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文

2022-04-16 国学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经典作文 篇1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三字经》、《宋词》、《论语》等一些国学经典,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了解了。

  我们从小时候的《唐诗》、《三字经》,到现在的《论语》和《道德经》,它们总能使我们感受颇深,国学是需要我们认真的体会,需用一生去学,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品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教会我们分辨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味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够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能引领我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性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主张“仁”,“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的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

  《道德经》是我们认识最深的国学经典,他总能用一句最简短而精辟的话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美好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是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一次都是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轻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国学经典作文 篇2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它好似一杯茶,淡雅幽香,我们要细致入微的品,才能韵出其中的道理。正如《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若不精心雕琢,它始终是一块普通而又乏味的“石头”,倘若用心去发现它自身的价值和内在的涵义,那铸造出的就是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它并非是一本纯粹的文学书,更多的是那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它是中国美德与智慧的结晶!而对于它的学习,我终身受益匪浅!

  阳关透过窗子照射进屋里,那冬日里罕见的光束是如此令人心暖,我走去打开窗户。微风吹起,那摇曳的腊梅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和着冬日里的良辰美景,我不禁想起了在教室里书声琅琅、书香幽幽的那段时光……

  儿时

  儿时那会儿,教育思想总是离不开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因为学习不仅是为了将来铺路,更多的是为了奠定一个人的品行的好坏。所以在我的幼儿阶段,学校开展了《三字经》的国学学习。

  每到了一天学习中的最后一课,那一堂课就是走进国学大门的时光,记忆中那场景依旧充满乐趣:盘腿端坐的我们,手中持着书,在老师的领读下,我们也随声附和,朗朗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脑袋优哉游哉地摇着,好似一个个活生生的小书童。

  儿时的国学故事里,最熟悉的莫过于“孔融让梨”了,这则故事让我知道了“孝”的概念。而一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的学习,我“孝”出了行动。那天晚上,我早早入了被窝,用小小的身躯尽量的暖着。母亲瞧见这“良心发现”的我睡这么早,调侃道:“呦,宝贝,睡觉呢!”“不是啊,我给您暖被窝呢,我要孝顺您!”我吚吚呜呜地说道。前一秒说笑的母亲,顿时眼睛里就泛闪着光珠了……

  在国学文化的熏陶下我渐渐明白了国学的重要性,同时我的品行也得到了良好的启蒙!

  小学

  随着时间的流淌,我在学习《三字经》的道路上“毕业”了。但国学文化无止境,升入了小学,就紧接着踏上另一个阶梯:《弟子规》。

  已经对国学概念有基础的的我,学起《弟子规》更是得心应手而爱不释手。《弟子规》不仅是国学之经典,而且传承者从古至今的传统美德!其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这项传统礼仪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公交车上的特殊座椅、排队的准则……正是这千古美德才有了现在的国泰民安啊!

  这时的我们总是伴随着清晨出生的太阳,带着最佳的精神,全心投入其中,诵出那颗热衷国学的心!

  在升华学习的过程中,我领略到了国学文化的魅力。它使我的道德情操得到了文化性的陶冶……

  初中

  随着《弟子规》的学习时光,我走进了初中的大门,我的人生又更上了一层楼。就在我就读初中的这段期间,中考改革公布了,这则消息的降临,让我更加意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这个阶段,我对国学学习的范围已经提高到了广泛。书本上少不了的文言文就是我的目标,它学起来并非大家认为的枯燥乏味,每一则所蕴含的道理与人生真谛,无时无刻地在改变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那文学风采有的简谱素华,好似一张深藏不漏的水墨画,有的则华丽炫美,字字耀人,所写道理也是字字俱到!

  “布谷、布谷……”一阵布谷鸟儿的啼啭,让我如梦初醒。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意犹未尽的我不禁感慨道:国学经典无止境,伴我成长永不离!

  渐渐地,渐渐地,在漫步国学之林,沉游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好像品出了那“茶”的独道之味了!

国学经典作文 篇3

  国学经典,是凝聚了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他们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文笔出类拔萃,又或者是记录了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而具有收藏价值。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应该细细体会这些前人的智慧结晶。

  就拿《论语》来说,这本书虽然是由孔子的学子们编著而成,但是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一生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与名句。其中有我们六年级所学到的《两小儿辩日》,这件事也可以跟孔子说过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串联起来,一个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就算是圣人,也会有他所不懂的地方,所以这不是什么令人羞耻的事情。这就是这句话与《两小儿辩日》所蕴含的哲理。看,短短不到100字的文字,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如此耐人寻味的深刻道理,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觑,假如当时古人的寿命能和我们一样长,可以和我们一样把一些发现传递大部分人,可能发明出手机,汽车和飞机的就是他们了。

  说完古典,我们现在来说现代。曹文轩,大家应该知道吧!一个北大的教授,代表作有《草房子》《根鸟》和《青铜葵花》。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未有人拿到过这个奖项,他是第一人。也在今年3月获得了“20xx~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他的《草房子》连续获得了四个奖项,同名改编电影也获得了3个奖项,曹文轩自己也获得了“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编剧奖”。《草房子》我也读过一点,里面的内容催人泪下,描绘了一幕幕感动人心的画面。文笔优美,似乎将曹文轩心中所想画面又完美呈现在我的眼前,一篇篇故事看似是人间常态,可令人深陷其中的真情又分外感人。这就是语文的魅力,将小事写得分外感人,让人觉得一件件寻常的小事竟也能体现出那样的情感,这都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古代人有古代的知识,现代人有现代的知识,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就会走的越来越远。最后回到正题,国学经典会使我们的品味提升,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提高,而不是像一些混混一样张嘴闭嘴都是污言秽语。

  既然是经典,那么就有它成为经典的道理,当我们阅读这些经典,可能我们自己体会不到,因为这些改变总是在细微之间,当你多阅读这样的书籍,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是风度翩翩。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国学经典人人赞的原因,它总是给人一种良好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的迷上阅读。

国学经典作文 篇4

  我们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是春秋时期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更不要勉强别人去做。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句话作为经典传承下去。

  不过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是一个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社会,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更新,对于传统的思想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要有发展,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不可以改变的。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都给别人,那一定是不道德的。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这样的事情:例如:我们现在是五年级,到了该扫学校厕所的时候。有些同学却嫌厕所太脏,不想去扫,就让别人代他去扫,这就违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说的道德标准。而一部分同学却为了不违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忍着肮脏去干。并且能坚持做,我认为他们是有道德的。

  有时发新书新本时,难免有一些瑕疵,有的同学自己不要,就跟同学换,人家不换还动口训人,这是道德的吗?要记住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学习国学经典,不是挂在嘴上,而要付诸在行动上。学国学经典,不仅要把经典中的道理铭记于心,还要按照要求去做,如果我们能按照经典要求的去做,一定会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少年。

国学经典作文 篇5

  为了进一步弘扬名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学校定于这个星期五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天清晨,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个个精神抖擞,背起了《弟子规》,老师还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也意味着诵读比赛开始了。我们排好队,慢慢走出去。

  来到阶梯教室门口,我们紧张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我听到报号老师叫:“现在是五年级一班出场。”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场。

  等所有人入场后,只听见沈鹏拿起话筒说完了总序,接着,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则孝”,沈鹏又背起“泛爱众”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学有起伏的背完了“泛爱众”,这一章。诵读完后班长用口令整整队,并向评委敬礼,接着,我班便出场。紧接着,其他班级也进行了诵读比赛。

  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道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八章的内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数部分仍欠缺,如,父母讲道理时,嫌啰嗦,这样就没做到“父母教,须敬听”。感谢学校给了我这好的机会,让我明白,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国学经典作文 篇6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在课外书里,在电视里,让我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因为我不会忘记: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点睛之笔。当村里的孩子们守在荧屏前时,我会神游于故事中的精彩世界,当天色已晚,月光朦胧时,我还不忘手捧一本《增广贤文》渐渐沉入梦乡。因为喜欢读书,在无意中我的积累量多了起来。精彩纷层的语文课堂,总是我施展才华的好地方。不得不令其他同学瞠目结舌。老师提问“花有重开日”的下一句时,我会脱口而出“人无再少年”,他们哪里知道,在课余时间,我早已把《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百家姓》等当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是的,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让经典诗文弥漫实验二校,飘逸到雅正校园吧!

国学经典作文 篇7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字骨,画魂,音容,文气,诗节,镌刻下了五千年历史的兴颓变迁,凝炼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术六艺,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这些用智慧凝成的思绪,用哲理汇成的情思,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深刻与博大,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邃的美.它教会我们如何处事,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吾静而思之,有此心得:凡欲成大事,立伟业者,其身须自强,其德须淳厚,以此为本,蓄以时日,加以磨炼,方可达一代英杰之境界.在竟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谋求发展,在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吗?

  《史记》是国学经典中一块璀璨的奇葩.它记录的是历史,却又不单单是历史.它折射出的是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气节.司马迁,这个在风雨中茕茕子立的长者,正是因为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坚强执著,才有了这部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著.他用不屈的精神铸就的傲骨,使历史的长钟浑厚有音.

  岁月的梭子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消逝的是他们的躯体,不灭的是他们的灵魂.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又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冲击心灵的文学著作.时代的钟声已在21世纪的今天深沉敲响.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名正中学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国学经典,应该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

  毫无疑问,应该学习,继承,发扬!

  清晨醒来,手捧《归去来兮辞》,站在校园的柳树下,让自己的精神伴随着清爽的晨风,放飞到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思想沉淀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这豪迈,都是国学经典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与体验.这便是文学的魅力,这便是国学经典的魅力,洗涤人的心灵,充实人的思想!

  国学经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张力.诗行意味着宽度,诗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读者构成了长度,不朽的国学灵魂让三维空间充满了文学的智慧与灵性.汗青似乎依旧淡淡渗出,优美的重章叠句,用思绪凝成的经典却跨越数十个世纪抵达心魂.日益发展的信息网络只不过缩短了物质的距离,而国学经典却打通了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时光隧道,使我们的心灵有一个端口,能与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对话,与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产生共鸣.所以,请不要闲置这个宝贵的端口,拂去积满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的国学经典吧!

  让我们从日常做起,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我们的言行守候国学这片泛土,用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使民族的精魂万古长青!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汇总10篇03-27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汇总5篇03-27

国学经典作文汇总七篇03-30

【精品】国学经典作文汇总七篇04-02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汇总七篇03-25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八篇04-13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三篇04-03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4篇04-01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3篇03-22

【必备】国学经典作文8篇03-22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国学经典作文300字