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闻一多。作于1924年夏天,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体现了作者浓烈的的思乡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一多诗歌《大暑》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大暑》
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
今天的日历他劝我回家了。
他说家乡的大暑节
是斑鸠唤雨的时候
大暑到了,湖上飘满紫鸡头。
大暑正是我回家的时候。
我要回家了,今天是大暑;
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
几多银丝的小葫芦,
吊在藤须上巍巍颤,
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像橄榄,……
呵!今年不回家,更待哪一年?
今天是大暑,我要回家了!
燕儿坐在桁梁上头讲话了;
斜头赤脚的村家女,
门前叫道卖莲蓬:
青蛙闹在画堂西,闹在画堂东,……
今天不回家辜负了稻香风。
今天是大暑,我要回家去!
家乡的黄昏里尽是盐老鼠,
月下乘凉听打稻,
卧看星斗坐吹箫;
鹭鹚偷着踏上海船来睡觉,
我也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
原载一九二五年四月一日《京报副刊》一○六期
【鉴赏】
读完《大暑》这首诗,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淡墨勾染的水乡诗画却是在辽阔的太平洋的彼岸、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派克峰下完成的。《大暑》这首诗作于1924年夏天,闻一多当时正在科罗拉多大学学习美术。科罗拉罗大学地处科罗拉罗州的珂泉,这里是沙漠边缘,但英姿挺拔的派克峰却有白雪如银。秀丽的自然景色令他乡的游子陶醉,但闻一多思乡的愁绪丝毫没有因此而稍减。暑假来临,思乡之情愈加浓烈。酿成酒,溢出香,就是这首稻香扑鼻的《大暑》。
“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思乡之情──这古老而悠远的力量从诗人心灵的幽谷中迸出,鲜活、跳荡,象暖热的阳光下泥土气息的蒸腾一样自然,毫无讳饰遮拦。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反复地陈述成空洞地抒发思乡的抽象的情感内容,而是把它与诉诸于感官的意象融为一体,化为具体的联想。诗人记得他有一个可亲可醉的故乡,这可亲可醉的故乡有一个如诗如画的“大暑节”。
闻一多的家乡是湖北省浠水县的巴河镇,它位于长江的一条小小的支流──巴河与长江的汇合处,这是个风景优美,物产富饶、民风纯朴的鱼米之乡,也是楚文化的腹地。宋代诗人苏轼为之写了《晓至巴河口迎子由》,绘出了这里诗意盎然的风物:“江流镜面静,烟雨轻幂幂,孤舟如凫鹥,点破千顷碧。”这里有调军山,有碧峰岩,这里有望天湖,还有作者每年暑期读书的“二月庐(《二月庐》):作者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每年暑假在这里读书二个月,故名)──这是一个充满温馨的记忆的地方。此刻,面对别样的人们别样的风光,诗人的思乡之情托起了明晰的幻想,把所有能吸收的美都吸收进来了。因而,诗人笔下的家乡是韵雅的、绝对的美,她被诗人的情感、想象琢成了一块纯净的玉,所有的尘滓都去掉了,剩下的只有纯粹的晶莹。
全诗分为四节,每一节里都容纳着丰富的感性意象和描绘,四节就构成了四幅“诗画”,成为情感抒发的依托。作者借鉴了中国画传统的构图技法,并不写实,而是重写意传神。只简略勾勒,淡墨渲染,凸现几个充满情趣的景物:“斑鸠唤雨”,“湖上的紫鸡头”,“银丝的小葫芦”,“赤脚的村家女”,黄昏里的盐老鼠,星夜里的鹭鹚……物象的择取体现了诗人包蕴着东方文化气质的审美情趣。四幅景物不过是飘满紫鸡头的湖上有斑鸠唤雨;不过是爬树的丝爪,巍巍颤的小葫芦和初结实的黄瓜儿;不过是桁梁上讲话的燕儿,画堂旁吵闹的青蛙和赤脚卖莲蓬的村家女;还有黄昏里的飞禽、凉风里的星斗和箫声……都是极平淡,极常见的自然、生活场景,质朴得如同平静的小溪,然而小溪晶亮、流淌,充满了生命和情意,充满了真实、平凡、宁静、和谐的美,这就是东方式的韵雅。这是陶渊明采菊的地方,这是苏东坡吟月的地方,这是东方诗人归去的地方。情的渊、欲的海、人生的嗟伤、世事的艰难……都可以在这里得以超脱。闻一多是为着摆脱对峙和隔膜到这心灵的家园里来的;在美国,无论派克峰多么神秘,珂罗拉多泉多么琦丽,但是他无法融入,他时时感到自己沉甸甸的存在和周围沉甸甸的压迫。只有回到东方,回到那哺育了他的环境里,他的心灵才能自由地舒展,才能达到“神与物游”,“思与境偕”的宁静和谐。这也是诗人写这首诗的深层动因之所在。
作者的想象是丰富的,他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能力。在这里,我们看得见“飘荡的紫鸡头”、“斜头赤脚的村家女”“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听得见“斑鸠唤雨”、燕鸣蛙噪,门前叫卖、月下吹箫……闻得到稻香风……写景状物,动静结合,视点有远有近,着笔有疏有密、错落有致。第一节写远景,寥寥两笔,而全诗的风韵意趣我们已经可以略窥一斑了。第二节写近景,小心模拟、刻画细致入微;丝瓜在爬,葫芦在颤、黄瓜小得象橄榄……轻微的动感赋予景物以浓郁的生活情趣。第三节则进一步写到家门口了,声音占据了整个画面;燕儿在说、青蛙在闹,叫卖莲蓬的人声也破门而入,纯朴的生活平淡如水但生趣盎然。第四节描画的则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生活图画了:“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吟风弄雅,这是中国式的田园生活,它象征着东方式的平淡冲和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一种审美的精神境界。
《大暑》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呈现了口语化风格,感情表达明白质朴。每节中还插入两句较为整齐的韵语,更添民谣风味,而且使全诗的韵律,节奏显得丰富活跋,多彩多姿。诗歌采取了叠韵(“叠句”)的手法,每个诗节都用相同或类似的句子闭合,“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在诗中反复咏唱,在形式上给人一种错落有致,回环往复的美感。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使《大暑》这首诗读来颇有民歌复沓的韵味,从而使这首诗在形式上也富于民族特点。
《大暑》这首诗,物象,精神与艺术形式,浑融一体,流注全诗的是一种东方的,中国的气韵风采,情感体悟方式。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大暑》鲜明地表现出了闻一多在创作中对“地方色彩”,即民族风格的追求。
拓展阅读:
大暑历史渊源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气象变化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雨量充沛,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全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这时节也是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经常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全国南北各地温度相差不大。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七下八上”),相当于大暑后至立秋这段时间,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开始进入雨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 相关推荐
【闻一多诗歌《大暑》鉴赏】相关文章:
闻一多名言10-05
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词语解释03-05
名言与鉴赏01-08
关于名人故事:纪念闻一多先生04-09
人物鉴赏作文08-21
大暑吃什么07-28
大暑节气简介07-27
有关大暑的谚语06-08
大暑时节谚语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