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潮阳的棉城,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地方,却也有着不逊色于其他闻名之地的特色。
据母亲说,棉城原是以木棉树多而得名。可自我懂事以来却从未见过那木棉树满城的壮观景色,原因似乎是道路扩修而不得不大量砍伐。这一点让我一度十分遗憾。
说实话,我已许久未与故乡的夏天相逢了,至于春天和秋天,对我来说更是神秘得很,每次都错过与他们相遇的时机。而相比春夏秋这三季,故乡的冬天才是我的老友,虽算不上知根知底,却也有七八分的了解,而仅仅是这么不深不浅的了解,都足以让我牵肠挂肚。
要说那日日盼夜夜盼的日子,便是热闹迎神赛会,讲得更通俗点就是“拜老爷”。有句诗是这样描写它的:为赛灵神沸管笙,衣香人影簇春城。诗句十分应景,也能一下子把我拉到每年春节时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去。在迎神赛会大队的最前方,是“老爷”的大驾,里面坐着的那位我至今都没看真切过,似是纸糊的又似是瓷做的,不过那也并不重要,因为它只是一个象征而已,后面的才是越来越有特色:手挽花篮、肩扛锦旗的年轻姑娘们,提着小巧灯笼的童子们以及身负寿带的男人们。于我而言最有趣的莫过于那群身负寿带的男人们,他们一身黑衣,头顶黑色礼帽,脸挂黑色墨镜,一张张面孔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些紧绷——这不就是旧社会的黑老大们嘛!每当这时,我总会在路边拿起手机默默地记录下这一幕,然后把这愉悦的一刻分享给我的好友们。
值得记录的当然不止是那种小小的插曲,压轴的总会是重头戏——本地的英歌舞。各个小区域的英歌舞都独具特色,却都一致赞美着《水浒传》中那一百零八位绿林好汉,而我最为喜欢的便是我从小看到现在的那一支队伍——后溪英歌队。开始之前,总会有人拿着一大串红红的鞭炮先热热闹闹地放一通,随后队员们便在手持锣鼓的人们“咚咚锵,咚咚鸣”的'伴奏中闪亮登场。每人的手中都有两个类似鼓槌的棒子,他们时而互击,时而敲地,时而与旁边的人交换,默契非常,用武打和舞蹈赞颂着那些绿林好汉们。这“一武一舞”成为了故乡过年时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成为了一代代潮阳人最喜爱的传统。
不那么光彩夺目,却充满了特色;虽有着难懂的乡音,却也有着热情好客的美好心灵,这就是我最深爱的地方,我的故乡,我亲爱的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