。

登黄山作文 篇4

  五一小长假到了,我、爸爸和妈妈打算组织一次体验登山活动。

  到了山脚下,父母想坐索道上出,可是我认为我可以的,就用语言说服了他们,他们决定与我们一起登上黄山。

  此时,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换上雨衣,开始了登山之旅。过了半个小时,我的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可还不见黄的云雾这个“奇观”。山坡很陡峭,我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看,哪里有瀑布!”。

  我们朝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从山坡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瀑布,虽然我爬得又累又渴,但是这瀑布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我似乎恢复了精神。雨不停地拍打着我的雨衣,雨衣很厚,可是我还是浑身发抖、身上全是鸡皮疙瘩。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我们重新振作起来,一起登上黄山。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登上了光明顶、始信峰等黄山著名的山峰。特别是那些奇松,纵横交错,随处可见,它们形状不同,用处更不同。

  雨越下越大,我们在雨中看到了“仙桃”这颗奇怪的石头,我想这上面可以坐100人左右,令人高兴的是这里有云雾飞来飞去,人会感到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此时,我又累又热,腿也颤抖着。回来时,我们看到奇怪的现象:一块巨石像一支铅笔,上面有棵松树显得若隐若现听爸爸说,这是“梦笔生花”和“仙桃”一样,也是奇怪的石头。我拖着疲惫的身躯,终于到了终点站——云谷索道,我们决定乘索道回起点站。在索道上,我们看到没爬过的高大雄伟的山峰,又看见了黄山松树之多。地质学家徐霞客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的美景岳”。我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了。

登黄山作文 篇5

  在我看到的景色中,最壮观的莫过于黄山了。于是在今年暑假时,我和父母又来到了那高耸入云的黄山。

  来到黄山山脚下,向上使劲的望,怎么也看不到山顶,在黄山脚下有几个人在卖登山杖。爬起山来,似乎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快乐,沿途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黄山,你给人激情、给人欢乐,让人烦恼全消。

  爬到半山腰,我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四周都是树木,中间有一条路,路上一个挑山工正向山上的小卖部走去,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闭上眼,仔细聆听,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在叫着,鸟叫虫鸣成了一曲悦耳的交响曲。

  继续向上爬,突然有一股清新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城市里找不到的,我觉得是山的味道。这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溪,玩了玩山中的溪水,才知道溪水比自来水要凉爽数倍。过了几小时,登上了黄山山顶,站在山顶上,看汽车如蚂蚁一样,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不久,夕阳西下,我和爸妈依依不舍地下了山,站在山脚下我再次仰望黄山,心中默默感叹:真不愧是一座名山啊!

登黄山作文 篇6

  登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项户外运动。登山人,有学生、老师、登山爱好者但,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异于常人。

  我们来到黄山上,每个人都满头大汗,便找了个阴凉的地方歇息。“好热呀!又没带水”一个同学受不了太阳的热情,差点哭嚎了。“那间小店有卖”另一个同学话没说完,那个同学已经掏出钱包,跑去小店买水了。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说:“你们猜这瓶矿泉水多少钱?”“5块?”“7块?”他摇了摇头,说:“老贵了,15块。”“这是在抢啊”这时,陈老师走过来说:“待会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我们继续登山,一路我都在想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质量好?还是想不出个所以,只等陈老师来揭晓答案。

  走了一会儿,在路旁,有一个担子,里面有各样东西,包括刚才同学买的那种“天价”矿泉水。

  过了一会儿,我们在路上遇见一些人,挑着担子,往山上去。“现在大家都懂了吧!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挑山夫从山下挑上来的。”我大吃一惊,从山下挑上来?我们坐缆车后,只走了这么一段路,就已经叫苦连天,他们竟挑着担子从山下走上来!我不由得又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他们上身只套一件墨绿色马夹,一根光滑的扁担压在肩上,两边的货物使它像是一张弓。豆大的汗水正一滴滴地往下流,从他们黝黑的脸上流到脖颈,倏地溜进马夹里。他们不时拿起搭在肩上的布擦擦,那布都可以挤出一桶水了。

  “他们不能坐缆车吗?”“一般不能,缆车大多是客运。”导游回答。我抬头,望着石头小径中他们的背影,那背有点驼,大概是长年重压的缘故吧。

  “他们为什么要做这等苦活呢?”“生活所迫吧,他们的扁担,挑起的就是家庭的重担,是沉甸甸的责任。”老师说。

  一股温热的液体涌出眼眶,我眼前有点模糊,那穿着墨绿色马夹的特殊登山人似乎与石头缝里的松树融为一体了

登黄山作文 篇7

  以前,我定下一个愿望,就是“征服”黄山。这个星期六,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舅舅和爸爸带着我、姐姐还有外婆,决定一起去爬黄山。

  一大早我和姐姐就起床了,把大家全部叫起来了,准备出发登山去。到了慈光阁我们就开始爬山了,我和姐姐很兴奋,跑在最前面,但是没过多久就累了,爬呀爬呀,好不容易到了半山寺,有一位挑山工告诉我们前面可以看见“猪八戒吃鸡”和“金鸡叫天都”这两块奇石。我们继续往上爬,来到了玉屏楼,一棵迎客松映入眼前,它的叶子一层一层的好像楼梯一样。

  终于,我们到了白云宾馆,今晚要住的地方。我躺在床上真的好舒服啊,因为实在是太累了。躺了10分钟后,老爸说:“光明顶都没有到,怎么算征服黄山呢?”我一想,对哦,马上从床上爬起来继续出发。

  我们走啊走啊,又来到了步仙桥,这座桥搁在两座山中间,桥下是万丈深渊,见不到底,恐怖极了!我好想问问工人们是怎么把这座桥造起来的?我们从步仙桥出发,终于来到了光明顶,老爸说,这里是观赏云海、日出和日落最好的地方。我觉得我终于征服黄山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最后一个景点叫西海大峡谷,这里的楼梯很陡峭,四周都是悬崖峭壁,看着下面我们都吓得瑟瑟发抖。最后我们去了云谷索道乘着缆车下了山,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登黄山作文 篇8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山人,我已经三上黄山。95年夏天第一次爬黄山,全程步行,走的路线是前山上后山下。当时有位倪姓同学在汤口工作,不仅骑着摩托车带我直接到景区大门口,还提前为我安排了山上的住宿。那一次的黄山之行,因为年轻,因为玩伴的`特殊,玩得没心没肺,甚至大清早起来赶去看日出未遇都没有太大的遗憾。只是在天都峰经历了差点丧身谷底的险情,让我之后多年不再萌生登黄山的念头。20xx年“三八”期间又登了一次黄山,天气灰蒙蒙的,心情也灰蒙蒙的,触景伤情,毫无游玩的情致,跟着同伴索道上下,很快就返回了。回家还沉浸在低沉的情绪中,写了三首颇为消极的诗歌。20xx年6月陪同远道而来的客人去了一次。之后,终于写了一篇《黄山行》,算是对心中的黄山有了一点点的交代。这几年来,每每看到那些黄山雪景美轮美奂的图片,我都有雪中登黄山的冲动。而这种冲动,终于在上周祁医户外群的召集贴后付诸实施。

  2月13日早上六点半,祁医户外二十五名群友从集合地出发。本次登路线黄山选择的是登山难度相对较大的西海新道,从太平的焦村小岭脚大门步行上山,到光明顶后,由云谷寺返回。据介绍,本次徒步西海新道海拔1700米,全程15公里左右。之前,刚从黄山下来的好友馨特意打电话提醒我路途的险、脚下的滑、山风的冷,一再告诫我要小心再小心,准备工作要充分再充分,所以平心而论,此次出行,我的心是非常忐忑的。

  车子一路顺畅,开过虽无“千亩良田涌金”,却有“万亩竹海滴翠”的焦村,在感受一路田园风光之后,到达一个看似工厂大门的电动门口。这里,就是黄山西大门——小岭脚。

  从小岭脚沿着盘山公路前行大约四公里,便到了一个开阔的停车场。来不及看停车场周边的建筑和景观,一行人沿着溪流径直朝前走。一路上,曲径通幽,涧流清亮,碧水涤心。长长的大峡谷内,大大小小的青石形态各异,或立或躺或正或斜,像一个个看尽世间百态体味人世沧桑的高人,任由白雪随意停落,任由山泉纵情穿流,甚至如慈祥的爹娘,将安静的山泉揽入怀中,任由百转千回、柔情万种......有桥,单孔石拱桥,立青石溪流之上,不经意间让山谷的宁静中多了一些婉约。彼时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泉水叮咚,步随景移,神随景游。与之前游过的翡翠谷和凤凰源这两个黄山大峡谷相比,此峡谷别有一番风骚情韵。偶尔走过冰雪覆盖的石板,多了些许的小心,更多了些许的惊喜:总算能见识和体验一下冰雪黄山!

  带着一路的轻松和喜悦,大约九点半,我们到了分岔路口——三溪口。因为地势的增高,三溪口已经是白雪覆盖,照片中所见到的白雪覆盖的登山台阶就真实的放在眼前,并且是只能让人仰望的高高的石阶。照片中呈现出来的美,现实中却是残酷的挑战。三溪口的值班民警善意地建议我们靠左走乘西海索道上山,而不是走右边的台阶步行四个多小时上步仙桥。在等待后面的群友赶到的那一刻,我有过迟疑:都奔五的人了,是不是应该安全第一?终究抵挡不了要登雪山的诱惑,我还是随大部队开始踩着白雪覆盖的石阶一步步往上走。

  美景总在高处。刚开始往上爬,同行的驴友就开始不断惊呼和感叹风景的美好,只是真的觉得词穷,除了惊叹和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不知还有什么更好的表达方式。不再是雪后初霁,晴了几天的黄山早已失去了银色世界的纯美和静谧,但绿树夹雪道的诗意依然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林间的雪山地,让我总是想起了《热爱生命》里雪原的旷远和深藏其中震撼人心的故事。峭壁上悬挂的冰柱,总能让人回忆起童年随堂姐步行到塔坊阳光二伯家路上那些难忘的细节......抬头所及,除了不断延伸没有尽头的石阶,更是莲峰丹壁、峭拔攒蹙。天空如水洗般清澈,仙人指路一直在对面指示着。姿态万千的黄山松,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枝根盘结,如虬龙凌空;或拾级排列,如藤萝绕壁......在海拔几百米的地方向四方仰望,大大小小耸立的山峰如同跳出五行之外的仙人,淡然看着脚下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凡人自找苦吃而无动于衷。越往上爬,离天越近,那些曾经俯视凡夫俗子的仙人们被这帮凡夫俗子们俯视了,只是毕竟就是凡夫俗子,淡定不起来,那种互帮互助、共同超越的自豪感,从举杯共庆的一声呐喊冲出,被一个个V 型POSE摄入镜头......

  一路向上,确实如传闻所说的那样,西海新道路滑难行。在到三溪口之前,除了我们祁医户外的二十五只驴,没有遇到一个行人。往步仙桥的过程中,遇到对面下来的游客也不过二三十人。走过最艰难的四小时后,直至到达光明顶,那一段山路难度一下子降了下来,大家伙儿顿时都豁然开朗起来。这样的豁然开朗,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完全放松,更是登高远眺视野的开阔和气韵的豁达。

  此番出行,让我心有触动的人,一个是本次出行的向导燕子,另两位则是太平本地的一对老夫妇。听领队背包客介绍,燕子是屯溪人,为了给我们带路,大清早赶到小岭脚景区大门口等我们,与工作人员协调了相关事宜,让我们能顺利尽快进入景区。一眼见她,我立即产生好感:一个个头不高、圆脸、微胖、浓眉大眼的中年女子,满面红光,看上去善良热情,满满的正能量。没跟她说什么,但看到她,就让我觉得,我应该像她一样,让自己活得更好。而那对在三溪口遇见的、看上去乡里乡气的老夫妇,竟然在这样冷的天气骑摩托车来登黄山。听老太太说,她男人原来是三溪口的公安民警,退休之后对这里、对黄山依然恋恋不忘,每年都要骑车过来走西海这条道登黄山。其实,人总是会有一些割舍不了的情结,无论表达的方式是朴实的,还是浪漫的,都跟身份无关,跟年龄无关,就像我们这些一样不辞辛苦赶来的驴友们,何尝不是心中有着一份对黄山的难以言说的情结?!

  我已暗暗下定决心,来年,一定跟黄山来一场真正的冬雪约会。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8篇】相关文章:

登黄山的作文01-29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9篇04-09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九篇04-01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5篇03-29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四篇03-24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4篇03-21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6篇03-05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7篇02-24

实用的登黄山作文3篇02-10

登黄山作文(14篇)04-11

黄山作文300字 黄山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